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 呂祖全書
  • (清)劉體恕
  • 4900字
  • 2015-12-26 10:19:52

靈寶畢法(卷三十三)

重刊靈寶畢法序

靈寶畢法原序(二)

靈寶畢法總錄

六義一金誥 二玉書 三真源 四比喻 五真訣 六道要靈寶金誥 元始天尊著 系玉清秘府收靈寶玉書 元皇道君著 系上清秘府收(元皇道君亦曰靈寶天尊﹞靈寶真源 太上老君著 系太清秘府收比喻真訣道要 正陽真人著 系三島紫府收靈寶畢法上正陽真人鐘離權云房著純陽真人呂 巖洞賓傳

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卷上

匹配陰陽第一 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龍虎第三燒丹煉藥第四

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 卷中

肘后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金液還丹第七

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門 卷下

朝元煉氣第八內觀交換第九超脫分形第十

重刊靈寶畢法序

圓無似,在髫年間,竊慕道真,潛心丹集。邇幸友人自豫章來,攜《靈寶畢法》一集示予,論者以為本之川省世家所藏。予焚香啟讀,雖未能洞達玄微,而人天境界,恍有所悟,始知 鐘離道祖撮《靈寶經》之秘奧,傳 呂祖以度世者,皆身體力行,從博返約,而自度也。茲復出示同志,大慊賞心,因募刊公諸善信人焉。

顧或者曰:「昔 鐘祖云此經以八卦連十二時,其要在艮,三田反復,要在泥丸,下手工夫,姑借咽氣漱液為喻,而真氣口訣,實在口傳心授,不在文字間也。」予細讀數次,見修真口訣,詳且盡矣,其詞雖隱而不發,其道則已躍如也。伊川先生曰:「人心至活,焂忽萬狀,未有無所事事,而能懸空守之者。初學不知攝持之法,必須涵泳圣賢之言,使義理津津悅心,方得天機流暢,不可空持硬守也。」亦即 釋氏之明心以念佛為宗是也。我太上三十六部尊經,歷舉持天尊寶號,至再至三,豈徒然哉! 孟子曰:「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若夫八卦三田之旨,本一日有四時,一心有五行,刻刻可以奪天地之,而為吾身之藥物。至艮卦時,更有盛焉。泥丸為神之府,氣精之源,不可忽也。茍能存而行之,將見黃芽生而胎結,黍米成而神升,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愿與海內讀《靈寶畢法》者,共參之,是為序。

時皇清光緒五年,己卯歲春月谷旦,古潭羅圓、囂囂子德汶氏,書于白竹坡之旭窗山房。

靈寶畢法原序(二)

道不可以言傳,不可以名紀。歷古以來,升仙達道者,不為少矣。

仆志慕前賢,心懷大道。不意運起刀兵,時危世亂。始以逃生,寄跡江湖巖谷,退而識性留心,惟存清凈希夷。歷看丹經,累參道友,止言養命之小端,不說真仙之大道。

因于終南山石壁間,獲收《靈寶經》三十卷,上部金誥書,元始所著;中部玉書錄,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太上所傳。共數千字。

予宵衣旰食,遠慮深省,乃晤: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天地升降之宜;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亦心腎交合之理。比物之象,道不遠人。配合甲庚  方驗金丹有準抽添卯酉  自然火候無差紅鉛黑鉛  徹底不成大藥金液玉液  到頭方是還丹從無入有  嘗懷征戰之心自下升高  漸入希夷之域抽鉛添汞  致二八之陰消換骨煉形  使九三之陽長水源清濁  辨于既濟之時內景真虛  識于坐忘之日

玄機奧旨,難以盡形。方曰靈寶妙理,可用入圣超凡。總而為三乘之法,名《靈寶畢法》。

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用傳 洞賓足下。道成勿秘,當貽后來之士。

正陽真人鐘離權云房序。

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卷上

匹配陰陽第一 (陽胎陰息 真胎息 配坎離)

玉書曰: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干道,而積氣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質以載于上。覆載之間,上下相去八萬四千里,氣質不能相交。天以干索坤而還于地中,其陽負陰而上升;地以坤索干而還于天中,其陰抱陽而下降。一升一降運于道,所以天地長久。

