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本月初三日,英國梅輝立來署面稱:威大人接到現駐日本巴大臣電線信,知日本國有兵船前往臺灣,似欲向生番用兵,中國曾得信否?答以未經得信。又問:此事日本曾與中國商確準否?答以并未商準。又言:按照萬國公法,此事日本國如與中國商準,則各國相幫,自可聽便;如未商明,則英國與中國、日本國均經換約,照公法而論,不得幫中國,也不得幫日本國。所以巴大臣必須向中國問明。又問:生番所居之地,是否隸中國版圖?答以其人雖不治以中國之法,其地究不外乎中國之土(見同上)。

赫總稅司面稟總署

初五日夜,赫德來見,面稱:連接廣東等處稅司稟報,日本前有兵船一只在潮州停泊,時常上岸操演。澎湖亦有兵船一只。本日接日本國新聞紙,內有該國君主諭令該國臣民,除現有兵船外,仍備兵一萬五千人、船三只,前赴臺灣云云(見同上)。

臺灣二口稅務司愛照會臺灣道

為照會事:本日早晨,準三月初一日廈門口稅務司休照會內開:前者云云至請煩查照(見前)等因,除照會海關協領府外,合亟照會。

臺灣道覆愛稅司

徑啟者:頃準照會,以轉準廈門口稅務司休來文內開:二月二十九日電報回信云,日本國現動兵船五只,兵五千,令速到臺灣西南邊上岸屯駐等因到道。準此,敝處本日亦已接廈門道來函,轉述休稅司之語,大致相同。惟此事并未先準日本國照會,究竟未知虛實若何。尊處如有續聞,或日本有船到旗后,尚祈即行示知為荷。

臺灣鎮、道稟總督、將軍、船政大臣

敬稟者:二月二十九日,接準臺灣口稅務司愛格爾來函,以接閱香港新報,日本有用兵臺灣之舉,已將預籌辦理情形稟明在案。旋據枋寮千總李占鰲等稟報,日本洋人水野遵在柴城耽擱四天,帶有合眾國領事李讓禮所繪舊圖一紙,沿途查對,將各處海口地勢繪去;惟牡丹社因隔高山,不能看見,故未繪圖等語。頃又接興泉永道來函,以兩接廈口休稅務司函報前情,并有日本火輪兵船到口停泊數日,即行開去,囑為防范等因。已密飭南路營縣隨時查探。長勝輪船于正月間回工修理,尚未旋臺。福星輪船昨次遞文赴省,亦順便修理。現既有此謠傳,虛實未定,應請將該兩船速行修竣,駛回臺郡,聽候調遣。日本如果無端肇釁,想省廈必先得信。并請派撥火輪船一號來臺,以資防范。至陸路應如何抽撥兵勇,容俟察看情形,會商辦理。臺地人心浮動,彰化匪案尚未辦竣,一切尤宜密為布置,未可稍涉張皇。是否有當,理合稟請大人察核。

總署覆英國威使函

徑覆者:昨奉貴大臣來函,備悉一切,諸荷關照,無任心感!查上年日本國副島大臣駐京時,并未向本衙門議及有運兵前赴臺灣沿海迤東地方征伐生番之舉。現在究竟因何興師,亦未據有文知照。惟隸中國版圖似此生番之類者,不一而足,雖其人各從其風俗,不能強繩以法律,而其地究屬系中國地面。此等情形,諒在貴大臣洞照之中。應如何移覆巴大臣之處,仍請酌裁是幸。除本大臣董日前與梅正使面議各節,無須贅陳外,專此泐覆(見三月二十六日文將軍照會粘抄)。

