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695字
  • 2015-12-26 15:10:39

賓反入,及卿大夫皆說屨,升就席。公以賓及卿大夫皆坐,乃安。(凡燕坐必說屨,屨賤,不在堂也。禮者尚敬,敬多則不親。燕安坐,相親之心。)

[疏]“賓反”至“乃安”。

注“凡燕”至“之心”。

釋曰:凡在堂立行禮,不說屨,安坐則說屨,故鄭云“凡燕坐必說屨”。以其屨在足,賤,不宜在堂,陳於尊者之側也。云“禮者尚敬,敬多則不親。燕安坐,相親之心”者,《左氏傳》云“饗以訓恭儉”,設幾而不倚,爵盈而不飲,“燕以示慈惠”,饗在廟立行禮,是敬多則不親者也。燕在寢,以醉為度,是相親之心者也。若然,直云賓及卿大夫說屨,不云君降說屨,則君說屨之在堂上席側,是以《禮記少儀》云:“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彼據尊者坐在室,則尊者一人說屨在戶內。今此燕在堂上,則君尊說屨於席側可知也。

羞庶羞。(謂巽肝,狗醢也。骨體所以致敬也,庶羞所以盡愛也。敬之愛之,厚賢之道。)

[疏]“羞庶羞”。

注“謂巽”至“之道”。

釋曰:案《大射》云“羞庶羞”,注云:“所進眾羞,謂巽肝、狗醢也。或有炮鱉、膾鯉、雉、兔、鶉、β。”大射先行燕禮,明與彼同。此注不言“炮鱉”已下,注文不具。鄭知有此物者,以經云庶羞,不唯二豆而已。案《內則》為:“肝,取狗肝一,之以其,濡炙之,舉ㄡ其,不蓼。”注云:“,腸脂。”此及大射其牲皆用狗,故知有肝狗。知有炮鱉膾鯉者,《詩》云:“吉甫燕喜”,“飲御諸友,炮鱉膾鯉。”又《內則》及《公食大夫》上大夫二十豆,有雉兔鶉β。《禮記王制》云:“庶羞不逾牲。”此燕用狗,必可有此物而已。《鄉飲酒》、《鄉射》亦有狗,但經直云羞,不云庶,是以鄭注云:“醢,明二豆無馀物也。”云“骨體所以致敬也”者,據未坐以前;“庶羞所以盡愛”,據說屨已後也。

大夫祭薦。(燕乃祭薦,不敢於盛成禮也。)

[疏]“大夫祭薦”。

注“燕乃”至“禮也”。

釋曰:“不敢於盛成禮”,謂未立司正之前,立行禮,受獻之時,不祭脯醢,祭先是成禮,不敢成禮於盛時。

司正升受命,皆命:“君曰無不醉。”賓及卿大夫皆興,對曰:“諾。敢不醉!”皆反坐。(皆命者,命賓,命卿大夫也。起對必降席,司正退立西序端。)

[疏]“司正”至“反坐”。

注“皆命”至“序端”。

釋曰:云“起對必降席”者,經云“反坐”,不云“降”,明起對必降席,既對乃反坐也。是以《孝經》云:“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亦是起對也。知“司正退立西序端”者,此無降文,見《鄉飲酒》云:“司正升相旅,退立于序端東面。”故知此亦然也。

主人洗,升,獻士于西階上。士長升,拜受觶,主人拜送觶。(獻士用觶,士賤也。今文觶作觚。)

[疏]“主人”至“送觶”。

注“獻士”至“作觚”。

釋曰:自此盡“立飲”,論獻士之事。云“獻士用觶,士賤也”者,對上大夫已上獻用觚,旅酬乃用觶。此獻士即用觶,故云士賤也。不從今文觚者,若從觚,與大夫巳上何異?故不從。

士坐祭,立飲,不拜既爵。其他不拜,坐祭,立飲。(他,謂眾士也,亦升受爵,不拜。)

[疏]“士坐”至“立飲”。

注“他謂”至“不拜”。

釋曰:云“他,謂眾士也”者,上云士長,明此士長之外皆眾士也。知“亦升受爵”者,以其士尊於笙之長,笙之長尚受爵於階上,明士得升堂受爵也。言“不拜”者,以其士長得拜,明眾士不拜也。

乃薦司正與射人一人、司士一人、執冪二人,立于觶南,東上。(天子射人、司士,皆下大夫二人,諸侯則上士,其人數亦如之。司正為上。)

[疏]“乃薦”至“東上”。

注“天子”至“為上”。

釋曰:此等皆士而先薦者,以其皆有事,故先得薦。司士亦先薦者,案《周禮》司士掌群士爵祿、廢置之事,士中之尊,故亦先得薦也。鄭引《周禮序官》射人、司士下大夫二人,約出此。“諸侯則上士”者,天子官尊,諸侯宜降一等,以是諸侯射人、司士得在士位中。云“其人數亦如之”者,案《周禮序官》:“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皆名射人。則諸侯雖使士為之,人數亦等。以其畿外諸侯張三侯,與天子同,故知射人之數亦同也。言此者,欲見射時射人有事非一,故下文注云“大射正,射人之長”,是以《大射禮》大射正及小射正皆有事也。云“司正為上”者,雖同是士,以其為庭長,故設在上先薦之。此經三者當官雖多,皆取長先薦,其馀在於眾位,依齒也。又士位在西有事者,別在觶南,北面東上也。

