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7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3064字
  • 2015-12-26 15:10:39

傳曰:何以齊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正言小功者,服之數(shù)盡於五,則高祖宜緦麻,曾祖宜小功也。據(jù)祖期,則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也。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則曾孫、玄孫,為之服同也。重其衰麻,尊尊也。減其日月,恩殺也。)

[疏]“曾祖父母”。

釋曰:曾、高本合小功,加至齊衰,故次繼父之下。此經(jīng)直云曾祖,不言高祖,案下《緦麻章》鄭注云:“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孫?!眲t高祖有服明矣。是以此注亦兼曾、高而說也。若然,此曾祖之內(nèi)合有高祖可知。不言者,見其同服故也。

“傳曰”至“尊也”。

釋曰:云“何以齊衰三月也”者,問者,怪其三月大輕,齊衰又重,故發(fā)問也。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案下記傳云凡“小功已下為兄弟”,是以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云“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者,傳釋服齊衰之意也。

注“正言”至“恩殺也”。

釋曰:云“正言小功者,服之數(shù)盡於五”者,自斬至緦是也。云“則高祖宜緦麻,曾祖宜小功也”,據(jù)為父期而言,故三年。問云“何以至期也”,曰“至親以期斷”?!笆呛我病?,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彼又云“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是本為父母加隆至三年,故以父為本而上殺下殺也。是故言為高祖緦麻者,謂為父期,為祖宜大功,曾祖宜小功,高祖宜緦麻。又云“據(jù)祖期”,是為父加隆三年,為祖宜期,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故鄭云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此鄭總釋傳云“小功者兄弟之服”,其中含有曾、高二祖而言之也。又云“則曾孫玄孫為之服同也”者,曾祖中既兼有高祖,是以云曾孫、玄孫各為之齊衰三月也。云“重其衰麻尊尊也”者,既不以兄弟之服服至尊,故云重其衰麻,謂以義服,六升衰,九升冠,此尊尊者也。云“減其日月,恩殺也”者,謂減五月為三月者,因曾、高於己非一體,恩殺故也。

大夫為宗子。

[疏]“大夫為宗子”。

釋曰:大夫尊,降旁親皆一等,尊祖故敬宗,是以大夫雖尊不降,宗子為之三月。宗子既不降,母、妻不降可知。

傳曰:何以服齊衰三月也?大夫不敢降其宗也。

[疏]“傳曰”至“其宗也”。

釋曰:以大夫於馀親皆降,獨不降宗子,故并服而問。答云“不敢降其宗也”者,於馀親則降也。

舊君。(大夫待放未去者。)

[疏]“舊君”。

注“大夫待放未去者”。

釋曰:此舊君以重出,故次在此也。鄭知此舊君是待放未去之大夫者,鄭據(jù)傳而言也。案上下四經(jīng)皆為舊君,不言國。庶人為國君言國,其妻、長子為舊國君言國,此舊君又不言國者,據(jù)繼在土地,而為之服,正如為舊君止,是不敢進同臣例,故服之三月,非為土地,故不言國。庶人本繼土地,故言國也。其妻、長子本為繼土地,故言國。此待放未去,本為君埽其宗廟為服不繼土地,故不言國也。

傳曰:大夫為舊君,何以服齊衰三月也?大夫去,君埽其宗廟,故服齊衰三月也,言與民同也,何大夫之謂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猶未絕也。(以道去君,為三諫不從,待放於郊。未絕者,言爵祿尚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妻子自若民也。)

[疏]“傳曰”至“絕也”。

釋曰:此為舊君服,對前已去,不服舊君。此雖未去,已在境而為服,故怪其重,所以并服而問也。又馀皆不并人問,直云何以齊衰,唯此與寄公并人而問者,所怪深重者,并人而言。至如寄公,本是體敵,一朝重服,故并言寄公。此待放之臣,已在國境,可以不服而服之,故并言大夫也。

注“以道”至“若民也”。

釋曰:云“以道去君,謂三諫不從待放”者,此以道去君,據(jù)三諫不從,在境待放,得環(huán)則還,得則去。如此者,謂之以道去君。有罪放逐,若晉放胥甲父於衛(wèi)之等,為非道去君。云“未絕者言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者,《下曲禮》文。爵祿有列,謂待放大夫舊位乃在。出入有詔於國者,謂兄弟宗族猶存,吉兇之事,書信往來相告不絕。引之者,證大夫去君,埽其宗廟,詔使宗族祭祀,為此大夫雖去,猶為舊君服。若然,君不使埽宗廟,爵祿已絕,則是得而去,則亦不服矣。云“妻子自若民也”者,此鄭還約上大夫在外,其妻、長子為舊國君也。上下舊君皆不言士者,上仕焉者,有士可知。是以傳亦不言大夫,次云大夫在外,言大夫者,以其士妻亦歸宗,與大夫同。其大夫長子,父在朝,長子得行大夫禮,未去,為君服斬。若士之長子與眾子同,父去,子雖未去,即無服矣,與大夫長子異,故特言大夫也。此不言士者,此主為待放未絕,大夫有此法。士雖有三諫不從,出國之時,案《曲禮》逾竟,素服,乘髦馬,不蚤,不御婦人,三月而後,即向他國。無待放之法,是出國即不服舊君矣。是以此舊君唯有大夫也。若然,不言公卿及孤者,《詩》云“三事大夫”,則三公亦號大夫,則大夫中總兼之矣。

