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 醫心方
  • (北宋)丹波康賴
  • 2614字
  • 2015-12-26 15:02:56

治齒黃黑方

《病源論》云∶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也。手陽明,足太陽之脈,皆入于齒。風邪冷氣,《新錄方》治齒黃黑方∶取桑黃皮,酢漬一宿,洗七遍。一云黃白皮,此方正月亦及五月五

治齒敗臭方

《葛氏方》治風齒齒敗口氣臭方∶斑草 細辛 白芷 當歸 獨活(分等)水煎煮含之,吐去汁。(今按《廣濟方》∶芎 二兩,當歸二兩,獨活四兩,細辛四兩,白

治齒齦腫方

《病源論》云∶頭面有風,風氣流入于陽明之脈,與齦間血氣相搏,故成腫也。

《養生方》云∶水銀不得近牙齒,發齦腫,喜落齒。

《經心方》云∶治齒根腫方松葉一虎口,鹽一合,以好酒三升,煎取四五合,含之。

《食經》云∶齒根腫方∶郁根煮含之。

《極要方》療牙齒動落,齒根宣露;或齒齦下血出;或齦腫,吃冷熱物疼痛;或齒根下黑。

至明欲漿平坐日別

治齒齦間血出方

《病源論》云∶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頭面風,而陽明脈虛,風挾熱乘虛入齒齦,搏于血,《葛氏方》治齒間津液血出不止方∶礬石一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漱吐。

《千金方》治齒齦間血出不止方∶生竹茹四兩,酢漬一宿,含之。

又方∶細辛二兩,甘草一兩,酢二升,煮取一升,含之。

《經心方》齒齦間出血方∶取茗(茶也)草濃煮汁,勿與鹽,適寒溫,含漱竟,日為之,驗。

治牙齒痛方

《病源論》云∶齒牙痛者,是牙齒相引痛。牙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若髓氣不足,陽明《極要方》療牙疼方∶雞舌香(三分) 斑草(三分) 細辛(三分) 附子(三分,炮) 炮椒(二分,汗)獨活(三分)上,搗五百杵,勿篩,以絹袋盛如棗核大,安牙疼處,涎滿口吐之。含二袋終身不發,神驗又方∶皂莢(一梃,肥濃者,剝去皮)上,以驗酢半升,煎令極,調以桃枝如箸一枚,以綿裹頭,承藥沾之。當牙疼痛處灼之,冷《醫門方》治牙疼痛方∶取楊白皮,切,以醋煎,含之即瘥。

又方∶取 宕子,燒,以碗覆碗上,令碗底作孔,安竹筒,當牙熏,良。

《廣濟方》治牙痛方∶取槐白皮,切,一握,酢三升,煎取二升,去滓,納鹽,適寒溫,含《集驗方》治牙痛方∶取枯竹燒一頭,以掛鐵上,得汁著齒上,即瘥。

《德貞常方》牙疼方∶灸浮白穴,在耳后入發際一寸。

《博濟安眾方》療熱毒風攻牙齒疼痛方∶附子(一個,燒灰) 白礬 鍛石(一分)上二味,為散,揩齒立瘥,極妙。

又云∶ 牙有孔疼痛方∶附子一個為末,以蠟為丸,納孔中。

《龍門方》療牙疼方∶濕柳枝每旦揩齒。不過三日,疼及口臭者亦瘥。

治牙齒后涌血方

《短劇方》治有飲酒醉,牙后涌血,射出不能禁者方∶取小釘燒令赤,正注血孔上一注,即

治齒方第

《病源論》云∶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髓弱骨虛,風氣客之,則齒 。

《養生要集》云∶治食酸果齒 方∶含白蜜嚼之,立愈。

《千金方》治齒齦痛不可食生果方∶生地黃 桂心上二味,合嚼,令味相得,咽之。

治齒方

《病源論》云∶ 齒者,是睡眠而相切也。此由血氣虛,風邪客于牙車筋脈之間,故因眠氣《錄驗方》治 齒方∶是睡眠而相切有聲也。令人取其臥席下土納其口中,勿知之。

治喉痹方

《病源論》云∶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風毒客于喉間,氣結蘊積而生熱,《葛氏方》喉痹水漿不得入七八日則殺人,治之方∶隨病所近左右,以刀鋒裁刺手父指爪甲后半分中,令血出即愈。(今按∶《龍門方》云,以又方∶隨病左右,刺手小指爪甲下,令出血,立愈。當先將縛,令向聚血,乃刺之。

