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 醫(yī)心方
- (北宋)丹波康賴
- 2759字
- 2015-12-26 15:02:56
《千金方》治食生肉中毒方∶掘地深三尺,取下土三升,以五升水煮土五六沸,取上清,飲一升立愈。
又方∶燒豬屎末服方寸匕。
《短劇方》治食六畜肉中毒方。
取其畜干屎末,水服佳。
又云∶若自死六畜毒方。
水服黃柏末方寸匕。
《養(yǎng)生要集》云∶食肥肉、飲水漿咽喉中妨悶以有物狀方∶取生姜汁一合,和豉粥食,立愈。
《本草食禁》云∶凡食煮炙肉,大多腹中脹悶者;還取煮肉汁,去脂,熱飲一升即消。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
《病源論》云∶生肉就肉,肉器裹密(閉),其氣不泄,則為郁肉有毒也。肉脯(若)為(久故茅)草屋雨漏所濕,則有大毒。(食之三日乃成暴 。)《本草》云∶食諸肉、馬肝、漏脯中毒方∶生韭汁服之,燒末豬骨頭垢。燒犬屎,酒服之。豉汁亦佳。
《僧深方》治郁肉漏脯中毒方∶蓮根,搗,以水和絞汁服之。
《葛氏方》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煮豬肪一斤,盡(服)之。
又方∶多飲人乳汁。
《集驗(yàn)方》食漏脯毒方∶搗生韭汁服之。多小以意(《葛氏方》一二升),冬月無(wú)韭,搗根取汁。(今按∶《葛氏方》云∶用韭亦善。)《千金方》治漏脯毒方∶服大豆汁,良。
治食諸鳥(niǎo)獸肝中毒
《病源論》云∶凡禽獸六畜自死者,肝皆不可輕食,往往有毒,傷人。其疫死者彌甚。
被其毒者,多洞利、嘔吐而煩悶不安是也。
《葛氏方》食諸六畜鳥(niǎo)獸肝中毒方∶服頭垢一錢(qián)匕。
又方∶水漬豉,取汁,飲數(shù)升。
又云∶禽獸有中毒箭死,其肉毒方∶以藍(lán)汁、大豆汁解之。
《千金方》治百獸肝毒方∶頓服豬脂一斤,沼陳肉毒。
治食蟹中毒
《病源論》云∶蟹食水茛,水茛有大毒,故蟹亦有毒者。中其毒則煩亂欲死,若被霜以后遇毒,不能為肉(害)。
《本草》云∶食蟹中毒方。
搗生蘇汁,煮干。煮蘇汁、冬瓜汁并佳。
《葛氏方》治食蟹及諸膳中毒方∶濃煮香蘇,去滓,飲其汁一升。
《僧深方》治食蟹中毒方。
煮蘆蓬茸飲汁之。
《千金方》治食蟹中毒方∶冬瓜汁,服二升,亦可食冬瓜。(《葛氏方》搗汁飲一二升。)
治食魚(yú)骨哽
《葛氏方》治諸魚(yú)骨哽方。
燒魚(yú)骨,服少少。
又方∶以魚(yú)骨搖頭即下。
又方∶以大刀環(huán)摩喉二七過(guò)。
又方∶燒魚(yú)網(wǎng)服之。
又方∶鸕 羽燒末,水服半錢(qián)匕。(今按∶《集驗(yàn)方》用屎,《如意方》用骨。)《龍門(mén)方》治食諸魚(yú)骨哽方∶取紙方寸,書(shū)作“甲子”二字,以水服即下,神驗(yàn)。
又方∶取一杯水著前,張口向水即出。
又方∶魚(yú)網(wǎng)覆頭,立下。
又方∶取獺骨含之,立出。
《僧深方》治骨哽方∶水一杯,以筆臨水上,書(shū)作“通達(dá)”字,飲之便下,書(shū)“羹”亦好。(盡不著水)。
又方∶葵薤羹飲之,即隨羹出,有驗(yàn)。
《錄驗(yàn)方》治食諸魚(yú)骨哽方∶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更吞,至數(shù)十枚得效。
又方∶取薤白湯,煮半熟小嚼之;以柔繩系中央吞薤白下喉,牽出哽(鯁),即隨已出上方。(《短劇》同之。)《集驗(yàn)方》咽哽方∶傳呼鸕 鸕 ,即下。
《短劇方》治鯁魚(yú)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方∶鯉魚(yú)鱗皮合燒作屑,以水服即出。
《 玄子張食經(jīng)》治魚(yú)骨在腹中痛方。
煮吳茱,服一盞汁。
又方∶在肉中不出方∶搗吳茱萸對(duì)上,即爛出。
《孟詵食經(jīng)》云∶魚(yú)骨哽方∶取 去皮,著鼻中,少時(shí)瘥。
治食肉骨哽
《葛氏方》治食諸肉骨哽方∶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燒末,水服一刀圭。
又方∶燒鷹、燕、貍、虎頭諸食肉者,服方寸匕。
《僧深方》治食諸肉骨哽方∶燒鷹屎,下篩,服方寸匕。
