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升就席。司正洗觶,升自西階,由楹內阼階上,北面受命于主人。(洗觶者,當酌以表其位,顯其事也。楹內,楹北。)
[疏]“主人”至“主人”。
注“洗觶”至“楹北”。
釋曰:云“受命于主人”者,謂受主人請安賓之命,是以下云“請安于賓”,鄭注云:“傳主人之命也?!?
西階上北面請安于賓。(傳主人之命。)賓禮辭,許。司正告于主人,遂立于楹以相拜。(相,謂贊主人及賓相拜之辭。)主人阼階上再拜,賓西階上答再拜,皆揖就席。(為己安也。今文揖為升。)
司正實觶,降自西階,中庭北面坐奠觶,興,退,少立。(奠觶,表其位也。少立,自修正,慎其位也。古文曰少退立。)
[疏]“司正”至“少立”。
注“奠觶”至“退立”。
釋曰:此云“北面坐奠觶”,《鄉飲酒》亦然者,此二者皆臣禮,故北面奠觶?!堆喽Y》、《大射》皆司正南面奠觶者,彼是君禮,欲取還不背君,故南面奠觶。故《大射》云:“南面坐奠觶,興,右還,北面少立。坐取觶,興,坐,不祭,卒觶,奠之,興,再拜稽首,左還,南面坐取觶,洗,南面反奠于其所,北面立?!弊⒃疲骸敖运宰哉衙黛侗娨?。將於觶南北面則右還,於觶北南面則左還。如是,得從觶西往來也。必從觶西往來者,為君在阼,不背之也。”又取威儀多。此及《鄉飲酒》在阼,非君直北面奠觶,又威儀簡故也。
進,坐取觶,興,反坐,不祭,遂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洗,北面坐奠于其所。(今文坐取觶,無進。又曰坐奠之拜。)
興,少退,北面立于觶南。(立觶南,亦其故擯位。)
[疏]“興少”至“觶南”。
注“立觶”至“擯位”。
釋曰:云“立觶南,亦其故擯位”者,案上未有擯位,此云擯位者,案《射禮》云:“擯者退中庭。”是擯者在中庭有位?!堆喽Y》、《大射》皆擯者為司馬,則此《鄉射》及《鄉飲酒》云“作相為司正”,相即擯者也,故知觶南者中庭,故擯位也。
未旅。(旅,序也。未以次序相酬,以將射也。旅則禮終也。)
[疏]“未旅”。
注“旅序”至“終也”。
釋曰:旅,眾也,而言序者,謂眾以次序相酬,必於未旅而射者。旅則醉,禮終恐不得射,故於未旅而射也。此大夫、士禮,將射,先行鄉飲酒行旅酬而已,故射前未旅,而射後乃始行旅酬?!堆喽Y》、《大射》國君禮,故先行燕禮,雖行一獻,以其辨尊卑,故行四舉旅?!洞笊洹分鳛樯洌试侔萦櫦瓷洹!堆喽Y》主為燕,故三舉旅乃射,彼皆與此不同也。
三耦俟于堂西,南面,東上。(司正既立,司射選弟子之中德行道藝之高者,以為三耦,使俟事於此。)
[疏]“三耦”至“東上”。
注“司正”至“於此”。
釋曰:自此已下盡“樂正北面立于其南”,論三番射事。鄭知司正既立司射,即選弟子之中為三耦俟事於此者,經云“俟於堂西”,明此時始選,故知既立司正,司射乃選弟子使俟事於此也。故記云:“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弊⒃疲骸暗茏樱e黨之少者也。前戒,謂先射請戒之?!?
