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前八品仙經 (卷九、十)】

太上呂祖開天皇極證真闔辟洞妙仙經上卷

太極化育品第一

五行端孝品第二

誠悌導引品第三

正忠示教品第四

太上呂祖開天皇極證真闔辟洞妙仙經下卷

信實達道品第五

保精固命品第六

氣合伭元品第七

前八品經小序

自青牛去而伭學著,白馬來而佛教興,以故儒書之外,復有釋典丹經,無非誘掖斯世,以慎守其道心,洗滌夫人心而已。

然佛仙之書,亦自各立門戶為一家言,于二帝三王之道,固已千岐萬派矣!誰復有窮源索本,而歸于一者乎?惟

呂祖會三教之旨,闡為諸經,《八品》其發硎也,

一、二品 著于廣陵,

三、四品 著于金陵,

五品   著于毘陵,

六、七品 著于信州,

八品   著于臨江。

地更五處,時歷數年,想見其演之不易!惟其心之慈、愿之宏、志之堅確,夫是以卒底于成。

此經多沈郁謹嚴,不似后此所演諸經之暢,而實包孕諸經,胚胎眾品,如泉出山而勢將放海,如解籜而氣已干霄。

惟理原一貫,旨本同歸,三教不必殊途,諸經又焉異致,而曲學下乘旁門,各樹赤幟,互相譏詆者,其亦可以廢然而返矣。

重刻八品仙經原序

不佞受性恬簡,有志于道。居恒虔奉 呂祖,凡有所為,必以告,師亦鑒予之誠,往往降箕,示以規訓,贈以歌詩,其語初似秘,而事至無不曉然符契者。

及滇守之遷,一日箕忽有所命,謂「疇昔所著仙經,前后共八品,業已梓之廣陵,但其傳未廣。子今守滇,滇為古六詔地,夷漢雜處,民性羯音結羠音死,罔知禮義王化,日尋干戈,以戕其生,朽骨腐肉,郁為腥膻,以致上觸 帝罰。子序是經而廣其傳,其為利益甚溥。 余時敬諾。」

夫道盡之于《易》,而意盡之于陰陽。嗣后黃帝與蚩音鴟尤戰于涿鹿,九天伭女,授以 太上道君所撰《陰符經》,猶龍公時度函關為令尹喜所勉,而為之撰《道德經》。二經其勢若險而趨甚平,辭若偏而蓄甚完。再后有《參同契》,原本于《易》,推廣二圣人之旨而奧言之,莫可涯涘!晚而又有《悟真篇》,諄諄為鉛汞龍虎嬰兒女之說。其幡然悟者,以為身中之坎離;其罔然迷者,遂流而為黃白采煉之術。枝蔓音萬不根,張皇過實,道豈如是哉!

今茲《八品》,主于道而輔之以儒釋,其體用頗合乎《中庸》,其指歸無異乎《楞嚴》、《圓覺》,由淺而深,由外而內,由顯而微,由五行而萬物,由倫常日用而身心性命,無所不該,無所不晰,高不可揆,深不可原,闡之而彰三光,舒之而彌六合,隨之而不見其后,迎之而不見其前,廣矣大矣!恍兮惚兮,罔能窮其象物,而洞其淵微。無論《悟真》,骎骎乎追躅《參同》而媲美之。

游方之內者,玩繹而有得于是,則將忠君孝親、遵禮法、去兇暴、篤于自修,以養其名;

游方之外者,玩繹而有得于是,則將息慮絕欲、煉精氣,勤吐納、專于內守,以養其神。

此之謂不虛生,此之謂長生,此之謂無生。

三教合一而萬理無虧。道不擇地,地不擇人,不越乎衣冠文物之倫,鳥言卉服之眾,而儼如 東華、 孚佑,駕云駢而臨教之,大暢伭風,一洗陋俗,豈小補云乎哉!然揣本而后齊末,原始而后要終,則今日之刊布流通,尤所致意于方之內,蓋方內者,方外之基也。抱樸子云:「求仙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不修,而但務方術,終不得長生。」有客從旁笑曰:「子大夫辨矣,將無以神道設教乎!」余退然不敢任。

