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高帝約法“殺人者死”,有三等:一曰棄市,謂當斬右趾及殺人者;二曰磔,謂戮而張尸于市也;三曰三族,謂誅及三族也。
魏刑
贖有十一等。罰金有六等。雜抵罪有七等。作居役也。有四等。完有三等。髡有四等。死有三等。
晉刑
輸贖用金絹贖罪也髡作詳見“漢刑”。棄市 詳見“肉刑”。斬 詳見“周刑”。梟首詳見“肉刑”。
梁刑
贖罪用金絹贖罪也。笞詳見“漢刑”。耏 詳見“漢刑”。髡鉗五歲刑。死謂棄市、斬、梟首也。
北齊刑
杖三等,自一十至三十。鞭撾馬杖也。有五等,自四十至一百。耏 五等,自一歲至五歲。流鞭之百,役之邊裔。重者鞭背,輕者鞭臀,有六等之刑。死 重者革囗囗之,輕者梟首。
后周刑
杖 自一十至五十。鞭自六十至一百。徒自一年至五年。流自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死五等,謂罄、絞、斬、梟、裂也。
隋唐金宋刑
贖銅即輸贖也。自唐宋以來,定數不等。今國家定例,每一下罰鈔一兩,其贖例有四。
聽贖謂犯罪之人情有可矜者。罰贖謂犯公罪而贖免者。收贖謂老幼疾病之人應收贖者。蔭贖藉親蔭而收贖罪者,所謂藉蔭親屬也。
笞捶擊也,恥薄也。言人有小過,法須懲戒,微加捶撻以恥之。漢時則用竹,今時用楚,即荊也。隋制五等,自一十至五十,唐宋金皆相同。
杖 持也。言人執持,可以擊人者。古者用鞭,今時用杖。隋制五等,自六十至一百,唐宋金皆相同。
徒奴也,蓋奴辱之。《周禮》云:“其奴男子入罪隸,女子入于舂槁,置之圜土而教之者是也。”隋制三等,自一年至三年。至唐增一年半,二年半,改為五等。金增四年五年,通為七等。
流《書》云:“流宥五刑。”謂不忍刑殺,宥而竄于邊裔,使其離別本鄉,若水流遠而去也。隋制三等,自一千里至三千里宋改為二千里至三千里,金相同。
死二等,隋唐宋金皆同。一曰絞,謂身首不殊,纏縛而縊者。二曰斬,謂以刀刃殺誅其身首者。
肉刑(余死罪附)
殺戮也。神農氏殺諸侯夙沙氏。
戮殺也。黃帝擒戮蚩尤。
剮古瓦切。謂剔人置其骨也。唐安祿山反,執常山太守顏杲卿剮之。
凌遲即剮也。謂碎臠肢體,身首異處。
支解《漢紀》注:謂截其四肢也。
醢葅其骨肉也。商紂醢九侯。
烹鼎鑊之刑也。齊哀公烹于周。
誅《釋名》曰:“罪及余人曰誅。”帝堯誅三苗君。
族誅平除其族也。商紂有誅及九族之條。
赤族《漢書》注曰:“流血赤其族”。顏師古曰:“見誅殺者必流血,故曰赤族。”
誅夷《賦釋》曰:“誅者,罪連一宗;夷者,殺及九族。”周刑。
爰及五屬謂刑及五服之親也。漢靈帝黨錮五屬。
典沒罪過也。
具五刑漢令曰:“黥、劓、斬趾、梟首、殖骨,曰具五刑。”秦法。
五虐蚩尤性酷毒,作五虐之刑。謂車裂等類。
車裂殺而分尸也。商鞅殘酷,秦人殺而車裂之。
分尸支解其體也。漢分王莽尸。
鑿顛謂刃鑿人腦頂也。秦商鞅法。
炮烙商紂造熨斗、火坑之刑。
抽脅謂抽人脅肋之類。秦商鞅法。
梟斬首懸于木上也。漢梟彭越之首。