曾祖父母為士者,如眾人。傳曰:何以齊衰三月也?大夫不敢降其祖也。

[疏]“曾祖父母為士者如眾人”。

“傳曰”至“其祖也”。

釋曰:問者,以大夫尊,皆降旁親,今怪其服,故發(fā)問。經(jīng)不言大夫,傳為大夫解之者,以其言曾祖為士者,故知對大夫下為之服,明知曾孫是大夫。

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曾祖父母。

[疏]“女子子”至“未嫁”。

釋曰:此亦重出,故次在男子曾孫下也。但未嫁者同於前故曾祖父母,今并言者,女子子有嫁逆降之理,故因已嫁,并言未嫁。

傳曰:嫁者,其嫁於大夫者也。未嫁者,其成人而未嫁者也。何以服齊衰三月?不敢降其祖也。(言嫁於大夫者,明雖尊猶不降也。成人謂年二十已笄醴者也。此著不降,明有所降。)

[疏]注“言嫁”至“所降”。

釋曰:云“言嫁於大夫者,明雖尊猶不降也”者,以舉尊以見卑,欲明士者以下不降可知也。云“成人謂年二十已笄醴者也”者,以其云“成人”,明據(jù)二十已笄以醴禮之。若十五許嫁,亦笄為成人,亦得降,與出嫁同。但鄭據(jù)二十不許嫁者而言之,案上章為祖父母,本無降理,不須言不敢。又女子子為祖父母,傳亦不敢言降其祖父母,傳不言不敢降其祖者,至此乃言者,謂曾祖輕,尚不降,況祖父母重者,不降可知。是舉輕以見重也。云“此著不降,明有所降”者,案《大功章》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世叔父母,如此類是有所降也,馀者皆不次。

大功布衰裳、牡麻,無受者。(大功布者,其鍛治之功粗沽之。)

[疏]“大功”至“受者”。

釋曰:章次此者,以其本服齊衰斬,為殤死,降在大功,故在正大功之上,義齊衰之下也。不云月數(shù)者,下文有纓、無纓,須言七月、九月,彼已見月,故於此略之。且此經(jīng)與前不同,前《期章》具文,於前《杖章》下《不杖章》直言其異者,此殤《大功章》首為文略,於正具文者,欲見殤不成人故,故前略後具,亦見相參取義。云“無受”者,以傳云殤文不縟,不以輕服受之。

注“大功”至“沽之”。

釋曰:云“大功布者,其鍛治之功粗沽之”者,斬粗皆不言布與功,以其哀痛極,未可言布體與人功,至此輕,可以見之。言大功者,《斬衰章》傳云冠六升不加灰,則此七升言鍛治,可以加灰矣,但粗沽而已。若然,言大功者,用功粗大,故沽疏,其言小者,對大功是用功細小。

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殤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殤者。女子子許嫁,不為殤也。)

[疏]“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

注“殤者”至“殤也”。

釋曰:“子、女子子”在章首者,以其父母於子,哀痛情深,故在前。云“殤者,男女未冠笄”者,案《禮記喪服小記》云:“男子冠而不為殤,女子笄而不為殤?!惫手信垂隗嵌揽砂懻?。女子子許嫁不為殤者,女子笄與男子冠同,明許嫁笄,雖未出,亦為成人,不為殤可知。兄弟之子亦同此,而不別言者,以其兄弟之子猶子,明同於子,故不言。且中殤或從上,或從下,是則殤有三等,制服唯有二等者,欲使大功下殤有服故也。若服,亦三等,則大功下殤無服,故圣人之意然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获嘉县| 渝中区| 凤冈县| 高台县| 濮阳市| 北海市| 梁河县| 伊金霍洛旗| 达拉特旗| 防城港市| 乐业县| 河南省| 昌平区| 彭州市| 浦江县| 瓮安县| 滁州市| 柏乡县| 海阳市| 浮山县| 防城港市| 资溪县| 临沭县| 金湖县| 子长县| 沙洋县| 达拉特旗| 绵竹市| 青海省| 博罗县| 海淀区| 淳安县| 鹤山市| 六盘水市| 红原县| 马龙县| 邯郸市| 绥化市| 铜鼓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