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 呂祖全書
  • (清)劉體恕
  • 4948字
  • 2015-12-26 10:19:52

論琴,訓喬以恕云:「琴之為道,皆具伭妙!但鼓奏之時,心要靜曠,氣要和平,指要安閑,不著于身、不著于物,不著于境,并不著于琴。默出此心,與太虛打成一片,則隨指所奏,皆為太古之音!若徒搬弄新聲,悅人聽聞,便靡曼淫褻,去琴道遠矣!」

身病可藥,心病難醫。外魔可降,內魔難制。誤信妖言,頓生妄想,忘想生因,因生障礙,障礙不已,遂有魔頭。魔久住舍,肆簸弄,使之夢想,顛倒錯亂,或起恚恨、或興咒詛、或毀正道、或恣邪說,大則亡家,小則滅性,縱能悔悟,旋復迷惑,如是等為,無有終極。我悲眾生,為作醫王,療其心病,服其內魔。心病既除,無所身病,內魔克凈,外魔焉侵。若不攻心,病入膏肓音荒。魔熾于內,外魔孔彰。汝等靜思,可以偕臧。

從猛火中鍛煉,方成鐵漢;從深水中躍出,乃是潛龍。

在此門中,更要凡事解得脫,遇人退得步,方為道器。若著一點我見,存一毫矜心,那能入道!

人生天地間,不過一蜉蝣耳!匪獨凡人,然即往古來今,為仙為佛,亦無不然。然生也有涯,而神無涯。以吾生視天地,吾生一蜉蝣;以吾神視天地,天地亦一蜉蝣。噫!我視此蜉蝣,一日一生死,一日一變化,合之千萬年,皆此一生死,皆此一變化。人知蜉蝣生,不知蜉蝣死;人見蜉蝣死,不知蜉蝣化。我視此蜉蝣,天地同終始。

晝,動機也。萬物皆動,而我亦動之;夜,靜機也。萬物皆靜,而我亦靜之。一動一靜,與物消長,此天地自然之氣機,生生不息之道也。世人每多俾晝作夜,以夜繼日,是違天地自然之氣機,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絕乎化育之能矣!故晝而興,夜而寧;固而精,養而神。與物無競,寡欲清心,能知靜攝,可冀長生!

吾道以「清靜虛無」為本,以「長生不死」為急,以「濟人利物」為心,以「逍遙自在」為欲。彼深山窮谷中,盡多慕此之人,惜乎未遇真師指點,徒虛歲月。下此則濁界眾生,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汨沒于欲海之中,顛倒于愛河之內。明明畏死求生,忽忽貪財忘命。放著一條正覺法門,而不知入;觀著一條方便快捷方式,而不知行。真可訝也!真可憫也!

問云:「爾等且就這『心』字講來。爾等俱有心么?有心又在何處?」

有對以「不知道」者。

答云:「妙!妙!只在這『不知道』三個字上。『不知道』者,『對境無心』也。即如此時,子輩心在此。過此時,遇彼境,心又在彼,恁般不可捉摸,如何便知他在何處?『道心』者,覺也,覺即是知,知即不知,不知便無為,無為便能有為,有為即可至于無為。無為者,先天之本體也。本體既為無為,則本來面目,又何可知?故『不知道』,乃真知也!子幾談言微中乎!」

問云:「人之有覺,即為心。心之出入無鄉,究竟心在何處所住?」

有對以「心在圣前」者。

答云:「嘆哉!人之所以不得真道者,為其有心耳!為其心有所住耳!如子云『心在吾前』,此心便著吾相,一著吾相,則子心非子心,乃吾心矣!吾心豈可以為子心乎?故至人無心,非無心也,心如太虛,心無所住耳!要知心無所住,此心又是何物?即曰:心如太虛,則太虛亦非頑空。黃梅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能頓悟,予今剖晰言之,何子輩懵然如是:粉碎虛空是也非  對前無著有何疑明星三五天明后  影落寒池影又微」