真源曰:天地之間,親乎上者為陽,自上而下,四萬二千里,乃曰「陽位」。親乎下者為陰,自下而上,四萬二千里,乃曰「陰位」。既有形名,難逃度數。且一歲者,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一歲以冬至節為始。是時也,地中陽升。凡一氣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氣為一節,一節四十五日,陽升共二萬一千里。二節為一時,一時九十日,陽升共四萬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陽合陰位。是時陰中陽半,其氣為溫,而時當春分之節也。過此陽升而入陽位,方曰得氣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節陽升,通前計八萬四千里以到天,乃陽中有陽,其氣熱。積陽生陰,一陰生于二陽之中。自夏至之節為始,是時也,天中陰降。凡一氣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氣為一節,一節四十五日,陰降共二萬一千里。二節為一時,一時九十日,陰降共四萬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陰交陽位,是時陽中陰半,其氣為涼,而時當秋分之節也。過此陰降而入陰位,方曰得氣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節陰降,通前計八萬四千里以到地,乃陰中有陰,其氣寒。積陰生陽,一陽生于二陰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陽復升如前。運行不已,周而復始,不失于道。冬至陽生,上升而還天;夏至陰生,下降而還地。夏至陽升到天而一陰來,冬至陰降到地而一陽來。故曰:「夏至」、「冬至」。陽升于上,過春分而入陽位,以離陰位;陰降于下,過秋分而入陰位,以離陽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陽升之后,自上而下,非無陰降也,所降之陰,乃陽中之余陰,止于陽位中消散而已。縱使下降得位,與陽升相遇,其氣絕矣;凡夏至陰降之后,自下而上,非無陽升也,所升之陽,乃陰中之余陽,止于陰位中消散而已。縱使上升得位,與陰降相遇,其氣絕矣。陰陽升降,上下不出于八萬四千里,往來難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溫涼寒熱之四氣而識陰陽,即陽升陰降之八節而知天地。以天機測之,庶達大道之緒余。若以口耳之學,較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籌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腎比地,肝為陽位,肺為陰位,心腎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載之間比也。氣比陽,而液比陰,子午之時,比夏至冬至之節;卯酉之時,比春分秋分之節;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時比八節。子時腎中氣生,卯時氣到肝,肝為陽,其氣旺,陽升以入陽位,春分之比也。午時氣到心,積氣生液,夏至陽升到天而陰生之比也。午時心中液生,酉時液到肺,肺為陰,其液盛,陰降以入陰位,秋分之比也。子時液到腎,積液生氣,冬至陰降到地而陽生之比也。周而復始,運行不已,日月循環,無損無虧,自可延年。

真訣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遠。自胎完氣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陽,走失真氣。雖有自然之氣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氣出,一吸元氣入,接天地之氣,既入不能之,隨呼而復出。本宮之氣,反為天地奪之,是以氣散難生液,液少難生氣。當其氣旺之時,日用卯卦,而于氣也,多入少出,強留在腹。當時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暫住。二氣相合,積而生五臟之液,還元愈多,積日累功,見驗方止。

道要曰:欲見陽公長子  須是多入少出從他兒女相爭  過時求取真的此乃積氣生液,積液生氣,匹配氣液相生之法也。行持不過一年奪功,以一歲三百日為期,旬日見驗。多進飲食,而疾病消除;頭目清利,而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時聞風雷之聲。余驗不可勝紀。

解曰:陽公長子者,干索于坤,如氣升而上也。兒是氣,自腎中升;女是液,自心中降。相爭兒女,上下之故。閉氣則生液,積液而生氣,匹配兩停,過時自得真水也。

直解曰:此乃下手之初,于卯卦陽升氣旺之時,多吸天地之正氣以入,少呼自己之元氣以出。使二氣相合,氣積而生液,液多而生氣,乃匹配陰陽,氣液相生之法也。

聚散水火第二(太乙含真氣 小煉形 天童不老﹞

金誥曰:所謂大道者:高而無上,引而仰觀,其上無上,莫見其首;所謂大道者:卑而無下,低而俯察,其下無下,莫見其基。始而無先,莫見其前;終而無盡,莫見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儀;天地之中而有陰陽,陰陽有始終之數。一上一下,仰觀俯察,可以測其機;一始一終,度數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真源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有高卑;即陰陽終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離于數,數終于一歲;陰陽不失其宜,宜分于八節。冬至一陽生,春分陰中陽半,過此純陽而陰盡;夏至陽太極而一陰生,秋分陽中陰半,過此純陰而陽盡。冬至陰太極而一陽生,升降如前。上下終始,雖不能全盡大道,而不失大道之體。欲識大道,當取法于天地,而審于陰陽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陰陽,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節;干卦,比一年用立冬之節。天地之中,親乎下者為陰,自下而上,四萬二千里,乃曰陰位,冬至陽生而上升。時當立春,陽升于陰位之中,二萬一千里,是陽難勝于陰也。天地之中,親乎上者為陽,自上而下,四萬二千里,乃曰陽位,夏至陰生而下降。時當立秋,陰降于陽位之中,二萬一千里,是陰難勝于陽也。時當立夏,陽升而上,離地六萬三千里,去天二萬一千里,是陽得位而陰絕也,時當立冬,陰降而下,離天六萬三千里,去地二萬一千里,是陰得位而陽絕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時,艮(即丑寅時)卦也。腎氣下傳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陽氣難升之時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時,干(即戌亥時)卦也。心液下入,將欲還元,復入腎中,乃陰盛陽絕之時也。人惟陰陽不和,陽微陰多,故病多。

