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7章

  • 日知錄
  • 顧炎武
  • 4053字
  • 2015-12-26 15:58:17

明永樂、宣德間,韃靼來降,多乞留居京師,授以指揮、千百戶之職,賜之俸祿及銀鈔、衣服、房屋、什器,安插居住,名曰降人。正統元年十二月,行在吏部主事李賢言:“臣聞帝王之道,在赤子黎民,而禽獸蠻貊。待黎民如赤子,親之也;待蠻貊如禽獸,疏之也。雖圣人一視同仁,其施也必自親以及疏,未有赤子不得其所而先施惠于禽獸,況奪赤子之食以養禽獸,圣人忍為之哉?竊見京師降人不下萬余,較之畿民三分之一;其月支俸米,較之在朝官員亦三分之一,而實支之數或全或半,又倍蓰矣。且以米俸言之,在京指揮使正三品該俸三十五石,實支一石,而達官則實支十七石五斗,是贍京官十七員半矣。夫以有限之糧而資無限之費,欲百姓富庶而倉廩充實,未之有也。近者連年荒旱,五谷不登,而國家之用則不可缺。是以天下米粟水陸并進,歲入京師數百萬石,而軍民竭財殫力,涉寒暑,冒風霜,苦不勝言,然后一夫得數斛米至京師者,幸也。若其運至中途,食不足,衣不贍,而有司督責之愈急,是以不暇救死、往往枕籍而亡者不可勝計。其降人坐享俸祿,施施自得。嗚呼!既奪赤子之食以養禽獸,而又驅其力使饋之,赤子卒至于饑困以死,而禽獸則充實厭足,仁人君子所宜痛心者。若夫俸祿,所以養廉也。今在朝官員皆實關俸米一石,以一身計之,其日用之費不過十日,況其父母妻子乎?臣以為,欲其無貪,不可得也。備邊,所以御侮也。今邊軍長住苦寒之地,其所以保妻子、御饑寒者,月糧而已。糧不足以贍其所需,欲其守死不可得也,今若去此降人,臣愚以為除一害而得三利焉。何則?計降人一歲之俸不下數十萬,省之可以全生民之命,可以贍邊軍之給,可以足京官之俸。全生民之命則本固而邦寧也,贍邊軍之給則效死而守職也,足京官之俸則知恥而守廉也。得此三者,利莫大焉。臣又聞圣王之道,貴乎消患于未萌。《易》曰:‘履霜堅冰至。’臣窺見達人來降,絡繹不絕,朝廷授以官職,足其俸祿,使之久處不去,腥膻畿內,無益之費尚不足惜,又有甚焉者,夫蕾人貪而好利,乍臣乍叛,荒忽無常。彼來降者,非心悅而誠服也,實慕中國之利也,且降人在彼,未必不自種而食,自織而衣。今在中國,則不勞力而坐享其有。是故其來之不絕者,中國誘之也。誘之不衰,則來之愈廣。一旦邊方有警,其勢必不自安矣。前世劉、石之亂,可不鑒哉!是故圣人以禽獸畜之。其來也,懲而御之,不使之久處;其去也,守而備之,不誘其復來。其為社稷生民之慮,至深遠也。近日邊塵數警,而降人群聚京師,臣嘗恐懼而不安寢。伏愿陛下斷自哀衷,為萬世長久之計,乞敕兵部,將降人漸次調除天下各都司衛所,彼勢既分,必能各安其生,不惟省國家萬萬無益之費,而又消其未萌之患矣。”上是其言。

土木之變,達官達軍之編置近畿者,一時蠢動,肆掠村莊,至有驅迫漢人以歸寇者。戶科給事中王竑、翰林院侍講劉定之并言:“宜設法遷徙,伸居南土,”于是命左都督毛福壽充左副總兵,選領河間、東昌達軍,往湖廣辰州等處征苗,巡撫江西。刑部右侍郎楊寧奏請賊平之后,就分布彼處各衛所守御,然其去者無多。而天順初,兵部尚書陳汝言,阿附權宦,盡令取回,遂令曹欽得結其驍豪,與之同反。而河間、東昌之間,至今響馬不絕,亦自達軍倡之也。

