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華佗內科神方(5)

  • 華佗神方
  • 華佗
  • 4376字
  • 2015-12-26 15:51:48

四二一八·華佗統治諸疝神方

諸疝名狀不一,其痛在心腹者凡七∶曰厥疝,曰癥疝,曰寒疝,曰氣疝,曰盤疝,曰腑疝,曰野狼疝。痛在睪丸者亦七∶曰寒疝,曰水疝,曰筋疝,曰血疝,曰氣疝,曰狐疝,曰疝。下方悉主之∶蜀椒四分 桔梗 芍藥 干姜 濃樸(炙) 細辛 附子(炮)各二分 烏頭(炮)一分上末之,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至七、八丸,日三。

四二一九·華佗治怔忡神方

怔忡之癥,擾擾不寧,心神恍惚,驚悸不已。此肝腎之虛,心氣之弱也。方用∶人參 熟地黃 白芍各一兩 生棗仁 麥冬各五錢 玄參一兩 白術 白芥子各三錢水煎服。

四二二○·華佗治心中嘈雜神方

水仙花子 芍藥 荷葉同搗末,白湯下 頗效。

四二二一·華佗治癖神方

臟腑攝養乖方,則三焦痞膈,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在于兩脅之間,有時而痛者也。方用∶牛膝 枳實 (炙) 茯苓 鱉甲(炙)各八分 桔梗 芍藥 白術 人參 濃樸(炙)大黃 桂心 檳榔各六分上搗篩,蜜和丸,空腹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

四二二二·華佗治療癥神方

癥者,由寒溫失節,致臟腑之氣虛弱,而食飲不消,聚積在內。漸染在生長塊段,盤牢不移動,若積引歲月,人則柴瘦,腹轉大,遂至于死。治用∶射罔二兩(熬) 蜀椒三百粒上搗末,以雞子白為丸,半如麻子,半如赤小豆,先服如麻子,漸服如赤小豆二丸,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四二二三·華佗治暴癥神方

患者腹中卒然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方用∶牛膝根二斤 酒一斗先曝令牛膝根極干,納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置熱灰中溫之,令味出。先服五、六合,至一升,以意量多少之。

四二二四·華佗治米癥神方

人有好啞米(思邈按∶啞者饑而思食之義)者,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癥結。治用∶雞屎一升 白米五合合炒,取米焦,搗成散,用水一升,頓服取盡,少時即吐,吐出癥如研米汁碎。若無癥,即吐白沫痰水,乃憎米不復食之。無所忌。

四二二五·華佗治肉癥神方

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饑值生蔥,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則愈,故謂肉癥。治用∶狗矢五升燒灰末之,綿裹以酒浸再宿,濾取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盡。

四二二六·華佗治鱉癥神方

鱉癥者,謂腹內癥結,如鱉之形狀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有食雜冷物不消變化而作者。治用∶白馬尿一升五合溫服令盡瘥?;蛴谩眯纷?麝香各三分 生姜四分 附子(炮) 半夏 鱉甲(炙) 防葵各六分 郁李仁八合上搗篩,蜜為丸如梧子,空服酒下二十丸,日再服。

四二二七·華佗治發癥神方

此系飲食內誤有頭發,隨食入胃成癥,胸喉間如有蟲上下來去者是也。治用∶蔥 豉油煎蔥豉令香,二日不食,張口而臥,將油蔥豉置口邊,蟲當漸出,徐徐以物引去之。

四二二八·華佗治蟲癥神方

人有多虱,性好嚙之,所嚙既多,而臟腑虛弱,不能消之,遂生虱癥。有虱生長在腹內,有故篦子 故梳子各一枚將二物各破為兩分,各取一分,燒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以頓服前末,令盡,少時當病出。

無所忌。

四二二九·華佗治蛇癥神方

人有食蛇不消,或由蛇之津液,誤入飲食內,皆足令人病瘕。其狀??囵嚕硠t不下喉,食至胸內即吐出。治用∶大黃半兩 芒硝如雞子大一塊 烏賊骨三枚 黃芩半兩 甘草(炙)如人指一尺 皂莢(炙去皮子)六枚上以水六升煮之三沸,去滓,納芒硝。適寒溫,盡服之,十日一劑。宿無食,平旦服當下。

四二三○·華佗治蛟龍病神方

三月八月,蛟龍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隨入人腹,變成蛟龍。其病發似癲,面色黃青,少腹脹如懷孕。治用∶粥餳三升寒食粥餳三升,日三服。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

