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華佗內(nèi)科神方(4)
- 華佗神方
- 華佗
- 4994字
- 2015-12-26 15:51:48
凡男子因五勞七傷,或緣肺壅瘴瘧之后,宿患 癖。婦人因產(chǎn)后虛勞,漏汗寒熱,或為月閉不通,因茲漸漸瘦損。初者盜汗,后則寒熱往來,漸增咳嗽,面色蒼白,兩頰有時赤如胭脂。此病不治者多。宜急用∶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黃連 大黃 梔子仁 栝蔞 常山 葳蕤各八分 苦參皮十二分 甘草(炙) 蜀漆(洗)各五分上搗末,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五丸,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為度。
四一五二·華佗治瘦病神方
凡虛勞之人精髓枯竭,氣血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故羸瘦也。且其候多腳手酸疼,口干壯熱。方用∶獺肝(炙)六分 天靈蓋(燒) 生犀角(屑) 前胡 升麻各四分 松脂 甘草(炙)各五分 枳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小便浸豉汁下二十丸,日再。
四一五三·華佗治傳尸神方
此病多系臨尸哭泣,尸氣入腹,連綿或五年三年,微勞即發(fā),不除其根,禍堪滅門。方用∶獺肝(破干炙)一具 鱉甲(炙) 野貍頭(炙)各一枚 漢防己一兩半 蜀漆(洗) 麥冬門(去上搗篩,以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和為丸如梧子,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飲下之。其藥合和訖,一分著頭邊,一分懸門額上,一分系臂上,先服頭邊,次服臂上,次服門上者,大驗。忌海藻,菘菜,莧菜。
四一五四·華佗治飛尸神方
飛尸者,發(fā)無由,忽然而至,若飛走之疾,故云。其候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上沖心胸。治用∶細(xì)辛 天雄(炮) 莽草各一分 珍珠 雄黃各二分 桂心三分 附子(炮) 干姜 烏頭(炮)上搗散,服五分匕,不知稍增,用陳酒下。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四一五五·華佗治遁尸神方
遁尸者,言其停遁起人肌肉血脈之間,有觸即發(fā),久而不消,故名。其候略同飛尸。治用∶鸛骨(炙)三寸 羚羊鼻(炙令焦)二枚 蜥蜴(炙) 一枚 斑蝥(去翅足熬)十四枚芫青(去翅足熬)二枚 雞屎白(熬)三兩 藜蘆(去蘆頭熬令黃) 干姜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熬令黑)五上搗末,蜜和丸如小豆,空腹以飲服三丸,日二服,稍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至吐痢乃止。
四一五六·華佗治鬼魅精魅神方
人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或心亂如醉,狂言警怖,向壁悲啼,夢寐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者乍寒乍熱,心腹?jié)M,短氣不能食。治宜殺鬼之劑。
丹砂 龍骨 雄黃 馬目毒公 鬼箭各五兩 鬼臼二兩 赤小豆三兩 芫青一枚 桃仁(去皮尖熬別研)百枚上九味搗下篩,別研雄黃、丹砂,細(xì)絹絲合諸藥,拌令和調(diào)后,納蠟和之,大如彈丸,絳囊盛之,系臂,男左女右,小兒系頭。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所服蜜和丸如梧子,一日服三丸,日三。忌五辛生血物。
四一五七·華佗治鬼神交通神方
男女夢與鬼神交通,致心神恍惚者。用∶鹿角屑酒服三撮,日三。
四一五八·華佗治盜汗神方
盜汗者,因睡眠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氣不足,亡津液麻黃根 牡蠣(碎之綿裹)各三兩 黃 人參各二兩 枸杞根 白皮 龍骨各四兩 大棗七枚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六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中間任食,一日令盡。禁蒜等物。
