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酒病
《病源論》云∶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氣 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則脹氣逆,滿于胸內,焦(蘸)于肝膽,故令肝浮膽橫而狂悖變怒,失于常性,故云惡酒也。
《千金方》治惡酒健嗔方∶空井中倒生草,服之勿令知。
又方∶取其秫上塵,和酒飲之。
《蘇敬本草注》惡酒病方∶鷹矢白灰,酒服方寸匕,勿使飲人知之。
治飲酒令不醉
《千金方》飲酒不醉方。
柏仁、麻子仁各二合,一服乃進酒三倍。
又方∶小豆若花葉,陰干百日,末,服之。
又云∶飲酒令無酒氣方。
干蕪菁根二七枚,三蒸,末兩錢,飲酒后水服之。
《葛氏方》欲飲酒便難醉,難醉則不損人方∶葛花并小豆花,干末為散,服三方寸匕。
又方∶先食鹽一合以飲酒,倍能。
又方∶進葛根飲、芹根飲之。
又方∶胡麻能殺酒。
《枕中方》老子曰∶人欲飲酒不醉,大豆三枚,先服之訖,飲酒不醉也。
《靈奇方》止醉方∶七月七日取小豆花,干之百日,末之。欲飲酒,先取門冬十四枚,與小豆花等納口中,井花水服之,則不醉。
斷酒令不飲
《千金方》斷酒方∶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用酒。
又方∶刮馬汗和酒與飲,終身不飲。
又方∶自死蠐螬,干,搗末和酒與飲,永代聞酒名嘔吐,神驗。
又方∶酒漬汗靴沓一宿,旦空腹與即吐,不喜見酒, 取佛體上塵入酒服之,永不欲飲酒。(《靈奇秘方》。)
治飲食中毒
《病源論》云∶人往往因飲食忽然困悶,少時致甚乃至死者,名為飲食中毒,故(言)人假以毒投食令裹而殺人,但其病頰內或懸膺(壅)內物,(初)如酸棗大,漸漸大是也。
急治則瘥,久不治,毒入腹即死也。
《醫門方》云∶凡煮藥以解毒者。雖救急不可熱飲之;諸毒得熱更甚,宜令冷凍飲料之。
《短劇方》治諸食中毒者,唯黃龍湯及屎汁,無不治也。飲馬尿汁亦良。(《千金方》同之。)《本草》云∶飲食中毒煩滿方∶煮苦參飲之,令吐出。
《葛氏方》云∶諸饌食直氽何容有毒,皆是假以投之耳。既不知何毒,便應作甘草薺湯通治也。漢質帝啖餅死,即其事矣。
《經心方》食毒方∶白鹽一升,以水三升煮消,分三服。
《集驗方》食諸餅 百味毒若急者方∶單飲土漿。
又方∶單服犀角末方寸匕。
《千金方》治飲食中毒方∶苦參三兩,酒二升半,煮取一升,頓服,取吐愈。
《養生要集》治食諸餅 百物中毒方。
取貝齒一枚,含之須臾,吐所食物,良。
又方∶搗韭汁飲之良。(以上《葛氏方》同之。)
治食噎不下
《病源論》云∶食噎,此由臟氣冷而不理,津液澀少不能傳行,飲食入則噎寒(塞)不通,故謂之食噎。胸內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也。
《葛氏方》治食猝噎方∶以針二(三,或本)七過,刺水中,東向飲其水,良。
又方∶銜鸕 喙即下。
又方∶以羚羊角摩噎上。
又方∶生姜五兩,橘皮三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再服。
《僧深方》治食噎不下方。
旁人緩解衣帶,勿合(令)噎者知,即下。
又方∶水一杯,以刀橫書,水已復縱盡飲即下。
《救急單驗方》∶取雞尾(若)雉尾,深納喉中即通。
《枕中方》治人噎欲死方。
使人吹耳中,女則男,男則女,吹便出,良。
《耆婆方》治食噎方∶取盤中酢,三咽,良。
《如意方》治噎術∶舂杵頭糠,置手巾角以拭齒,立下。(陶公云∶刮取糠含之。)《千金方》治猝噎方∶取飯留邊零飯一粒吞之。
《廣利方》理猝食噎不下方∶蜜一匙含細細燕(咽)則下。
《醫門方》療飲食噎不下或嘔逆延沫、胸膈不理、臟腑氣所致方∶半夏(三兩,洗) 生姜(五兩) 橘皮(三兩) 桂心(二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氣下瘥。
治食諸果中毒