嘆哉眾生!我為汝說:即如此花,未曾染著,香色芬麗。一加玷污,便委泥淖音,若或保守天真,依然臭味清遠。我悲眾生,為演妙法,確遵斯言,踐形復性,只如火里種蓮,正好熱中尋冷,莫教雨后葬花,空埋本來艷質。信得過,石隙涌泉,流通大海;信不過,暗室尋門,終無出路。諸子任人猜疑,老道只圖救世,且看他下場頭結局,方知斯言不謬也。

大凡為人,要眼界高,胸次寬,受寵若驚,見辱能忍,量如滄海,心若太虛。萬乘千鐘,在我所當受,受之不以為榮;一介簞瓢,在我所當辭,辭之不以為矯。古圣人有天下而不與,棄天下如敝屣,其心何嘗有富貴貧賤在!今人多只為這等念頭,系系于心,而不能化。倘一旦人以高爵厚祿相加,予亦不知其作何形狀也。彼硁硁鄙夫,非如是耶!

凡人亦有能知道者,但能知而不能實踐,是以道不明于天下!今言求道,道有何言?只有一法,循循做去,不要妄想,勿走旁門。開基打汞,總是虛名!道在天地,四時偕行。天地有晝夜  日月有虧盈  能使陰陽合  一理聚乾坤中有般般苦  一一要溟淪  五官導九  六賊誘七情上窮千仞頂  下入百淵深  龍翻巨海浪  虎嘯萬峰傾乘此何法治  仗劍斬孽根  束邪并縛魅  殺鬼絕妖氛修居及掃舍  清靜一黃庭  朗如碧天月  活似嶺頭云忘機并忘相  無我亦無名  一團真至理  總在守虛靈

生身之義,從始細說:十月懷胎,而臨盆苦惱,三年乳哺,而顧復憂勤,疾痛癢,子未言而母先慮,出入起居,身未親而心常念,見其笑啼,則為之一憂一喜,觀其舉步,而為之若驚若狂,自忍饑以飽其子,自受凍而衣其兒。望子成立,而兩眼幾穿;思其有室,而一心難寐。或風冒雨,以創立根基;或陵險踰阻,而新其故業;終日勞勞,都為后計;午夜戚戚,皆為子謀。

欲報之德,有何紀極?為人子者,欲報親恩,自當竭力盡心,孝養不衰,誠敬罔替。飽食暖衣,以調其體;柔聲下氣,以樂其心;順承顏色,祗領意趣。古語云:「視于無形,聽于無聲,方為能孝矣!」倘正經關頭,未曾稍盡,徒以修齋布施,周窮恤匱,為作善事,雖積百千萬種,皆為烏有!大倫一虧,鳥獸弗若!在世則為人鄙賤,在國則為法不容。上而神瞋,下而鬼惡。或水火瘟厲鬼魅厄數難逃,甚而雷轟電擊,震尸毀體,水火不受。如此報應,可不畏哉!耕不深,不可以望秋成。數豈足憑耶!喪其心,敗其行,命雖富貴亦貧賤;修其心,養其性,縱命否亦有達日。

訓宋真恕云:「爾力真足為善,何苦代子孫作馬牛?公門中滋味,世道上險巇。人情內風波,大都閱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顧碌碌征逐  下梢頭筵席恐不得好散  黃齏淡飯何讓膏粱,粗布青鞋,可當文繡。只要你急處收韁,安處放枕,管你受用不盡!」

為人父者,不可過于優柔,亦不可過于酷燥。有賢父,然后有肖子;有慈父,然后有孝子。古人不教而成才者幾人?不勉而自行者幾人?不學而能體心繼志者幾人?為人父者其知之。

訓吳一恕云:「天上無不孝神仙!爾惟歸奉其親,坐靜伭默。無向鬧市場中,虛度歲月!至人無命,以其無我。斯言體之。」

爾諸子毋太私、毋自利、毋過嚴、毋過濫。遵吾教者,吾不之拒;背吾教者,吾不之追。能體吾意者,天必降之以福;陰叛吾訓者,天必降之以災。口談道德,心居詐偽。明可以欺人,暗豈能欺神乎?總之幽獨無虧,衾影不愧,精進無已,可以希圣賢,可以參天地。彼區區富貴壽算,命豈能制哉!諸子欽之。

