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各各主其事謂之各。凡稱各者,彼此各主其事而已。假如和誘人口者,各斷一百七下,蓋為買主、賣主各主其事,同科此罪也。

其反于先義謂之其。夫犯罪之人,或先有事而后無事,或先是而后非,文意相違,而不相通,曲直相背,而不相入,若此之類,故稱其以別之。假如偽造寶鈔。但是同情并合處死,其買使、分使者,斷一百七下是也。

及事情連后謂之及。夫事陳于前,義終于后,進(jìn)言數(shù)事而總之以若此類者故稱及以明之。假如結(jié)攬稅石及自愿令結(jié)攬與官司者,并斷按打罪戾是也。

即即者,條雖同而首別陳,蓋謂文盡而后生,意盡而后明也。假如見血為傷,非手足者,其余皆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所謂條雖相因,事則別陳也。

若若者,文雖殊而會上意,蓋因其所陳之事而廣之,以盡立法之意也。變此言彼而未離乎此,舍內(nèi)言外而未離乎內(nèi)。假如私宰牛馬,正犯人決杖一百,仍徵鈔二十五兩充賞。若馬牛不堪為用者,依上申官,辨驗(yàn)烙印開剝。若禁月內(nèi)宰殺者,并合一體斷罪。所謂文雖殊而會上意也。

較名(明其用法字義也。西晉明法掾張斐撰有二十等焉。)

故知而犯之謂之故。假如知畜牲能蹋嚙人,不標(biāo)幟羈絆而故放,令傷殺人者是也。

非不知而犯謂之非。假如主司公事失錯,原情不涉于私,是意以為然而非故也。

謾違忠欺詐謂之謾。假如密有征討,而告賊消息,是違忠也。又如知而隱欺,及有所求避之類,不以實(shí)告者,是欺詐也。

詐背信藏巧謂之詐。假如知津河深濘,橋船朽敗,而詐云津河平淺,橋船牢固,是背信也。又如犯禁者,不知有罪,教令人誤相墜陷,是藏其巧詐也。

不敬虧神廢節(jié)謂之不敬。假如盜大祀神御之物者,是虧損于神也。又如對捍制使而無人臣之禮者,是廢臣節(jié),故為不敬也。

斗兩訟相趨謂之斗。且如相爭為斗,相擊為毆,兩相忿爭因而毆傷者,名兩訟相趨也。

戲兩和相害謂之戲。假如以力共戲,終雖至死,和而不相嗔恨而致死者,是和而相害也。

賊無變斬?fù)糁^之賊。假如謀殺人者,謂二人以上同心計(jì)謀,潛行屠戮者。《書》云殺人曰賊,是無變斬?fù)簦速\害也。

過失不意誤犯謂之過失。假如有人于幽僻去處,不聞人聲,目不見人出入,因于本處投磚瓦及彈射,因而傷于人者,是名不意誤犯也。

不道 逆節(jié)絕理,謂之不道。假如造畜蠱毒,邪見左道,是逆其正節(jié)也。又如殺一家三人及支解人,是棄絕人理,此等有乖正道,并為不道也。

惡逆凌上僭貴謂之惡逆。假如毆擊父祖者,是凌上也。又如臣下將圖逆節(jié),而有謀君之心,是僭貴也。

戕將害未發(fā)謂之戕。戕者殘也。謂人巳懷惡心,欲圖損害,是為殘賊也。

造意倡首先言謂之造意。假如數(shù)人同犯一事,斂財(cái)共與,先用意謀歛者為首,其余為從,是倡首先言為造意也。

謀二人以上謂之謀。稱謀者,二人以上同心協(xié)謀也。若謀狀彰明,雖一人同二人之法。

率 制眾建議謂之率。假如勢要之人獨(dú)建計(jì)謀,妄托名目,歛眾人之物,或饋與人,或自入己之類,是名制眾建議率歛也。

強(qiáng)不和謂之強(qiáng)。假如恐喝詐欺,及以威若力,或與人藥酒,使其狂亂取財(cái)者,并為取與不和,故名強(qiáng)也。

略攻惡謂之略。假如略人者,謂設(shè)方略而取之,是攻行兇惡之事,而謂之略也。

群三人以上謂之群。假如稱眾者三人以上,始成群眾也。

盜取非其物謂之盜。假如公取竊用者為盜,此謂皆是取非其財(cái),故曰盜。

贓財(cái)利謂之贓。假如以私財(cái)物畜產(chǎn)之類貿(mào)易官物者,合計(jì)所得之利,以贓論罪戾也。

字 類(謂依、同、加、減、如、止、聽、從、仍、并、論,坐也。)