四一五九·華佗治不眠神方
燈芯草一握睡前煎湯代茶飲,即得安睡。
四一六○·華佗治咳嗽神方
紫菀五錢 五味子一兩 桂心二兩 麻黃(去節(jié))四兩 杏仁(去皮尖碎之)七十枚 干姜四兩 甘草(炙)二兩上藥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三。
四一六一·華佗治五嗽神方
五嗽者,謂上氣嗽、飲嗽、燥嗽、冷嗽、邪嗽等是也。方用∶皂莢(炙) 干姜 桂心等分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酒飲俱可,日三。忌蔥。
四一六二·華佗治新久咳神方
款冬花 干姜 芫花根各二兩 五味子 紫菀各三兩先以水煎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納芫花、干姜,加白蜜三升,合投湯中,令調(diào),于銅器中微火煎如飴,可一升半,服棗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數(shù)用甚良。忌蒜、面、腥、膩。
四一六三·華佗治積年久咳神方
香豉(熬)四分 杏仁(去尖皮)二分 紫菀 桂心各三分 甘草(炙)八分 干姜二分細(xì)辛三上為末,蜜和丸如梧子,服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
四一六四·華佗治熱咳神方
杏仁(去皮尖炒研)四十枚 柴胡四兩 紫蘇子一升 橘皮一兩上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
四一六五·華佗治冷咳神方
芫花 干姜各二兩 白蜜二升先以前二味為散,納蜜中攪令和,微火煎令如糜,服如棗核一枚,日三夜一。欲痢者多服。
四一六六·華佗治干咳神方
熟栝蔞 白礬用熟栝蔞搗汁,入蜜加白礬熬膏,含化,極效。
四一六七·華佗治咳嗽有痰神方
芫花二兩煮汁,去滓。和飴糖熬膏,每服棗許,神效。
四一六八·華佗治咳嗽膿血神方
人參二分 瓜蒂三分 杜仲五分上搗末,平旦空服,以熱湯服方寸匕。當(dāng)吐痰水惡汁一、二升,吐已復(fù)煮白粥食,痰水未盡,停三日更進(jìn)一劑。
四一六九·華佗治老年咳嗽神方
杏仁(去皮尖) 核桃肉各等分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姜湯下。
四一七○·華佗治肺熱兼咳神方
生地黃汁 生麥門冬各三升 生姜汁一合 酥 白蜜各二合先煎地黃、麥冬、姜汁,三分可減一分,納酥、蜜煎如稀湯,納貝母末八分,紫菀末四分,攪令調(diào)。一服一匙,日二夜一。
四一七一·華佗治肺熱咳痰神方
半夏 栝蔞各一兩上為末,姜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熱湯下。
四一七二·華佗治喘嗽神方
蒲頹葉(焙干)碾為細(xì)末,米飲調(diào)服,二錢取瘥。
四一七三·華佗治氣喘神方
杏仁 桃仁各半兩上藥去皮尖炒研,水調(diào)生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湯下,微利為度。
四一七四·華佗治痰喘神方
半夏二錢 甘草(炙) 皂角各一錢五分 生姜一錢水煎服,至愈乃止。
四一七五·華佗治氣喘上逆神方
本癥人多以為氣盛有余,不知實為氣虛不足,稍有錯誤,去生便遠(yuǎn)。宜用∶人參一兩 牛膝三錢 熟地黃 麥冬各五錢 生茱萸四錢 枸杞子 北五味各一錢 核桃三枚 生姜五片水煎服。
四一七六·華佗治風(fēng)痰神方
知母 貝母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用姜三片,二面蘸末,細(xì)嚼咽下,即臥,其嗽立止。
四一七七·華佗治氣痰神方
南星曲 半夏曲 陳橘皮各一兩上三味,搗篩,姜汁和丸如梧子,每服四十丸,姜湯下。
四一七八·華佗治痰哮神方
海帶四兩浸透煎汁,調(diào)飴糖服,有效。
四一七九·華佗治哮喘神方
白鳳仙花一棵連根葉搗汁,與燒酒等量相和,曝日候溫。以手蘸汁拍膏肓穴,初覺微冷,旋熱旋辣,繼而微痛,乃止。以巾拭干,毋令感風(fēng),續(xù)行數(shù)日,輕者當(dāng)愈。
四一八○·華佗治喘急神方
桔梗一兩搗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
四一八一·華佗治年深氣喘神方
雞卵 童便將雞卵略敲損,浸童便中三、四日,煮食良。