諸子既皈吾教,當加一番洗滌,當加一番猛醒。修福而有災者,吾能尋聲救之;積惡而不變者,吾能默為糾之。

行恕顧子,素有陰行:父母不甚親愛,而孝養有加;弟兄不甚和睦,而友于不改;待人具一片熱腸,處世存一種實意。能知禪宗之理,而守之默默;亦通吾道之伭,而含之深深。視彼口是行違,道聽涂說者,真徑庭音聽也,故予喜之。

一恕吳子,為人本分,心無詐偽,處世接物,全無渣滓,相時而行,因人而言,胸中若有天空地闊之妙,若有云行霧散之致,且立心遐舉,擺脫牢籠,真有志士也,故予喜之。

但二子時加修省,一步步踏將上去,不要落后,不要墮下,則善矣!慎毋因予言而懈弛恣肆,將一段美滿前程,自相誤也。二子思之凜之。

人生在世,最怕游移。若能認真決斷,何道不可聞?何仙不可希?但恐所言諄懇,而所行背謬耳!

嘆彼眾生,多行非義:不忠不信,不慈不惠。或子而不孝,或兄而不友,或弟而不恭,或交而不誠。處己多陰私險刻,接物少義仁智勇。掠他血肉,以肥己身;戕他性命,以養自體。不敬天地鬼神,而輕加侮慢;不尊寶經圣典,而妄意毀呵。怨詛咒毒,狎妮朋比,多作不善,肆行淫污。神曹糾錄,論其經重,加諸刑罰:或刀兵水火疫癘之劫,或嵚崎坎壈鄙賤之數,俾各自受,量行而止。

若歸吾門,忠君孝親,恭兄友弟,處心積意,誠實無欺,持身應物,中正慈祥,齋戒沐浴,以敬禮天地神祗,志心諷誦,以了完經功大藏。更或有人,忍斷愛欲,訪求至道,吾即化形指撥,或于夢寐相通,或于坐住相遇,俾得早識其要,修煉金仙。如或不然,而能遵吾訓詞,向人世著實用功,善行無虧,惡念不起,或求洪福,而即賜以洪福;或求大年,而即賜以大年,或生肖子賢孫,或多利遂名就,若更修持罔懈,有終有始,吾則拔居南宮逍遙快樂,日久可以證位上仙,永離塵垢,不入厄運。

吾之所言,功罪昭然,報應不爽。爾諸弟子,悉心聽受,各歸奉持:毋因循茍且,毋怠惰偷安,毋違正訓,毋宗邪言,各行各是,各圖各功,果屬誠信凜遵,自獲吉祥善慶。知之慎之。

濟世功德,不在大小,不計多寡,但須出一片至誠,即救一昆蟲,愛一草木,隨力所為,便有無量功德。

爾諸子等,諦聽提音底命。自今以往,各須猛省!為忠為孝,無慚子臣,克敬克誠,有光斯道。

為人而不慈不惠,待物而不寬不仁,或利己而損他人,或殺命而養己命,或祀神而不恭,或持經而不信,或有初而鮮終,或外實而內詐,或于同人而較量強弱,或于同道而區分彼此,或忌刻其長,或好諱其短。凡此居心不公不平,立己不正不大,雖屬凡庸之故態,而實名教之罪人。爾諸子等,獨居深念,有一于此,速當痛改。

藉誠敬以收放心,賴神明而消咎過。或行一善事,以濟人之困窮;或出一善言,以解人之冤結;或施一臂力,以扶人之阽音鹽危。或有父母者,更竭力盡誠以奉事;或有兄弟者,更公平和順以相處。如是行之,由勉強而漸近自然,更可優入圣賢之域,乃復彼此勸懲。爾我誥誡,同心同德,相諫相規,毋踵前愆,自臻善道。冥冥不爽,天鑒在茲。積過則如坵山,積功則如勺水。生死權衡,一念輪轉。慎之勉之。