明初,安置土達于寧夏甘、涼等處。承平日久,種類蕃息,至成化四年遂有滿四之變。

樓煩

樓煩乃趙西北邊之國,其人強悍,習騎射。《史記·趙世家》:“武靈王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致云者,致其人而用之也。是以楚漢之際,多用樓煩人別為一軍。《高祖功臣侯年表》:“陽都候丁復,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而《項羽本紀》:“漢有善騎射者樓煩,”則漢有樓煩之兵矣。《灌嬰傳》:擊破拓公王武,斬樓煩將五人,攻龍且,生得樓煩將十人。擊項籍軍陳下,斬樓煩將二人。攻黥布別將于相、斬樓煩將三人。《功臣表》:“平定侯齊受,以驍騎都尉擊項籍,得樓煩將。”則項王及布亦各有樓煩之兵矣。蓋自古用蠻夷攻中國者,始自周武上,牧野之師有庸、蜀、羌、茅、微、盧、彭、濮。而晉襄公敗秦于殽,實用姜戎為犄角之勢。大者王,小者霸,于是武靈王踵此用以謀秦,而鮮卑、突厥、回紇、沙陀自此不絕于中國矣。

吐蕃回紇

大抵外國之音皆無正字,唐之吐蕃即今之土蕃是也,唐之回紇即今之回回是也。《唐書》回紇一名“回鶻”。《元史》有“畏兀兒”部,畏即回,兀即鶻也,其曰回回者,亦回鶻之轉聲也。其曰畏吾兒者,又畏兀兒之轉聲也。《大明會典》:“哈密,古伊吾盧地,在敦煌北大磧外,為西域諸番往來要路。其國部落與回回、畏兀兒三種雜居。”則回回與畏兀兒又為二種矣自唐會昌中回紇衰弱,降幽州者前后三萬余人,皆散隸諸道,始雜居于中華而不變其本俗。杜子美《留花門詩》:“連云屯左輔,百里見積雪。”李衛公《上尊號玉冊文》:“種類磐互,縞衣如茶。挾邪作蠱,浸淫宇內。”今之遺風亦未衰于昔日也。

《舊唐書·憲宗紀》:“元和二年正月庚子,回絕請于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許之。”此即今禮拜寺之所從立也。

《新唐書·常克傳》言:“始,回紇有戰功者得留京師。戎性易驕,后乃創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間。數出中渭橋,與軍人格斗,奪含光門魚契走城外。”然則自肅、代以來,回紇固已有居京師者矣。

《實錄》:“正統元年六月乙卯,徙甘州、涼州寄居回回于江南各衛,凡四百三十六戶,一千七百四十九口。”其時西陲有警,不得已,為徙戎之策,然其種類遂善于江左矣。

明初,于其來降者待之雖優,而防之未嘗不至。福建漳州衛指揮金事楊榮因進表至京,為回回之編置漳州者寄書于其同類,奉旨坐以交通外夷,黜為為事官于大同立功。

其后文教涵儒,戎心漸革,而蠻貂之裔遂有登科第襲冠裳者。惟回回自守其國俗,終不肯變,結成黨伙,為暴閭閻。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訓其頑獷之習,所謂食桑葚而懷好音,固難言之矣。

天子無故不殺牛,而今之回子終日殺牛為膳,宜先禁此,則夷風可以漸革。唐時赦文每曰:“十惡五逆,火光行劫,持刃殺人,官典犯贓,屠牛鑄鐵,合造毒藥,不在原赦之限。”可見古法以屠牛為重也。若韓滉之治江東,以賊非牛酒不嘯結,乃禁屠牛,以絕其謀。此又明識之士所宜豫防者矣。

西域天文

西域人善天文,自古已然。《唐書》:泥婆羅國,頗解推測盈虛,兼通歷術事。天竺國,善天文歷算之術。羪賓國,遣使進天文經。拂國,其王城門樓中懸一大金稱,以金丸十二枚屬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時。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側,每至一時,其金丸輒落,鏗然發聲引唱,以紀日時,毫厘無失。蓋不始于回回、西洋也。

王忠文偉集有《阿都刺除回回司天少監誥》曰:“天文之學其出于西域者,約而能精,雖其術不與中國古法同,然以其多驗,故近代多用之。別設官署,以掌其職。”