《新錄方》治肉在喉中不下方∶服醬漬一升。
又方∶熬大豆三升,半熟,納酒二升,煮三四沸,服一升,日二。
又方∶酒服鹽灰,方寸匕。
治草芥雜哽
《短劇方》治諸鯁方∶豬膏如雞子大吞之,不瘥復(fù)吞,不過(guò)再三便去。(今按∶《葛氏方》治草芥諸噎。)又方∶取薤白湯,煮半熟,小嚼之令柔,以系繩系中央。提繩置,即吞薤白下喉,牽出哽,即隨出也。
又方∶取虎骨燒作屑,溫白飲服方寸匕,良。若無(wú)骨,可用虎牙齒亦佳。
《葛氏方》治雜哽方∶作竹篾,刮,令弱滑以綿,纏納喉中至哽處, 之,哽當(dāng)隨出。(今按∶《短劇方》云∶進(jìn)退牽引。)又方∶刮東壁土,以酒和服。
又方∶螻蛄,炙燥,末為屑,東流水服之即出。
又云∶治飲食遇草芥諸物哽方∶隨哽所近邊耳,令人吹。
又方∶好蜜匕抄稍咽之,令下。
又方∶解衣帶因, 下部即出。
又方∶末瞿麥,服方寸匕。
又方∶以皂莢屑,少少吹納鼻中,使得嚏哽出,秘方。
治誤吞竹木叉遵(導(dǎo))
《葛氏方》治誤吞竹木叉遵輩者方∶吞螻蛄腦即出。
又方∶但數(shù)多食白糖,自消去。
治誤吞環(huán)釵
《葛氏方》治誤吞釵方∶取韭,曝令萎,煮令熟,勿切食之。入東釵隨出。
又方∶生麥菜,若薤薊縷皆可食。若是竹釵者;但數(shù)數(shù)多食白糖,自隨去。
又方∶以銀釵竹替筋物摘吐,因氣吸吞不出方。
多食白糖漸漸至十斤,當(dāng)裹物自出。
《短劇方》治吞銀環(huán)及釵者方。
取白糖二斤,漸食盡即出。
又方∶取水銀一兩,分三服,銀環(huán)便下去。
又方∶以胡粉一兩,和水銀一兩,治調(diào),分再服。水銀能消金銀。
治誤吞金
《短劇方》治服金屑,取死未絕者方∶知覺(jué)是服金者,可以一兩水銀瀉其口中,搖動(dòng)令人喉咽里便微接死人,如坐形,令水銀下流,金則消成泥,須臾從下部出也。未出之,須死人,亦蘇醒矣。可三過(guò),服之便活也。
今按∶《本草》云∶水銀殺金銀銅鐵毒。
《本草》云∶解食金毒方∶服水銀數(shù)兩即出。
又方∶鴨血及雞子汁。
又方∶水淋雞屎汁并解。
治誤吞針生鐵物
《葛氏方》誤吞釘針箭鐵物輩方∶但多食肥羊、肥牛肉,諸肥自裹之出。
《短劇方》治誤咽針者方∶取磁石末,溫,白飲服方寸匕。
《僧深方》治誤吞釘箭針鐵物方。(今按∶《本草》云∶鐵毒用磁石解。)冶炭末,飲之即與針俱出。
治誤吞鉤
《葛氏方》誤吞鉤與繩,若猶在手中者莫引之。
但益以珠 ,若薏苡子輩;就貫著繩稍稍推令至鉤處,小小引之則出。(《私跡方》同之。)又方∶但大戾頭四(西向顧,或)領(lǐng),少引之則出。
又方∶取螻蛄,摘去其身,但吞其頭數(shù)枚。(今按∶《私跡方》同之。)
治誤吞諸珠銅鐵
《葛氏方》吞珠 銅鐵方(而咬方或)∶燒弩銅令赤,納水中,飲其汁,立出。
《千金方》治吞珠 銅鐵方∶燒鷹毛二七枚,末,服之。家所養(yǎng)鵝鳥(niǎo)羽亦可用。
治誤吞錢(qián)
《葛氏方》治誤吞錢(qián)方∶搗火炭,服方寸匕即出。
又方∶服蜜二升即出。
《短劇方》治吞錢(qián)留咽中者方∶取白灰,搗下篩,溫白飲,服方寸匕,即下去。
又方∶艾蒿五兩,細(xì)銼,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便下。
治食中吞發(fā)
《短劇方》治食中吞發(fā)結(jié)喉不出方∶取梳頭發(fā),燒服一錢(qián)匕。(《葛氏方》同之。)
治誤吞石
《極要方》云∶下石法∶取肥豬脂成煎者一升,細(xì)切蔥白一大升,和煮于微火上,首蔥白色黃,以生布絞去滓,安瓷器中密蓋。旦起空腹含咽之。可三合許即止。若一日服末得利。明日更服,取利為度。
又方∶取露蜂房,碎,一大升,以水三大升煮取一大升汁,分溫三服,當(dāng)于小便中下如沙粉。若未盡,明朝更服。下石法有此二方,余皆不逮。
《慧日寺方》云∶凡人服,小子欲下卻者∶以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三升,飲之。
又方∶葵子、硝石(即樸硝也)等分兩,末之。以粥清汁和,服方寸匕,日二。十日藥下盡乃可食谷也。
又方∶葵子、硝石各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日三進(jìn)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