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抨葉醫論選輯(3)

  • 熱病衡正
  • 柴中元
  • 4000字
  • 2015-12-26 14:57:27

仲景言傷寒主六經,溫病條辨則主三焦,三焦之說,靈樞最詳,營衛生會篇所謂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者是也,就此三語觀之,其義蓋謂身半以上為上焦,身半以下為下焦,中脘胃腑所居之地為中焦。漚,如詩經可以漚麻之漚,有蘊釀之意,謂脾胃腐熟水谷也,水谷既腐熟,糟粕從下而出,故云下焦如瀆,謂二便也,糟粕既下行,精華自當上行,如何上行,必有賴于蒸化,然后能輸運于四肢百體。蒸則如霧,故云上焦如霧,古人不知胃壁腸壁,皆能吸收滋養料供給各組織,僅憑理想,故云如霧如瀆,此原是籠統語,概括言之,初不指一臟一腑,別無深意,亦與病之傳變無與,不能與傷寒六經并論,甚為顯明。營衛生會篇又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腸而布胸中,走腑,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于陽二十五度,行于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會于手太陰矣。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精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命曰營氣。下焦者,別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以上為靈樞營衛生會篇原文)。細繹文字,頗覺生澀,文并不古,亦非不通,惟驟視之,所紀頗凌亂無次,其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當是從胃上口直至咽喉以上,此處不過是食道,何物循此食道行,營乎,衛乎,經氣乎,血液乎,經未明言,如云上焦循此食道行,則語殊弗解,蓋謂從胃上口至咽為上焦之一部分,則語意顯明,云上焦出胃上口,并咽以上,上焦是何物?殊不能知其命意所在,咽以上三字之下,接貫腸二字,腸之地位,在中脘以下,自咽至腸,中間距離太遠,續云而布胸中,則又自下而上矣。臟腑內景,本不易明,似不宜故捩其辭,使讀者索解不得,曰走腑循太陰之分而行,更不知腑字何指,其下之太陰陽明足陽明,無一語不生澀,亦在在不可究詰,似聞某醫校列素靈為課本,不知教員對于此等處,如何解釋,教員縱能循文敷衍,聽講之學生,又若何了解,如云講者自講,聽者白聽,了解與否,雙方均非所注意,則其懵懂又足令人佩羨不置矣。

顧雖如此,就生理之形能上觀之,靈樞之所言,卻自有其價值,不過仍與熱病之傳變無與。凡人口渴甚,飲水則潤,渴非口中干,乃胃中燥,得水而潤,亦非口中潤,乃胃中吸收液體,幾經轉折,傳之唾腺,唾腺分泌唾液,然后潤也,審是,所謂自胃上口并咽以上,自非無故,且不曰至咽而曰并咽以上,是指口中津液尤為顯明,凡食物入胃,消化之后,胃壁吸收液體,以資營養,由胃入腸,腸壁亦事吸收液體,以資營養,茍從飲食入胃之后,潛心體察,可以不須剖驗而得,且人之感饑餓,不在胃中而在腹部,內經云,胃實則腸虛,腸實則胃虛,故腸胃更迭為虛實,其意若日腸實胃實者病,腸虛胃虛者亦病,欲明腸胃不同實不同虛,故其措詞如此,若就生理之形能言之,腸實者,胃不妨虛,腸已虛者,胃則非實不可,感饑餓者,不在胃而在腸,故有枵腹饑腸諸成語,不曰枵胃饑胃也,此則胃腸二宇之所由來,回腸間茍有燥屎,則苦不得寐,其甚者躁煩不安,又甚者神昏詀語。神昏詁語謂是心包絡病,乃想當然之語,于實際無有是處。謂是腦筋錯亂,亦尚可商。蓋燥屎結于腸而不寐煩躁者,乃神經節為病,因腸壁纖維神經與交感神經運動神經皆相通之故,陽明腑證之揚手擲足,囚腸壁纖維神經病,影響于運動神經之故,其躁煩不寐,則因腸壁神經影響于交感神經之故,交感神經,聽命于神經節,間接受治于大腦,故曰神經節為病,神經節者,胸中之事也,此病之形能也,因病之形能以推測生理之形饀,則知食物入胃,必下于腸,入腸之后,其影響最著者在胸中,必有其輸送精微之道,故曰上焦如霧,布于胸中,此布胸中三字之所由來,然則此一節文字譯之為今人通用文字,當云上焦從胃上口上行至于咽以上,從胃中部下行至于腸,仍輸送其精氣布于胸中。

