第132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815字
- 2015-12-26 16:11:54
事跡附見《明史嚴訥傳》。史稱:煒才思敏捷,帝半夜出片紙,命撰青詞,舉筆立成。遇中外獻瑞,輒極詞頌美。帝畜一貓死,命儒臣撰詞以醮。煒詞有“化獅作龍”語,帝大喜。其詭詞媚上多類此。時謂李春芳、嚴訥、郭樸及煒為“青詞宰相”。又稱:煒自負能文,見他人所作,稍不當意,輒肆詆誚。館閣士出其門者,斥辱尤不堪,故人皆畏而惡之。是編首,題門人王穉登校。蓋穉登以山人游煒之門也。申時行《序》稱,煒所為詩甚多,歲久散逸。其孫景祖、景高搜遺草,得若干首,名之曰《詩略》,案《明史藝文志》,袁煒詩集八卷,是煒別有全集。此其選本,故題曰《詩略》耳。集中佳句寥寥,不識何以狂傲如是。
又兩卷無一應制之作,殆穉登削之耶?
《愛吾廬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徐良傅撰。良傅字子弼,東鄉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以言事斥為民。其門人湯顯祖所作傳,載其行履頗詳。集凡八卷,詩體略近七子,氣度安雅,而風骨不足以振之。古文則序多至數十篇,而論、碑、記、祭文,僅得六篇。第八卷中,題曰:瑞金楊于莊采補,疑本有散佚,而后人掇拾刊行之,非其全也。
《崇蘭館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莫如忠撰。如忠字子良,華亭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告歸,杜門著書,年至八十馀乃卒。《明史文苑傳》附載《董其昌傳》中。其詩頗具唐音,五言近體尤多佳句。文則應俗之作居多,惟題跋十馀則,頗為雅令。案:如忠精於賞鑒,流傳墨跡,題識最多,此所收猶未盡也。
《陳兩湖集》三十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陳昌積撰。昌積號兩湖,泰和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兼翰林院學士。嘗手刪其文為《龍津稿》,后其子文揚、文振又益以古今體詩,合為此集。其詩文悉才調富有,而馳驟自喜,細大不捐。
《松風軒藏稿》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陳昌積撰。此集《千頃堂書目》不著錄,蓋其初刻未定之本也。
《已寬堂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鎏撰。鎏字子兼,號雨泉,吳縣人,自署曰潁川,從郡望也。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署布政使。是集所載詩,自嘉靖壬辰至萬歷乙亥,計四十四年之作,篇什雖多,頗傷蕪雜。前有岷王定耀《序》,言其子出《已寬堂詩文》二編,而此帙有詩無文,蓋不全之本也。然《千頃堂書目》已作四卷,則文集之佚久矣。
《錢永州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錢芹撰。芹字懋文,號泮泉,海鹽人,琦之次子也。嘉靖戊戌進士,官至永州府知府,故以永州名集。首列奏疏二卷,頗切當時利弊,其《斥異端》一條,蓋為陶仲文而發也。惟其學出自湛若水,后乃改從王守仁,故於姚江一派,推挹頗深,持論不無少偏云。
《華陽漫稿》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章煥撰。煥有《平倭四疏》,已著錄。其官總督南京倉儲副都御史時,以赴任遲延,言者劾其怠慢君命,逮治,謫戍廣東。卷中題“羅浮山人”,蓋在粵時所自號也。集為其子德基所編,凡奏疏四卷,雜文九卷,詩一卷,而以德基從戍時賦詩百馀首,附於末。
《天目山齋歲編》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吳維岳撰。維岳字峻伯,孝豐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撫貴州。《明史文苑傳》附見《王世貞傳》中,為嘉靖廣五子之一。是集皆其讀書天目山時,吟詠倡和之作,分年編次,起嘉靖己亥,訖壬戌,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峻伯詩如鉛刀土花,不堪灑削。雖詆之太過,然覆核斯集,其論亦非無因也。
