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姜氏秘史
  • 姜清
  • 4893字
  • 2015-12-26 15:38:16

先是,燕邸南下,姚廣孝請曰:“殿下至京,須全方孝孺,殺此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上納之。既至,建文帝亡去,遂召孝孺問曰:“我以周公匡成王而來,成王不在,當議所立。”

對曰:“殿下既以匡王室而來,成王不在,當立成王之子。”

忤旨,因有滅十族等語。上大怒,即收捕其族黨,盡誅之。澤是時謫為寧海典史。當捕方氏時,悉力保護,既免于辱,且資以行貲,后過方孝孺故居,賦詩曰:“筍與沖雨過侯城,撫景令人感慨生。黃鳥向人空百囀,青猿墮淚只三聲。山中自可全高節,天下難居是今名。卻憶令威千載后,重歸華表不勝情。”

聞者壯澤之言。

王稌,字叔豐。祖祎,死國;父紳,自有傳。稌少有志向,從學方孝孺,甚為所器,許妻以女,未及也。嘗周恤其旅,又嘗與孝孺表侄鄭珣至聚寶門外求其遺骸葬,不可得,卒逮系。

文皇帝念祖祎死國之功,特從宥免,且方向用也,而稌以疾力辭。讀書青巖之下,將終身焉。后輯方氏遺文,為《侯城集》以傳,世咸義之。稌性至孝,初,紳痛念父沒,每食必斥兼味,稌遵其教。子孫相承,閱數十年不變。事母丁如事其父,送終盡禮,三年酒肉未嘗入于口。學問該博,士之從游者日眾,郡邑交重之。所著有《青巖稿圣文纂》,《金華賢達傳》、《續文章正宗》。卒年五十九,門人私謚曰孝莊先生。

釋剌面正軍及囚徒還鄉里。后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復拘入伍。

十二日,革都察院司獄四員。

十六日,革天下陰陽學、醫學。衙門群臣議其無別辨,又所隸皆有司版籍為戶,詔革之。

立孝陵衛。設經歷司。

以黃子澄為太常寺卿。

黃子澄,名湜,以字行,袁州分宜人。少從邑人歐陽貞受《易》、周與學受《尚書》、清江梁寅受《春秋》。博士員俊聲游鄉校,同舍避席,推為高等。嘗賦《寒江把釣圖》及《枯梅詩》,人爭誦之。洪武癸亥,應貢入太學。明年,定科舉之制,中京闈鄉試第二。乙丑,會試第一,進士及第第三,授翰林院修撰。尋兼春坊官,侍東宮講讀,累遷太常寺卿。皇太孫立,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服。一日,太孫在東閣門召子澄,告曰:“諸王尊屬,各擁重兵,何以制之?”澄以漢平七國事為對。太孫喜曰:“得先生謀,吾無慮矣。”及即位,時周、齊、湘、代、岷五府相繼煽動。朝罷,召子澄謂曰:“先生憶昔者東閣門之言乎?”子澄曰:“不敢忘也。”然事幾甚密,與齊泰謀之。時有告周王橚者,遂遣李景隆往執之,詞連代、湘、齊三王。徙代王于邊,以兵圍湘王于荊,王狼狽自焚死。

執齊王榑囚之京師,岷王楩降為庶人,燕王亦加譙讓。朝廷以子澄為功,褒賞之。元年三月,命都督宋忠等練兵北方。七日,靖難兵起,首以誅齊泰及子澄為名。耿炳文既敗,詔以李景隆率兵百萬以往。景隆自負文武,方子澄授以指畫,京隆依違而已,子澄甚憂之。未幾,景隆戰敗,奔還京師,赦不誅。子澄哭諫曰:“景隆出師無紀,意在觀望,不誅之以謝宗社,何以懲將士?”不聽。已而徐凱、盛康繼踵敗衄,顧成等皆降。子澄撫膺大慟曰:“大事去矣,萬死不足贖誤國之罪矣!”乃賦一詩以志痛。詩曰:“仗鉞曾登大將壇,貂裘遠賜朔風寒。出師無律真兒戲,負國全身獨汝安。論將每時悲趙恬,攘夷何日見齊桓。尚方有劍憑誰借,哭向蒼天幾墮冠。”聞者哀之。尋用廷臣議,詔謫齊泰及子澄于遠方,以快敵意,其實陰使之募兵也。時諸將獨守淮南,而文廟之師渡江矣,景隆開門迎謁。

