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996字
- 2015-12-26 16:11:54
明毛憲撰。憲有《諫垣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子所編。凡文八卷,詩二卷。憲居言路,以戇直稱,故所作頗有剛勁之氣,以耳疾謝歸。后與王守仁、湛若水諸人講學,繩墨自守,務為篤實。故亦不恣意高談,然以文章而論,則於是事非當家也。
《蓉川集》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齊之鸞撰。之鸞字瑞卿,桐城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曾孫山所編,凡五種。一曰:《南征紀行》,為其從征宸濠時所作雜詩,后附賦一首;一曰:《悠然亭雜詩》,為其官南京時作,后附記序三首;一曰:《開堰集》,為其在安慶時所作;一曰:《歷官疏草》,皆其奏議,起正德九年,訖嘉靖八年,每種為一卷;一曰:《入夏錄》,析為三卷,乃其僉事寧夏時作,前二卷皆詩,后一卷則雜文。別以汪元錫等贈言,附於末,而總冠以《小傳》、《行狀》、《年譜》。后有山跋語,稱閑游市阓,得遺稿數篇,已而遍歷茶坊藥肆,恣意搜輯,編次成帙,因康熙己未詔修《明史》,檄取《入夏錄》送官,遂裒而付諸剞劂。蓋之鸞位雖不顯,然在正、嘉之間,卓卓稱名臣,故史館徵其著作,以備采擇。今觀其奏疏,詞多剴切,猶可想見風采,詩則非所擅長也。
《節愛汪府君詩集》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汪文盛撰。文盛字希周,崇陽人。正德辛未進士,除饒州推官,入為兵部武選司主事,諫南巡,廷杖;嘉靖初出知福州,歷官按察使,以僉都御史巡撫云南,進大理卿。事跡附見《明史毛伯溫傳》。伯溫之官安南也,文盛功居多,顧不得優敘,論者惜之。其知福州也,有惠政,郡人為立節愛祠,故傅海舟編次其詩,即以名集。詩多虛響,不出北地、信陽門徑。朱彝尊《明詩綜》所選“萬年枝上露清華”一首,題曰《西苑》。今考此集,實為《擬古》八首之一,不知彝尊何以改其原題,其偶誤也歟?
《后齋遺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憲撰。憲字伯度,后齋其號也,馀干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司參議。是集《公馀紀拙》一卷,《粵江行稿》一卷,乃憲之子、鄞縣丞照所編,首有鄞縣人戴鱀《序》,謂其得鄉先哲胡居仁之傳,故詩多理語,鮮風人之致云。蓋當時本以理學推之也。
《桃谷遺稿》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陸俸撰。俸字天爵,吳縣人,正德辛未進士。官刑部時,嘗以諫南巡,廷杖,后終於寶慶府知府,其詩多應酬牽率之作,而時露風格。岳岱《今雨瑤華》,謂其晚就操觚,靈心夙構,穎悟居多,蓋天姿高而學力未至者也。
《漸齋詩草》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趙漢撰。漢字鴻逵,平湖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參政。是集刻於嘉靖乙卯,詩學江西,於爾時為別調,然風格雖異,興象未深,究不能獨絕一時也。
《襄敏集》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王以旂撰。以旂有《漕河奏議》,已著錄。是集為其子籥所編,凡詩二卷,文二卷。以旂治河、按邊,皆以功見,而詞章不著於當時。此集所存,大抵皆應酬作也。
《琴溪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陳寰撰。寰字原大,常熟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寰與桂萼為同年,官翰林時,乃力斥萼議大禮之非,坐是移南京,旋告歸,其人足重,詩文則皆不入格。
《八厓集》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周廷用撰。廷用字子賢,華容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是集《賦》一卷,《詩》六卷,《文》二卷。后附《緒論》四卷,則其訓飭士民之說。
顧璘《國寶新編》以廷用為殿,其贊云:“按察人豪,闊視放言,文藻性成,早垂鉅篇?!比煌⒂米砸怨⒅眰?,不必以文藻著也。
《常評事集》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常倫撰。倫字明卿,號樓居子,沁水人。正德辛未進士,除大理寺評事,謫壽州州判,遷知寧羌州,負才凌傲,屢為忌者所中,后因跨馬疾馳,馬渴赴飲,墮水死,年僅三十有四。是集“賦”五首,“樂府”二十一首,各體詩百馀首,“傳”、“贊”等雜著,數篇附之。王世貞謂:其詩如沙苑兒駒,驕嘶自賞,未諧步驟。陳子龍則謂:其氣骨高朗,頗能自運。今觀是編,合二人之論,乃為定評。國朝王士禎《分甘馀話》云:“明詩人,有早慧而年不得四十者,如陳后岡、董中峰與明卿之屬,汗血方新,而筋骨未就,秀而不實,殊可惜也?!?