《白華樓藏稿》十一卷、《續稿》十五卷、《吟稿》八卷、《玉芝山房稿》二十二卷、《耄年錄》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茅坤撰。坤有《徐海本末》,已著錄。是編《藏稿》、《續稿》皆其雜著之文,《吟稿》則皆詩也。《玉芝山房稿》文十六卷,詩六卷,《耄年錄》則詩文雜編,不復分類。坤刻意摹司馬遷、歐陽修之文,喜跌宕激射,所選《史記鈔》、《八家文鈔》、《歐陽史鈔》,即其生平之宗旨。然根柢少薄,摹擬有跡。秦、漢文之有窠臼,自李夢陽始;唐、宋文之亦有窠臼,則自坤始。故施於制義則為別調獨彈,而古文之品,終不能與唐順之、歸有光諸人抗顏而行也。至《耄年錄》,則精力既衰,頹唐自放,益非復壯盛之時,刻意為文之舊矣。
《大拙堂集》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載鳴撰。載鳴,字虛卿,泰和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通政使。是集前六卷為雜文,后二卷為詩,末一卷為雜著,載鳴為楊士奇之裔。士奇,泰和人。
嘉靖戊戌《題名碑錄》亦作泰和人,而卷首稱廬陵楊載鳴,蓋署古郡名也。
《大司空遺稿》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紹儒撰。紹儒字師孔,南海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是集文八卷,詩二卷。詩皆嘉靖四十年以后,至萬歷八年以前之作。其文有意刻畫韓、柳,而往往失之粗率。詩則音調諧美,亦學唐格而過於摹擬者也。
《讓溪甲集》四卷、《乙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游震得撰。震得,字汝潛,婺源人。嘉靖戊戌進士,授行人,擢監察御史,以疏諫世宗好方士,廷杖謫外。后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撫福建,以興化失守罷歸。
再起督轄南京糧儲,震得少與歐陽德、鄒守益諸人游,故頗講姚江之學。然《與王畿書》,多所規正,猶異於末派之狂禪。興化之役,由指揮歐陽深孤軍戰沒,震得封疆大臣,不能不為法受惡。且所薦譚綸、劉顯、戚繼光諸人,卒皆有所建立,故論者或恕焉。是集其所手定,甲集四卷,皆講學之語,乙集十卷,則詩、文、雜著也。
《雞土集》六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劉乾撰。乾字仲坤,號易菴,保定人。嘉靖戊戌進士,官國子監丞。是集詩、詞二卷,賦、記、雜文四卷。其以“雞土”命名者,《自序》謂夢入太極宮見玉雞,以為文章之兆,其說頗荒唐不經,詩文亦不入格。而《夢上天詩》、《夢戚賦》、《紀夢文》諸篇,乃屢屢見之集中,何其好說夢歟?
《青峰存集》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汪柏撰。柏字廷節,號青峰,浮梁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光祿寺卿。其文氣度恬雅,無剽竊摹擬之病,而微嫌其弱。詩亦學宋格而未成。蓋不囿於李、何之門徑,而其力又不足以勝之也。集為其侄思聰所刻,第一卷為表、論,第二卷為詩歌、樂府、詞,三卷以下皆雜文,編次殊為錯亂。思聰《序》稱,柏歷官廣、浙,正當海寇猖獗之時,經略海防,不啻數萬言,居常自謂:應酬文字,雖蒙士大夫許可,不過空言。此則身當其事,曲中機宜,異時修海防者,吾言恐不可廢。讠謄寫成帙,以呈大參王公及巡海林公。未及領回,此后無緣復取云云。
則此集所存,原非柏愜意之作矣。
《同春堂遺稿》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劉熠撰。熠字元麗,海鹽人。嘉靖庚子舉人,官至監察御史。是集乃崇禎丁丑,其曾孫江南布政司參政泓所編。國朝順治中,其元孫維棟始刻之。韻語皆非所長,古文亦不入格。
《泌園集》三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董份撰。份字用均,泌園其號也,烏程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是集為其孫嗣茂所編,凡詩七卷,文三十卷。
《嚴文靖公集》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嚴訥撰。訥有《春秋國華》,已著錄。《明史》訥本傳稱:訥入直西苑,所撰青詞皆稱旨。然文格未能拔俗,集中亦大抵應酬之作,末附詩四十六首。朱彝尊錄其《對月》一首於《明詩綜》,與此本頗有異同,殆有所點竄歟?
