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0章

明王立道撰。立道字懋中,無錫人,嘉靖乙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其詩雖微嫌婉弱,而沖容淡宕,不為奇險之語,猶有中唐錢、劉之遺。文則縱橫自喜,頗於眉山為近。其《論文書》有云:“兵無常形,以正勝者什九。文無常體,以奇善者什一。盤誥之文則六經之什一耳。效而似者猶未可為常,而況其萬不類也哉。”其言深中當時北地諸人摹仿周、秦之弊,即其所為文可識矣。原目列《詩集》五卷、《文集》七卷、《附錄》一卷。今《詩集》之末復載《補遺》附錄二十馀首。《文集》七卷之后亦增《論表》等十馀篇為一卷,載於《附錄》之前。

而《附錄》后又別載《遺稿》一卷。蓋其后人掇拾續刊,零星增入,故書與目不相應耳。

《青霞集》十一卷、《年譜》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沈煉撰。煉字純甫,會稽人。嘉靖戊戌進士。除溧陽知縣。后官錦衣衛經歷,疏論俺答請貢事,并劾嚴嵩。廷杖謫戍,復為嵩黨路順構入蔚州妖人閻浩案中棄市,天下冤之。隆慶初,贈光祿寺少卿。天啟初,追謚忠愍。事跡具《明史》本傳。是編本文三卷、賦一卷、詩三卷、《論草兵說尺牘》四卷,合十一卷。自十二卷至十六卷則年譜、事紀、祠記。前有《茅坤序》及煉子襄《刻集紀原》。

襄言方煉被禍時,藉其家,毀其著述,又榜禁毋許藏匿副本。是編蓋襄所口誦而心記者。然人子即能讀父書,不應字句無訛至十一卷之夥。此必別有藏本,不欲實言之耳。其文章勁健有氣,詩亦郁勃磊落,肖其為人。以詞藻論,雖不及《鈐山堂集》之工。然《嵩集》至使天下不欲讀,當時為作集序者如湛若水諸人,至以為文章之玷。而誦《煉集》者至今肅然起敬。此則流芳遺臭,視所自為,人心是非之公,有不知然而然者矣。今錄其原本集十一卷,而以《年譜》一卷附之。

至煉之事跡,彰彰史冊,日月爭光,不假后人之表章。其贊記諸作則概從刪薙焉。

《滄溟集》三十卷、《附錄》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李攀龍撰。攀龍有《詩學事類》,已著錄。是集凡詩十四卷、文十六卷、《附錄》志傳表誄之文一卷。明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變。前七子以李夢陽為冠,何景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龍為冠,王世貞應和之。后攀龍先逝,而世貞名位日昌,聲氣日廣,著述日富,壇坫遂躋攀龍上。然尊北地,排長沙,續前七子之焰者,攀龍實首倡也。殷士儋作《攀龍墓志》,稱“文自西漢以來,詩自天寶以下,若為其毫素污者,輒不忍為。故所作一字一句,摹擬古人。驟然讀之,斑駁陸離,如見秦、漢間人;高華偉麗,如見開元、天寶間人也”。至萬歷間,公安袁宏道兄弟始以贗古詆之。天啟中,臨川艾南英排之尤力。今觀其集,古樂府割剝字句,誠不免剽竊之譏。諸體詩亦亮節較多,微情差少。雜文更有意詰屈其詞,涂飾其字,誠不免如諸家所譏。然攀龍資地本高,記誦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轢一時,實有不可磨滅者。汰其膚廓,擷其英華,固亦豪杰之士。譽者過情,毀者亦太甚矣。

《山海漫談》三卷、《附錄》二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任環撰。環字應乾,號復庵,長治人。嘉靖甲辰進士。歷任廣平、沙河、滑縣三縣知縣,遷蘇州府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司僉事,整飭蘇、松二府兵備道。進山東右參政。事跡附見《明史曹邦輔傳》。是集為乾隆丁丑其鄉人庾玙所刻。凡文二卷、詩詞一卷。其后兩卷則所附諭祭文、本傳、墓志及諸家題詠詩文也。環御倭頗著奇績,當時皆以為賞薄不足酬勞。其遺集久散佚。其子孫搜求輯錄,所得不及十之一,仍名曰《山海漫談》,從其初也。其文既得諸殘毀之馀,故有見即收,不暇銓擇,多潦草應酬之作。然就其存者論之,古文皆嶄嶄有筆力,且高簡有法度。其中如《蘇門雙節記》、《重修白云茅屋記》、《重修文廟祭器記》、《啟明山先生書》,雖不免參雜俗格。至於《送蕭西泉、朱蒲西二序》、《德風亭、滑縣行館二記》、《與王南崖》、《答王東臺》二書,皆絕非明人文集以時文為古文者。雖置之作者間可也。詩如“槎泛星河秋作客,劍橫滄海夜談兵”之類,亦間有可觀,而冗俗者多。則其后人編次,失於刪汰之過。然環之為人,無愧忠孝,亦不以韻語繩之矣。