依照其正犯謂之依。凡稱依者,謂所犯照其正犯科斷也。假如諸客販鹽,引數(shù)外夾帶,及引不隨行者,依私鹽法科罪是也。

同比類真犯謂之同。凡稱同者,謂所犯與真犯相類也。假如劫墓賊人,巳發(fā)墳冢者同竊盜,開棺槨者同強(qiáng)盜,殘毀尸首者同傷人是也。

加罪就重次謂之加。凡稱加者,謂于本罪之上增加其罪也。謂如糾彈衙門官吏犯贓,比之有司官吏加一等罪是也。

減罪就輕次謂之減。凡稱減,謂比之正犯減等得罪也。假如犯私鹽者科徒三年,決杖七十,財(cái)產(chǎn)一半沒官,決訖發(fā)下鹽司帶鐐居役,犯界鹽貨減罪一等是也。

如義明于后謂之如。凡稱如者,謂前意雖舉而取結(jié)其事于后也。假如投下并諸色戶計(jì)遇有刑名詞訟,從本處達(dá)魯花赤管民官約會本管斷遣;如約會不至,就便斷遣是也。

止無所加及謂之止。凡稱止者,謂坐罪止此,不可復(fù)加于他人也。假如犯界,酒一十瓶以下,追罰鈔二十兩,決二十七下;一十瓶以上,追罰鈔四十兩,決四十七下;酒雖多,罪止杖六十,罰鈔五十兩是也。

聽從人所欲謂之聽。假如與賣田宅,欺昧親鄰,雖過百日,亦聽依價收贖。又如婦人夫亡,服闋守志,并欲歸宗者,聽其舅姑,不得一面改嫁者是也。

從酌情就罪謂之從。凡稱從者,驗(yàn)所犯輕重,就得其罪也。假如諸造作官物,工畢之日,其元給物料雖經(jīng)覆實(shí),而但有所余者,須限十日呈解還官;限外不納,從隱盜官錢法科是也。

仍罪應(yīng)頻坐謂之仍。凡稱仍者,謂本罪之外應(yīng)須頻坐者。假如偽造寶鈔者死,首告者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chǎn),故曰罪應(yīng)頻坐也。

并情無輕重謂之并。凡稱并者,謂不分彼此,首從輕重皆合得罪也。假如諸差科皆用印押公文,其口傳言語科歛者,不得應(yīng)副;違者所取雖公,并須治罪是也。

論理為正罪謂之論。凡稱論者,謂因有所犯,理成正罪也。假如各處過納秋糧,縣官并不得拘留糧米,以點(diǎn)綱為名,取歛錢物;違者計(jì)贓論罪是也。

坐罪有相連謂之坐。如家人共犯,罪坐尊長是也。

十惡

謀反謂謀危社稷也。謀大逆 謂謀宗廟山陵及宮闕。謀叛謂謀背國從偽。惡逆毆及謀殺父母兄弟之類。不道毆非死罪之人,及支解、蠱毒、厭魅。大不敬盜誤御物,無君臣之禮。不孝毆詈祖父母、父母之類。不睦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等。不義殺本屬官長、受業(yè)師長。內(nèi)亂 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

七殺

謀 二人對議。故知而犯之。劫威力強(qiáng)取。斗兩怒相犯。誤 出于非意。戲兩和相害。過失不意誤犯。

六 贓

以強(qiáng)盜比同強(qiáng)也。以盜論 比同竊也。以枉法比同枉法。不枉法受有罪人錢,判斷不曲者。受所監(jiān)臨財(cái)物監(jiān)臨之官,不因公事,受所監(jiān)臨財(cái)物者。坐贓非監(jiān)臨主司,因事受財(cái)者。

六 色

真強(qiáng)盜 謂以威若力。真竊盜 謂潛形隱面。真枉法 謂曲法受財(cái)。準(zhǔn)盜論 謂準(zhǔn)為盜論。恐喝 謂告訐取財(cái)。詐欺 詭譎曰詐,誣罔曰欺。

五流(《書》云:“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加役流髡發(fā)而配役者。反逆緣坐流 反逆之人,罪及親口。不孝流聞喪不哀、詈繼慈母之類,得流者。子孫過失流 不意誤犯尊長,得流者。會赦猶流謂身雖會赦,猶得流者。五宅下音咤,是五種獄器,謂桎一、梏二、拲二也。

