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1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3833字
  • 2015-12-26 15:10:39

釋曰:此謂主國所致禮。云“凡賜人以牲,生曰餼”者,言“凡”者,總解諸文。案此下經云:“主國使卿歸饔餼五牢”,云“飪一牢,腥二牢,餼二牢,陳于門西”。鄭注云:“餼,生也。牛羊右牽之。豕,東之。”是牲生曰餼,上介及士亦皆牲生為餼。《論語》云:“告朔之餼羊。”鄭注亦云:“牲,生曰餼。”《春秋傳》云:“餼臧石牛。”服氏亦云:“牲生。”是凡牲生曰餼。《春秋》僖三十三年鄭皇武子云:“餼牽竭矣。”服氏以為腥曰餼,以其對牽,故以餼為腥。《詩序》云:“雖有牲牢饔餼。”鄭云:“腥曰餼。”以其對生是活,故以餼為腥。又不為牲生者,鄭望文為義,故注不同也。“餼猶稟也給也”者,於賓為稟,稟,受也。於主人為給,給,賓客也。云“以其禮者,尊卑有常差。常差者,上賓、上介牲用大牢”,經不言上介,知與賓同大牢者,若上介與群介同,當為介皆少牢,是以下文“大夫餼賓”,云上賓、上介皆大牢,米八筐,眾介皆少牢,米六筐,是上介與賓同之義也。云“米皆百”以下,盡二十車,皆約下文君使卿致饔餼禮。若然,上介與賓同大牢,依大夫餼賓禮,米不依大夫餼賓,與上介米八筐而依君致饔餼者,以此經有芻禾,大夫餼賓禮無芻禾,故還依主國歸饔餼之禮也。案下歸饔餼,上賓、上介米陳于門內,眾介米百設於門外,鄭不言者,略而不辨之也。云“上賓、上介致之以束帛,群介則牽羊”者,案大夫餼賓禮,使老牽牛以致之,上介亦如之。不依此依歸饔餼者,以其彼此皆是國君禮,唯牽以行道之,不依歸饔餼之法,致之用束帛,宜與歸饔餼同也。云“群介則牽羊焉”者,致禮於士,無用束帛之法,但歸餼則用大牢。禮盛,宰夫朝服,牽牛以致之。此眾介皆少牢,當與大夫餼賓,少牢亦牽羊以致之同也。無正文,故言“則”也。“上賓有禾十車,芻二十車”,亦與下歸饔餼同也。若然,大牢則上介與上賓同,芻禾不同者,以經上賓云“唯芻禾”,言“唯”著異,明上介無也。但下文設飧時,大夫之禮禾視死牢而已,此餼賓用生牢,不用死牢,得有禾者,此過國致禮,異於常禮,故生致而有芻禾也。以芻薪倍禾,故禾十車,芻二十車也。

士帥,沒其竟。(沒,盡。)

誓于其竟,賓南面,上介西面,眾介北面,東上。史讀書,司馬執策立于其後。(此使次介假道,止而誓也。賓南面,專威信也。史於眾介之前,北面讀書,以敕告士眾,為其犯禮暴掠也。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司馬,主軍法者,執策示罰。)

[疏]“誓于”至“其後”。

注“此使”至“示罰”。

釋曰:此誓當在使次介假道之時,止而誓,言今在士帥沒其竟之後言之者,此文因上設彼國禮法訖,乃更卻本而言之,不謂此士帥沒竟後,是以鄭云:“此使次介假道止而誓也。”言“賓南面,專威信”者,此聘禮雖非軍事,亦是困外之事,使專威信,故南面若君然也。知史於眾介之前北面讀書者,以經言“眾介北面”,則言史讀書,明亦北面,與眾介同北面,又賓南面復對之故也。云“君行師從”已下,定四年召陵之會祝佗辭,引之者,此聘使有旅從,恐暴掠也。

未入竟,壹肄。(謂於所聘之國竟也。肄,習也。習聘之威儀,重失誤。)

