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3620字
- 2015-12-26 15:10:39
釋曰:此經(jīng)總說上三人死,主君不得受命,故使將命於大夫,主人即大夫,故鄭云“此三者,皆大夫攝主人”也。云“長衣,素純布衣”者,此長衣則與深衣同布,但袖長素純?yōu)楫?,故云長衣素純布衣也。此長衣之緣以素為之,故云素純也。去衰易冠者,謂脫去斬衰之服,而著長衣,脫去六升、九升之冠,而著練冠,故云“去衰易冠”也。云“不以純兇接純吉”者,《聘禮》是純吉禮,為君三升衰裳六升冠,為夫人、世子,六升衰裳九升冠,是純兇禮。麻與屨不易,直去衰易冠而已,故云不以純兇接純吉。云“吉時在里為中衣,中衣、長衣,繼皆掩尺,表之曰深衣,純袂寸半耳”,鄭言此者,欲廣解長衣、中衣、深衣三者之義。此三者之衣,皆用朝服十五升布,六幅分為十二幅而連衣裳,袖與純緣則異,故云吉時在里為中衣。中衣與長衣繼皆掩尺者,案《玉藻》云“長中繼掩尺”,鄭注云:“其為長衣、中衣,則繼袂掩一尺。”此鄭云吉時之服純袂寸半者,純?yōu)橐律阎畟?cè),袂為口緣,皆寸,半表里共三寸。案《深衣目錄》云:“深衣,連衣裳而純以彩?!奔兯卦婚L衣,有表則謂之中衣。以此言之,則長衣、中衣皆用素純。云“君喪不使大夫受,子未君,無使臣義也”者,其疏見於上。若然,臣為君斬,為夫人、世子期,輕重不同。今受鄰國之聘禮,同用長衣練冠者,但接鄰國者,禮不可以純兇,故權(quán)制此服,略為一節(jié)耳。向來所釋,皆是君主始薨。假令君薨逾年,嗣子即位,鄰國朝聘,以吉禮受之於廟,故成十七年《經(jīng)》書“邾子ㄑ且卒”,十八年“邾宣公來朝”,《傳》云“即位而來見”,逾年可以朝他國,他國來朝亦得以吉禮受之於廟矣。雖逾年而未葬,則不得朝人。人來朝已,亦使人受之於廟。於夫人、世子亦然,以其本為死者,來故也。
聘,君若薨于後,入竟則遂。(既接於主國君也。)
[疏]“聘君”至“則遂”。
注“既接於主國君也”。
釋曰:自此盡“唯稍受之”,論聘者遭已君之喪,行非常之禮事。云“接於主國”者,謂謁關(guān)人,關(guān)人告君,君使士請事,是接於主國矣。故“入境則遂”也。
赴者未至,則哭于巷,衰于館。(未至,謂赴告主國君者也??抻谙镎?,哭于巷門,未可為位也。衰于館,未可以兇服出見人。其聘享之事,自若吉也。今文赴作計。)
[疏]“赴者”至“于館”。
注“未至”至“作計”。
釋曰:“未至,謂赴告主國君者也”,以其本國遭喪,赴者有兩使,一使告聘者,一使告主國。云“未可為位”者,以其赴主國之使未至,是以未可為位,受人吊禮。云“衰于館未可以兇服出見人”者,對下經(jīng)“赴者至,則衰而出”。云“其聘享之事,自若吉”者,下云受饔餼之禮,故知先行聘享,乃後受禮,以其主國未得赴告,故自若吉也。
受禮,(受饔餼也。)
[疏]“受禮”。
注“受饔餼也”。
釋曰:上文遭主國之喪,賓唯饔餼之受,受禮亦饔餼之禮。
不受饗食。(亦不受加。)
[疏]“不受饗食”。
注“亦不受加”。
釋曰:上文遭主國之喪,云“唯饔餼之受”,注云:“受正不受加也?!奔?,即此饗食也,故此云“亦不受加”也。
赴者至,則衰而出,(禮為鄰國闕,於是可以兇服將事也。)
[疏]“赴者”至“而出”。
注“禮為”至“事也”。
釋曰:云“禮為鄰國闕”者,案襄二十三年,《春秋左氏傳》云:“杞孝公卒,晉悼夫人喪之,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為鄰國闕?!狈⒃疲骸班弴袨橹I樂,況舅甥之親乎?”若然,赴者至,主國君使者衰而出,則主國可以闕樂。云“於是可以兇服將事”者,謂主人所歸禮,則賓可以兇服受之,其正行聘享,則著吉服矣。故《雜記》云“執(zhí)玉不麻”是也。