司射堂西,袒、決、遂,取弓于階西,兼挾乘矢,升自西階。階上北面告于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司射,主人之吏也。於堂西袒、決、遂者,主人無次,隱蔽而已。袒,左免衣也。決猶也,以象骨為之,著右大擘指,以鉤弦體也。遂,射也,以韋為之,所以遂弦者也。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方持弦矢曰挾。乘矢,四矢也?!洞笊洹吩唬骸皰冻耸胳豆?,見鏃於付,右巨指鉤弦?!惫盼膾督宰鹘?。)
[疏]“司射”至“請射”。
注“司射”至“作接”。
釋曰:云“司射,取弓于階西,兼挾乘矢”者,以其司射之弓矢豫陳於西階,故司射於堂西袒、決、遂訖,即取弓矢於階西。是以下記云“司射之弓矢與撲,倚于西階之西”是也。云“有司請射”者,此有司謂司馬,故《大射》云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注:“為政,謂司馬。司馬,政官,主射禮?!敝T侯之州長無司馬官,直言有司請射,以比司馬也。云“司射,主人之吏也”者,《大射》諸侯禮有大射正為長,射人次之,司射又次之,小射正次之,皆是士為也。則此大夫士禮,不得用士,故知是主人之吏為之可知。云“於堂西袒、決、遂者,主人無次,隱蔽而已”者,此對《大射》人君禮有次,在東方,不須堂西也。云“袒左免衣也”,知袒左者,凡事無問吉兇,皆袒左,是以《士喪》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吉兇相反。唯有受刑袒右,故《覲禮》云:“乃右肉袒于廟門之東?!弊⒃啤坝胰馓徽?,刑宜施於右”是也。云“決猶也,以象骨為之”者,《大射》注亦然。案《繕人》云:“掌王之用弓弩矢ゅ弋決拾?!编嵶⒃疲骸啊妒繂识Y》‘決用正,王棘若棘’,則天子用象骨與?”無正文,故引《士喪禮》,又言“與”以疑之。若然,諸侯及大夫生用象,死用棘。天子無問死生,皆用象者,蓋取其滑也。云“著右大擘指,以鉤弦體也”,知者,以右巨指鉤弦,故知著於右大擘指也。以右擘著極,是以《大射》云“朱極三”,注云“以朱韋為之三者,食指、將指、無名指”是也。云“遂,射也,以韋為之,以遂弦者也”者,《大射》注亦云:“遂,射也。以朱韋為之,著左臂所以遂弦也?!痹啤捌浞巧鋾r,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者,此篇及《大射》將射云袒、決、遂,射訖,則云說、決、拾,於公雖射亦謂之拾,故《大射》云:“公就物,小射正奉決拾以笥,大射正執弓,皆以從於物?!北艘嗯R時而云拾,以公射袒朱襦言拾,以見斂衣,故變文以見義也。云“所以蔽膚斂衣也”者,言蔽膚,據士;斂衣,據大夫已上。是以下記;“大夫與士射袒薰襦?!薄堆喽Y》記云君射“袒朱襦”,若對君,大夫亦與士同,亦蔽膚也。云“方持弦矢曰挾”,知者,下記云:“凡挾矢,於二指之橫之?!笔茄云浞娇芍R洞笊洹贰皰冻耸胳豆?,見鏃於付”,是其方也。若側持弓矢,則名執,故下文云:“司射猶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鏃。”注云“側持弓矢曰執。面猶尚也,并矢於弦,尚其鏃”是也。云“乘矢,四矢也”者,下云司射“三挾一個”,又《詩》云:“四矢反兮。”是四矢曰乘,凡物四皆曰乘也。引《大射》者,欲見挾為方持弦矢。
賓對曰:“某不能,為二三子?!痹S諾。(言某不能,謙也。二三子,謂眾賓已下。)
[疏]“賓對”至“許諾”。
注“言某”至“已下”。
釋曰:“二三子,謂眾賓以下”者,謂除三耦之外,通射者而言,故云謂眾賓以下也。若然,《投壺》禮賓固辭乃許者,彼因燕而為之再辭乃許。此為眾習禮,不專為己,故一辭即許。大射不請者,彼為擇士而射,故不須云許,直告射節而已。此為眾庶習禮,故云“為二三子許諾”,亦一辭而許也。
司射阼階上,東北面告于主人,曰:“請射于賓,賓許?!?
