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例
一、勸懲之書,不啻汗牛充棟,閱者嫌其老生常談,往往覽不終卷,輒即欠伸欲睡。是書義取勸懲,名之曰《里乘》;凡遇耳聞目見、可愕可欣之事,間亦登之,非敢自亂其例,蓋欲藉以醒閱者之目也。
一、馀善馀殃,降祥降殃,皆由于善與不善,載于經書者最詳,此即說因果之祖也。大抵世家大族,其先類皆積有厚德。予每有所聞,即樂而吮墨登之,以證因果之說不謬。
一、士子束發受書,非得科第不能成名。而科名得失,半由于祖功宗德,半由于己身功過。每聞科場報應,亦必登之,所以為有志科名者勸。
一、神仙有無,原屬渺茫,說部所載最多。茲載林妃雪事,謂求仙必先行善,可見求仙并非難事,特患人不肯多行善事耳。至吳真人事,吾鄉婦孺皆能言之,以孝注名仙籍,尤信而可征。愿以告世之談道者。
一、鬼神之德之盛,先師曾反復道之。是書所載俞壽霍事,真實不虛,勾賊殃民,冥罰炮烙無已,可見陰律嚴而且當,梗化者能無寒膽?他如神之最靈顯者,莫如雷部,是書所載較多,蚩蚩之氓,能不聞而恐懼乎?
一、說部所載狐仙,類多子虛之言。是書間登一二,皆實有其事,以其足以警世也。
一、說部所載閨閣兒女私情,往往刻劃盡致,未免有傷風化。是書間登一二,皆發乎情,止乎禮義。至逾墻鉆穴、狂蕩茍且之事,概不錄焉。
一、說部所載淫情媟狀,類多憑空結撰,尤傷心術。是書“三十六花禪”一則,以系實事,俾少年子弟見之,庶知有以自警也。
一、綠林之徒,法所不貸。是書間登一二,以其所言所行盜也,而幾近于道矣。葑菲蒭蕘,皆有可采,閱者亦當以為然也。
一、吾儒出膺民社,聽訟最難;如遇人命所關,尤當慎而益慎。予每聞奇獄,輒筆之,另為一卷。凡為民父母者,其留意焉。
一、述而不作,先師且然。予每閱叢書秘冊,與故老遺編可擴聞見者,或為之刪繁就簡,或全錄其文,亦匯成一卷,愿公同好。必標出作者姓名,以不敢掠美也。
一、粵寇之亂,十馀年來生靈涂炭極矣。予流離轉徙,間關數萬里,每有所聞,輒筆志之。書成,名曰《風鶴途說》,意留待承平,俾輶軒之采擇焉,惜武林失陷時其稿散佚。幸吾鄉左階訓茂才曾錄有數篇,函寄歸予,匯成一卷,賴其嗜痂之癖,助予享帚之珍,俾是書如塔合尖,亦左右之賜也。
一、憶予少不更事,讀書每信口雌黃,喜攻人短。既粗學作文,始知布局造句、起伏照應、經營接構甚非易易,因復取前書讀之,乃不敢妄置一喙,事非經過,不知其難,大抵然也。是書倉卒付梓,字句間多疵颣,大雅君子,幸賜糾正焉。
一、近時說部,僉推《聊齋志異》為巨擘,其所紀載,類皆狐鬼,可憑意造。是書多系實事,敘次較難。自癸卯秋試報罷,毷氉無聊,聽客述伊文敏相國言,戲援筆記之,厥后歲有所增,積久居然成帙。乃迄今三十馀年,所得僅此,良以聞見太隘,征事甚難耳!倘天假我以年,尚愿再撰《里剩》一書,以續其后。伏望四海同志,遇有可欣可愕、足資勸懲之事,不吝郵寄大略,俾得捃掇成編,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