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5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145字
  • 2015-12-26 15:10:39

釋曰:自此盡“主人要節而踴”,論葬日之明,陳大遣奠於廟門外之事。知五鼎是“羊豕魚臘鮮獸各一鼎”者,以下經云羊左胖,豕亦如之,魚、臘、鮮獸皆如初,與少牢禮同,故知也。云“士禮,特牲三鼎”者,《特牲饋食禮》陳三鼎,故知也。云“盛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者,以其常祭用特牲,今大遣奠與大夫常祭用少牢,同是盛此葬奠,故加一等用少牢也。云“如初,如大斂奠時”者,以其上遷祖奠時,云如殯謂如大斂,明此云如初亦如大斂,在廟門外及東方之饌也。雖如大斂,鼎數仍不同,以其大斂三鼎,此則五鼎。然大小斂時無黍稷,朔月則有黍稷,此葬奠又無黍稷者,大斂前無黍稷者,以其初死,至朔月乃有之,故鄭注云至此乃有黍稷。今葬奠更無黍稷者,以其始死至殯,自啟至葬,其禮同,故無黍稷亦同也。凡牢鼎數或多或少不同,若用特豚者,或一鼎,或三鼎,若《士冠禮》醮子及《婚禮》盥饋并小斂之奠,與朝禰之奠皆一鼎也。三鼎者,《婚禮》同牢,《士喪》大斂朔月遷祖及祖奠,皆三鼎,而以魚、臘配之是也。其用少牢者,或三鼎,或五鼎,三鼎者,則《有司徹》云:“陳三鼎,如初。”以其繹祭殺之於正祭,故用少牢而鼎三也。五鼎者,少牢五鼎,大夫之常事,此葬奠,士攝之奠用少牢,亦五鼎。《聘禮》致飧,眾介皆少牢,亦五鼎。《玉藻》諸侯朔月少牢,亦五鼎。其用大牢者,或七,或九,或十,或十二。其云七鼎九鼎者,《公食大夫》下大夫大牢鼎七,上大夫鼎九是也。鼎十與十二者,《聘禮》致飧於賓,飪一牢,鼎九,羞鼎三,是十二也。又云上介飪一牢,鼎七,羞鼎三,是其十。若然,案《郊特牲》云“鼎俎奇而籩豆偶”,以象陰陽,鼎有十與十二者,以其正鼎與陪鼎各別,數則為奇數也。

其實:羊左胖,(反吉祭也。言左胖者,體不殊骨也。)

[疏]“其實羊左胖”。

注“反吉”至“骨也”。

釋曰:云“反吉祭也”者,以其《特牲》、《少牢》吉祭皆升右胖,此云“左胖”,故云反吉祭也。云“言左胖者,體不殊骨也”者,既言左胖,則左邊共為一段,故云體不殊骨。雖然,下云“髀不升”,則除髀以下,專胳仍升之,則與上肩脅脊別升,則左胖仍為三段矣。而云體不殊骨,據脊脅以上,專胳已下,共為一,亦得為體不殊骨也。

髀不升,(周貴肩賤髀。古文髀作脾。)

[疏]“髀不升”。

注“周貴肩賤髀”。

釋曰:云“髀不升”者,則專已上去之,取專胳已下。云“周貴肩賤髀”者,案《祭統》云:“殷人貴髀,周人貴肩。”故云髀不升。

腸五,胃五,(亦盛之也。)

[疏]“腸五胃五”。

注“亦盛之也”。

釋曰:“亦盛之”者,以其不用《特牲》,而用《少牢》,是盛葬奠。案《少牢》用腸三,胃三,今加至五,亦是盛此奠也。

離肺。(離,扌奎。)

[疏]“離肺”。

注“離扌奎”。

釋曰:此非直升腸胃,又升離肺者,案《少儀》云“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注云:“提猶絕也。奎刂離之,不絕中央少者,使易絕以祭耳。”此為食而舉,亦名舉肺也。

豕亦如之,豚解,無腸胃。(如之,如羊左胖,髀不升,離肺也。豚解,解之如解豚,亦前肩、後肫、脊、脅而已。無腸胃者,君子不食溷腴。)

[疏]“豕亦”至“腸胃”。

注“如之”至“溷腴”。

釋曰:云“亦如之”,鄭云“如之,如羊左胖,髀不升,離肺也”者,謂豕與羊同者左胖,雖同,仍與羊異,以其羊則體不殊骨,上下共為二段,此豕之左胖則為四段矣,故別云“豚解”。豚解總有七段,今取左胖仍為四段矣。云“亦前肩、後肫、脊、脅而已”者,鄭欲為四段與羊異也。云“君子不食溷腴”者,《禮記少儀》文。彼鄭注云:“謂犬豕之屬,食米者也。腴有似人穢。”引之者,證不取腸胃之義也。