走腑句,腑字頗難索解,若根據素問及難經,則此腑字當指氣街,曰循太陰之分,觀下文手太陰句,則知此是足太陰。還之陽明句,觀下文有足陽明句,則知此處為手陽明,其云常與營俱行于陽二十五度,行于陰亦二十五度,五十度而復會于手太陰,是其所言者,即是衛氣(陰陽各二十五度,詳靈樞衛氣行篇可參考,文繁不備錄),蓋惟衛與營俱行,證之他處,無三焦與營衛俱行之文也,惟岐伯謂營出于中焦,衛出于下焦,而言上焦獨詳,似中下焦統于上焦者。難經謂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正與靈樞此節相合,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腸,而布胸中,是說水谷之道路,走腑以下至復會于手太陰矣,是說氣之所終始,如此解釋,未嘗不言之成理。

其云中焦是營氣,曰泌糟粕,蒸精液也,云化其精微,上注于肺,則仍是上焦如霧之事,不過其所主者,謂營出于中焦,故如此說,不得泥定地位,致與上焦糾纏不清,其云上注于肺者為血,行于經隧者為營,經隧即奚谷谷肌肉之分,臟器得此而滑潤,故古人謂營為內部濕潤之氣。今日有西閩學說,則知微細血管有滲潤,淋巴液有循環,可以補我國古書之不足,而營字真確解釋,自當以微細血管中之滲出液當之。其言下焦,意義自明,綜以上所言者觀之,三焦,言水谷之出入,與其精微化為營衛之大略者也,其言上焦自胃上口并于咽以上,自胃上口下至于腸,復自腸上至胸中,不限于中脘以上之地位也。中焦起于胃中,化精微上入于肺,化血復從血中分泌液體,行于偏身之經隧,不限于中脘之地位者也。三焦之可以分別言也,大略如此,與溫病條辨之言三焦,絲毫無相通之處,條辨頗推崇葉天士,其云凡病溫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是即天士之溫熱論開卷第一條,所謂溫邪犯肺,逆傳心包絡者也。以手太陰為上焦地位,未嘗不是,肺原屬臟腑之最高者,然靈樞則明言中焦化精微上注于肺脈,鞠通豈未之見乎。又其全書用藥以輕者歸上焦,重者歸中焦,尤重者歸下焦,純以地位為主,不問營衛氣血,亦與靈樞不合,靈樞固主營衛,不主地位者也,然則茍非鞠通不曾懂得營衛生會篇文字,即彼所謂三焦者,不是生會篇之三焦。吾乃偏考他處之言三焦者。

(一)靈樞本輸篇云,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二)難經三十八難,腑所以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也,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