《楊忠愍集》三卷、《附錄》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楊繼盛撰。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以疏劾嚴嵩,為所構陷棄市。后追贈太常寺卿,謚忠愍。事跡具《明史》本傳。繼盛本以經濟氣節自許,不屑屑於文字。后人重其人品,掇拾成編,仰蒙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文,表其忠藎。一經褒予,曠世猶生。故雖朽蠹陳編,彌深寶惜。此本乃康熙間蕭山章鈺所校。凡奏疏一卷、雜文一卷、詩一卷,行狀碑記別為一卷附焉。其《論馬市》、《劾嚴嵩》二疏,史傳限於體裁,僅存大略,集本乃其全文。披肝瀝膽,伉直之氣如生。自作《年譜》一篇,學問人品,具見本末,尤史傳所不能詳。《遺囑》一篇,作於臨命前一夕,墨跡至今世守。倉卒之際,數千言無一字涂乙,尤足見其所養。詞雖質樸,而忠孝之意油然,尤足以感動百世。惟《年譜》中自記從韓邦奇學樂律,夜夢虞舜一事,頗涉怪異。然繼盛非妄語者,蓋覃思之極,緣心構象。《世說》載衛玠以夢問樂廣,廣云是想。

《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固亦理之所有。昔吳與弼作日錄,自稱夢見孔子,人疑其偽。繼盛此語,頗與相類,明以來無疑之者。此則系乎其人,有不待口古爭者矣。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世貞撰。世貞有《弇山堂別集》,已著錄。此乃所著別集。其曰“四部”者,《賦部》、《詩部》、《文部》、《說部》也。《正稿說部》凡七種,曰《劄記內篇》,曰《劄記外篇》,曰《左逸》,曰《短長》,曰《藝苑卮言》,曰《卮言附錄》,曰《宛委馀篇》,皆世貞為鄖陽巡撫時所自刊。《續稿》但有《賦》、《詩》、《文》三部,而無《說部》。則世貞致仕之后,手裒晚歲之作以授其少子士駿,至崇禎中其孫始刊之。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其摹秦仿漢,與七子門徑相同。而博綜典籍,諳習掌故,則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無論廣續諸子也。惟其早年,自命太高,求名太急,虛憍恃氣,持論遂至一偏。又負其淵博,或不暇檢點,貽議者口實。故其盛也,推尊之者遍天下;及其衰也,攻擊之者亦遍天下。平心而論,自李夢陽之說出,而學者剽竊班、馬、李、杜;自世貞之集出,學者遂剽竊世貞。故艾南英《天傭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驟讀之,無不濃麗鮮華,絢爛奪目;細案之,一腐套耳”云云。其指陳流弊,可謂切矣。然世貞才學富贍,規模終大。譬諸五都列肆,百貨具陳,真偽駢羅,良楛淆雜,而名材瑰寶,亦未嘗不錯出其中。知末流之失可矣。以末流之失而盡廢世貞之集,則非通論也。

《讀書后》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世貞撰。此書本止四卷,為世貞《四部稿》及《續稿》所未載,遂至散佚。其侄士騏得殘本於賣餳者,乃錄而刊之,名曰《附集》。后吳江許恭又采《四部稿》中書后之文為一卷,《續稿》中讀佛經之文為一卷、讀道經之文為二卷,并為八卷,重刻之。而陳繼儒為之序,稱其如呂氏《讀書記》、晁氏《讀書志》。案晁公武《讀書志》每書皆詳其卷數撰人,以及源流本末。世貞此書則九十五篇之中,為跋尾者四十二,為史論者五十三;而四十二篇之中又皆議論之文,無一考證之語,與晁氏書南轅北轍。繼儒殆未見《郡齋讀書志》,而偶聞其名,妄以意揣度之,謂亦如此書之跋尾耳。《書影》記世貞初不喜蘇文,晚乃嗜之,臨沒之時,床頭尚有蘇文一部。今觀是編,往往與蘇軾辨難,而其文反覆條暢,亦皆類軾,無復摹秦仿漢之習。又其跋《李東陽樂府》與《歸有光集》、《陳獻章集》,均心平氣和,與其生平持論不同。而《東陽樂府跋》中自稱“余作《藝苑卮言》時,年未四十,方與于鱗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至於戲學《世說》,比擬形似,既不切當,又傷儇薄。行世已久,不能復秘。姑隨事改正,勿令多誤后人而已”云云。然則此書為晚年進境,以少許勝多許矣。其第五卷為《四部稿》中題跋二十五篇。其中如《讀亢倉子》,不知為王士元所作,則未考《孟浩然集序》;《讀三墳》,以為劉炫作,則未考《隋書經籍志》;《讀元命苞》一篇所言乃衛元嵩之元包,尤為荒謬,則猶早年盛氣,不及檢校之作。許恭摭續此編,毋乃非世貞意歟。以原刻所有,姑并存之。至是編雜論古書而究為雜著,非目錄之比。無類可附,今仍著錄《集部》焉。