萬歷甲寅歲冬月,還陽道人趙性粹書于滇中之澄懷軒。

八品仙經原序 (此序系初合刻八品,尚未分定品目時)

《八品仙經》,蓋 純陽呂祖師之箕著也。其一、二品授于廣陵,三、四品授于金陵,五品授于毘音皮陵,六、七品授于信州,八品授于臨江。仍諭授經眾信,存以俟取。至是乃命廣陵童啟伭子,普取梓布,李子序之。經至,啟伭匯錄,更祈 仙姑何祖,紫陽張祖箕校,梓于萬店筑仙樓,陽乃重加訂。稽首作禮而序曰:

「大哉品經乎!其括丹經,剖伭蘊,剔皇猷,艤音擬道筏,要原終始,宗貫天人,罔弗悉備!洵度世之貞符,修仙之要道也。于稽其概:可以征設教之神焉,可以覘翊治之隆焉,可以功德之盛焉,可以三教之歸焉,可以核音劾正邪之辨焉,可以證修煉之秘焉。何也?

蓋神不可以方所測,故感自疾而應益顯,信不可以遐邇窒,故孚自溥而化益光,是故祖師品經,不一人一方畀,而五陵多士畀者,正以彰大道為公之兆,寓中孚起信之機爾,故曰「可以征設教之神」;

昔羲黃堯舜,神化宜民,垂拱而治,是故《伭元太極五行品》,首表我太祖高皇帝圣諭,配揚

玉帝天尊,闡化妙旨,使人曉然知遷善以弭音米災,積德以致福,養性以合真,而助國佑民,默贊無為之化莫茂焉。故曰「可以覘翊治之隆」;

昔伭圣化形演經,大士分身說法,是故祖師痌瘝愚盲,曲垂接引,或以夢示,或以形諭,或以箕演,紀載不足以盡之,迨茲品經,則又媲休云笈普門,功德尤為罔極,故曰「可以功德之盛」;

夫道一而已矣。初無有三教之分也。昔我老猶龍,宣圣竊比,象教未東,列子預述,夫何其徒,各相護持不相下,非矣!是故品經,博援儒釋之精微,發揮道源之奧妙,而殊途同歸之義彌昭,故曰「可以會三教之歸」;

且道有正宗,宗有伭秘,秘有真詮。自旁門起,而邪淆正,妄紊真矣。是故品經廓真辟妄,標正祛音區邪,明而嚴,詳而確。學者據品參詮,循詮探秘,握秘歸宗,即旁門烏得而眩諸,故曰「可以核邪正之辨」;

夫大道未易以明言,至人兼難于遘識,況丹鉛伭機,托譬既多稱名轉浩,口訣隱語,臆中為艱,是故誦法品經,自爾心領意會,觸類通解,豁若關開鍵啟而直達堂奧矣!故曰「可以證修煉之秘」。

雖然載道者經也,闡道者人也,祖師著經以訓世,而人不能法經以修仙,寍不有負普度之德意哉!茍人人信受,不徒誦覽而是訓是行,則人人脫苦海,登道岸,超躋仙境,而祖師之惓惓軫望始慰。

善哉童子,衛道之功,與經同其廣遠,而壽祉允祚繁衍如之矣。若孫得富侍箕藏法,朱霓奉道受經,咸與有功,故并及之,其諸受經善信,具在品中不更贅。

時萬歷己丑三月,廣陵弟子啟真博微李應陽謹撰。

八品仙經自序 (系后重復校正時,自序校經始末,非專序演經)

仙經著于五陵古矣!大旨宗貫三家,匯音毀歸萬理,諭教忠孝,勤勉德功,無不襄益王化,協贊天工,自身而家,自家而國。斯之推也,由博而簡,由顯而密;斯之用也,詣于神化之極,不越夫格致誠正為歸。此著經五陵之義也!

大道爛然,周行坦率,本非隱怪譎異之書,不近禍福告禳之典。其知微也,窮精達化,上升天京;其致治也,垂拱端默,刑措無為;其潛養也,修身靜慮,退志恬頤。豈曰行香念經,然后拜典,篤信于愚夫愚婦之倫。是故上士悟之以幾神,中士修之以入道,下士得之以延年。義理混茫,氣神灝博,寧不可以壽于天地間乎?