[疏]“未入竟壹肄”。

注“謂於”至“失誤”。

釋曰:自此盡“私事”,論雖未至主國,預習聘享威儀之事。此與下文為目,所習之禮事在下。云“謂於所聘之國”者,鄭解未入境,境謂所聘之國境,未入也。

為壇,畫階,帷其北,無宮。(土象壇也。帷其北,宜有所鄉依也。無宮,不土,畫外垣也。)

[疏]“為”至“無宮”。

注“土”至“垣也”。

釋曰:案《覲禮》與《司儀》同為壇三成,宮方三百步,此則無外宮,其壇土為之,無成,又無尺數,象之而已。云“帷其北,宜有所鄉依”者,雖不立主人,賓、介習禮,宜有所向,故帷其北也。云“無宮,不土,畫外垣也”者,不土,為宮是畫外垣,垣墻土為外墻土,今則不畫宮也。

朝服無主,無執也。(不立主人,主人尊也。不執玉,不敢褻也。徒習其威儀而已。)

[疏]“朝服”至“執也”。

注“不立”至“而已”。

釋曰:云“不立主人,主人尊也”者,主人則主國君受聘享者,不立臣作君,故云主人尊也。

介皆與,北面西上。(入門左之位也。古文與作豫。)

[疏]“介皆”至“西上”。

注“入門”至“作豫”。

釋曰:此所習之禮,不習大門外內及廟門內之禮者,以其於外威儀少而易行,故略之。但習入廟聘享、揖讓、升降、布幣、授玉之禮,是以直云“北面西上”之位也。云“入門左之位”者,案下文云“賓入門左,介皆入門左,北面,西上”是也。

習享,士執庭實。(士,士介也。庭實必執之者,皮則有攝張之節。)

[疏]“習享士執庭實”。

注“士士”至“之節”。

釋曰:享時庭實旅百,獻國所有,非止於皮,知所執是皮者,以其金龜竹箭之等,皆列之於地,不執之。所執者,唯有皮而已,是以下聘時,賓升致命授玉之時,執皮者張之以見文,是以特言“執”也,是以云“皮有攝張之節”。

習夫人之聘享,亦如之。習公事,不習私事。(公事,致命者也。)

[疏]“習夫”至“私事”。

注“公事致命者也”。

釋曰:云“習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者,以其行聘君訖,則行聘夫人,行享君訖,即行享夫人,還君受之,一如受君禮,故云亦如之也。云“習公事”者,謂君聘享、夫人聘享及問大夫,皆致君命,故鄭云“公事,致命者”。是以下文行君聘享及夫人聘享訖,擯出,請賓告事畢,鄭注云“公事畢”。又問卿時,云卿大夫“升堂,北面聽命,賓東面致命”,鄭注云:“致其君之命。”皆公事致命者也。“私事”者,謂私覿於君,私面於卿大夫,故下文賓覿,“入門右”,注云“私事自右”是。又問卿訖,賓西面如覿幣,“入門右,大夫辭,賓遂左”,注云:“見,私事。賓雖敵,謙入門右,為若降等然”是也。若然,大夫之幣不在朝付之,至郊乃付之,避君禮,不謂非公事。

及竟,張旃,誓。(及,至也。張旃,明事在此國也。張旃,謂使人維之。)

[疏]“及竟張旃誓”。

注“及至”至“維之”。

釋曰:自此盡“入境斂旃”,論賓至主國之境,謁關人見威儀之事。云“張旃,明事在此國”者,以其行道斂旃,及境張旃,明所聘之事在此國,故張旃以表其事也。是以鄭云明事在此國也。云“張旃,使人維之”者,案《禮緯稽命徵》云:大夫杠五刃,齊於較,較崇八尺,人又長八尺,人維得手及之者。蓋以物接之,乃得維持之。案《節服氏》“掌祭祀朝覲,六人維王之大常,諸侯則四人”。但大常十二旒,人有六,則一人維持二旒,鄭云:“維之以縷。”用線維之。大夫無文。諸侯四人,不依命數。大夫或一人,或二人維持之。

乃謁關人。(謁,告也。古者竟上為關,以譏異服,識異言。)

