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 醫心方
- (北宋)丹波康賴
- 2908字
- 2015-12-26 15:02:56
治膀胱病方
《病源論》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歸于膀胱,氣化分入血脈,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者,瀉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滿,腫而痛,以手按則欲小便而不得。
又云∶治膀胱虛冷,饑不欲食,面黑如炭,腰脅疼痛方∶磁石(六兩) 黃 (三兩) 杜仲(四兩) 白石英(五兩) 五味(四兩) 茯苓(三兩) 術(五七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膀胱實熱方∶梔子仁(三兩) 石膏(八兩) 茯苓(三兩) 淡竹葉(切,一升) 生地黃(切,一升) 蜜(一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兩沸,分三服。須痢加芒硝三兩。
治三焦病方
《病源論》云∶三焦盛為有余,則脹,氣滿于皮膚內,輕輕然而不牢。或小便澀,或大便難或胸《千金方》云∶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腹脹又云∶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語聲不出,黃 理中湯方∶黃 (二兩) 桂心(二兩) 丹參(四兩) 桔梗(三兩) 干姜(三兩) 五味子(三兩) 茯苓(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上焦實熱,腹滿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后下,肘后脅攣痛,麥門冬理中湯方∶生麥門冬(一升) 生姜(四兩) 甘草(二兩) 人參(三兩) 茯苓(二兩) 橘皮(三兩) 竹茹(一升) 生蘆根(切,一升) 心(五合) 廩米(一升) 白術(一兩) 葳蕤(三兩)十二味,切,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中焦實熱閉塞,上下不通,隔絕關格(關,閉也;格,相拒也),上吐不下,腹彭彭蜀大黃(三兩,切,水一升,五合別漬) 黃芩(三兩) 澤瀉(三兩) 升麻(三兩)羚羊角(九味,以水七升,煮八物,取二升三合,下大黃,更煎數沸,絞去黃滓,下芒硝,分三服。
又云∶治中焦虛寒,洞泄下利,或因霍亂后瀉黃白無度,腹中虛痛,黃連煎方∶金色黃連(四兩) 黃柏(三兩) 當歸(三兩) 濃樸(三兩) 干姜(三兩) 酸石榴皮(四具)八味,以水九升,煮七物取一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分三服。
又云∶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后見血,此為遠血。或利下,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續斷續斷(三兩) 當歸(三兩) 干姜(四兩) 甘草(一兩) 干地黃(四兩) 桂心(三兩)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八物,取三升五合,去滓,下阿膠,更烊,取膠烊盡,下蒲黃,分三又云∶治下焦熱,大小便利不通,紫胡通塞湯方∶紫胡(三兩) 黃芩(三兩) 橘皮(三兩) 澤瀉(三兩) 梔子仁(四兩) 石膏(六兩,碎) 羚兩)十味,以水一斗,煮九物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氣病方
《千金方》治氣極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氣力損乏,黃 湯方∶黃 (四兩) 人參(二兩) 干棗(十枚,去核) 生姜(八分) 白術(二兩) 桂心(二兩)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又云∶理氣丸治氣不足方∶杏仁(一兩) 益智子(二兩) 廉姜(二兩) 桂心(一兩)四味,丸如梧子,未食服三丸,以知為度。
治脈病方
《千金方》治脈虛,驚跳不定,乍來乍去,主小腸腑寒補虛調中防風丸方∶防風(十二分) 桂心(十二分) 通草(十二分) 茯神(十二分) 遠志(十二分)甘草(十二九味,搗篩為散,白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二十為劑限也。
又云∶治脈實洪滿,主心熱病升麻湯方∶蜀升麻(三兩) 梔子仁(三兩) 生地黃(切,一升) 子芩(三兩) 澤瀉(三兩)淡竹葉(三七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筋病方