魚、臘,鮮獸,皆如初。(鮮,新殺者,士臘用兔。加鮮獸而無膚者,豕既豚解,略之。)

[疏]“魚臘”至“如初”。

注“鮮新”至“略之”。

釋曰:云“士臘用兔”者,謂此臘是其乾者。云“鮮,新殺”者,二者皆用兔。必知“士臘用兔”者,雖無正文,案《少牢禮》,大夫臘用麋,鄭云:“大夫用麋,士用兔與?”以無正文,故云“與”以疑之。此亦云士臘用兔,雖不云與,亦同疑可知。但士臘宜小,故疑用兔也。云“加鮮獸而無膚”者,豕既豚解略之者,以葬奠用少牢,攝盛則當有膚,與少牢同以豕,既豚解四段,喪事略,則無膚者,亦略之而加鮮獸也。

東方之饌:四豆,脾析、蜱醢、葵菹、蠃醢;(脾,讀為雞脾此之脾。脾析,百葉也。蜱,奉也。今文蠃為蝸。)

[疏]“東方”至“蠃醢”。

注“脾讀”至“為蝸”。

釋曰:陳鼎既訖,又陳東方之饌于主人之南,前輅之東,其豆有四:脾析一,蜱醢二,葵菹三,蠃醢四。案《周禮》鄭注《醢人》云:“細切為誹齏,全物若為菹。”又云“齏菹之稱,菜肉通。”又經不云菹者,類皆是齏,則此經云“脾析”者,即齏也。云“脾讀為雞脾比之脾”者,鄭讀之,欲見此脾雖與脾腎之脾同,正謂百葉名為脾析,故讀音從雞脾比之脾。時俗有此語,故讀從之也。案《醢人》注云:“脾析,牛百葉也。”此不云牛者,彼天子禮,容有牛,此用少牢無牛,當是羊百葉,故不云牛也。云“蜱,奉也”者,即蛤也,知蜱即蛤者,以《周禮醢人》云“{庳蟲}醢”,注云:“{庳蟲},蛤也。”此注云蜱,奉也。以蜱、{庳蟲}是一物,故知蜱奉即{庳蟲}蛤也。

四籩:棗、糗、栗、脯;(糗,以豆糗粉餌。)

[疏]“四籩棗糗栗脯”。

注“糗以豆糗粉餌”。

釋曰:云“糗,以豆糗粉餌”者,案《籩人》云:“羞籩之實,糗餌粉。”鄭云“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為也。合蒸曰餌,餅之曰。糗者,搗粉熬大豆為餌,之粘著以粉之耳。餌言糗,言粉,互相足”者,此本一物,餌言糗,謂熬之亦粉之;言粉,搗之亦糗之。不言互文而云互相足者,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云互文。此糗與粉唯一物分為二,文皆語不足,故云互相足也。又案《籩人》羞有二邊,糗餌及粉。此經直言糗,則舉糗以見餌,而無,故鄭云糗以豆糗粉餌也。

醴、酒。(此東方之饌,與祖奠同,在主人之南,當前輅,北上,巾之。)

[疏]“醴酒”。

注“此東”至“巾之”。

釋曰:鄭知義然者,案下記云:“祝饌祖奠于主人之南,當前輅,北上,巾之。”注云:“既祖祝乃饌。”以此言之,祝饌祖奠即是還柩鄉外,乃饌之于主人之南,自還柩車,至此饌葬奠,柩車未動,則此葬奠,東方之饌亦饌于主人之南,當與前同處,故注云“與祖奠同,在主人之南”。但祖奠與大斂奠同二豆二籩,此葬奠四豆四籩,籩豆雖不同,而同處耳。云“北上”者,蓋兩С在北,次南饌四豆,豆南饌四籩也。

陳器。(明器也。夜斂藏之。)

[疏]“陳器”。

注“明器”至“藏之”。

釋曰:陳饌已訖,又陳明器也。本作夜斂,似寫誤,云“斂”者,以其上朝祖之日已陳明器,此復陳之者,由朝祖至夜斂藏之,至此厥明更陳之也。

滅燎。執燭,俠輅,北面。(徹與葬奠也。)

[疏]“滅燎至北面”。

注“徹與葬奠也”。

釋曰:昨日朝祖,日至夕云“宵為燎于門內之右”,至此滅燎。既滅,二人執燭俠輅北面,一人在輅東,一人在輅西,輅西者祖奠,輅東者葬奠之饌,故注云“徹與葬奠也”。

賓入者,拜之。(明自啟至此,主人無出禮。)