傳經后,或于雕蟲鏤音漏魚之際,未無「鳥」跡如「烏」,「狐」近于「孤」之類。昔固費何、張二真所正,正之固亦矻音窟確,而今乃大訂焉。五陵異地殊訓,猶曰創草。卷之不次者,于今次之;品之不第者,于今第之。猶虞世邈音漠時遙,以訛授訛,復如舊日之淆吾梓也:如

「君王」曰「君親」;「神敗」曰「神沃」;

「太王」曰「文王」;「武鄉」曰「武卿」;

「任心不了」,曰「在心不了」;

「何匪修持」,曰「何必修持」。

凡是類者,不啻什伯,皆何、張正之之后,而再誤之者也。大可憂者:雜學曲派之流,蕪言以摹吾經;英異魂爽之輩,偽說以攙吾典。赤輪行空,普照群族。

天地至大,包含萬物,固弗與競,能無懼乎?

謂天之文,日月星辰,露雷風雨,云霞霓電;

謂地之文,山岳海瀆,飛走潛植,宇舍荒維;

謂人之文,仁義禮智,忠孝信誠,衣服飲食。

三才之所以綿于長久者,蓋以恒也。

至理之外,更無余理。繁言之末,安贅多言!是以孔孟之后,不復有孔孟之書;老莊既往,不更聞老莊之語。 吾著仙經而大訂之,詎重編累牘,而數數與人間言乎?即何、張正后,突云須候酉年酉月酉日酉時,起首入室。 吾因笑曰:

「幾個人生百歲延  回頭迅速在當前

愛河欲海無邊苦  安忍遲遲待酉年」

是誠旁門異徑騁驅踵趾,冒昧天垣,靈爽行游,縱箕舞舌,亂我典彝,當有叛道背教之誅,雖曰避于明刑,實難逃乎陰罰與。

適以復誠子上,兒時刲音奎股活母,嗣是父罹音離于災,過慟失目,吾因感而降之,以復其明焉,即授以語錄一集,《雪過修真仙懺》一卷,《斗光度厄護命大神咒》一帙,仙經亦于焉丕定。授畢,吾遂不復至矣!是卷次已定,朗若日星,品第已分屹如衡岱。茍易吾言,毀經滅教者,是經云:「如有毀經滅教之人:城隍里社,檢舉以聞;雷火二部,即加報應。」豈有爽耶?信受奉行,守而勿失;禮誦解悟,修而勿怠;廣宣教法,大振伭風。則人入道之志不惑,而我衛道之力不孤。是言也,亦宜與《八品》合傳,以警夫后之纂經者云。

天啟丙寅之歲,正月上元日,

孚佑帝君自序。

八品圖象(第六七品無圖)

前八品仙經開偈上

(凡經道皆有偈,揭一經之全旨,以為皈依信順之詞)

稽首皈依三教主  天雷上相號純陽行功圓滿周三界  愿力宏深十方寶劍威光殀崇滅  金丹至道鬼神降飛升上圣真詮笈  普濟群迷妙法航散禍消災求度厄  至心皈命誦伭章

太上呂祖開天皇極證真闔辟洞妙仙經上卷

太極化育品第一 (品目俱系 呂祖訂正。)

爾時有二義:一則述奉命開闡之由,如云彼時;一則正指說經之時,如后文「爾時真人曰」之類是也。

爾時 玉皇至尊,在率凌霄天宮,同 瑤池圣母,演說《開天皇極普濟妙法》,五老帝君,偕十洲三島五岳四瀆三界真仙,咸集左右,聽說妙法。

是時 東岳帝君,出班奏曰:「昔有天符下降,為因眾生背逆君王,欺凌父母,染貪塵欲,婪音嵐酷利名,奸盜邪淫,穢污濁亂,人我互執,骨肉忿爭。特報折子孫,釁災地土,遵旨抄錄部洲,夭喪痳痘流行,百千萬億,旱澇稼穡,十損七八,罪重者殲音尖嗣,罪輕者疾瘟。魂盈司,莫能救拔;饑饉載道,日不聊生。如斯罪報,眾生仍不修省,業網愆尤。伏望慈尊,哀憐愚昧,救大苦惱布頒恩命,轉禍成祥。令皈依正道,離諸障礙,人無橫夭,國泰年豐。庶滯魂賴以超升,則疾疫仰而清泰。俾令天清地寍,物阜和平。」