司射降自西階,階前西面,命弟子納射器。(弟子,賓黨之年少者也。納,內也。射器,弓、矢、決、拾、旌、中、籌、、豐也。賓黨東面,主人之吏西面。)
[疏]“司射”至“射器”。
注“弟子”至“西面”。
釋曰:鄭知弟子是賓黨之年少者,以其賓黨西方,東面,今以西面命之,明是賓黨。是以鄭云“賓東矢面,主人之吏西面”也。言弟子,故知少者。知射器弓九以下者,并案下文所陳用者知之也。云“賓黨東面,主人之吏西面”者,案《投壺》賓黨及主黨皆為弟子,皆得與投壺者,彼燕法主歡心,故皆與。今此射與鄉人習禮,《鄉飲酒》同,上下經文黨皆不與也。
乃納射器,皆在堂西。賓與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眾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上,堂西廉。矢亦北括。)
[疏]“乃納”至“其上”。
注“上堂”至“北括”。
釋曰:云“賓與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眾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者,以其序在堂上,故矢在弓下,堂西矢在堂上,隨其弓在堂下,隨其所宜而已。云“上,堂西廉”者,以其在堂西,故矢在上者,還在堂上之廉棱也。云“矢亦北括”者,其在堂上西序者北括,故知堂下者於上亦北括也。
主人之弓矢在東序東。(亦倚于東序也。矢在其下,北括。)
[疏]“主人”至“序東”。
注“亦倚”至“北括”。
釋曰:上賓大夫弓矢在西序,矢在北括,此主人弓矢如上也。
司射不釋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泵律湓唬骸白优c某子射?!保ū?,選次其才相近者也。古文曰某從於子。)
[疏]“司射”至“子射”。
注“比選”至“於子”。
釋曰:言“遂以”者,司正因上階前令弟子納射器,不釋弓矢,遂比三耦,因曰遂,故云遂以也。云“比,選次其才相近者也”者,才雖各自用,乃因選其力相近為宜也。
司正為司馬。(兼官,由便也。立司正為蒞酒爾,今射,司正無事。)
[疏]“司正為司馬”。
注“兼官”至“無事”。
釋曰:言“兼官”者,若以諸侯對大夫,大夫兼官,諸侯具官;特以諸侯對天子,天子具官,諸侯兼官,各有所對,故云兼官,云“由使也”者。使司正為司馬,不煩馀官也。案《射義》云:“孔子射於矍相之圃,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但此篇是州長春秋習射法,兼士,有卿大夫三年貢士之後,以五物詢眾庶,射於庠,鄉大夫五物詢眾,而引孔子射於矍相之事,則孔子魯之鄉大夫也。以其天子鄉卿大夫為之,諸侯鄉大夫使下大夫為之,是其差也。但《鄉飲酒》之禮二人舉觶為無爵,據此篇未旅先射,射訖行旅酬,酬訖,賓始二人舉觶為無爵。未射時詢眾庶,得使公罔之裘、序點二人揚觶者,揚觶實在射後一酬訖始行之。今孔子詢眾庶之時,借取無爵時於旅也語,故使公罔之裘、序點二人揚觶以詢眾庶。此篇司射恒執弓矢,子路亦執弓矢,則子路為司射也。射於矍相時云射至司馬,此文又云“司正為司馬”,則使子路詢眾庶時當此節也。
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束,遂系左下綱。(事至也。今文說皆作稅。)
[疏]“司馬”至“下綱”。
注“事至也”。
釋曰:上張侯時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今弟子說其束不致地,遂系左下綱於植,事至故也。
司馬又命獲者倚旌于侯中。(為當負侯也,獲者亦弟子也。謂之獲者,以事名之。)
[疏]“司馬”至“侯中”。
注“為當”至“名之”。
釋曰:案下記云:“司馬階前命張侯,遂命倚旌。”以記言之,司馬命張侯與命倚旌,其事相因,故云“遂”,明同是西階前也。云“為當負侯也”者,下云“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是也。知“獲者亦弟子”者,堂下位,主人之黨在東,賓弟子在西,下云“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言由西方,是賓黨弟子可知,亦上張侯者也。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獲,故名獲者也。
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乃退。
樂正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于丁。(當辟射也。贊,佐也。遷,徙也。)
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階,阼階下之東南,堂前三,西面北上坐。(,矢也。今文無南。)
[疏]“弟子”至“上坐”。
注“矢也”。
釋曰:言“如初入”者,亦如上升堂時,相者亦在,左何瑟,面鼓,內弦,右手以如入升時也。云“,矢也”者,案《矢人》注:“矢長三尺。”是去堂九尺也。
樂正北面立于其南。(北面,鄉堂,不與工序也。)
[疏]“樂正”至“其南”。
注“北面”至“序也”。
釋曰:云“不與工序也”者,工西面北上,以南北為序,樂正北面,則東西為列,故云不與工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