[疏]“乃謁關人”。

注“謁告”至“異言”。

釋曰:古者境上為關者,王城十二門,則亦通十二辰,辰有一門一關,諸侯未知幾關。魯廢六關,半天子,則馀諸侯亦或然也。云關譏異言,案《王制》云:“關譏而不征。”注亦云:“幾,幾異服、異言。”二注皆無正文。案《周禮司門》云:“幾出入不物者。”注云:“不物,衣服視占不與眾同。”鄭以出入不物幾之,則不物中含有此異服異言。云衣服視占不與眾同,則是異也。但《周禮司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又云:“每關下士二人。”但司關為都總,主十二關,居在國都,每關下士二人者,各主一關,今所謂關人者,謂告每關,關人來告司關,司關為之告王,故《司關職》云“凡四方之賓客叩關,則為之告”是也。

關人問從者幾人。(欲知聘問,且為有司當共委積之具。)

[疏]“關人”至“幾人”。

注“欲知”至“之具”。

釋曰:不問使人而問從者,關人卑者,不敢輕問尊者,故問從者。云“欲知聘問”者,問得從者,即知使者是大聘,亦知使者是小聘。知者,以君行師從一州之民,卿行旅從一黨之人,若大夫小聘,當一旅之人,百人也。“且謂有司當共委積之具”者,賓客入竟,當於廬宿市設,少曰委,多曰積,是為行道之具也。

以介對。(以所與受命者對,謙也。《聘禮》:上公之使者七介,侯伯之使者五介,子男之使者三介。以其代君交於列國,是以貴之。《周禮》曰:“凡諸侯之卿,其禮各下其君二等。”)

[疏]“以介對”。

注“以所”至“二等”。

釋曰:云“以所與受命者對,謙也”者,上問從者幾人,當為卿行旅從對,今不云而以介與受命者對,是謙也。《聘禮》上公之使七介至三介,皆《禮記聘義》文,而云《聘禮》者,《聘義》亦得言《聘禮》也。云“以其代君交於列國,是以貴之”,貴之者,隨國大小節級,與之介以副使者,是貴之也。引《周禮》者,欲見貴之才下其君二等而已也。鄭注《周禮》二等,謂介與朝位賓主之也。

君使士請事,遂以入竟。(請猶問也,問所為來之故也。遂以人,因道之。)

[疏]“君使”至“入竟”。

注“請猶”至“道之”。

釋曰:君得關入告,即知為聘來,使士迎之,故《聘義》云“君使士迎于竟”是也。而云使士請事,君子不必入,故知而猶問也。云“遂以入”竟者,若然,向來賓之問,猶停關外,君使士請訖,乃導以入竟。

入竟,斂旃,乃展。(復校錄幣,重其事。斂旃,變於始入。)

[疏]“入竟斂旃乃展”。

注“復校”至“始入”。

釋曰:自此盡“賈人之館”,論三度展幣之事。云“重其事”者,亦恐有脫漏失錯,故云重其事,不可輕也。“斂旃,變於始入”者,上“及竟張旃”注云:“事在此國也。”此則入竟後乃斂,斂之者,謂若初出至郊斂旃,鄭云:“行道耳,未有事也。”此亦及竟,示有事於此國,張之始入。張之去國遠,更是行道未有事,故鄭云變於始入。始入時示有事於此國,今是行道去之,故云變於始入也。

布幕,賓朝服立于幕東,西面,介皆北面,東上。賈人北面,坐拭圭。(拭,清也。側幕而坐,乃開櫝。)

[疏]“布幕”至“拭圭”。

注“拭清”至“開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东光县| 峨眉山市| 巴楚县| 班玛县| 沛县| 武城县| 井冈山市| 宝兴县| 鹿泉市| 甘南县| 荃湾区| 阿图什市| 宽城| 彝良县| 桂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金坛市| 北辰区| 井研县| 桦南县| 玉龙| 扬中市| 镇安县| 长垣县| 台北县| 运城市| 西昌市| 寿光市| 兰坪| 东台市| 恩施市| 木兰县| 阳新县| 甘肃省| 英吉沙县| 唐河县| 高安市| 陆丰市| 扬州市|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