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世民議大事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也。其祖李虎,仕魏有功,封唐國公。父昺,襲封其爵,生淵于長安。體有三乳,性寬仁,亦襲封唐公。娶竇毅之女,生四子:長建成,次世民,三玄霸,四元吉。一女適柴紹。
世民年四歲,有書生見而異之曰:“龍風之姿,天日之表。
其年及冠,必能濟世安民 。”書生已辭去,淵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即采其語,故名之曰世民。
大業中,突撅圍煬帝于雁門,煬帝從圍中以木系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世民年十六,往應募,隸將軍云定興。
謂定興曰:“虜敢圍吾天子者,以為無援故也。今宜排列吾軍,分作前后為數十里,使其晝見旌旗,夜聞征鼓,彼必疑我以為大至,則可不擊而走。不然,知我虛實,則勝敗未可知也 。”
定興從之。軍至崞縣,突厥候騎,見其軍來不絕,果馳告始畢,可汗曰:“救兵大至矣 。”遂引走去。為人聰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時天下已亂,盜賊蜂起,知隋必亡,乃輕財養士,結納豪杰,咸得其歡心。娶長孫晟之女。晟之族弟名順德,現任右勛衛,劉弘基任右勛侍,皆避遼東之役,亡命晉陽,與世民相善。左親衛竇琮,亦亡命太原,素與世民有隙,世民加意待之,琮意乃安。
時有一人,姓裴名寂,字玄真,桑泉人也,為晉陽宮副監。
又一人姓劉名文靜,字肇仁,彭城人也,為晉陽縣令。二人相善,當晚共宿,見城上湘傳烽火,裴寂嘆曰:“貧賤如此,復逢亂離,何以自存?”文靜笑曰:“如君言,英豪所資也,吾二人相得,何憂貧賤乎?”一見世民而大奇之,謂寂曰:“唐公之子,非常人也。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其年雖少,命世才也 。”寂初未然之,會李密反,文靜坐李密姻屬,系于太原獄中。世民私入獄中視之,文靜喜,以言挑之曰:“今天下大亂,非湯、武、高、光之能定也 。”世民曰:“安知無其人哉?但人不識耳。我來看汝者,非比兒女子之情,以世道將革,欲與君計議大事。試與我言 。”文靜曰:“今主上南巡江淮,兵填河洛。李密圍逼東都,盜賊蜉結,大連州縣,小阻山澤,殆以萬數。當此之際,有真主驅而用之,誠能投機遘會,奮臂一呼,則四海不足定矣。今太原百姓皆避盜入于城內,文靜為令數年,知其豪杰之士一旦收集,可得數十萬人;加以尊公所掌之兵,復且數萬,一令之下,誰不顧從。以此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矣 。”世民笑曰:“君言正與我合。
”乃陰部署賓客,訓練士卒,而淵不之知也。
及過數月,文靜得脫于獄,世民將發,恐唐公不從,久不敢言。文靜謀曰:“尊公素與裴寂最厚,激其行事,唯此人則可 。”世民即出錢數百萬,餉龍山令高斌廉,使與寂博,佯輸不勝。寂得勝多,知是世民來意,大喜,由是與世民日親,世民遂以情告之。寂慨然許諾曰:“汝但放心,此事盡在于我。
不過旬日,事必諧矣 。”
當日各散,寂退于私宅,寢食皆廢,無計可施。一日,徑入晉陽宮,假作驚惶之狀,正直張、尹二妃在慶云亭側玩花,見寂驟至,謂曰:“汝自何來?”寂曰“某亦欲來折花以樂耳。
”張妃笑曰:“花乃婦人所戴,于汝何事?”寂曰:“汝以為男子不得戴乎?愛欲之心,人皆有之,但分貴賤憂樂之不同耳。
臣來非折花,有事特共商議 。”妃曰:“吾等女流,有甚知識?
商議甚事?”寂曰:“特送富貴 。”尹妃曰:“何言之曬乎?