四一八二·華佗治肺痿喘嗽神方
生天門冬 (搗取汁) 陳酒各一升 飴糖一斤 紫菀四合上共置銅器中,于湯上煎;可丸服如杏仁一丸,日三。忌鯉魚。
四一八三·華佗治肺痿喘嗽神方
防己末二錢 漿水一錢煎七分細(xì)呷。
四一八四·華佗治肺脹上氣神方
患者肺脹氣急,咳嗽喘粗,眠臥不得,勢極沉重,氣似欲絕。宜用∶紫菀六分 甘草(炙)八分 檳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藶子(炒)三合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以快利為度。
四一八五·華佗治肺癰咳唾神方
胸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者,是為肺癰之候。
治宜用∶桔梗 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研作脂)上搗篩,強人飲服半錢匕,羸人減之。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飲冷水一杯則定。忌豬肉,蘆筍等。
四一八六·華佗治肺虛咳嗽神方
木鱉子 款冬花各一兩同為末,每日三錢焚之,吸其煙,良久吐涎,以茶潤喉,五、六次即愈。
四一八七·華佗治久嗽喘急神方
知母五錢 杏仁(姜水泡去尖隔紙炒之)五錢以水一碗半,煎取一碗,食后溫服。次以∶萊菔子 杏仁等分為末,糊丸。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四一八八·華佗治咳嗽唾血神方
鐘乳五兩 牡蠣(熬) 桂心各六兩 射干 桃仁(去皮尖) 貝母 橘皮 百部根 五味子各三兩 生姜六兩 白石英 半夏各五兩 款冬花 甘草(炙) 濃樸(炙)各二兩 羊肺一具先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煮取一斗,去肺納藥,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羊肉。
四一八九·華佗治肺癰咯血神方
薏苡仁三合搗爛,水兩大碗。煎取一碗,入酒少許,分二次服之。
四一九○·華佗治肺痿咯血神方
防己 葶藶子上藥等分為散,每服一錢,米飲湯下。
四一九一·華佗治肺損咯血神方
香附一錢為末,米湯下,日二服。
四一九二·華佗治痰中帶血神方
款冬花 百合等分,為末。蜜為丸如彈丸大,臨睡嚼一丸,姜湯下。
四一九三·華佗治積熱吐血神方
馬勃研末,砂糖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送下。
四一九四·華佗治勞心吐血神方
蓮心七枚 糯米半兩共為末,陳酒下。
四一九五·華佗治心痛神方
吳茱萸 干姜各一兩半 桂心 人參 橘皮 蜀椒 甘草(炙) 黃芩 當(dāng)歸各一兩 白術(shù)一兩 附子(炮)一兩半上搗篩為散,蜜丸如梧子,每服五丸,日三服,稍加至十二丸。
四一九六·華佗治九種心痛神方
九種心痛者,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氣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去來心痛。下方悉主之∶附子(炮) 巴豆仁(去心皮熬) 人參 生野狼毒(炙令極香) 吳茱萸 干姜各一兩搗末,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服三丸,弱者二丸,一日一服。
四一九七·華佗治諸蟲心痛神方
鶴虱 當(dāng)歸 桔梗 芍藥 橘皮各八分 檳榔十分 人參 桂心各六分上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服方寸匕,漸加至二匕。
四一九八·華佗治卒心痛神方
苦參 龍膽 升麻各二兩 梔子仁三兩用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當(dāng)大吐乃瘥。
四一九九·華佗治心背徹痛神方
烏頭(炮去皮) 赤石脂 干姜各二分 附子(炮去皮)蜀椒各一分上為末,蜜和丸,如麻子,先食服三丸,少少加之。
四二○○·華佗治久心痛神方
雷丸 鶴虱 貫眾 野狼牙 桂心 當(dāng)歸各八分上搗為散,空腹煮蜜水半雞子許,服方寸匕,日二服。若重不過三劑,則瘥。
四二○一·華佗治腹痛神方
當(dāng)歸三兩 甘草(炙)二兩 人參 大黃各一兩 芍藥八分 干姜六分 茱萸五分 桂心三分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四二○二·華佗治肝胃氣痛神方
