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一千。”唐李義府多取人奴婢,乃敗,各散歸其家。時人為露布云:“混奴婢而亂放,各識家而競人。”太祖數涼國公藍玉之罪,亦曰:“家奴至于數百?!苯袢战鲜看蠓蚨嘤写孙L,一登仕籍,此輩競來門下,謂之投靠,多者亦至千人。而其用事之人,則主人之起居食息,以至于出處語默,無一不受其節制。有甘于毀名喪節而不顧者,奴者主之,主者奴之。嗟乎,此六逆之所由來矣。
《漢書·霍光傳》:“任宣言:大將軍時,百官已下,但事馮子都、王子方等?!庇衷唬骸俺?;光愛幸監奴馮子都,常與計事。及顯寡居,與子都亂?!狈蛞猿鋈氲铋T,進止不失尺寸之人,而溺情女子、小人,遂至于此。今時士大夫之仆,多有以色而升,以妻而寵。夫上有漁色之主,則下必有焌弒之臣。“清斯催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是以欲清閨門,必自簡童仆始。
嚴分宜之仆永年,號曰“鶴坡”;張江陵之仆游守禮,號曰“楚濱”。不但招權納賄,而朝中多贈之詩文,儼然與搢紳為賓主。名號之輕,文章之辱,至斯而甚。異日媚閹建祠,非此為之嚆矢乎?
人奴之多,吳中為甚。其專恣暴橫,亦惟吳中為甚。有王者起,當悉免為良而徙之,以實遠方空虛之地。士大夫之家所用仆役,并令出貲雇募,如江北之例。則豪橫一清,而四鄉之民得以安枕。其為士大夫者,亦不受制于人,可以勉而為善。訟簡風淳,其必自此始矣。
閽人
《顏氏家訓》:“昔者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見七十馀人。門不停賓,古所貴也。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為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待士,有如此輩,對賓杖之。其門生童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薄妒酚洝罚骸班嵁敃r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薄逗鬂h書》:“皇甫嵩折節下士,門無留客?!倍洞蟠鞫Y》:“武王之門銘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則古已言之矣。觀夫后漢趙壹之于皇甫規,高彪之于馬融,一謁不面,終身不見。為士大夫者,可不戒哉!
《后漢書·梁冀傳》:“冀、壽共乘輦車游觀第內,鳴鐘吹管,或連繼日夜。客到門,不得通,皆請謝門者,門者累千金。”今日所謂門包,殆昿于此。
田宅
《舊唐書》:“張嘉貞在定州,所親有勸立田業者,嘉貞曰:‘吾天忝官榮,曾任國相,未死之際,豈憂饑餒。若負譴責,雖富田莊何用?比見朝士廣占良田,乃身歿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務邍@服?!贝丝芍^得二疏之遺意者。若夫世變日新,人情彌險,有以富厚之名而反使其后人無立錐之地者,亦不可不慮也。書又言馬燧貲貨甲天下。既卒,子暢承舊業,屢為豪幸邀取。貞元末,中尉曹志廉諷暢,令獻田園第宅,順宗復賜暢。中貴人逼取,仍指使施于佛寺,暢不敢吝。晚年財產并盡,身歿之后,諸子無室可居,以至凍餒。今奉誠園亭館,即暢舊第也。土鍔家財富于公藏,及薨,有二奴告其子稷改父遺表,匿所獻家財。憲宗欲遣中使詣東都簡括,以裴度諫而止。稷后為德州刺史,廣赍金寶仆妾以行。節度使李全略利其貨而圖之,教本州軍作亂殺稷,納其室女,以伎媵處之。吾見今之大家,以酒色費者居其一,以爭鬩破者居其一,意外之侮奪又居其一,而三桓之子孫微矣。
三反
今日人情有三反,日彌謙彌偽,彌親彌泛,彌奢彌吝。
召殺
巧召殺,忮召殺,吝召殺。
南北風化之失
江南之士,輕薄奢淫,梁、陳諸帝之遺風也。河北之人,斗很劫殺,安、史諸兇之馀化也。
南北學者之病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今日北方之學者是也。“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今日南方之學者是也。
范文正公
史言,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文正自作《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云:“今茲方面,賓客滿坐,鐘鼓在庭,自發憂邊,對酒鮮樂,豈如圭峰月下,倚高松,聽長笛,欣然忘天下之際乎?”馬文淵少有大志,及至晚年,猶思建功邊陲。而浪泊西里,見飛鳶跕跕墮水中,終思少游之言。古今同此一轍,阮嗣宗《詠懷詩》所云:“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鵲游四海,中路將安歸”者也。若夫知幾之神,處亢之正,圣人當之,亦必有道矣。
辛幼安
辛幼安詞:“小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有寄當歸?!贝朔怯媒s事也。《吳志》:“太史慈,東萊黃人也。后立功于孫策,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但貯當歸?!庇装簿没履铣?,未得大用,晚年多有淪落之感,亦廉頗思用趙人之意爾。觀其與陳同甫酒后之言,不可知其心事哉。
士大夫晚年之學
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學佛;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學仙。夫一生仕宦,投老得閑,正宜進德修業,以補從前之闕,而知不能及,流于異端,其與求田問舍之輩行事雖殊,而孳孳為利之心則一而已矣。《宋史·呂大臨傳》:“富弼致政于家,為佛氏之學。大臨與之書曰:‘古者三公無職事,惟有德者居之,內則論道于朝,外則主教于鄉。古之大人當是任者,必將以斯道覺斯民,成己以成物,豈以位之進退、年之盛衰而為之變哉,今大道未明,人趨異學,不人于莊,則人于釋,疑圣人為未盡善,輕禮義為不足學。人倫不明,萬物惟悴,此老成大人側隱存心之時,以道自任,振起壞俗。若夫移精變氣,務求長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獨善其身者之所好,豈世之所以望于公者?!鲋x之。”以達尊大老而受后生之箴規,良不易得也。
唐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鄭銑、虢州朱陽縣丞郭仙舟,投匭獻詩,敕曰:“觀其文理,是崇道法;至于時用,不切事情,可各從所好?!辈⒘T官,度為道士。
士大夫家容僧尼
《冊府元龜》:“唐玄宗開元二年七月戊申,制曰:‘如聞百官家多以僧尼、道士為門徒,往還妻子,無所避忌?;蛟幫卸U觀,妄陳禍福;爭涉左道,深斁大猷。自今已后,百官不得輒容僧尼道士等至家,緣吉兇要須設齋,皆于州縣陳牒寺觀,然后依數聽去。仍令御史、金吾明加捉溺,’”
唐制,百官齋日雖在寺中,不得過僧。張籍《寺宿齋詩》云:“晚到金光門外寺,寺中新竹隔簾多,齋宮禁與僧相見,院院開門不得過。”
《金史·海陵紀》:“貞元三年,以右丞相張誥、平章政事張暉,每見僧法寶,必坐其下,失大臣體,各杖二十,僧法寶妄自尊大,杖二百。”
貧者事人
貧者不以貨事人,然未嘗無以自致也。江上之貧女,常先至而掃室布席。陳平侍里中喪,以先往往罷為助。古人之風,吾黨所宜勉矣。
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