《高文襄公集》四十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錄。是編分《外制集》一卷,《綸扉內稿》一卷,《外稿》一卷,《獻忱集》二卷,《政府書答》二卷,《掌銓題稿》十四卷,《南宮奏牘》二卷,《防邊紀事》一卷,《伏戎紀事》一卷,《綏廣紀事》一卷,《程士集》二卷,《本語》三卷,《春秋正旨》一卷,《大學直講》一卷,《中庸直講》一卷,《論語直講》三卷,《問辯錄》五卷,《病榻遺言》二卷,每類前各有題詞。《明史藝文志》作《獻忱集》五卷,《詩文集》四十四卷。今《獻忱集》即在卷內,而四十四卷中有文無詩,殊不可解。又別本四十二冊,無卷數,以《問辯錄》居首,內多《土蠻紀事》、《靖夷紀事》二種,馀皆相同。疑為初刻之本也。
《玉堂公草》十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高拱撰。是編首載《大學講義》一卷,《中庸講義》一卷,《論語講義》三卷,皆嘉靖間藩邸所講。次為《程士錄》二卷,載嘉靖戊午及乙丑鄉會錄序及所撰程文,三場皆備,獨無《易經》文,未喻其故。后為《獻忱集》二卷,皆辭謝稱賀諸表奏;次為《綸扉稿》一卷,則在政府時作也,皆已見全集。此蓋初刻之本,故《綸扉外稿》不與焉。
《外制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高拱撰。嘉靖乙巳,世宗令輔臣舉編修二人、檢討三人,於中秘撰文官誥敕,拱時在列。是編乃其代言之稿也。前有《自序》,稱掌誥敕者,初以閣學或翰詹掌貳。后乃屬之兩院供事官,至是始復翰林之舊云。
《政府書答》四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高拱撰。皆錄其為首輔時,與各省文武大僚尺牘。分《庚午防秋》、《款處北邊》、《捷宣東塞》、《安綏廣東》、《詟服貴番》、《各省應答》、《調處徐府》等七目。其文大都為籌酌時政而發。至徐階一事,則全為自明心跡而設矣。
《萬子迂談》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萬衣撰。衣字章甫,潯陽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是集《內編》一卷,通論天地造化之理,及古今人事之變;《諸經劄記》二卷,上卷專解五經之義,多雜采先儒之說,如論《朱子詩集傳》一條,本之王應麟,《論淫詩》一條,本之王柏,《論春秋策書》之例十有五,而筆削之義有八一條,本之趙汸者不一而足。然謂“六經”,皆厄於傳疏,其宗旨未免偏僻。下卷專論律呂,其云十分為寸,則三分損益之法不可行。以之規西山之誤,則頗為明確。
其《迂談外篇》一卷,雜論兵制、屯鹽等事。又文三卷,詩一卷,書啟一卷,皆不過直抒胸臆,不復計其工拙矣。
《履菴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萬士和撰。士和字思節,宜興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謚文恭。
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凡詩詞三卷,雜文九卷。其官江西、貴州、湖廣、山東,以至為宗伯時事跡,頗散見於其中。然過任自然,罕鑄詞之功,蓋士和受業唐順之,能不染七子雕繪之習?而殫心吏事,又未能竟其業也。
《瞿文懿制敕稿》一卷、《制科集》四卷、《詩文集》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瞿景淳撰。景淳字師道,號昆湖,常熟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子汝稷所編,首卷《制稿》十一篇,《敕稿》二十七篇,蓋即《明史藝文志》所謂《瞿景淳內制集》也。其制科集四卷,皆應試策論諸作。詩文集十六卷,則文居其十五卷,詩賦一卷,特附見備體而已。景淳清介自持,史載其與嚴嵩論胡宗憲,及不撰陸炳妻誥詞,皆觸忤權奸,無所憚畏。其制義亦名一時,至今有王、唐、瞿、薛之稱,古文則非所擅長也。
《石龍菴詩草》四卷、《附刻》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徐學詩撰。學詩字以言,別號龍川,上虞人。嘉靖甲辰進士,授刑部主事,遷郎中。以劾嚴嵩父子罷職。隆慶初,起南京通政司參議,未上而卒;贈大理寺少卿。學詩不以詩名,而所作音節頗清亮,蓋嘗與李攀龍相贈答,故流派與之相近,遺稿多闕字,邑人黃之璧為補入,以圈別之,后二卷,則附刻《劾嵩疏稿》及傳略諸篇。
《山帶閣集》三十三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朱曰藩撰。曰藩字子價,號射陂,寶應人,云南布政司參政應登之子。嘉靖甲辰進士,官至九江府知府。是集詩十五卷,雜文十八卷。應登詩仿李夢陽,曰藩則法楊慎,嘗因所知,通訊滇南,慎為選其詩七十馀首品題之。其在金陵,懸慎畫像於寓齋,集中有《人日瞻禮升菴公像詩》是也。然其詩秾麗,僅得慎之一體。王世貞《藝苑卮言》謂其如高座道人,忽作番語,則詆之太甚矣。
《石室秘抄》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魏文焲撰。文焲字德章,侯官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司使。
是集初刊於萬歷丙戌,崇禎庚午,其孫定海知縣汝為又重刊之,凡雜著二卷,皆讀書論古之作。其中如《駁方孝孺之疑子華子》,則未睹晁公武及朱子說;謂王充假蔡邕以自重,則未考充為肅宗時人,不免疏舛。第三卷為詩,五卷、六卷為雜文,中《征支羅記》、《征龍洲記》、《松潘備兵本末》,敘其戰功頗詳。福州道山下,有朱子所書“石室清隱”字,文焲家近山麓,遂以名其集云。
《白雪樓詩集》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