香附子(炒)五兩 烏藥(炮)二兩共研細(xì)末,水醋煮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白湯下。
四二○三·華佗治心腹俱痛神方
凡心腹俱脹痛,知氣欲死,或已絕,取下方服立效。
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先以水二升 煮豉取一升二合,去滓納梔子,更煎八合,去滓,服半升,不愈者盡服之。
四二○四·華佗治腰痛神方
桑寄生 獨活 桂心各四兩 黑狗腎 杜仲各五兩 附子(炮) 芍藥 石斛 牛膝 白術(shù)人參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芎 一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四二○五·華佗治腎虛腰痛神方
丹皮(去心)二分 萆 白術(shù)各三分上為散,以酒服方寸匕。亦可作湯服之。
四二○六·華佗治虛寒腰痛神方
虛寒腰痛,內(nèi)用∶八角茴香研末,酒服下。
外以糯米炒熱袋盛之,熨痛處。
四二○七·華佗治風(fēng)濕腰痛神方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二兩 獨活 防風(fēng) 桂心 栝蔞 干葛各三兩 芍藥四兩干地黃五兩 生姜六兩上以水八升,酒二升,煎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作。
四二○八·華佗治背熱如火神方
生附子研末,水調(diào)敷兩足心,立效。
四二○九·華佗治胸脅痛神方
訶黎勒(炮去核)四顆 人參二分上藥搗末,以牛乳二升煮三、四沸,頓服之。分為二服亦得。
四二一○·華佗治脅肋痛神方
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dāng)以溫藥下之,方用∶大黃三兩 細(xì)辛二兩 附子(炮)三枚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強盛人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服則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
四二一一·華佗治諸疝初起神方
鮮地骨皮 生姜各四兩搗成泥,絹包囊上,雖極癢宜忍之。并以∶連蒂老絲瓜(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下。重者不過二、三服,即愈。
四二一二·華佗治熱疝神方
痛處如火,溲赤便艱,口干畏熱,此熱疝也。以∶芙蓉葉 黃柏各三錢為末,木鱉子磨醋調(diào)涂囊上,極效。
四二一三·華佗治寒疝神方
繞臍苦痛,發(fā)時則白汗出,手足厥冷,脈沉弦,此寒疝也。治用∶大烏頭十五枚 白蜜二斤先以水三升煮烏頭,取二升,去烏頭。納蜜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服不瘥,明日更服,日止一服,不可再也。
四二一四·華佗治心疝神方
病發(fā)時心部似被錐刀所刺,或四肢逆冷,或唇口變青。其原由陰氣積于內(nèi),寒氣不散,上沖于心,遂致心痛,故名心疝。治用∶芍藥 桔梗 細(xì)辛 蜀椒 桂心 干姜各三分 附子一分上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以酒下,日二服。
四二一五·華佗治疝神方
本癥發(fā)生時,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感此疾。治用∶香附二錢 海藻一錢先香附為末,海藻煎酒,空心調(diào)下,并食海藻。
四二一六·華佗治狐疝神方
狐疝者,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類,故名。方用∶杜仲五錢 人參一兩 肉桂 桂枝 小茴香 核桃各一錢先杜仲搗汁,以涼水浣之,取汁一碗,納諸藥,水煎服。一服伸出,二服即消,三服痊愈。
四二一七·華佗治橫梁疝神方
此疝小腹有塊,直沖心胸,婦人患之居多最難醫(yī)治。方用∶補骨脂一斤 黑胡麻二兩上二味拌炒,去胡麻。取補骨脂研末,以酒為丸。服三錢,沸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