《方麓集》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記》,已著錄。其集凡有二本,一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詩一卷;一即此本,凡詩文十四卷,又《戊申筆記》一卷、《紫薇堂劄記》一卷,較初本頗為完備。樵研思著述,於《易》、《書》、《春秋》及《四書》皆有解詁。《江南通志》稱其性素簡默,至談經則娓娓不倦,故文章具有根柢。又《通志》述樵之言曰:“士大夫以留心案牘為俗吏,文墨詩酒為風雅。

夫飽食官祿,受成吏胥,謂之風雅可乎?”故其文章頗切實際,非模山范水,嘲風弄月之詞。其詩雖不能自辟門徑,而沖和恬澹,要亦不失雅音。蓋當七子爭馳之日,尤能守成、弘先正之典型焉。

《存家詩稿》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楊巍撰。巍字伯謙,號夢山,海豐人,嘉靖丁未進士,累官吏部尚書,贈少保,事跡具《明史》本傳。巍揚歷中外,居官有能聲。《自跋》稱“幼習舉子業,不知詩。至嘉靖乙卯,補晉臬,提舉曹忭始導之為詩。歸田后,與山人呂時臣相倡和,得詩六百馀篇,屬邢侗、鄒觀光評騭而存之”。蓋其中歲學詩,與唐高適相類。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獨發清音。王士禎《池北偶談》稱其五言簡古得陶體,為明人所少。又舉其“前年視我山中病,落日獨騎驄馬來。記得任家亭子上,連翹花發共銜杯”一絕。蓋其神韻清雋,與士禎論詩宗旨相近,故尤賞之。然其他高曠簡古之作,尚復不少,固與當時嘈雜之音相去遠矣。士禎常選訂其詩為三卷,屬謝重輝刻之,今未之見。此即鄒觀光刪定之本,猶全集也。

《海壑吟稿》十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趙完璧撰。完璧字全卿,號云壑,晚號海壑,膠州人,由歲貢生官至鞏昌府通判。是集詩五卷、文五卷。其第一卷為《目錄》,入之卷數。蓋唐以前例,經典釋文尚然也。王三錫序其詩集,謂嘉靖間筮宦司城,抗職忤權奸,與楊椒山公同厄。案集中《北司獄中》七言律二首《序》云:“嘉靖甲寅,秋曹檄捕豪校,某因獲罪東湖翁,劾執坐死。賴元老科臺之力,僅復瓦全”云云。東湖者,陸炳別號也。時炳為錦衣衛都督,與嚴嵩表里為奸,其勢張甚。完璧以指揮末秩,能與之抗。其獄中與楊繼盛倡和諸詩,有“辛苦不妨淹日月,授書喜有漢良臣”等句。繼盛死西市,完璧作《楊烈婦詞》以哀之,有《小雅》怨誹之遺,可謂志節之士矣。其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絕無叫囂怒張之態,亦與有明末造矯激取名者有殊。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傳,遂幾於湮沒不彰。僅賴此集之存,猶得略見其始末,亦足見正直之氣有不得而銷蝕者矣。

《伐檀齋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元凱撰。元凱字左虞,吳縣人。以世職為蘇州衛指揮。再督漕北上,自免歸。少受毛氏詩,折節讀書,寄情詩酒。王世貞嘗序其詩,比之於沈慶之、曹景宗。及元凱沒后,世貞曝書,得其行卷,自嘆知之未盡,復作詩以酹之,今并載《四部稿》中。其詩大抵推陳出新,不襲窠臼。而風骨遒上,伉壯自喜,每淵淵有金石聲。所作《西苑宮詞》,《靜志居詩話》謂其高出世貞之上。他如《北游》諸律,亦多不失矩矱。蓋其才華本富,又脫屣名利,胸次曠夷。故當瑯琊、歷下之派盛行,而能不囿於風氣,宜世貞之心折不置矣。

《備忘集》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海瑞撰。瑞有《元祐黨人碑考》,已著錄。案《明史藝文志》載《海瑞文集》七卷。國朝廣東鹽運使故城賈棠與《邱濬集》合刻者,止六卷。是編載瑞所行條式、申參之文,較為全備,乃康熙中瑞六代孫廷芳重編。《原跋》云,共一十二卷,分為十冊。今考此本冊數與《跋》相合。然每冊止一卷,實止十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阜新| 博客| 盐津县| 闽清县| 安乡县| 永清县| 永修县| 洪雅县| 呈贡县| 策勒县| 山东省| 崇信县| 荔波县| 大关县| 淅川县| 确山县| 高邮市| 皮山县| 田林县| 攀枝花市| 丹巴县| 新野县| 墨竹工卡县| 玛沁县| 平舆县| 蒙山县| 时尚| 且末县| 武城县| 和林格尔县| 泾川县| 扶余县| 陕西省| 广平县| 明光市| 周至县| 怀仁县| 德庆县| 贺兰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