”寂曰:“非也。今隋室荒亂,主上巡游江都,樂而忘返。代王幼沖,國中無主,四方群雄竟起,僭號極多。近報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稱為可汗,甚是利害。想汾陽與太原不遠,倘兵至此,誰能御之?臣雖為副守,智微力弱,難保全軀,汝等何以得安?”二妃驚曰:“似此奈何?果如所言,吾姊妹休矣 。”寂曰:“臣有一計,可以保之 。”妃曰:“今危在旦夕,愿施良策,以備不虞 。”寂曰:“留守李淵,今有人馬數萬。
其子世民,英雄無敵。陰自結納四方豪杰,欲舉大事,因淵不從,一時未敢動兵。吾料天下,不日必歸此人。汝二人永處閑宮,不見天日,已有年矣。何不乘此機會,侍事于淵,一則轉禍為福,二則久后非嬪即后,富貴無比,豈不為美 。”妃曰:“吾姊妹亦懷此心久矣,實難啟口。又恐此人秉持忠直,見棄事泄,其時將安所適?”寂曰:“只恐汝二人不堅,不能成事。
”妃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此事只吾姊妹與汝知之,勿使有滅族之禍 。”寂曰:“寂之所謀,萬無一失。李淵與吾極善,每每酒通晝夜。可設一筵,安于宮側閑房,吾邀其飲,汝二人侍事音樂。此人溺于酒色,必不見卻,酒酣之際,二人扶入宮內,令彼自覺知罪,欲舉大事必諧,何難之有 。”商議已定。
次日,二妃即將明珠數顆,令裴寂密送李淵。淵得之大喜,徑到宮內致謝。寂備佳肴美饌,好酒細果,設立外房。黃昏左側,邀淵共飲,讓之高坐。二妃侍立,隨操音樂。淵大驚曰:“某乃一小臣耳,汝乃是主母,何故錯敬?事若漏泄,當滅門矣 。”妃曰:“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留守耳。非敬留守之職,敬留守才德也 。”李淵再三推讓,避席而起。寂隨扯之曰:“暮夜無知者,惟我四人而已,何以見疑?”
于是四人共席,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寂離席潛出。淵又自飲數杯,似有相戲之狀,妃以言挑曰:“吾二人今無主,欲侍事留守,還肯納否?”淵即跪謝曰:“愿當犬馬之報 。”不覺酩酊大醉,立腳不定,跌于地下。二妃曰:“汝不勝杯酌矣。
”此時醉眼朦朧,亦不之顧,二妃遂扶向龍床,以被蒙面,與之共宿,極盡交態。比及醒覺,則天色已明矣。淵見臥在龍床,黃袍蓋體,駭然報衣而起,謂妃曰:“汝二人做得好事,致我死地,汝亦合得甚罪?”二妃曰:“君請,勿怖,事已至此,惟圖其大事,共保富貴,則何傷矣 。”淵心神方定。麗泉觀此,有詩云:高祖人稱賢哲主,奸淫宮女恨難消。
非因襲寂多機變,只為天翁祚李朝。
李淵自后出入宮內,一無所間。是時正值突厥入寇馬邑,淵遣高君雅將兵與王仁恭拒之,為其所敗。淵恐并得罪,甚自憂之。世民乃乘間屏開左右,說于淵曰:“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為戰場。大人若守小節,下有寇盜,上有嚴刑,危亡無日,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 。”淵大驚曰:“汝安得為此言乎?事泄則死無葬身之地矣。
吾今執汝去告縣官 。”世民徐語曰:“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故敢發言。大人必欲執吾告官,亦不敢辭死 。”淵曰:“吾豈忍告汝,特驚汝之心。慎勿出口,使外人知之 。”
總批:世民應募,突兵不擊而走,能令人膽喪如此。文靜一見,而識其為命世之才,可謂有眼睛矣。二妃侍淵,極盡交態,豈亦知其他日必為皇帝,而故奉之耶?