玉帝聞曰:「善哉!善哉!塵寰污濁,惡貫乾坤,天地轉輪,報及障業,因迷正道,故作愆過。敕令仙曹得道 呂真人下界,大闡伭微,開悟盲聾,諭講太強大道,滌蕩世界塵氛,咸使改邪歸正!」

「吾奉 至尊無為妙旨,拯救生靈。人間看誦者,能釋幽冤宿苦,善解在世愆尤,悉化君正臣直,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互愛六親,禮義不失,家道清寧。眾等肅誠,諦聽吾教:

太極無形,先天地生,氣神合并,混一鴻蒙。一氣既動,動而履陽,其卦應干;動極復靜,靜而生陰,其卦應坤。輕清上浮,干道曰天;重濁下凝,坤道曰地。夫天者,天運不息,氣旋如環;夫地者,地定以靜,風勁而載。天地互附,體用以全,天依于地,地依于天。日者,陽氣積而精外明也;月者,陰氣積而魄含景也。陰陽之理,悉系于《易》,璇璣之要,經緯存焉,此天地化工之變也。六十卦象,一倒一正,一降一升,升而合陽,降而符陰。

修丹之士,演卦屯音肫蒙:屯卦升陽,蒙卦符陰。火有上下,反正須明。陰陽之奧,晦朔之分,子亥初交,丹結之靈,任督二,陰陽之精,通暢百,流轉一身,自然而然,非能之神。水火二,上下之分,足底涌泉,二氣之根。升入尾閭音廬,符合兩君,一水一火,右命左精。上升夾脊,雙關貫通。達此泥丸,而返明堂,默灌五宮。下重樓中,直往絳庭,復流丹府,晝夜不息,難以壅停。真火無候,大藥無斤,以神馭氣,至道乃成。

人稟三才,體全太極。心先天地,廓徹圓通。本性虛湛,用運和。神化自然,綿綿忘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煉神還虛,號之長生。

眾生不悟,迷亂七情,喜怒哀樂,神喪于形。悖忤綱常,違逆彝倫。因溺欲浪,種種不仁,子不孝父,臣不忠君,兄不愛弟,弟不敬兄,婦不順夫,友不信朋。仁義乖張,形神不寍,虛浮詐偽,馴狠自矜,貢高我慢,護己挫人。以致上帝震怒,罪釁災迍,稼穡不收,骨肉飄零,橫亡夭死,水火瘟刑,尚不知省,怨恨神明,愚頑愆重。 吾降臨,闡教開宗,說法度生。各宜修省,誠一于心,忠孝義慈,積德累功,痛返前非,改過自新。靜而悟道,默而養神。 吾傳至理,宏示天人。若能參覺,頓超苦輪。 吾憐眾溺,屢化身形,遍巡宇宙,普度群生。

此經首品,略演修因,后著七品,為大梁津。信受皈依,名列天庭。覺之者靈,謗之者轟,悟之者證果于仙籍,傳之者利益于三生。皇極圣道,勿視以輕。助之者增福延壽,滅之者永墮幽冥。天神鑒察,報應昭明。齋戒禮誦,萬神咸欽。城隍里社,遵教奉行。」

在壇眾生,歡喜信受,作禮而退。

五行端孝品第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嘉禾县| 平罗县| 庄浪县| 浏阳市| 马公市| 万年县| 扶风县| 盘锦市| 林口县| 沙坪坝区| 淳安县| 通海县| 隆子县| 柏乡县| 永康市| 广德县| 寿宁县| 嘉祥县| 义乌市| 建宁县| 历史| 克拉玛依市| 顺平县| 响水县| 灌云县| 汽车| 石首市| 绥芬河市| 博湖县| 汕头市| 延川县| 绥滨县| 苍溪县| 文安县| 云龙县| 元氏县| 高州市| 玉屏| 玛曲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