唯稍受之。(稍,稟食也。)
[疏]“唯稍受之”。
注“稍稟食也”。
釋曰: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從者既多,不可闕於稍食。案《周禮》每云“稍事”,皆謂米稟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稟為稍。
歸,執(zhí)圭復命于殯,升自西階,不升堂。(復命于殯者,臣子之於君父,存亡同。)
[疏]“歸執(zhí)”至“升堂”。
注“復命”至“亡同”。
釋曰:自此盡“即位踴”,論使者喪,還執(zhí)圭還國復命之事。云“臣子之於君父,存亡同”者,案《禮記》奔父母之喪,升自西階。此復命於殯,亦升自西階法。生時出必告,反必面,故云臣子於君父存亡同也。
子即位,不哭。(將有告請之事,宜清凈也。不言世子者,君薨也。諸臣待之,亦皆如朝夕哭位。)
[疏]“子即位不哭”。
注“將有”至“哭位”。
釋曰:云“不言世子者,君薨也”者,案《公羊傳》:“君存稱世子,君薨稱子某,既葬稱子,逾年稱君?!卑干衔姆Q世子,此文單稱子,是知其君薨,故君不稱某,而與此既葬同號者,以其既不得稱世子,略云子而已。故不言某,其實正法稱子某,是以《雜記》在殯待鄰國之使皆稱某。云“諸臣待之,亦皆如朝夕哭位”者,但臣子一列,上下文唯言子,不言群臣,與子同。知如朝夕哭位者,案《奔喪》云:奔父之喪在家者,待之皆如朝夕哭位,故知此亦然。
辯復命,如聘。(自陳幣至于上介,以公賜告,無勞。)
[疏]“辯復命如聘”。
注“自陳”至“無勞”。
釋曰:言“辯復命如聘”者,上文君存時,使者復命,自陳公幣已下,至賜告之等,今復命於殯所,亦盡陳之,故言“辯”。知“無勞”者,勞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無勞也。
子臣皆哭。(使者既復命,子與群臣皆哭。)
[疏]“子臣皆哭”。
注“使者”至“皆哭”。
釋曰:此據(jù)子在位哭,亦兼群臣,故鄭云“子與群臣皆哭”。
與介入,北鄉(xiāng)哭。(北鄉(xiāng)哭,新至別於朝夕。)
[疏]“與介入北鄉(xiāng)哭”。
注“北鄉(xiāng)”至“朝夕”。
釋曰:使者升階復命訖,不見出文,而言與介入者,以其復命之時,介在幣南,北面,去殯遠,復命訖,除去幣,賓更與介前入近殯,北鄉(xiāng)哭,鄉(xiāng)內(nèi)為入,故云“與介入,北鄉(xiāng)哭”也。云“北鄉(xiāng)哭,新至別於朝夕”者,朝夕哭位在阼階下,西面,今於殯前北鄉(xiāng),故云別於朝夕也。
出,袒括發(fā)。(悲哀變於外,臣也。)
[疏]“出袒括發(fā)”。
注“悲哀變於外臣也”。
釋曰:案《奔喪》云“至於家,入門左,升自西階”,東面哭,括發(fā)袒於殯東,是於內(nèi)者,子故也。此使者出門,袒括發(fā),變於外者,臣故也。
入門右,即位踴。(從臣位,自哭至踴,如奔喪禮。)
[疏]“入門右即位踴”。
注“從臣”至“喪禮”。
釋曰:案《奔喪》云:袒括發(fā)於西階,東即位,踴,襲、於序東。此門外袒括發(fā),入門右,即位踴,亦當襲於序東,故鄭云“自哭至踴,如奔喪禮”也。
若有私喪,則哭于館,衰而居,不饗食。(私喪,謂其父母也。哭于館,衰而居,不敢以私喪自聞于主國,兇服干君之吉使。《春秋傳》曰:“大夫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保?