《刪繁方》治筋虛實,暴損絕極,或因霍亂轉動腹滿并轉痛。或因服藥吐利過瘥,腳手虛轉人參(二兩) 濃樸(二兩,炙) 蔥白(一虎口,切) 白術(四兩) 蓼(一把長三寸)五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
又云∶治轉筋霍亂后因而筋轉方∶取絮巾若綿,炙暖以縛筋上。
又云∶胞(膀胱)轉筋急方∶白術(四兩) 香豉(一升,熬) 梔子仁(二兩) 榆白皮(三兩) 子芩(三兩) 通草(二兩)七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又云∶治轉筋陰囊卵縮入腹,腹中絞痛以交接極損所為方∶取豚子一頭,杖撞三十六下,放于戶中逐之,使喘極,刺脅下,取血一升,以酒一升,共和飲之,若無酒,單血亦好,勿令冷凝也。
又云∶治交接損縮,卵筋攣方∶燒婦人月經衣,服方寸匕。(以上《千金方》同之。)又云∶治轉筋十指筋攣(呂員反,拘也,又縮也)急,不得屈伸別法∶灸手踝上七炷,大良。
又云∶治轉筋,脛骨痛,不可忍方∶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炷。
又云∶轉筋方∶灸涌泉,涌泉在腳心下,當拇指大筋是,灸七壯。
又方∶灸大都,大都在足母指大節內側,白肉際七壯。
又云∶腹腸轉筋方∶灸臍上一寸十四壯。
又云∶治筋絕方∶蟹腦足髓熬,納瘡中,筋即續矣。
《千金方》治筋實極,手足爪甲或青,或黃,或黑,烏黯,四肢筋急,煩滿。地黃煎方∶地黃汁(三升) 生葛汁(一升) 生玄參(一升) 大黃(二兩) 梔子(三兩) 升麻(三兩) 石十味,水七升,煮七物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煎兩沸;次下葛汁等,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骨病方
《刪繁方》云∶凡骨虛實之應,主于腎,膀胱。若其腑臟有病,從骨生,熱則應臟,寒則又云∶治骨實苦煩熱雞子白煎方(通四時用)∶雞子(七枚,扣開取白) 生地黃汁(一升) 麥門冬(三合) 赤蜜(一升)凡四汁,相和攪調,微火上煎之三沸,分三服。
《極要方》療骨虛勞冷,骨節疼痛無力方∶豉(二升) 地黃(八兩)再遍蒸曝干,以食后以酒一升服之。并治虛熱。
治髓病方
《刪繁方》云∶凡髓虛實之應,主于肝,膽。若其腑臟有病,從髓生,熱則應臟,寒則應腑又云∶治髓實,勇 驚熱,主肝熱紫胡發泄湯方∶紫胡(三兩) 升麻(三兩) 黃芩(三兩) 澤瀉(四兩) 細辛(三兩) 枳實(三兩) 淡竹葉(凡十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千金方》治髓虛, (惱)不安,膽腑中寒,羌活補髓丸方∶羌活(三兩) 桂心(三兩) 芎 (三兩) 當歸(三兩) 人參(四兩) 棗肉(一升,研為脂)大麻子仁(二升,熬,研為脂) 羊髓(一升) 蒜(一升) 牛髓(一升)十味,先搗五種干藥為散,下棗膏,麻仁更搗,相濡為一家,下二髓納銅缽中,湯中煎之,
治皮病方
《刪繁方》云∶皮虛實之應,主于肺、大腸。其病發于皮毛,熱則應臟,寒則應腑。凡皮虛又云∶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格(閉困也,拒也)蒴 蒸陽方∶蒴 根莖(切,三升) 桃枝菜(銼,三升) 細糠(一斗) 秫米(五升) 菖蒲根葉(銼,二升)凡五物,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為度,大盆器貯。盆上作少竹床子,置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可作兩法,是又云∶治皮實,主肺病,熱氣所加,梔子煎方∶梔子仁(三兩) 生地黃(切,一升) 枳實(三兩) 石膏(八兩) 大青(三兩) 杏仁(三兩)凡十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平旦分三服。(以上《千金方》同之。)
治肉病方
《刪繁方》云∶凡肉虛實之應,主脾胃。若其腑臟有病,從內生,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凡肉虛者,坐不平席,身卮動。肉實者,坐平不動,喘氣。
又云∶治肉虛坐不平席,好動,主胃病寒氣所加,五茄酒方(通四時用∶)五茄皮(二升) 枸杞皮(二升) 干地黃(八兩) 丹參(八兩) 杜仲(一斤) 干姜(四兩) 附凡八物, 咀,橙子貯之。清酒二斗,漬之三宿,一服七合,日再服。
又云∶治肉實,坐平席,不動喘氣,主脾病熱氣格,半夏湯除喘方(通四時用∶)半夏(八兩,洗) 宿姜(八兩) 細辛(三兩) 杏仁(五兩) 橘皮(四兩) 麻黃(三兩) 石膏凡八物,切,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須利下,加芒硝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