真訣曰:陽升生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陰中陽半矣(艮卦丑寅氣微);陰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陽中陰半矣(干卦戌亥氣散)。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當:艮卦氣微,不知養氣之端;干卦氣散,不知聚氣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陽,使真氣不旺;走失真氣,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長久。故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長生在世。朝屯者,蓋取一陽在下,屈而未伸之義。其在我者,養而伸之,勿使耗散;暮蒙者,蓋取童蒙求我,以就明棄暗,乃陰間求陽之義。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使走失。是以日出當用艮卦之時,以養元氣。勿以利名動其心,勿以好惡介其意。披衣靜坐,以養其氣;絕念忘情,微作引導。手腳遞互,伸縮三五下,使四體之氣齊生,內保元氣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兩口,搓摩頭面三二十次,呵出終夜壅聚惡濁之氣。久而色澤充美,肌膚光潤(艮卦養元氣)。又于日入當用干卦之時,以聚元氣。入室靜坐,咽氣搐外腎。咽氣者,是納心火于下;搐外腎者,是收膀胱之氣于內(干卦聚元氣)。使上下相合,腎氣之火,三火聚而為一,以補暖下田,無液則聚氣生液,有液則煉液生氣,名曰「聚火」,又曰「太乙」,含真氣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遞互伸縮,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煉形」也。

道要曰:花殘葉落深秋  玉人懶上危樓欲得君民和會  當時宴罷頻收此納心氣而收膀胱氣,不令耗散而相合腎氣,以接坎卦。氣海中新生之氣也,必以立冬為首,見驗方止。行持不過一年奪功,以一歲三百日為期,旬日見驗:容顏光澤,肌膚充悅,丹田溫暖,小便減省,四體輕健,精神清爽,痼疾宿病,盡皆消除。如惜歲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陰陽功內,稍似見驗,敘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干卦三元用事,應驗方止﹝三元干艮震也﹞。

解曰:花殘葉落深秋者,如人氣弱,日暮之光,陽氣散而不升,故曰懶上危樓。樓者,十二重樓也。心為君火,膀胱民火,咽氣搐外腎,使心與外腎氣合而為一,故曰和會。宴乃咽也,收乃搐也。早晨功不絕者,此法為主本也。

直解曰:艮卦陽氣微,故微作引導伸縮,咽津摩面,而散火于四體,以養元氣。干卦陽氣散,故咽心氣搐外腎,以合腎氣,使三火聚而為一,以聚元氣。故曰聚散水火,使根厚牢固也。

交媾龍虎第三 (采補還丹  養胎仙 水火既濟真夫婦相見 氣交形不交)

金誥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無,太無之中而有太虛。太虛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質。太質者,天地清濁之質也。其質如卵,而玄黃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陽升到天,太極而生陰,以窈冥抱陽而下降;陰降到地,太極而生陽,以恍惚負陰而上升。一升一降,陰降陽升,天地行道,萬物生成。

真源曰:天如覆盆,陽到難升;地如盤石,陰到難入。冬至而地中陽升,夏至到天,其陽太極而生陰,所以陰生者,以陽自陰中來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氣中有水,其水無形,夏至到天,積氣成水,是曰「陽太極而陰生」也;夏至而天中陰降,冬至到地,其陰太極而生陽,所以陽生者,以陰自陽中來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氣,其氣無形,冬至到地,積水生氣,是以「陰太極而陽生」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丰原市| 德阳市| 安溪县| 西吉县| 阿城市| 海阳市| 芒康县| 彩票| 社旗县| 阿瓦提县| 海林市| 郑州市| 镇康县| 波密县| 喀喇沁旗| 周宁县| 新泰市| 湖南省| 合江县| 六枝特区| 吐鲁番市| 留坝县| 元谋县| 深圳市| 大田县| 安达市| 扶绥县| 中方县| 荥经县| 西华县| 延寿县| 宁蒗| 南江县| 杭锦旗| 泾源县| 平和县| 镇平县| 汾西县| 洪江市|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