臺灣道覆興泉永定道函

徑覆者:三月初六日接奉惠椷,以兩接廈口休稅務司函報日本國洋人有用兵臺灣之舉,囑為防范等因。查日昨接準臺灣口愛務司函報前情,并據枋寮千總郭占鰲等先后稟報,有日本洋人水野遵攜帶前年李讓禮所繪地圖至瑯〈王喬〉、柴城一帶沿途查對,將各處海口地勢繪去等語。現已會同張鎮軍馳報督憲、軍憲暨船政大臣察核,如有其事,即請派火輪船一號來臺,聽候調遣。休稅司函內既稱日本兵船須由廈門經過,倘有舉動,諒尊處必先得信,并祈轉商李軍門,察其所往,所有現在廈口之靖遠輪船飭駛來臺,以資防護。如有續到信息,更祈隨時飛示為禱。

鳳山縣李煐稟臺灣道

敬密稟者:卑職本日辰刻接洋行密信,稱日師于二月二十九日由該國開駛,意欲于臺灣西南邊上岸,駐扎占踞。此信的確。果爾,則旗后海口,一無準備,卑縣又兵餉俱無。明知憲臺權衡在抱,自有通籌兼顧之策,惟卑職管見,鎮憲現統大兵,剿辦廖莊,聞廖姓只在固守,尚無逆志,而官兵薄險,亦難急切交鋒,似此曠日相持,不如移緩就急,可否將廖姓一案,令地方官設法敷衍,速調大軍來鳳駐扎。卑職一面號召義勇,聯絡各莊,以助聲勢,而后觀其動靜,相機策應,免至坐待噬臍,無從措手。再日師設或日內即行到旗,應否先由卑職召集義勇,駐扎汛城,以備不虞,并所需口糧,作何動用之處,仰祈憲臺迅速批示只遵。

赫總稅務司面稟總署

初七日晚,接到廈門稅務司來函,內稱初二日云云至查辦事件(見前)等語(見三月二十八日文將軍札行總署來函)。

英國梅正使面遞總署節略

日本運兵前赴臺灣,征伐生番應詢事件及辦法緣由節略:所有聞得日本國今有運兵前往臺灣征伐生番之創始,本大臣宜將所辦緣由詳細具明,以備稽查。此舉曾于二月下旬內,本大臣已經略為風聞。適因上海輪船載信來津,于大沽口候水,不得進口,以至文信到京,遲延數日。故巴大臣所發電線移文,于三月初一日始行前來。當經本大臣知會總署列位大臣。本擬即日會晤,已經啟行前往。適于途間知得列位大臣均未進署,次日方得旋衙,故未果行。隨于初二日,漢文梅正使正擬前往拜謁間,又經訪聞,知列位大臣仍不進署,故復未能將前項緣由通達知悉。延至本月初三日,梅正使始得面見總署大臣,當將本大臣給予札文緣由,面向董大臣陳明,并將巴大臣所開之件逐一聲明,即以東洋此次舉動,中國如何斟酌之處,請為示覆。茲將本大臣當日給予梅正使札文翻譯漢文,開列于后:

現議接駐札日本國京都本國巴大臣由電線移稱,日本國有運兵前往臺灣之舉,聞得擬在臺南生番地方內登岸各等因。本大臣準此,查凡遇稱兵之際,局外邦國不得在旁相助。今聞日本國有雇覓洋船運送師眾之事,是以本大臣等身膺代國之責,為顧全大局起見,自應詢明情由,方有把握。茲以事之最要者四端,略具于左:一問臺灣島生番撥住居地方,是否中國向以為隸入版圖之內?一問生番若以為中國隸入版圖之內,此次究有議準興師前往該處登岸與否?一問生番若非中國版圖之內,此項興師可否不由中國地界經過而至其地?一問須由中國地界而后至其地,究有議準日本軍眾經過中國地界與否?論其大概,生番居住地界,若中國視以為非版圖之內,抑或雖屬中國版圖,而已有日本師眾登岸,既經過中國地界,核準定議,本國屬民或有役于日本以及借力相助等事,本國自無深論禁止之責;不然,日本國未向中國議準,且所行非中國愿從者,則本國只得明伸禁令,于興師后無論日本、中國公務,英民均不得服事相助,方足以昭平允,緣此兩國各與本國立有和好條約,彼此不得稍涉偏袒云云。