[疏]“若有”至“饗食”。
注“私喪”至“不反”。
釋曰:自此盡“從之”,論使者有父母之喪行變禮之事。云“不敢以私喪自聞于主國”者,解“哭于館”。又云“兇服干君之吉使”者,亦取不敢解之。言“衰而居”,謂服衰居館行聘享,即皮弁吉服,故不敢兇服干君之吉使也。引《春秋傳》者,案宣八年《經(jīng)》書:“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薄豆騻鳌吩疲骸捌溲灾咙S乃復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復?譏。何譏爾?大夫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焙问献ⅲ骸奥劥髥识环矗鼐?。徐行者,為君當使人追代之,以喪喻疾者,喪猶不還,而況疾乎?”是也。以此言之,使雖未出國境,聞父母之喪,遂行,不敢以私廢王事,君使人代之可也。以此言之,明至彼所使之國,雖聞父母之喪,不反可知,是以哭于館衰而居。
歸,使眾介先,衰而從之。(己有齊斬之服,不忍顯然趨於往來,其在道路,使介居前,歸又請反命,己猶徐行隨之。君納之,乃朝服,既反命,出公門,釋服,哭而歸。其佗如奔喪之禮。吉時道路深衣。)
[疏]“歸使”至“從之”。
注“己有”至“深衣”。
釋曰:云“己有齊斬之服”者,以其私喪之內(nèi),有為父斬為母齊衰,故齊斬并言之也。云“不忍顯然趨於往來”者,解經(jīng)并“使眾介先衰而從之”意。經(jīng)云歸,據(jù)反國時兼云往者。鄭意去時聞父母之喪,不敢即反,亦使眾介先,衰而從之,故往來并言。云“在道路,使介居前”者,謂去向彼國時。云“歸又請反命,己猶徐行隨之”者,此謂還國至近郊,使人請反命,君許入,猶使介居前,徐行於後,隨介至國也。云“君納之,乃朝服”者,以其行聘之時,猶不以兇服干君之吉使,而服吉服,知此反命時,亦不以兇服于君之吉使,而服朝服,如吉時反命矣。云“出公門,釋服,哭而歸”者,案《雜記》云:“大夫士將與祭於公,既視濯而父母死,則猶是與祭也。次於異宮,既祭,釋服出公門外,哭而歸?!币嘣啤捌渌绫紗手Y”,明此亦出公門,釋朝服而歸。但彼祭服不可著出,故門內(nèi)釋服。此朝服可以著,出門乃釋服為異也。云“其他如奔喪之禮”者,案《奔喪》云:“至於家,入門左,升自西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括發(fā),袒,降堂東即位,西鄉(xiāng)哭,成踴,襲、于序東,絞帶,反位拜賓,成踴,送賓,反位。有賓後至者,則拜之成踴,送賓皆如初,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闔門,相者告就次,於又哭。括發(fā),袒,成踴。於三哭,猶括發(fā),袒,成踴。三日成服,拜賓送賓皆如初。云“吉時道路深衣”者,以其朝服之下,唯有深衣,庶人之常服。既以朝服反命,出門去朝服,還服吉時,深衣三日,成服乃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