辯獻士。士既獻者,立于東方,西面,北上。乃薦士。(每已獻而即位于東方,蓋尊之,畢獻,薦于其位。)

[疏]“辯獻”至“薦士”。

注“每已”至“其位”。

釋曰:云“即位于東方,蓋尊之”者,以其庭中之位,卿東方西面,大夫北面,士西方東面,是東方尊。今卿大夫得獻升堂,位空,故士得獻,即東方卿位,是尊之。以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也。知“畢獻,薦之”者,以其經云“辯獻士”,“乃薦士”,故知當畢獻後乃薦也。

祝史、小臣師亦就其位而薦之。(次士獻之,已,不變位,位自在東方。)

[疏]“祝史”至“薦之”。

注“次士”至“東方”。

釋曰:云“次士獻之,已,不變位”者,對先獻士,士即變位,鄉東方也。云“位自在東方”者,案上設位之時,祝史在門,其小臣在東堂下,是先在東方也。

主人就旅食之尊而獻之。旅食不拜,受爵,坐祭,立飲。(北面酌,南鄉獻之於尊南。不洗者,以其賤,略之也。亦畢獻乃薦之。主人執虛爵奠于篚,復位。)

[疏]“主人”至“立飲”。

注“北面”至“復位”。

釋曰:云“北面酌,南鄉獻之於尊南”者,案《大射》旅食尊,在西钅薄之南,北面。則此主人在南,亦北面以陳尊,向君,若東楹之西,東向設尊,亦是向君為正。彼酌者,尊後東面酌,此亦尊後北面酌,南面獻之於尊南也。云“不洗者,以其賤”者,此乃庶人在官,府史胥徒之輩,故云“賤,略之也”。云“亦畢獻乃薦之”者,亦上文,士此畢獻,乃薦可知。云“主人執虛爵奠於篚,復位”者,此約《大射》獻旅食訖,云執虛爵奠于篚復位,故知也。

若射,則大射正為司射,如鄉射之禮。(大射正,射人之長者也。如鄉射之禮者,燕為樂卿大夫,宜從其禮也。如者,如其“告弓矢既具”至“退中與”也。納射器而張侯,其告請先于君,乃以命賓及卿大夫,其為司正者亦為司馬,君與賓為耦。《鄉射》記曰自“君射”至“龍旃”,亦其異者也。薦旅食乃射者,是燕射主於飲酒。)

[疏]“若射”至“之禮”。

注“大射”至“飲酒”。

釋曰:此一經論燕末行射之節。云“大射正,為司射”者,燕禮輕,又不主為射,故射人為擯,又為司正。至射時,大射正為司射。大射之時略於燕,主於射,故大射正為擯,又為司正,至射又親其職,故不同為司射也。云宜從之者,《鄉射》是卿大夫禮,故樂之還從之也。云“如者,如其‘告弓矢既具’至‘退中與’也”者,經云如鄉射之禮,明從始至末皆如之。案《鄉射》初,司射告弓矢既具,至三番射訖,而退中與,故如之也。云“納射器而張侯”者,欲見此與《鄉射》因納射器後即張侯,大射納射器之後無張侯之事,是以特言此也。云“告請先於君,乃以命賓及鄉大夫”者,此《燕禮》與《大射》皆國君之禮,此《燕禮》每事皆先請於君,《大射》亦先請於君,故曰大射初,司射自阼階前請於公,公許,乃命賓。及卿大夫鄉射,西階上告賓曰,弓矢既具,乃告於主人,遂告大夫,是先後異也。云“其為司正者亦為司馬”者,《鄉射》將射,云司正為司馬,此亦於將射,司正為司馬,亦射之也。若然,則上文射人告具,射人請賓,又云射人請立司正,公許,射人遂為司正,皆一人也。必云司正為司馬者,諸侯有常官,嫌與《鄉射》異,故言此也,若士射,則司正不為司馬。云“君與賓為耦”者,欲見《鄉射》賓與主人為耦,此君與賓為耦,亦是異於《鄉射》也。引“《鄉射》記‘君射’至‘龍旃’,亦其異者也”者,謂旌與中異,何者?彼因記國君三處射,旌與中各不同。云“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旌獲,白羽與朱羽糅”,言國中,則此《燕射》也。又云“於郊則閭中,以旌獲”,謂諸侯大射在郊。又云“於竟則虎中,龍旃”,謂諸侯賓射在竟。此皆諸侯禮,射雖記在《鄉射》,皆與《鄉射》異也。云“薦旅食乃射者,是燕射主於飲酒”者,此獻士旅食後乃射,是燕射於飲酒,決《大射》未為大夫舉旅之前則射,是彼《大射》主於射故也。