第一章 世民說李淵起兵次日,世民復說淵曰:“近來童子謠言 :‘楊氏將滅,李氏當興 。’又世人皆傳李氏當應圖讖,故李金才無罪,一朝族滅。今盜賊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詔討賊,賊可盡乎?若能盡滅其賊,則功高不賞,身益危矣。惟昨日之言,可以救禍,此萬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 。”淵乃嘆曰:“吾一夕思汝之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矣 。”世民思為急計,遂設席于別所,暗使人邀淵。淵乃從裴寂夜飲,酒至半酣,寂又從容言于淵曰:“二郎陰養士馬,朝夕訓練,欲舉大事,正為寂以宮人侍公,恐此事覺,得罪見戮,故為此急計耳。公意如何?”淵曰:“吾兒誠有此謀,事已如此,當復奈何,正須從之耳 。”
是日酒闌人散,世民見淵不肯動兵,轉加疑慮。忽報隋帝以淵與王仁恭不能御寇,致使劉武周據汾陽宮,遣使執詣江都。
淵聞大懼,世民與寂、劉文靜復說淵曰:“公據嫌疑之地,勢不圖全。今部將敗績,方以罪見收,事已迫矣,尚不為計乎?
且晉陽士馬精強,宮監蓄積巨萬。代王幼沖,關中豪杰并起,公若鼓行而西,撫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何乃受單使之囚,坐取夷戮乎?”淵然之,即與其下欲定大計。會帝遣使馳繹赦淵與王仁恭二人,淵謀遂緩。大理司直夏侯瑞謂淵曰:“今帝座不安,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誰乎?”司馬許世緒、司鎧武士蒦、前勛衛唐憲、憲之弟儉皆勸淵舉兵。
時建成、元吉尚在河東,故淵遷延未發。劉文靜謂裴寂曰:“事若先發制人,后發必制于人。今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朝廷一聞,公死可爾,何誤唐公也?”寂甚憂懼,屢迫淵起兵。
淵乃使文靜詐為敕書,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四郡之民,三年二十以上擊高麗。由是人情洶洶,思亂者眾。及劉武周據汾陽宮,世民言于淵曰:“大人為留守,而賊盜竊據離宮,不早建大計,禍今至矣 。”淵乃集將佐謂之曰:“武周據汾陽宮,我輩罪當族滅,如之奈何?”高君雅大懼。王威曰:“智憑唐公,勇賴諸將,吾與高君皆聽約束而已 。”淵曰:“朝廷用兵,皆稟節度。今賊在數百里內,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險要,復有它賊據之,以嬰城膠柱之兵,當巨滑豕突之勢,必不全哉!
進退維谷,何為而可?”王威與眾將皆曰:“公地兼親賢,同國休戚,要在乎賊,專之可也 。”淵再三推讓,詐為不得已之狀,方始從之曰:“賊勢浩大,兵微難敵,先當聚集英杰,方好用兵 。”乃命世民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去募兵,遠近赴集,旬日之間,近得萬人。仍暗遣使召建成、元吉于河東,召柴紹于長安。王威、高君雅見兵大集,二人大驚,遂疑淵有異志,謂武士蒦曰:“順德、弘基皆出征背叛之人,朝廷赦而重用。受此大恩,安得從淵將兵,為此叛逆?”欲收二人問罪,蒦曰:“二人皆唐公之客,汝若鞫問其罪,必大致紛紜。
”威等乃止。至是二人設計,欲因唐公禱雨晉祠,共謀殺之。
世民舉眾人謀為急計,私令司馬劉政會先詣留守處,首告二人反狀,候淵與王威、君雅正在視事,文靜進曰:“有密狀言反者,請大人視之 。”淵以目視王威,令眾官同來看狀。政會不肯,曰:“所告乃是副留守高、王二人,惟唐公得觀 。”淵驚曰:“豈有是乎?”讀畢,謂威曰:“人告公等私召突厥入寇,果有此乎?”君雅攘袂大罵曰:“造反之人欲來殺我耳 !”遂抽身便起。世民已布兵塞路,文靜與順德、弘基等共執之。淵即號令軍中曰:“王威、君雅私召突厥犯邊,今其果然 。”遂執威與君雅系獄中。適突厥引兵數萬人寇晉陽,淵命裴寂率兵為備,而悉開諸城門。突厥懷疑不敢進,眾疑威與君雅實召之也,于是斬威、君雅二人以徇,突厥大掠而去。畢竟還如何?
總批:豪杰舉事,不必再計受單使之囚,以坐取戮辱,智者不為也。淵之遷延未發,誠為建成、元吉尚在河東故耳。君雅、王威私召突厥犯邊,安得不斬以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