本大臣所詢此事中國大約宜如何斟酌之處,即準董大臣尚須會商恭親王暨列位大臣方能答復等語為詞。本大臣因念事關緊急,故于是晚備函言明一切,總期不致有誤時日。厥后于本月初六日準列位大臣函復,內稱日本國此次運兵往臺之舉上年從未議及云云至究系中國地面等因前來。查來函未到以前,本大臣又續接巴大臣電線移文,內稱據東洋意見,臺灣島自某處迤南,皆不隸中國版圖之內。查所言地址,本大臣未能考核明晰。所有轉運事宜,正當迅速備辦。今在上海、香港兩處雇覓洋船,并洋人充引水之職。擬在臺灣東面以及西南瑯〈王喬〉登岸。又日本國應于日內動身前往中國等因到本大臣。準此,查臺灣隸屬一層,詳考列位大臣本月初五日來函所稱,與巴大臣移文內所稱日本國措詞大旨,各情節頗形懸殊。本大臣尚未接有詳細文報,得知日本國興師往臺事故,究系何辦法,一時未能周全。先行只將三月初五日來函所開緣由,由電線飛移巴大臣暨香港總領大臣堅一體知悉。又將此次東洋事由并列位大臣所謂臺灣全隸版圖之說,備文札飭廣州、上海兩口領事官知照。

然思日本國并未出有向中國稱兵戰書明文,且有欽差大臣前來中國之議。以此推之,似無發文稱兵之心。但恐各口領事官設或出示曉諭,申明禁令,難免有啟中國與日本國和好決裂之疑,是以明飭各該頭領事官等未奉本大臣續行札文以先,不得出示曉諭為妥。倘若訪聞英民偶有服事此舉者,即應誡飭,以杜輕率。用特備具節略(見三月二十八日文將軍照會粘抄)。

閩浙總督咨總署函

據臺灣道稟報:二月初十日,有日本水師官同伙一人抵瑯〈王喬〉、柴城一帶,查看牡丹社、龜仔角等處形勢,繪畫輿圖,十五日折回旗后。復接臺灣稅務司來函,日本調兵一萬五千人來臺打仗等情(見總理衙門奏稿)。

德國公使和立本致總署函

敬啟者:茲接本德國駐扎日本國欽差大臣來文,內稱現在日本國發兵船赴臺灣,與該處生番打仗一事。本國欽差大臣已在日本國出有告示,凡德國商民、水手人等,均不準幫助日本國打仗事件,以及本國船只,亦皆不準雇與日本國裝載兵夫暨軍火一切事物等因前來。本署大臣現已分飭各口本國領事官以及香港領事官,凡日本國打仗一節,各口本國人不得稍有幫助之事等因,通諭本國商民、水手人等知悉。今本署大臣特將此件具函奉達(見四月初九日文將軍照會粘抄)。

總署覆福州將軍文煜函

敬復者:連日迭奉初三、初八、十一等日一百八十三號鈞函,日本派兵赴臺灣查辦生番,據各國公使及赫總稅務司所述,與江南海關沈道抄送長崎電報不符等因。查日本性情素極詭詐,既稱委員往臺灣查問,難保不帶兵前往。美人李讓禮即仙得上年偕副島種臣來華,即欲慫恿構兵。李讓禮現充東洋大臣,赫總稅司謂為日本主謀,與此間所聞無異。

惟各國興兵之舉,必先有文函知會因何起釁,或不準理訴而后興師。日本甫經換約、請覲,和好如常,臺灣生番一節,并未先行商辦,豈得遽爾稱兵?即冒然稱兵,豈可無一語知照?此以理揆之而疑其未確也。

日本內亂甫平,其力似尚不足圖遠。即欲用武,莫先高麗。江藤新平請伐高麗,尚因不許而作亂,豈竟舍積仇弱小之高麗,而先謀梗化之生番?即欲藉圖臺灣,若中國以全力爭之,未必遂操全勝,從自悖義失和。此以勢度之而疑其未確也。