人心要有定見,心一不定,便不能向正大光明處著用。遂好偏執己見,不信善言,巧弄心術,爭強論弱,分人分我,不肯調服狂心,使歸于一,與正大光明者,自相矛盾。

故其所為,雖或間有一二微善,而心為大本,大本有虧,小善何益?有是疚者,即宜勉力痛改。毋逞私智,毋執偏見,徹底澄清,無礙無著。提出肝膽,做那正大光明的人,行那正大光明的事,步步尋向上去,所往無不攸利。求其在我,只盡己誠,千圣萬圣,同歸于一。一念了悟,受福無盡。

予笑彼眾:奉道之心,如水之泡!求予慈悲,如火之炎!人何不以此念,而移于奉道中!則不作福,而福自增;不邀功,而功自大;不謀利,而利自溥。何容求乎?

以予婆心接引,直欲使眾生,盡登彼岸。然人無積誠而來,則視此為戲局。與其歸吾道而不能終,何如嚴其關鍵耶?然人之心,有勤于初而怠于終者,亦有懈于始而干于后者。惟愿勤者勿怠,懈者自知奮勉焉,則善矣!諸子須要從此加誠,若稍懈怠,便不可化訓矣!

凡人在幽獨中,當如神明之鑒格。而況對越神明,寧敢放肆耶!彼眾生作惡,由于一念之放肆,浸假而成狂悖,罹諸罪孽耳!可不戒哉!

大凡為道者,貴于用柔,貴于忍辱。如能安靜不校,受用亦自不小。不惟可以質諸人而無歉,即告諸鬼神,無不蒙其垂鑒。

大凡作事,不必問人之是非,必要內省。果我所為,百無可議,猶當自責我之不能,使人改過遷善,深恥我之不能化導愚頑。我縱自盡其道,不怍于人,乃遇作惡者當前,更要柔以處之,和以接之。若化得一惡人向善,便是莫大之功。即彼汨沒已深,喪已甚,稔音忍惡不悛音詮,遽難感化者,亦須善待之。要之我能盡道,敬而且誠,毋亢毋卑,中道而立。凡有所投,虛己以應:彼等匪類,久當自生畏服,不敢逞其狂妄矣!尚何外侮之足慮,魔障之可患哉?

作善由一念,作惡亦由一念。幽獨微渺處,善惡所由分。如作惡之輩,其初亦與善性相近。迨一念不慎,流于狂妄,終至累劫,不能開朗性天。暴戾恣睢音誨,無所不至,以致上干神怒,莫逃天譴。故予憐茲孽種,心甚戚戚,不憚為之宛轉說法。

爾諸子自今,但觀彼等作惡報應,須要存一惻憫心,不可有歡喜心;須要存一警惕心,不可有效法心。則去惡自力,為善自堅矣!

人生濁界,如隙駒過影!一失腳蹉跎過去,追悔無及!午夜清鐘,回頭猛醒。從前弄機關,作把戲,使乖巧,許多是那夢,夢時所為,甚覺狂悖。若不急早洗心,從頭做一個好人,向善處高步天界,便愈趨污下,墮入苦劫,累世難超!而且禍延子孫,曠代殞滅。況作惡自有盈滿之期,報應只爭遲速耳!一不醒悟,寧不可惜?

世上善事,是行不盡的;

世上功行,是立不盡的。圣賢安身,德愈高,心愈下,見善如不及,望道如未見。干了許多事業,建了許多功勞,其心猶歉然不足。況其善其功,尚未究竟,豈敢妄自尊大乎?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是乃天道。夫天道如是,寧有人道而外此乎?

一個人,這樣行好事,便是個善人;那樣行丑事,便是個惡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河东区| 旺苍县| 古丈县| 凤冈县| 神木县| 高陵县| 泽州县| 伊宁县| 岳池县| 正阳县| 方正县| 丘北县| 蓝山县| 宁陵县| 上饶县| 旅游| 昌吉市| 平阴县| 克拉玛依市| 墨江| 南充市| 金湖县| 沾益县| 宜黄县| 交口县| 咸宁市| 温泉县| 尚义县| 揭西县| 安多县| 南岸区| 高台县| 女性| 江都市| 龙口市| 安吉县| 铜陵市| 宁国市| 安达市|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