《冊府元龜》載:“開元七年,吐火羅國王上表,獻解天文人大慕闇,智慧幽深,問無不知。伏乞天恩,喚取問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藝能,請置一法堂,依本教供養。”此與今之利瑪竇天主堂相似,而不能行于玄宗之世者,豈非其時在朝多學識之人哉。

三韓

今人謂遼東為三韓者,考之《書》序“成王既伐東夷”傳:“海東諸夷駒麗、扶余、、貊之屬。”正義:“《漢書》有高駒麗,扶馀、韓。無此,即韓也,音同而字異耳。”《后漢·光武紀》:“建武二十年,東夷韓國人率眾詣樂浪內附。”《東夷傳》:“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日辰韓,三日弁辰。”《書》作“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并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內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馀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言四千余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占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盡上三韓之地。《三國·魏志》:“齊王正始七年,幽州刺史毌丘儉破高句驪、濊貊、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陳留王景元二年,樂浪外夷韓,濊貊、各率其屬來朝貢。”《晉書·張華傳“:“夷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余里,歷世未附者二十余國并遣使朝獻。”杜氏《通典》:“三韓之地在海島之上,朝鮮之東南。”此其封域與朝貢之本末也。劉熙《釋名》:“韓羊、韓兔、韓雞,本法出韓國所為也。”后魏陽固《演賾賦》:“睹三韓之累累兮,見卉服之悠悠。”此其風土也。《宋史·天文志》:“狗國四星在建星東南,主三韓、鮮卑、烏桓、玭狁,沃沮之屬。”此其占象也。《宋史·高麗傳》言:“崇寧后始鑄三韓通寶。”而《遼史·外紀》有高麗王子三韓國公勛、三韓國公容、三韓國公誤。其《地理志》有高州三韓縣,辰韓為扶馀,棄韓為新羅,馬韓為高麗。開泰中,圣宗伐高麗,俘三國之遺人置縣。據此乃俘三國之人置縣于內地,而取三韓之名爾。今人乃謂遼東為三韓,是以內地而目之為外國也。原其故,本于天啟初失遼陽,以后章奏之文遂有謂遼人為三韓者,外之也。今遼人乃以之自稱,夫亦自外也已。

《北史》:“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東南。辰韓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辰韓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傳。辰韓不得自立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恒為馬韓所制。辰韓之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此又與前史不同。而《唐書·東夷傳》:“顯慶五年,平百濟,分其地置五都督府,其一曰馬韓。”

大秦

今之佛經皆題云“大秦鳩摩羅什譯”,謂是姚興國號,非也。大秦乃西域國名。《后漢書·西域傳》言:“大秦國,在海西,地方數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國役屬者數十。”又云:“天竺國,西與大秦通。”此其國名之偶同。而傳以為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固未必然。而《晉書·載記》:“石季龍時,有安定人侯子光,自稱佛太子,謂大秦國來,當王小秦國,”以中國為小秦,則益為夸誕矣。

于陀利

韓文公《廣州記》

有“干陀利”,注家皆闕。按《梁書·海南諸夷傳》:“干陀利國在南海洲上,其俗與林邑、扶南略同。出斑布、吉貝、檳榔。檳榔特精好,為諸國之最。”《周弘正傳》:“有罪應流徙,敕以賜干陀利國。”《陳書·世祖紀》:“天嘉四年,干陀利國遣使獻方物,”惟《宋書·孝武帝紀》:“孝建二年,斤陀利國遣使方物。”為“斤”,疑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平和县| 名山县| 苗栗县| 霍城县| 海宁市| 尼勒克县| 安阳市| 关岭| 烟台市| 上思县| 华阴市| 土默特右旗| 金塔县| 西乌| 榆社县| 安阳县| 启东市| 社旗县| 肇庆市| 上犹县| 福鼎市| 莱西市| 扬中市| 柳河县| 西丰县| 疏附县| 壤塘县| 武穴市| 汨罗市| 介休市| 唐海县| 开江县| 永嘉县| 青铜峡市| 钦州市| 特克斯县| 宁乡县| 颍上县| 大同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