近年東洋新聞百變,詐偽多端,巴夏禮與該國情好最密,代為虛張聲勢,故作疑兵,恐難盡信。威使續稱日本并未有向中國稱兵戰書明文,且有欽差大臣前來中國之議,以此推之,似無發兵之心數語,似尚平實。昨據滬員陳福勛稟稱,柳原前光有日內啟行來滬之信。應俟該使到后相辦。儻有探報,再行奉文。

敝處距閩過遠,不知該省有無防備?此事勿論虛實,擬請鈞處密飭先事籌維,勿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備之。各國垂涎臺灣已久,日本兵政寖強,尤濱海切近之患,早遲正恐不免耳(見四月初九日文將軍照會粘抄)。

福建水師提督咨南洋大臣李

十五日,有日本國大戰船一只,寄泊廈門港,遂遣員向該國帶兵官詰問。據稱擬借較場操兵。詢其前往何處?稱尚未定。船中約百余人。查系自臺灣澎湖而來。詰以何往?仍屬支吾。操兵之事,示以向章所無,該帶兵官亦即俯首無辭。究竟作何舉動,未能窺其底蘊。

總署據赫總稅司函送新聞紙

譯出所論日本近來情事,謂兵端已啟,欲攻臺灣云云(見四月初九日文將軍照會)。

總署致文將軍函

三月中旬曾泐字福宇六十三號公函,由驛飛遞,諒已達覽。茲于本月十四日接到少荃中堂來函,詳敘日本前往臺灣與生番構釁一節,似有未確。又于十七日接據赫總稅司送新聞紙,譯出所論日本近來情事,謂兵端已啟,欲攻臺灣云云。又德國和公使信,一并照錄函達閣下。

查該日本與我所立修好條規,內載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等語,如該國果有兵船到閩,即希貴處密飭明白曉事之員,與之執定前說,相機剖辨。該國如有指稱為琉球報復,希冀侵占中國地土,或將新撫該國叛逆,安置彼處,勾串生番,連為一氣情形,即應先事預籌。統希閣下一面詳加訪查,一面妥為防范。并與該國兵船頭目有何辯論,迅速函知本處。日本使臣柳原前光指日到京,當有一番辯論也。

本月十七日,威使來署面稱,日本有先赴臺灣瑯〈王喬〉地方駐札之語,并以附聞(見四月初九日文將軍照會)。

廈防同知李鐘霖稟臺灣道

敬稟者:本月十八日酉刻,準日本國陸軍少佐兼廈門、福州領事福島九成照會,以伊奉命來廈,領辦國事商民交涉事件,于今午到口,賚有陸軍中將西鄉公文,應訂期面交,先遣書記生吳碩前來面訂等由。并準吳碩到所請見。即經卑職面定十九日已刻來廳,偕同通商局員張倅重揚一并接見。該福島領事云及前年臺灣生番戕伊遭風民人多命,現經陸軍中將西鄉隨后亦即往到臺地,先見鎮軍、道臺,再往牡丹社察看辦理。現有照會總督部堂公文,請即轉遞等語。卑職囑其暫緩行軍,應俟督憲示諭到后,再行定奪。渠并不置一詞,其為必先往臺,已可概見。

鳳山縣李煐稟臺灣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步| 咸阳市| 井冈山市| 乌海市| 遵义县| 铜川市| 锡林郭勒盟| 青神县| 赫章县| 华容县| 临潭县| 遵义县| 遂宁市| 嘉善县| 来凤县| 峨眉山市| 湘西| 吐鲁番市| 保靖县| 常宁市| 阳新县| 岱山县| 台湾省| 大关县| 旬阳县| 商洛市| 贵港市| 阳曲县| 衡水市| 永城市| 宜兰县| 灌云县| 夹江县| 石家庄市| 高安市| 垣曲县| 孝昌县| 观塘区| 朝阳市| 唐海县|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