(三)靈樞經脈篇,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孺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其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蠕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靈素言三焦者,大都不外以上三節,自余如素問六節藏象論,靈蘭秘典等篇,偶然涉及,無此詳也。第三節靈樞經脈篇所言,最不易明了,然中醫實以此為根本,不明經絡,無以言醫,然求之今日醫界中人,不過能已誦而已,若深明其理,則自古醫籍中已無之,遑論今日,茲為釋疑辨惑起見,為言其原理,俾讀者可以自修而止。至于詳細,余不能言也,凡經絡云自某處迄某處,經某處者,皆從病與生理之形能來,例如靈樞經脈篇之言三焦,前半所說,均從后半病形產生,先有耳聾嗌腫喉痹之病,相其陰陽,辨其深淺,定為手少陽之病,復視其兼證有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孺肘臂外痛,小指次指不用,于是定諸痛處為手少陽之經,其中復有錯綜交互,如云交出足少陽布膻中散絡心包,是手少陽一經,與足少陽手厥陰有交互關系也,所謂經氣,亦如血行,如環無端,不知其所自始,然軀體而有病,必有其始病之處,又必有其痛苦之區域,從其區域分之,因有十二種,從其始病言之,因有手六經足六經,例如瘧疾之形寒,有從背起者,右從手起者,其明證也。古人最講究針灸,而砭石又在針灸之前,以事理推斷之,必有甚深遠之歷史,惜鄙人讀書不多,不能考證耳。度此事之緣起,必如今日婦豎皆知之刮痧,其后演進而為砭石,再進而為針灸,十二經之井滎經俞,則多從針灸之成效而定名,故今日已不能知其最初得此之所由,嗣后由針灸而湯藥,則為道穩而取效亦神,則屬最后之進步矣。今日吾人所當之者有二事,其一,古代所傳之湯藥,其用法皆隸于經絡,某經病當用某藥,從之則效,違之則否,故當用葛根者,不得用麻黃,當用大黃者,不得用巴豆,非如西藥僅言汗下,無復別擇,此治中醫所以不可不講十二經。其二,健體之經氣不可見,逆之則見,而經氣之所以逆,由于氣候之六淫者三之一,由于起居飲食者三之一,由于七情者三之一。故寒暑病人、饑飽病人、意志拂逆病人,不逆經氣,則能遂其生而盡天年;逆經氣,則不能遂其生而夭折,所謂有道之士,善養生者,能遂其生而已矣,上工治未病,能知經氣之順逆及其未病,撥亂返正而已,此十二經原理之大略也。經氣不可見,逆則見之于病能,循經治病謂之工,然非上乘,能知若何便逆經氣,若何便順經氣,守順避逆,乃真上乘。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乃上乘也。西國最新發明者曰細胞曰內分泌,其實經氣較之二者尤精,惜乎古文太簡,靈樞之學說,又真偽參半,果能董而理之,發揮而光大之,則中西攜手之后,西國醫學當更進一步,此則欲于醫學有所發明,尤不可不知經氣。今之反對中醫者,謂中國醫學不能出國門一步,固非定論。而業中醫者,惟因飯碗問題,惟恐中醫被取諦,妄欲結烏合之眾以為黨,以與潮流相抗,而號于眾曰,吾欲保存國粹,彼等野狐禪之醫學,豈是國粹,亦安有保存之希望,若真國粹,決不消滅,何勞保存,謂中醫將滅亡者,杞人憂天而已。今姑置此,而言三焦,然則三焦有三種,其一,三焦者,決瀆之官,專指分泌尿汁說,其二,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專指消化力與衛氣說,其三,三焦為手少陽經,為十二經中之一?;?、徐靈胎皆云,言決瀆之官者,為下焦氣化之三焦。言手少陽者,是有名無狀之三焦。言消化與衛氣者,是有名有?狀之三焦。準此以談,是古人定名不講究也,然無論何種,與溫病條辨皆不合,是溫病條辨之三焦,乃第四種三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祁东县| 镇沅| 勐海县| 石家庄市| 临沂市| 六盘水市| 英吉沙县| 盱眙县| 游戏| 安溪县| 华蓥市| 沽源县| 来安县| 东山县| 永城市| 铜梁县| 年辖:市辖区| 临江市| 汨罗市| 宜兰县| 新蔡县| 河源市| 西乌| 名山县| 汉寿县| 阳原县| 商洛市| 兴宁市| 怀仁县| 保德县| 子长县| 灵宝市| 梨树县| 靖边县| 冕宁县| 濮阳县| 成武县| 曲靖市| 延庆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