尋有詔執子澄等,責之不服,子澄遂死之。命赤其族,一子逃難,易姓為田,經宥后乃復姓,家湖廣之咸寧,至今不絕。今有登進士科者。嘉靖初,提學僉事邵銑命知府羅輅立祠祀之。

成化間,刑部尚書彭韶著《哀江南》詞曰:“臨江號名郡,佳麗傳自昔。豈不產異人,為茲壯顏色。云何百年間,不見有遺跡。倌人聞我言,掩袂長太息。扣之至再三,欲語還踧。為言有奸臣,名字不記憶。道是練子寧,囗。內臺司風紀,適遭陽九厄。飛簡論魏曹,戮力事討賊。膠固不知幾,只顧順與逆。囗,囗。囗,囗,奇禍嬰六戚。茲事有始末,賤子請折一。神考早謝世,太孫推正嫡。母妃開平家,元勛載帝室。姻婭盡雄豪,健斗萬人敵。隱然九鼎重,囗。嫌隙一以開,讒言肆罔極。居然尾不掉,大都勢耦國。時有黃子澄,輕佻故無匹。伴讀囗,囗東室。蹤跡類叔文,論事時造膝。一旦剪侯王,忽徨何太急。細人暗大體,國釁此焉隙。漁陽動地來,六軍盡股栗。齊泰為司馬,折沖乃其職。堂堂正正旗,誓書嚴紀律。內則方孝孺,早學富經術。倚馬草檄文,樞機資密勿。又有黃門迪,自少稱英特。五畝給緇黃,異端恨至骨。余者亦黨人,我今半遺失。當其橫行時,俱立萬仞壁。之死矢靡他,鼎鑊甘如蜜。仰視三光明,萬古常昭晰。俯視五岳尊,神維賴以立。父母豈不顧,天常不可易。妻子豈不愛,吾分自當適。寄語謝諸親,業緣皆宿積。憤無我怨尤,怨尤竟何益。所貴賢士模,萬段死奚惜。后來奸佞儒,巧言自粉飾。叩頭乞余生,無乃非直筆。簿書日埋囗,欲昏塞。乍聞毛發豎,空拳幾欲擊,孤燈囗夜長,四壁蟲聲寂。耿耿不成寐,此意誰能識。圣人順天命,四海瞻曉日。爾何守戇愚,甘心至族滅。不觀解與胡,乘時附鳳翼。恩寵日月加,聲名重簡冊。”

以平江縣知縣陳彥回為徽州府知府。

彥回,字士淵,號內齋,興化府蒲田人。父立誠,舉秀才,為保德州知州,改應州,左遷博白縣知縣,坐事廢。十六年,復起為歸安丞,尋以事致大辟,籍其家。弟彥水口戍遼東,彥回及祖七秀、祖母郭氏、母涂氏、子善需,并戍滇南。比至蜀,惟彥回與祖國郭得存。時遇赦,不及彥回,監送者哀而釋之。貧莫能還,乃依鄉人定遠縣尹黃積良,遂從其姓,更名禮,稱郭為母。未幾,積良去位,乃依南充縣丞于仲和。其后,閬中教授嚴德政知彥回通《尚書》,薦為保寧府學訓導,九載考績至京,侍殿陛,承顧問者四十三日,高廟悅之,擢知平江縣。