四二三一·華佗治翻胃神方

其癥朝食夜吐,心下堅如杯,往來寒熱,吐逆不下食,此為寒癖所作。治用∶珍珠 雄黃 丹砂各一兩 樸硝二兩 干姜十累上五味搗篩,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少煩者,飲水則解之。忌生血物。

四二三二·華佗治嘔吐神方

嘔吐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一者積冷在胃。二事正反,須細察之,如屬熱癥。宜用∶生蘆根 生麥門冬(去心) 青竹茹各一升 生姜汁五合 茯苓五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瀝六合,攪調,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始服一劑。忌醋物。如服前藥,未能全除,宜再用∶茯苓五兩 人參三兩 麥門冬(去心)一升 生姜六兩 青竹茹一升共搗篩,蜜和為丸,煎蘆根湯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

如系冷癥。宜用∶半夏 小麥面各一升先搗半夏為散,以水溲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冷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病自漸減。又如服前藥,病雖漸減,惟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可改用∶人參 白術各五兩 生姜八兩 濃樸(炙) 細辛各四兩 橘皮三兩 桂心二兩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若與半夏丸間服,亦得。忌桃、李、羊肉、雀肉、生蔥、生菜。

四二三三·華佗治干嘔神方

干嘔者,胃氣逆故也。但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故云干嘔。治用∶生葛根絞取汁,服一升。

四二三四·華佗治饑餓嘔吐神方

蜀椒煮汁,溫服立效。

四二三五·華佗治嘔吐清水神方

干蘄艾煎湯啜之,立愈。

四二三六·華佗治嘔吐酸水神方

黑山梔三錢煎濃汁,入生姜汁少許,和服?;蛞浴命S連六分 吳茱萸一分煎湯飲。

四二三七·華佗治吐血神方

生地 當歸各一兩 川芎 元參各五錢 黃芩 三七各三錢 甘草 荊芥各一錢水煎服?;蛴谩悯r生地汁一碗 三七末三錢 炮姜炭末五分調服一劑,即止血,極神效。

四二三八·華佗治五膈神方

五膈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是也。方用∶麥門冬(去心)十分 蜀椒 遠志 附子(炮) 干姜 人參 桂心 細辛各六分 甘草(炙)上搗篩,蜜和丸如彈子。以一枚著牙齒間含,稍稍咽汁,日三。

四二三九·華佗治七氣神方

七氣者,謂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是也。此七氣為病,皆生積聚,堅紫菀 前胡 半夏 細辛 丹參 茯苓 芎 桃仁(去皮尖) 吳茱萸 桂心 桔梗石膏各三分 干姜 蜀椒各二分 人參 甘草 防葵各四分 烏頭(炮) 大黃各三分 菖蒲三分上搗篩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

四二四○·華佗治五噎神方

五噎,謂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等是也。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憂恚嗔怒所生。謂之噎者,言噎塞而不通也。方用∶干姜 蜀椒 食茱萸 人參 桂心各五分 細辛 白術 茯苓 附子(炮)各四分 橘皮六分上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酒下三成,日再。

四二四一·華佗治痞疾神方

皂礬六兩(醋炒九次) 沒藥三兩(炒去油)共為末,棗肉為丸,空腹湯下七丸,七日有效。或用;五靈脂 香附各一斤 黑白丑各二兩共搗末,半炒熟,半生用,醋和丸,日服三錢。

四二四二·華佗治痞積神方

桔梗 枳殼等分水煎溫服,有效。

四二四三·華佗治呃逆神方

黃連一錢 紫蘇葉八分水煎服。極神效。

四二四四·華佗治陰寒呃逆神方

乳香 硫黃 陳艾各二錢上搗末,以陳酒煎數沸,乘熱嗅之。外以生姜擦當胸,極效。

四二四五·華佗治消渴神方

消渴者,謂渴而不小便也。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久經年,石勢結于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氣減少,不能制于石,石勢獨盛,則腎為之燥,故飲水而不小便也。方用∶麥門冬 茯苓 黃連 石膏 葳蕤各八分 人參 黃芩 龍膽各六分 枳實五分 升麻四分 生姜 枸杞子 栝蔞根各十分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再。若渴則與此,飲大麻亦得。

四二四六·華佗治內消神方

本癥之原,當由熱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飲,令人虛極短氣,食物皆消作小便,而又不渴。

此病雖稀,極屬可畏。宜急用∶枸杞枝葉一片 栝蔞根 黃連 石膏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五服,日三夜五。困重者多合,渴即飲之。

