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2609字
  • 2015-12-26 15:10:39

爵弁囗屨,黑纟句纟意純,純博寸。(爵弁屨以黑為飾,爵弁尊,其屨飾以繢次。)

[疏]“爵弁”至“博寸”。

注“爵弁”至“繢次”。

釋曰:案此三服見屨不同,何者?玄端以衣見屨,以玄端有黃裳之等,裳不得舉裳見屨,故舉玄端見屨也。皮弁以素積見屨,屨裳同色,是其正也。爵弁既不舉裳,又不舉衣,而以爵弁見屨者,上陳服已言囗裳,裳色自顯,以與六冕同玄衣囗裳,與冕服之嫌,故不以衣裳而以首服見屨也。云“爵弁屨以黑為飾,爵弁尊,其屨飾以繢次”者,案《冬官》畫繢之事云:“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玄與黃相次。”鄭云:“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繢以為衣。”又云:“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鄭云:“此言剌繡采所用,繡以為裳。”此是對(duì)方為繢次,比方為繡次。案鄭注《屨人》云:“復(fù)下曰舄禪,下曰屨。”又注云:“凡舄之飾,如繢之次;凡屨之飾,如繡之次也”者,即上黑屨以青為纟句纟意純,白屨以黑為纟句纟意純,則白與黑,黑與青為繡次之事也。今次爵弁囗屨,囗,南方之色赤。不以西方白為纟句纟意純,而以北方黑為纟句纟意純者,取對(duì)方繢次為飾。舉舄者,尊爵弁是祭服,故飾與舄同也。

冬,皮屨可也。

[疏]“冬皮屨可也”。

釋曰:冬時(shí)寒,許用皮,故云“可也”。

不屨む履。(む屨,喪屨也。縷不灰治曰む。)

[疏]“不屨む屨”。

注“む屨”至“曰む”。

釋曰:案《喪服》記云:“む衰四升有半。”む衰既是喪服,明む屨亦是喪屨,故鄭云“喪屨”也。云“縷不灰治曰む”者,斬衰冠六升,傳云“鍛而勿灰”,則四升半,不灰治可知。言此者,欲見大功未可以冠子,恐人以冠子,故於屨末因禁之也。

記。冠義。

[疏]“記冠義”。

釋曰:凡言“記”者,皆是記經(jīng)不備,兼記經(jīng)外遠(yuǎn)古之言。鄭注《燕禮》云:“後世衰微,幽、厲尤甚,禮樂之書,稍稍廢棄。”蓋自爾之後有記乎?又案《喪服》記子夏為之作傳,不應(yīng)自造,還自解之。記當(dāng)在子夏之前,孔子之時(shí),未知定誰所錄。云“冠義”者,記《士冠》中之義者,記時(shí)不同,故有二記。此則在子夏前。其《周禮考工記》,六國時(shí)所錄,故遭秦燔滅典籍,有《韋氏》、《雕氏》闕,其記則在秦漢之際儒者加之,故《王制》有正“聽之棘木之下”,異時(shí)所記,故其言亦殊也。

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齊則緇之。其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冠而敝之可也。”(大古,唐、虞以上。,纓飾。未之聞,大古質(zhì),蓋亦無飾。重古,始冠冠其齊冠。白布冠,今之喪冠是也。)

[疏]“始冠”至“可也”。

注“大古”至“是也”。

釋曰:此經(jīng)直言加緇布冠,不言有無,又不言加冠之後此緇布冠更著以不,故言不,不更著之事也。云“大古冠布”者,謂著白布冠也。云“齊則緇之”者,將祭而齊則為緇者,以鬼神尚幽暗也。云“其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者,孔子時(shí)有者,故非時(shí)人之,諸侯則得著,故《玉藻》云:“緇布冠繢,諸侯之冠也。”鄭云:“尊者飾也。”(元缺一字)士冠不得也。云“冠而敝之可也”者,據(jù)士以卜冠時(shí)用之,冠訖,則敝去之不復(fù)著也。若庶人猶著之,故《詩》云:“彼都人士,臺(tái)笠緇撮。”是用緇布冠籠其發(fā),是庶人常服之矣。云“大古,唐、虞以上”者,此記與《郊特牲》皆陳三代之冠,云牟追、章甫、委貌之等,鄭注《郊特牲》云:“三代改制,齊冠不復(fù)用也。以白布冠質(zhì),以為喪冠也。”三代既有此,明大古是唐、虞已上可知。云“未之聞,大古質(zhì),蓋亦無飾”者,此經(jīng)據(jù)孔子時(shí)非其著,未知大古有以不,故鄭云大古質(zhì),無飾也。云“重古,始冠冠其齊冠”者,以經(jīng)云始冠緇布之冠,即云大古冠布則齊冠一也,故鄭云冠其齊冠也。云“白布冠者今之喪冠是也”者,以其大古時(shí),吉兇同服白布冠,未有喪冠。三代有牟追之等,則以白布冠為喪冠。若然,喪服起自夏禹以下也。