《鷗汀長古集》二卷、《前集》二卷、《別集》二卷、《續集》一卷、《漁嘯集》二卷、《頓詩》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頓銳撰。銳字叔養,涿州人。正德辛未進士,官代府右長史。銳少負詩名,當時稱涿郡有才一石,銳得其八斗。晚年卜居懷玉山,吟詠自適,其五言古詩,氣韻清拔,頗為入格;七言古詩,跌蕩自喜,而少翦裁;近體專尚音節,數篇以外,意境多同,蓋變化之功,猶未至也。
《杏東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郭維藩撰。維藩字價夫,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是集詩文各五卷,皆乏深湛之思,其門人河南巡撫蔡汝楠《序》稱:所著《經筵》、《南雍》二稿,俱不可見,此集已非完書,由維藩存日,無意傳其詞章,蓋亦道其實也。
《海涯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顧磐撰。磐字子安,南直隸通州人,正德癸酉舉人。是集“詩”四卷,“詩馀”附焉;“文”六卷。集中如《考正鄉賢祀典》,以及《水利》、《馬政》諸作,於鄉邑利病,亦頗為詳核。然大致以流利為主,故不為詰屈,亦不造精深。
《南湖詩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綖撰。綖有《杜詩通》,已著錄。是集詩多艷體,頗涉佻薄,殆“玉臺”、“香奩”之末流。每卷皆附詞數闋,考綖嘗作《填詞圖譜》,蓋刻意於倚聲者,宜其詩皆如詞矣。
《古山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桂華撰。華字子樸,安仁人,正德癸酉舉人,大學士萼之兄也。嘗從胡居仁門人張正游,故所學頗為醇正,詩文則尚未成家。
《渭厓文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霍韜撰。韜有《明良集》,已著錄。是編為其子與瑕、與琦所編,皆所作雜文,惟七卷,有詩數十首。韜性強執謬戾,不顧是非,議尊興獻為皇考,則斥司馬光不知忠孝,不當從祀孔廟;議合祀天地,則并詆及《周禮》,可謂無忌憚者。其他文亦皆爭辨迫急,異乎有德之言,前有倫以諒、金立敬二《序》,譽之甚力,蓋一其鄉曲,一其年家子也。
《西原遺書》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薛蕙撰。蕙有《約言》,已著錄。是編乃戶部侍郎、南充王廷所輯,嘉靖癸亥刻於揚州。皆其與人講學往復書札也。其闡《中庸》中和之說,孟子性善之旨,研析頗至。惟推崇釋、道太甚,如云:“空寂者,即吾未發之本心;定慧者,即古圣人之誠明?!庇衷疲骸岸U學不惟賢於后世之仙學,雖吾后儒之學亦非其倫?!?
又於論《黃庭》、《大洞》諸經,俱自謂得其要妙,皆不免參雜二氏,未能粹然一出於正。蕙本詩人,《考功》一集,馳驟於何景明、徐禎卿、高叔嗣間,并騖爭光,原足以自傳不朽。乃求名不已,晚年忽遁而講學。所講之學,又踳駁如是,反貽嗤點於后來。蛇本無足,子為之足,其蕙之謂乎?
《谿田文集》十一卷、《補遺》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馬理撰。理有《周易贊義》,已著錄。是集凡“文”六卷,“詩”五卷,“補遺”一卷,則有文無詩。理少從王恕游,務為篤實之學,故所詁諸經,亦多所闡發,惟其文喜摹《尚書》,似夏侯湛昆弟誥之體,遣詞宅句,涂飾琱刻,其為贗古,視李夢陽又甚焉。《明史儒林傳》載楊一清督學關中,見理及呂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馬生、呂生之經術,皆天下士也。則一清雖賞識之,已不以文章許理與柟矣。史又稱:理名震都下,高麗使者慕之,錄其文以去。蓋亦以其人重之耳。
《頤山私稿》十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吳仕撰。仕字克學,號頤山,宜興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是編凡詩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淺,不耐尋繹。
《南泠集》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蔣山卿撰。山卿字子云,《千頃堂書目》作字仙卿,傳寫誤也。儀真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是集為山卿所自訂,其門人喬佑??獭G坝小蹲孕颉吩疲喝豕谝姈|吳顧吏部、寶應朱戶曹,教以讀漢、魏、晉、宋、唐人之詩,年二十九,舉進士,好與同年亳州薛子蕙研攻古作。是時信陽何子景明與薛鄰,嘗聞其緒論焉。其學詩大旨,已盡於此。顧璘《序》稱其下筆千言,才情煥發,朋輩每為斂手。而王世貞又以不堪咀嚼少之,持論互異。今觀其集,正韓愈所謂無好無惡之詩耳。
《函山集》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劉天民撰。天民字希尹,號函山,歷城人。正德甲戊進士,除戶部主事。
諫武宗南征,廷杖,改禮部;諫大禮,復廷杖,遷吏部郎中,出知壽州。歷官按察司副使。朱彝尊《詩話》稱:天民晚以計吏罷,憤懣不平,恒逃於詞曲;而顧璘《序》則稱其內境春融,神游太古,無芥蒂於得失。今觀其集中,如《擬宮詞》五十首,《古別離》、《宿楚相祠》等作,尚可謂怨而不怒者,特其摹仿太多,不能卓然自成一家耳。所著本,有《蟲吟草間集》、《刺壽稿》、《游蜀稿》、《田間集》諸目。其孫亮采匯而刻之,共為此集云。