[疏]“賓入者拜之”。

注“明自”至“出禮”。

釋曰:此時有吊葬之賓,主人皆不出迎,但在位拜之。所以不出迎者,既啟之後,既睹尸柩,不可離位以迎賓,唯有君命乃出,故注云“明自啟至此,主人無出禮”也。

徹者入,丈夫踴。設于西北,婦人踴。(猶阼階升時也,亦既盥乃入。入由重東,而主人踴,猶其升也。自重北西面而徹,設於柩車西北,亦由序西南。)

[疏]“徹者”至“人踴”。

注“猶阼”至“西南”。

釋曰:云“徹者入”者,謂將設葬奠,先徹祖奠,故云徹者入。入謂祝與執事徹祖奠者,亦既盥乃入,由重東而主人踴,至徹訖,設柩車西北,則婦人踴也。云“猶阼階升”者,謂徹小斂奠者,門外盥訖,入,升自阼階,丈夫踴。今徹者亦門外盥訖,入由重東,主人踴,故云“猶其升”也。云“自重北西面而徹,設於柩車西北,亦猶序西南”者,此徹祖奠設於柩車西北,亦猶小斂、大斂、朔月奠設于序西南也。

徹者東。(由柩車北,東葬奠之饌。)

[疏]“徹者東”。

注“由柩”至“之饌”。

釋曰:以其徹訖當設葬,奠故徹者由柩車北,東葬奠之饌,取而設于柩車西也。知由柩車北而東者,以其徹者設于柩車西北而云徹者東,若柩車南不得云徹者東,故知在柩車北,東行也。

鼎入。(舉入陳之也。陳之蓋於重東北,西面北上如初。)

[疏]“鼎入”。

注“舉入”至“如初”。

釋曰:以其徹者既祖,當設葬奠,故五鼎皆入陳也。云“陳之也,蓋於重東北西面北上如初”者,以其上篇小斂奠,舉鼎入阼階前,西面錯。大斂奠云舉鼎入西面,北上。又朔月奠云鼎入皆如初。其遷祖奠云陳鼎皆如殯,則皆在阼階下西面,北上。今此但云“鼎入”,不言如初,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既疑而知在東北西面北上者,以其奠祭在室,掌設者皆陳鼎於阼階下西面,如大、小斂,故知也。

乃奠,豆西上,纟青。籩,蠃醢南,北上,纟青。(籩蠃醢南,辟醴酒也。)

[疏]“乃奠”至“上纟青”。

注“籩蠃”至“酒也”。

釋曰:云“籩蠃醢南,辟醴酒也”者,如上所饌,則先饌脾析於西南,次北脾醢,次東葵菹,次南蠃醢,陳設要方,則四籩宜亦設於脾析,已南纟青之為次。今不於脾析已南為次,而發蠃醢已南為次,故知辟醴酒。醴酒當設在脾析之南可知也。

俎二以成,南上,不纟青,特鮮獸。(成猶并也。不纟青者,魚在羊東,臘在豕東。古文特為俎。)

[疏]“俎二”至“鮮獸”。

注“成猶”至“為俎”。

釋曰:知俎二以并不纟青者,若纟青,則宜先設羊於西南,次北設豕,次東設魚,次南設臘。今於西南設羊,次北豕,以魚設于羊東,設臘于魚北,還從南為始,是不纟青也。其鮮獸在北,北無偶,故云“特”也,是以鄭云“不纟青者魚在羊東,臘在豕東”也。

醴酒在籩西,北上。(統於豆也。)

[疏]“醴酒”至“北上”。

注“統於豆也”。

釋曰:云“統於豆”者,豆即脾析也。以其云“北上”,上謂二С,醴酒繼豆言北上,故云統於豆也。

奠者出,主人要節而踴。(亦以往來為節。奠由重北西,既奠,由重南東。)

[疏]“奠者”至“而踴”。

注“亦以”至“南東”。

釋曰:自上已來,堂下設奠、徹奠皆云“主人要節而踴”,注皆云“往來為節”,此主人要節而踴,亦以往來為節。奠來時由重北而西,既奠由重南而東,此奠饌在輅之東,言由重北者,亦是由車前明器之北,鄉柩車西設之,設訖,由柩車南而來者,禮之常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朔州市| 固原市| 怀来县| 东明县| 南华县| 固阳县| 南京市| 沂水县| 石泉县| 邵东县| 黎平县| 晋宁县| 京山县| 屏山县| 盐边县| 琼中| 民勤县| 维西| 绥江县| 凤庆县| 漳州市| 义乌市| 明水县| 沙雅县| 丰城市| 铁力市| 金昌市| 鹤峰县| 清水县| 滁州市| 芒康县| 平舆县| 涞水县| 博罗县| 肥西县| 遵义市| 同仁县| 敦化市| 漳州市|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