又方∶熬杏仁,蜜丸如彈丸,含咽汁。

又方∶夜干三兩,當歸三兩,水三升,煮取一升。稍稍含之,吐去,更含之。

又方∶菘子若芥子,搗苦酒和以薄。

《短劇方》治喉痹卒不得語方∶濃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著舌下,大良。

又方∶取炊甑箅燒作屑,三指撮,少水服之,即效。

《經心方》治喉痹方∶生姜二斤,舂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得服一合,日五服。

又方∶濃煮大豆汁,含之,無豆煮豉亦良。

又方∶剝蒜塞耳鼻,日二易,有驗。

《集驗方》治喉痹方∶ 咀常陸根,苦酒熬令熱,以敷喉上,冷復易。

《龍門方》治喉痹方∶取胡燕窠末水和,服,驗。

《錄驗方》治喉痹方∶取芥子一升,舂碎,水和以敷喉下,干復易。

《千金方》治喉痹方∶末桂心棗核大,綿裹著舌下,須臾定。

又方∶煮大豆汁含之。(今按∶《短劇方》∶無豆煮豉亦良之。)《極要方》療喉痹方∶馬藺子四十九枚,搗作末,和水服之,立愈。無子取根一大握,搗絞取汁,細細咽。今按∶《廣利方》∶取根汁二大合,和蜜一匙含之。

《醫門方》治喉痹方∶生艾葉,熟搗以敷腫處,隨手即消,神驗。無此,冬月以干艾水搗敷之。

《新錄方》治喉痹方∶煮夜干,含其汁,吐出。

《僧深方》治卒喉痹咳痛不得咽唾方搗茱萸敷之,良。

《范汪方》治喉痹方∶燒秤錘令赤,著一杯酒沸,上出錘,適寒溫盡飲之。

又方∶杏仁三分,熬,桂二分。合末著谷囊中,含之稍咽其汁。(今按∶《極要方》∶蜜丸《博濟安眾方》療喉痹方∶生牛蒡研涂喉上。

又方∶生研糯米,入蜜服。又炒為末,貼喉上。

《崔禹錫食經》云∶喉痹方∶食虛羸子腸殊效。

又方∶食骨蓬甚良。

治馬喉痹方

《病源論》云∶馬喉痹者,謂熱毒之氣結于喉間,腫連頰而微壯熱,煩滿而數吐氣,呼之為《千金方》曰∶喉痹深腫連頰,吐氣數者,名馬喉痹。治之方∶馬銜一具,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馬鞭草根一握,勿中風,截去兩頭,搗取汁服。

《龍門方》治馬痹方∶取馬藺草根,凈洗,燒作灰一匙,燒棗枝取瀝汁,和灰攪飲立瘥。

治喉咽腫痛方

《病源論》云∶脾胃有熱,氣上沖,則喉咽腫痛。

《葛氏方》治喉卒癰腫食飲不通方∶用韭一把,搗熬以敷腫上,冷復換之,苦酒和之亦佳。

又方∶吞薏苡子二枚。

又方∶燒荊(和)木,取其汁稍咽含之。

又方∶燒秤錘令赤,納二升苦酒中,沸止,取飲之。

《僧深方》治喉咽卒腫痛,咽唾不得,消熱下氣升麻含丸方∶生夜干汁(六合) 當歸(一兩) 升麻(一兩) 甘草(三分)凡四物,下篩,以夜干汁丸之,綿裹如彈丸,含稍咽其汁,日三夜一。

《千金方》治喉卒腫食飲不通方∶含上好酢,口舌瘡亦佳。

又方∶熬杏仁令黑,末服。

《錄驗方》五香湯治諸惡氣喉腫結核方∶沉香(一兩) 熏陸香(一兩) 麝香(二分) 青木香(二兩) 雞舌香(三兩)凡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尸咽方

《病源論》云∶尸咽者,謂腹內尸蟲,上食人喉咽生瘡。其狀,或癢或痛,如甘餐之候也。

《救急單驗方》療尸咽方∶搗干姜和鹽末注,立瘥。

《龍門方》療尸咽方∶灸兩乳中間,隨年壯,驗。

又方∶張口吸煙,唾盆中水,見蟲瘥。

治咽中如肉臠方

《醫門方》療咽中如肉臠咽不入吐不出方∶半夏 生姜 茯苓(各四兩) 濃樸(三兩,炙) 橘皮(二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服相去八九里,不過兩劑必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临夏县| 和田县| 德保县| 静海县| 胶南市| 循化| 水城县| 马龙县| 故城县| 行唐县| 连山| 土默特右旗| 襄樊市| 海丰县| 德保县| 阳谷县| 杭州市| 翼城县| 五家渠市| 银川市| 广东省| 龙州县| 峨眉山市| 乐昌市| 泰州市| 顺平县| 鄂托克旗| 湘西| 农安县| 容城县| 绍兴县| 连州市| 满洲里市| 崇义县| 海南省| 通榆县| 砀山县| 东台市| 玉山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