《嵩渚集》一百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李濂撰。濂有《祥符先賢傳》,已著錄。《明史文苑傳》載:濂少年,嘗作《理情賦》,其友左國璣持以示李夢陽,夢陽大嗟賞,訪之吹臺。濂自此聲馳河洛間。既罷歸,益肆力於學,遂以古文名於時。又稱,濂初受知夢陽,后不屑附和。此集詩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乃濂所自訂,皆於七子之外,挺然自為一格。大抵筆鋒踔厲,泉涌飚馳,而裁翦尚疏,不免才多之患。濂跋石珤《熊峰集》,謂詩文傳世,豈貴於多,其說良是。而自定己作,乃不能盡翦榛楛,信乎割愛之難也。
《觀政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濂撰。濂是集乃其正德乙亥,在京觀政時所作,故以為名。凡賦二篇,各體詩二百五十四首,雜著八篇??煎檎录仔邕M士,乙亥為登第之次年,猶少作也。
《洞陽詩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顧可久撰。可久字輿新,無錫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
是編標曰《洞陽詩集》,而子目俱題曰《在澗集》。考《千頃堂書目》,可久有《在署草》八卷,《在疚草》二卷,《溫陵集》六卷,《虔州草》一卷,《珠崖草》一卷,《在澗集》十九卷,無《洞陽集》之名。蓋總匯諸集,名曰《洞陽》,而仍各自為書也。此集凡二十卷,首尾完具。而黃虞稷作十九卷,豈所見之本偶未全歟?其詩古體頗散漫,律體多乏堅老,七言絕句,尤學質樸而不成。
《人瑞翁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林春澤撰。春澤字德敷,侯官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百有四歲,有司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今未見傳本,此本其曾孫慎所重編也。春澤少與鄭善夫游,互相切磋,故其詩頗有體裁,但乏深思厚力耳。
《谷平文集》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中撰。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總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副都御史,謚莊介。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門人羅洪先所編,其曰谷平者,以其所居之里名之也。凡疏二十有八,日錄三百九十六,書問三十有三,詩文一百六十有五,大抵講學者為多。
《石居漫興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器撰。器字德器,臨海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嘗得三奇石,置之別業,晨夕臨玩,遂自號“三石山人”。而其孫承翁編次遺稿,亦遂名曰《石居》。詞多淺易,尚未成家。
《明水文集》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陳九川撰。九川字惟濬,號竹亭,臨川人。正德甲戌進士,官太常寺博士,時以直諫,廷杖。嘉靖初為禮部主客司郎中,復以事謫戍,放還,居明水山,遂易號明水。初九川釋褐時,告歸謁王守仁,講無善無惡之旨,遂稱弟子。撫州為姚江之學者,自九川始。是集乃其門人董君和所編,凡文八卷,大抵皆講學之語,詩六卷,小有韻致,而不免薄弱。
《鹿原存稿》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戴欽撰。欽字時亮,馬平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刑部郎中,以諫大禮,廷杖,創重而卒。其集刻於閩者八卷,曰《玉溪存稿》,刻於滇者二卷,曰《戴秋官集》。此則其侄希顥所合輯,凡文二卷,詩七卷。欽與何景明、李濂、薛蕙等,同時友善,所作頗刻意摹古,然不越北地之馀派。
《黃洛邨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宏綱撰。宏綱字正之,雩都人。正德丙子舉人,官至刑部主事。是集乃其孫宜璞所刻,上卷書翰,多與鄒守益、羅洪先、聶豹輩,講學之語。蓋宏綱師事王守仁,傳良知之說也。下卷雜著及詩數十首,則率皆應俗之作。
《雙江文集》十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聶豹撰。豹有《困辨錄》,已著錄。是集乃其侄禮部郎中靜所編。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為詩,第十三卷又為壽文、雜著,而注曰即《困辨錄》。
疑靜所編本十二卷,其后人又摭壽文及《困辨錄》附見其后也。
《東洲集》二十卷、《續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