子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醮,夏、殷之禮,每加於阼階,醮之於客位,所以尊敬之,成其為人也。)

三加彌尊,論其志也。(彌猶益也。冠服後加益尊。論其志者,欲其德之進(jìn)也。)

[疏]“子”至“成也”。

注“醮夏”至“人也”。

釋曰:此記人說夏、殷法,可兼于周。以其於阼及三加皆同,唯醮醴有異,故知舉二以見一也。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名者,質(zhì),所受於父母,冠成人,益文,故敬之也。今文無之。)

[疏]“冠而”至“名也”。

注“名者”至“無之”。

釋曰:案《內(nèi)則》云,子生三月父名之,不言母。今云“受於父母”者,夫婦一體,受父即是受於母,故兼言也。云“冠成人,益文”者,對(duì)名是受於父母,為質(zhì),字者受於賓,為文。故君父之前稱名,至於他人稱字也。是敬定名也。

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委猶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章,明也。殷質(zhì),言以表明丈夫也。甫,或?yàn)楦福裎臑楦N悖l(fā)聲也。追猶堆也。夏后氏質(zhì),以其形名之。三冠皆所服以行道也,其制之異同未之聞。)

[疏]“委貌”至“道也”。

釋曰:記人歷陳此三代冠者,上緇布冠也。諸(元缺起此)侯已下,始加之冠,此委貌之等。記人以經(jīng)有緇布冠、皮弁、爵弁、玄冠,故還記緇布冠以下四種之冠,以解經(jīng)之四者,此委貌即解經(jīng)“易服,服玄冠”是也。

注“委猶”至“之聞”。

釋曰:云“今文為斧”者,義無取,故疊之不從也。云“毋,發(fā)聲也”者,若在上謂之發(fā)聲,在下謂之助句,義無取,則是發(fā)聲也。云“三冠皆所常服以行道”者,以釋經(jīng)三代皆言道,是諸侯朝服之冠,在朝以行道德者也。云“其制之異同未之聞”者,委貌、玄冠於禮圖有制,但章甫、毋追相與,異同未聞也。

周弁,殷,夏收。(弁名出於。,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名出於無。無,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收,言所以收斂發(fā)也。其制之異亦未聞。)

[疏]注“弁名”至“未聞”。

釋曰:又歷陳此三者,欲見三代加冠皆有弁。云“周弁”者,弁是古冠之大號(hào),非直含六冕,亦兼爵弁於其中。見士之三加之冠者爵弁者,故云弁,弁者冠名也。云“弁名出於。,大也”者,無正文,鄭以意解之。《論語》云“服周之冕”,以五色繅服有文飾,則知有德,故云“言所以自光大也”。云“名出於無。無,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收,言所以收斂發(fā)也”者,皆以意解之也。云“制之異亦未聞”者,案《漢禮器制度》弁冕、《周禮弁師》相參。周之冕以木為體,廣八寸,長(zhǎng)尺六寸,績(jī)麻三十升布為之,上以玄,下以囗,前後有旒,尊卑各有差等。天子玉笄朱,其制可聞。云未聞?wù)撸摹⒁笾Y亡,其制與周異,亦加上未聞也。

三王共皮弁、素積。(質(zhì)不變。)

[疏]注“質(zhì)不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永寿县| 印江| 黔江区| 蓝田县| 和政县| 拜泉县| 忻州市| 冀州市| 湘西| 梁河县| 哈巴河县| 东城区| 墨竹工卡县| 河东区| 邹平县| 萝北县| 自治县| 连平县| 兴安县| 黑龙江省| 禄劝| 辽中县| 茌平县| 格尔木市| 咸丰县| 库车县| 额济纳旗| 河南省| 会同县| 瑞金市| 镇远县| 武乡县| 昌邑市| 蒙自县| 霍城县| 安泽县| 当阳市| 青海省| 平安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