蒞任甫十三月,高廟晏駕,彥回捧香入臨,給事中楊惟康等以文學廉干薦,遂升徽州知府。彥回下車甫數月,政教一新,士民咸悅。明年,為革除。己卯,以考核稱職,蒙賞賚甚厚。其年冬,郭氏卒,當承重持服。徽民汪侃詣闕奏乞奪情終任,不報。彥回衰绖赴闕,疏其改姓歷官情罪,乞正明籍。疏入,報可,特宥為民,尋復其官,釋彥水口遼東之役。彥回復上疏終制,不許,詔遷葬其祖母、父母畢,即蒞郡視事。每旦必哀奠如禮,士民因名其山曰“太守山”。彥回自歷官,以避難亡命、更易姓名為非禮,恒悒悒不自安。屢欲陳旨,輒自籌曰:“祖母年既高,萬一蹉跌,將托之何所?”隱忍二十余年,至是始得行其志,識者偉之。后靖難兵起,彥回奉命召募義勇至京。彥水口至自遼東,邂逅旅邸,悲喜交集。郡中士人曰曹從善者,偶聞而往賀焉。彥回謂曹曰:“予荷朝廷再造之恩,此生再生不足以報萬一,余固有以處之矣。到郡,遣我弟歸以治家事,余身許國,他不恤也。子其為我述一詞,以道我家顛末。”仍為索名筆書“務本”兩字以遺之,俾知孝弟為修身克家之道。曹唯唯,因已知彥回之必殉國矣。未幾,復蒞郡。會靖難師已渡江,彥回率義勇赴援,而勢已不及。文廟繼統,械至京師,不屈而死,壬午十月十五日也,時年四十七。

二十四年,革建昌府旴江遞運所、南城縣藍田巡檢司。

改河南陳州淮陽加遞運所為穎岐站遞運所,隸商水縣。

以戶部主事夏原吉為戶部右侍郎。

七月十三日,召前河南布政司右參議董倫還,自云南擢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倫,字安常,東昌恩縣人,世居燕之宛平。自為儒士,處山林間,布褐藜藿,已懷憂世之志。學者多從之游,以所居具川,稱“具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世高其行。國初,擢用單縣儒士張寧。洪武十五年,寧以倫薦,遣使征之,以為春坊贊善大夫,賜冠帶,事懿文皇太子。其所陳說多忠孝之言,太祖皇帝聞而善之。十八年正月,由春坊右贊善升左春坊大學士,賜綺六疋、鈔五千錠。會東宮晏駕,二十五年,出為河南左參議。在任盡心民事,名其思政之堂曰“后樂”,方孝孺為之記。嘗草封事數千言,無一不愜上心者。二十六年,上書薦肇州吏目諸葛伯衡,太祖遽擢為陜西參議。三十年,以詿誤坐免,典教滇南。東宮憐其老,賜以白金若千鎰。倫行至成都,蜀獻王深寵之,賦詩八章以送行。至滇,凡作養成就,用夏變夷,漸摩膏口,皆出于仁義道德,故雖蠻夷童豎皆知向方。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建文即位,眷戀東宮舊臣,屢詢久之,左右多言倫可用,即召至京師,慰勞備至,拜嘉議大夫、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與方孝孺皆入館閣傳經史。是年七月十三日,御書“怡老堂”三大字,及髟沐幾、玉鳩杖各一賜之。倫上表謝。初,監察御史解縉嘗代夏長文作劾袁泰書,泰銜之,因肆誣斥。太祖令縉十年著作,始許擢用。未及期,會太祖賓天,縉遽赴臨。權臣謂赴臨非詔旨,遂謫河州。縉與倫書祈援;歲余,權臣出,倫為言之,乃召縉還,以為翰林待詔。其汲引人才類如此。倫為人質直敦厚,富文學,為時所重。革除間,屢懇言當務親睦,不聽。太宗即位,時倫年八十余,有旨令致仕。

出京,悒悒成病,數日卒。

二十三日,周王橚有罪,遣曹國公李景隆往問,逮其護衛官軍,廢橚為庶人。景隆受賄至金寶七抬。

二十四日,革左右給事中。

二十五日,增神樂觀知觀一員,六科都給事中仍舊。

三十日,革北平府常慶、鄭村二壩衙門。

以周府奉祠正周是修為衡府紀善。

八月八日,增國子監司業一員。

九月,立浦江縣毛塘巡檢司。

十四日,革鞏縣廖子王站遞運所。

十八日,增置浙江、江西、湖文、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布政司,揚州府各織染局局置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十九日,以臨江府推官劉翼為知府。