三居謂流之三服也。凡去邦畿四千里曰夷服,又五百里曰鎮(zhèn)服,又五百里曰蕃服,皆流放遠(yuǎn)地以居之也。

三度(謂度關(guān)三等也)

越度謂關(guān)不由門,津不由濟(jì)者。私度謂由門改濟(jì),而無過所者。冒度謂雖有過所,而冒人名者。

贓私

取受因事受財(cái)謂之取受。《曲禮》曰:“臨財(cái)無茍得。”蓋恐傷其廉節(jié)而玷其行,故立法以制之也。

論贓納賄曰贓。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則古人不獨(dú)戒其非義而取也,至于以財(cái)物與人者,亦必求其義焉。雖然非義取之而與財(cái)之人,又有情非故犯,可矜者名有數(shù)等,開列于后。

彼此俱罪謂取與不應(yīng)者。假如枉法、不枉法及受所監(jiān)臨財(cái)物并坐贓者,取與既各得罪,其贓并合沒官。

取與不和謂恐嚇、詐取、乞索、率歛之類,本非有意他求,其財(cái)并合給主。

行求謂凡是公事,各依正理,輙有請求,情涉規(guī)避,其贓并合沒官。

盜贓不以強(qiáng)竊,但系官物者還官,私物還主,若無主仍沒官。

倍贓謂盜一而取二也。

犯禁謂如應(yīng)禁兵器、禁書、寶印之類,及私家違制并榷貨之物,俱名犯禁,并合沒官。

生產(chǎn)蕃息謂婢生子,馬生駒之類。

轉(zhuǎn)易他物謂本贓是驢,回易得馬之類。

興生出舉謂以財(cái)出舉而得利潤者。

饋遺以食餉人曰饋,以物贈人曰遺。

闌遺闌,遮也。路有遺物,官遮止之,伺主至而給與,否則舉沒于官。

賄賂送財(cái)曰賄,受遺曰賂。又曰苞苴并行。晉瑯邪王道子交通請托,賄賂公行。

貨賄金玉曰貨,布帛曰賄。

關(guān)節(jié)《漫錄》曰:“下之所以通款曲于上者,曰關(guān)節(jié)。”又《唐摭言》云:“造請權(quán)要,謂之關(guān)節(jié)。”漢曰關(guān)說。

受賕謂曲法致賂也。

過度與人過財(cái)也。方言謂之涉濟(jì),猶船舟涉濟(jì),其事得遂也。

贓濫納賄曰贓,猥雜曰濫。

泛濫非理生事也。猶水之延漫浮遍溝瀆也。

踰濫謂非理污淫也。

私濫謂不公而錯雜也。

侵漁謂妄取民財(cái)也。《漢·宣紀(jì)》:“小吏俸祿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

漁奪譬漁獵設(shè)網(wǎng)而奪民財(cái)也。《漢·景紀(jì)》:“漁奪百姓。”

蠶食《漢·宣紀(jì)》:“豪強(qiáng)大姓,蠶食無饜。”師古曰:“猶蠶食葉也。”

贓污謂贓染也。

狼藉多受贓賄者,謂之奸贓狼藉。《演義》曰:“物雜亂貌。”言狼起臥游戲,多藉其草而皆縱橫穢亂也。

請求凡是公事,各依正理,輙有所求,規(guī)薦曲法,謂之請求。

請托謂以事干求也。

奏裁謂犯贓之人,必須聞奏取旨,以奏決者。

當(dāng)免謂以官當(dāng)罪也。

除名謂官除其品職吏名,其所役與民一體也。

勒停謂住其職役,不許勾當(dāng)也。

罷役謂吏有所任役使者。

罷職謂官有所職掌者。

不敘謂既犯贓私,職役已罷,雖有前資,再不敘用也。

革罷 革,變也;罷,休也。謂本非官設(shè)人員,革除不用也。

濫設(shè)官吏公使人等,在格各有員數(shù),而或署置過限,是名濫設(shè)。

首過

四首過而不改,斯成過矣。有咎自陳,名之曰首。

自首謂事未發(fā)而先陳者。漢曰首服,謂自陳其罪而服也。五代曰自首,謂服其過也。

出首謂事將彰露,未經(jīng)取問而出者。

代首謂遣人代名而首者。

不準(zhǔn)首謂如奸盜傷人越關(guān)之類,及于物不可備償并先已事發(fā)者。

悔過謂昔非今是也。伊尹放太甲于諸桐,悔過自責(zé)反善。

改過 即悔過也。

悛改去惡從善也。又悛者,正過也。《左傳》曰:“內(nèi)外以悛。”