若恐不能長愈,可改用∶鉛丹二分(熬別研入) 栝蔞根 甘草(炙)各十分 澤瀉五分 胡粉二分(熬研入) 石膏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分上搗研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少壯人一匕半?;家荒暾叻蝗震?;二年者二日瘥;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以瘥為度。此方用之如神。忌海藻、菘菜。

四二四七·華佗治寒瀉神方

寒瀉一名 溏。其原為脾氣衰弱,及寒氣在下,遂致水糞并趨大腸,色多青黑,宜溫之。

春夏宜用∶川桂枝 白芍藥 白術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水煎服。

秋冬宜用∶白芍藥 白術各三錢 干姜(炮)半兩 甘草(炙)二錢水煎服。甚者則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錢。

四二四八·華佗治熱瀉神方

熱瀉者,夏月熱氣,乍乘太陰,與濕相合;如水之注,故一名暴瀉。其候腹痛自汗,煩渴面垢,脈洪數或虛,肛門熱痛,糞出如湯。方用∶香薷一斤 白扁豆半斤(微炒) 濃樸(去皮姜汁炙熟)半斤上研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四二四九·華佗治久泄神方

久瀉不止,由于有陳積在腸胃之間,積一日不去,則瀉一日不止。治宜先去陳積,而后補之。方用∶濃樸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兩 大黃四錢上細銼,先以前五味用水二升半煎八合,并將大黃切碎,水一碗漬半日,煮湯與前汁相合,再煎取六和,去滓,分三服,一日服盡。

四二五○·華佗治腎泄神方

腎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為腎陽虛虧,既不能溫養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陽生之時,其氣不振,陰寒反勝,則腹鳴奔響作脹,瀉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腎,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補骨脂四兩 生姜八兩 紅棗一百枚上搗末,以蒸熟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熱湯下,晚食前更進一服。

四二五一·華佗治飧泄神方

飧泄者,完谷不化也。脾胃氣虛,不能熟腐水谷,故食物完出也。治用∶人參 茯苓 川芎 官桂 當歸 白芍 白術各等分每服二錢,加粟米百粒,與水一升同煎取七合,去滓,空腹溫服。若虛勞嗽,加五味子;有痰,加半夏;發熱,加柴胡;有汗,加牡蠣;虛寒,加附子或干姜。

四二五二·華佗治暑泄神方

暑泄,一名伏暑泄瀉。治用∶白術一兩 車前子五錢上二味,姜水煎服,神效。

四二五三·華佗治便血神方

便血,一名腸風,又名腸紅。其原為濕熱相侵,或酒毒深結,非逐去其濕熱酒毒,而徒用止澀之劑,未見其能劑。方用∶熟地一兩 地榆 白芍 當歸 黃連各三錢 甘草 葛根各一錢 柞木枝五錢水煎服,第一劑下血必更多,二劑略少,三劑痊愈。

四二五四·華佗治大便秘澀神方

本癥之原,為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壅塞不通也。方用∶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炙)一兩 梔子二七枚以水五升,煮一升八合,分三服。

四二五五·華佗治老人虛秘神方

肉蓯蓉(酒漬焙)二兩 沉香末一兩上二味搗末,用麻子仁汁為丸。如梧子,白湯下七、八丸。

四二五六·華佗治脫肛神方

磁石(研)四兩 桂心一尺 皮(炙黃)一枚上三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一日服十次,即縮,勿舉重,須斷房室,周年乃佳。

四二五七·華佗治肛門腫痛神方

馬齒莧葉 三葉酸草各等分水煮湯熏洗,一日二次,極有效。

四二五八·華佗治肛門奇癢神方

蛇床子 楝樹根各三錢 防風二錢 甘草一錢 皂角五分上搗末,蜜煉條,塞入,二次即愈。

四二五九·華佗治肛門蟲蝕神方

蜣螂蟲七枚 新牛矢五錢 羊肉一兩(炒黃)上搗為泥,為丸如彈丸大,烘熱綿裹,塞入,半日蟲出。

四二六○·華佗治九蟲神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阳市| 松滋市| 义乌市| 射洪县| 花莲市| 黄骅市| 大厂| 静宁县| 潞西市| 罗城| 阿克陶县| 当涂县| 房山区| 娄烦县| 楚雄市| 洞口县| 梧州市| 武汉市| 瑞金市| 静乐县| 广河县| 故城县| 景东| 石门县| 桓仁| 湘乡市| 西藏| 盐津县| 修武县| 汉中市| 新泰市| 阳江市| 日喀则市| 洞头县| 宜君县| 抚顺市| 綦江县| 深州市| 枣庄市| 辰溪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