二十四日,革鳳陽府屬鳳陽縣蚌埠站,穎上縣穎陽站,聶家灣站,太和縣要灣站、舊縣站,穎川乾溝站,泗州黃崗站、雙溝站,壽州下蔡站、獨溝站,凡十三遞運所;開封府陳州穎岐店站、項城縣纟丘店站、蔡河站、祥符縣金梁站、太康縣長領站、扶溝縣義聲站、通許縣青岡站、滎澤縣通濟站、陽武縣城南站,凡九遞運所;懷慶府濟源縣小交村站、孟津縣下孟里站,凡三遞運所;平陽府垣曲縣梨樹、交斜、陽壺站,絳縣乾澗、橫嶺,夏縣常村,聞喜城西東鎮,安邑縣運司陶村,凡十遞運所。

遣都督同知何福佩征虜將軍印,總兵征百夷,都督徐凱等從。

以兵部尚書茹瑺為吏部尚書,工部侍郎練子寧為吏部左侍郎,蹇義為右侍郎。今南京吏部卷內有三十一年十一月尚書茹瑺奏保舉人材案。先是,四月,子寧以工部右侍郎掌吏部事署卷。

練安,字子寧,以字行,臨江新淦人。父伯尚,洪武間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謫廣德州同知。后遷臨汀、鎮安二府通判,卒于官。安性資英邁,志操不凡,幼從鄉長者竹莊先生游,竹莊命賦《水竹村居》,有“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龍籜長”之句,竹莊甚奇之。游邑癢,與金幼孜相友善,嘗謂之曰:“子異日必為良臣,我必為忠臣。”洪武甲子年,領鄉薦。

明年入對大廷,極言:“今日朝廷用人,徇其名而不求其實。

以小善而遽進之,以小過而遽戮之。”因歷陳古人所以教養任用之道,言甚剴切,不顧忌諱。高廟嘉之,擢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安益以名節自砥礪,于是聲望藹然,中外咸以文學行義稱之。未幾,以母喪去位,杜門屏跡,力行古喪禮。

服闋,升吏部左侍郎。時建文君初嗣位,安進賢退不肖,多所建白,與方孝孺等特見信用。尋遷左副都御史,后改御史大夫。

靖難師起,安極論曹國公李景隆奸邪不忠。一日,于朝班內執景隆數其罪,奏請誅之,不聽。安憤激稽首,請先伏誅,遂罷朝。師渡淮,靖江府直史蕭用過、衡府紀善周是修,上書論大計,指用事者罪過。書下群臣及兩人議,用事者怒,盛氣以詰兩人。安言“國事至此,尚不容言者乎?顧所論我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詰者愧而止。壬午年六月,有詔治奸黨,安不屈,遂族誅之。姻戚被論死者,百五十一人,戍遠方者又數百人,惟吉水錢氏得免。錢習禮仕于朝,為鄉人所持,恒懷不安,以告少保楊榮,乘間以聞。文廟欣然曰:“使練子寧今日在此,朕固當用之耳,況習禮乎?”后同知王佐緝安遺文一帙,序之曰《金川玉屑集》,提學副使李夢陽始命有司梓之。又立金川書院,祀安父子,名其堂曰“浩然”云。

二十九日,增置兵部武選、職方二司主事四員。

以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右侍郎劉俊為左侍郎,郎中廬淵為右侍郎。是時,兵科給事中王坦、康健,兵部郎中囗賢潘行、杜禹,祈昭員外石樸、張子真。

齊泰,應天府溧水人,洪武丁卯鄉貢進士。始名德,后受知于高廟,改賜今名,筮仕禮部主事。一日雷震謹身殿,上躬禱于天,擇九年無過官同陪禮,泰與焉。乙亥,為兵部左侍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卢湾区| 无棣县| 九龙坡区| 咸丰县| 泾阳县| 三明市| 老河口市| 清水河县| 黄石市| 明光市| 永仁县| 江源县| 兰溪市| 诏安县| 万年县| 延川县| 定结县| 屏山县| 安岳县| 杭锦后旗| 兰溪市| 琼结县| 博白县| 锡林郭勒盟| 胶州市| 翁牛特旗| 台山市| 沈阳市| SHOW| 普安县| 凯里市| 肥东县| 荆州市| 商丘市| 张家界市| 万宁市| 元朗区| 大新县| 桂东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