改正過而能改,錯而能正,名曰改正。謂以嫡為庶,以庶為嫡,以奴為子,以良為賤,違律為婚,私入僧道,詐免徭役。及增減年紀(jì),侵隱田園,脫漏戶口,公事失錯,私罪枉被愆犯者,雖會恩并合改正。

敘復(fù)述其衷曲曰敘,挽回原職曰復(fù)。

法例

刑法刑者,罰也;例者,成也。刑是刑罰之刑,例是例體之例,言刑罰之法加之例體也,如人之成就容貌,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xù),死者不可生也。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也。司馬公曰:“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典刑國法也。商太甲顛覆典刑。

刑罰太公受封于齊曰:“王者使臣,非爵祿則刑法也。”

三尺法《漢·杜周傳》:“不循三尺法。”孟康曰:“古者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于上,所謂竹刑也。”

條例《字寶》云:“一律相比也。”以此類攀引決事也。

斷例晉杜預(yù)曰:“法者,繩墨之?dāng)嗬歉F理盡性之書也。”

令甲顏師古曰:“令甲令乙,若今之第一第二篇也。”

大扎撒謂依條例法度也。

酌古準(zhǔn)今謂前后相并也。漢董仲舒策曰:“以酌古準(zhǔn)今也。”

行事舉例《漫錄》曰:“行事舉例起于晉。”

舞文弄法舞猶弄也。漢張湯好興事,舞文弄法。

刑統(tǒng)刑者,正萬邦之令甲,革萬姓之非心也。統(tǒng)者,合古今大小之隸于法者也。

金科玉條 即刑法書也。

條貫(謂三千之條貫也。教法曰條,規(guī)繩曰貫。《漢書》云:“奚必同條而共貫。”)

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屬二百。總而計(jì)之,三千條也。《尚書》注:“周穆王命呂侯所制,后為甫侯,故稱甫刑也。”

四罪(帝舜舉四罪,天下咸服。)

流流共工于幽州,謂流于北裔水中可居之洲也。放放歡兠于崇山,謂放于南裔之山也。竄竄三苗于三危,謂竄于西裔三危之地也。殛殛鯀于羽山,謂誅于東裔海中之山也。

五刑(贖銅附)

黃帝刑

鞭樸杖刑也。鉆鑿鉆,臏刑,去膝蓋骨也;鑿,鯨刑,墨面也刀鋸刀,割劓也;鋸,刖刑,斷足也。斧鉞斬刑,軍戮也。甲兵以六師誅暴亂也。

舜刑

象以典刑《尚書》注:“刑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謂畫象而民知禁也。

金作贖刑人有過誤,使入金贖罪也。樸作教刑 不勤道業(yè)則撻之。即夏楚收其威也。鞭作官刑 以鞭為治官事之刑。流宥五刑 宥、寬也。以流放之法寬五刑也。怙終賊刑怙恃其惡,終不悛改,既害于人則殺。

周刑

墨鯨也。割其面以墨湼之,使其守門,無妨禁衛(wèi)也。

劓截其鼻使守關(guān),謂其貌丑遠(yuǎn)之也。

剕即刖刑也。使守囿,謂斷足驅(qū)衛(wèi),禽獸無急行也。

宮淫刑也。男子則割勢,女人則幽閉,使守內(nèi),謂其絕人道也。

大辟死罪也。辟字從尸辛,所以制節(jié)其罪也;從口,用法也。有七等:一曰斬,誅之以斧鉞;二曰殺,以刀刃棄市;三曰搏,去衣磔之也;四曰焚,燒殺也;五曰辜,磔之也;六曰踣,斃之于市肆也;七曰罄,縊之于隱處。

漢刑

笞棰也。漢文以代肉刑,景帝自五百減至二百。

耏音而,謂罪不至髡,完其耏鬢,止去其頰毛也。二歲役刑。

完謂不加以肉刑,而髡剃為城旦舂。四歲刑也。

髡孝文定律:“當(dāng)黥者,髡鉗為城旦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潮州市| 三江| 上栗县| 乌拉特中旗| 墨竹工卡县| 恩平市| 敖汉旗| 武威市| 灌南县| 南乐县| 玉树县| 建昌县| 凤台县| 舟曲县| 缙云县| 洪雅县| 吴桥县| 玉林市| 陇川县| 黎平县| 屏东市| 汪清县| 莆田市| 大名县| 南宁市| 勐海县| 西吉县| 达拉特旗| 祁东县| 获嘉县| 崇明县| 四子王旗| 黔东| 灵台县| 荆州市| 枞阳县| 遵化市| 股票| 鄱阳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