賓降洗,升媵觚于公,酌散,下拜。公降一等,小臣辭。賓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此當言媵觶,酬之禮皆用觶。言觚者,字之誤也。古者觶字或作角旁氏,由此誤爾。)

[疏]“賓降”至“再拜”。

注“此當”至“誤爾”。

釋曰:自此盡“賓反位”,論賓媵爵於公之節。云“古者觶字或作角旁氏,由此誤爾”者,案《冬官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二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鄭引南郡大守馬季長云:“觚當為觶,豆當為斗。”鄭康成云:“古者觶,角傍氏,似觚,故誤為觚,時人又多間觚,寡聞,是以誤為觚。”此注與彼同也。

賓坐祭,卒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賓降洗象觶,升酌膳,坐奠于薦南,降拜。小臣辭。賓升成拜,公答再拜。賓反位。(反位,反席也。今文曰洗象觚。)

[疏]“賓坐祭”至“反位”。

注“反位”至“象觚”。

釋曰:知“反位,是反席”者,以其堂下無席,堂上乃有之,而云賓升成拜,不云降,明上反位者,反席可知也。

公坐取賓所媵觶,興。唯公所賜。(至此又言興者,明公崇禮不倦也。今文觶又為觚。)

[疏]“公坐”至“所賜”。

注“至此”至“為觚”。

釋曰:自此盡“士旅酌卒”,論君為士舉旅之事。云“唯公所賜”者,辭與為大夫舉旅同也。云“至此又言興者,明公崇禮不倦也”者,以其說屨升坐之後,理當倦,今言興,明不倦矣。

受者如初受酬之禮,降,更爵洗,升,酌膳,下拜。小臣辭。升成拜,公答拜。乃就席,坐行之。(坐行之,若今坐相勸酒。)

有執爵者。(士有盥升主酌授之者。)

[疏]“有執爵者”。

注“士有”至“之者”。

釋曰:無,坐勸酒,有執爵行之者。今此為士舉旅,亦有執爵行之,若無爵,然後士有盥升,主酌授之者。若然,前三舉旅皆酬者,自酌授人也。

唯受于公者拜。(公所賜者也,其馀則否。)

司正命執爵者爵辯,卒受者興,以酬士。(欲令惠均。)

[疏]“司正”至“酬士”。

注“欲令惠均”。

釋曰:此所命者,命大夫也。以前三舉旅,辯大夫則止,今此為士舉旅,故及之。云“欲令惠均”者,惠均於室及均於庭也,士特牲爵止,欲得神惠均於室及均於庭。此據人君之惠,均於庭也。

大夫卒受者以爵興,西階上酬士。士升,大夫奠爵拜,士答拜。(興酬士者,士立堂下,無坐位。)

[疏]“大夫”至“答拜”。

注“興酬”至“坐位”。

釋曰:此即上文司正所命者也。云“興酬士者,士立堂下,無坐位”者,凡禮,堂上有席者坐,堂下無席者立。是以《禮記檀弓》工尹商陽是士,而云“朝不坐”,堂下無坐位者也。

大夫立卒爵,不拜,實之。士拜受,大夫拜送。士旅于西階上,辯。(祝史、小臣,旅食皆及焉。)

[疏]“大夫”至“上辯”。

注“祝史”至“及焉”。

釋曰:知旅食皆及者,以士未得獻時,旅酬不及。得獻之後,旅則及之。旅食亦次士得獻,故知亦酬及之,其庶子以下未得獻者,至獻後無爵及焉。

士旅酌。(旅,序也。士以次序自酌相酬,無執爵者。)卒。

主人洗,升自西階,獻庶子于阼階上,如獻士之禮。辯,降洗,遂獻左右正與內小臣,皆於阼階上,如獻庶子之禮。(庶子,掌正六牲之體及舞位,使國子德學道,世子之官也,而與膳宰、樂正聯事。樂正亦學國子以舞。左右正,謂樂正、仆人正也。小樂正立于西縣之北,仆人正、仆人師、仆人士立于其北,北上。大樂正立于東縣之北。若射,則仆人正、仆人士陪于工後。內小臣、奄人掌君陰事陰令,后夫人之官也,皆獻于阼階上,別於外內臣也。獻正下及內小臣,則磬人、鍾人、钅薄人、鼓人、仆人之屬盡獻可知也。凡獻皆薦也。)

[疏]“卒主”至“之禮”。

注“庶子”至“薦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隆尧县| 南安市| 通城县| 旬邑县| 惠水县| 达孜县| 白玉县| 卓尼县| 乐都县| 双柏县| 昆明市| 旌德县| 江山市| 杨浦区| 息烽县| 泗水县| 朝阳市| 洱源县| 科技| 怀集县| 黑山县| 通渭县| 隆子县| 青浦区| 江永县| 吴桥县| 辉县市| 拉孜县| 青海省| 库伦旗| 龙岩市| 北碚区| 临潭县| 乌鲁木齐县| 云霄县| 吉水县| 抚州市| 西藏| 兴和县|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