《養生要集》云∶凡治一切果物食不消化方。甘草,貝齒,粉,凡三物,分等作末,以水服,良。
又方∶以小兒乳汁二升服之,良。
又方∶含白蜜嚼之,立愈。
治食諸菜中毒
《病源論》論∶野菜芹荇之類,多有毒蟲、水蛭附之,人誤食之便中其毒,亦能悶亂煩躁不安也。
《本草》方∶食諸菜中毒方∶以甘草、貝齒、粉三種末,和水服,小兒尿、乳汁服一升亦佳。
《葛氏方》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方∶煮豉汁,飲一二升。
又方∶煮葛根飲汁,亦可生嚼咽汁。
又∶治食苦瓠中毒方∶煮黍穣令濃,飲其汁數升。
《養生要集》云∶搗胡麻,以水服(洗,《葛氏方》)二合。
治誤食菜中蛭
《養生要集》治食野菜誤食蛭,蛭在胃中及諸臟間食人血,令人消瘦欲死方∶可飲新刺牛血一升許。停一宿,煩,豬膏一升飲之。蛭便從大孔出。已用有驗,所刺牛不殺,但取血。
《崔禹錫食經》云∶食菹菜,誤吞水蛭方∶服馬蓼汁甚效。
治食菌中毒
《病源論》云∶菌是郁蒸濕氣變化所生,故或有毒者,人食過(遇)此毒多致死甚急速,其不死者由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也。
《葛氏方》∶食山中 樹所生菌,遇毒者則煩亂欲死方∶掘地作坎,以水滿中,攪之,服一二升。
又方∶濃煮天(大)豆飲之。
又云∶食楓菌甚笑,又野芋毒并殺人,治之與毒菌同之。
《錄驗方》云∶服諸吐利丸藥除之。
治食諸魚中毒
《病源論》云∶凡食諸魚,有中毒者,由魚在水內食毒蟲惡草;則有毒,人食之,不能消他(化),即令悶亂不安也。
《短劇方》治食魚中毒方∶煮橘皮,淳飲之佳。(今按∶《食經》云∶治食膾及生肉太多妨悶者。)又云∶治食魚膾及生肉經胸膈中不化吐之不出便成癥方。
濃樸(二兩) 大黃(一兩)凡二物,以酒二升;煮得一升,盡服之,立消。(《葛氏方》同之。)《千金方》治食膾不消方。
燒魚灰,水服方寸匕。
又方∶燒魚鱗灰,水服方寸匕。
《葛氏方》食膾多、過冷不消、不治女成蟲 方。
搗馬鞭草,絞,飲汁一升。亦可服諸吐藥以吐之。
又云∶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方。
濃煮橘皮,去滓,飲汁。
《集驗方》治食魚中毒方。
煮蘆根,取汁飲之。
《本草》云∶食諸魚中毒方∶煮橘皮及生蘆葦根汁、樸硝、大黃汁,燒末鮫魚皮并佳。
《崔禹錫食經》食魚中毒方∶犀角二兩,細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極冷頓服。
《錄驗方》食魚中毒方∶煮甘草二兩,飲之,良。
治食鱸肝中毒
《病源論》云∶鱸魚此由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剝落,雖爾不致(至)于死也。
《短劇方》云∶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肝中毒欲死方∶銼蘆根,春取汁(一二升《葛氏方》)。多飲乃良,并治蟹毒。(《千金方》同之。)
治食鮐魚中毒
《病源論》云∶鮐魚,此肝及腹內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
《短劇方》云∶中 鮐魚毒方∶燒 魚皮,水服之,無見皮壞,刀漿取之,一名鮫魚皮。食諸鮑魚中毒亦用之。(《千金方》同之。)《玉葙方》云∶水中大魚 骨傷人,皆有毒,治之方∶燒獺毛皮骨,以傅矢涂亦佳。
治食魚中毒
《玉葙方》治 魚及水中物所傷方∶嚼粟涂之。
又方∶煮汁洗之。
治食諸肉中毒
《病源論》云∶凡可食之肉。無毒(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氣所斃,其肉則有毒,若食此毒肉,便令人困悶,吐利無度。
《葛氏方》治食諸生肉中毒方。
以水五升,煮三升土,五六沸下之。食須(頃)飲上清一升。
《錄驗方》治食諸生中毒方。
水六升,煮大豆三升,取汁二升服之。
又方∶服土漿一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