腰斬以刃斷腰也。秦腰斬李斯。
剿勞師誅殺也。《書》曰大用剿絕其命。
轘《左傳》注:“車裂曰轘。”
棄市 刑人于市,與眾棄之。棄市,秦法。
傌 音罵。漢賈誼曰棄市之法也。
肆《文選》注:“殺人陳其尸也。”
斫斬擊也。蜀張飛欲斫嚴顏首。
炙 晉大將軍穎炙殺長沙王艾。
撲以囊盛人而殺。秦法。
脯殺人以肉為乾。商紂脯鄂侯。
鋸以木解人也。李克用鋸孫揆。
僇音溜,戮也。秦法。
搗幾舂也。梁侯景以犯法者搗殺之。
坑陷也。秦白起詐坑趙降卒。
剭漢誅大臣于屋南下,謂不露天也。
橫分顏師古曰身首分離也。
剄文選》注:“以刀割曰剄”。
格擊死也。漢蔡遵格殺舍中兒。
拉摧折也。宋武帝拉殺諸葛長民。
天 暌卦,《釋文》:“刺鑿其額曰天。”
抵死《漢·文紀》:“細民之愚,無知抵死。”顏師古曰:“抵,觸也,亦至也。”
沉命應劭曰:“沉,沒也,沒其命也。”
斧質《項籍傳》:“身伏斧質。”顏師古曰:“質,鍖也。古者斬人加于鍖上而斫之也。”鍖,竹林反切。
首級 秦法,斬首一者進爵一級,故曰首級。
殊死漢律,斬刑也。
鉗灼《江充傳》:“燒鐵鉗灼強服之。”
剝皮《后晉紀》注:“刻割也。”
瘐漢注:“囚以饑寒死曰瘐。”
累《揚雄傳》注:“諸不以罪死曰累。”
雜 刑
腐 宮刑也。謂丈夫割去勢,不能復生子,猶如腐木不生實也。
三族秦文公法有三族罪,謂父母、兄弟、妻子,或曰父族、母族、妻族。
髡鉗謂去犯人發,以鐵束項也。《周禮》注云:“貨財積于隱處,使髡者守之。”
奴屬周時為奴者,男子入于罪隸,任之以事,謂治城隍也;女子入于舂槁,謂作米也。凡有爵,及年七十以上,未齔者,皆不為奴。
撻擊也。《周禮》曰撻其怠慢。
加杖謂犯徒役,家無兼丁者,加杖準徒決放。
刑措措,罰具也。謂將犯法之人肆于市令眾,使人不復犯法,則刑具措置而不用,是用刑以期無刑也。
令眾即刑措也。
薰胥晉灼曰:“從人得罪,相坐之刑。”若今之于連人也。
<殺米> 音蔡。流放罪人曰<殺米>。周法也。
魑魅老物精也。王莽復井田,非其議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籍沒謂斷沒家私也。隋制。
抄劄即籍沒也。
鬼薪漢令役人取薪給宗廟,三歲刑。
謫運梁徒役也。男子謫運,女子質作。
配役宋文面流刑。今帶鐐居作。
白粲漢令役人坐擇粲,使之上。三歲刑也。
顧山錢漢婦人犯罪,當于山伐木,聽使入錢顧役也。
城旦舂漢法:旦者,男子旦起治城;舂者,婦人舂作米也。
編管宋法:不文面而流者,謂之編管。
抵罪《漢·高紀》:“傷人及盜抵罪。”服虔曰:“隨輕重制法也。”李奇曰:“傷人有曲直,盜賊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顏師古曰:“抵,至也,當也。”
記罪漢尹翁歸為東海太守,凡奸邪罪名各有記籍,吏民皆服也。
斷按打奚罪戾謂斷沒罪過也。
獄 名(系囚之所也。)
獄犬者,狗也。《易》曰:“艮,止也。”艮為狗,狗善警吠,止御,故獄字從二犬也。又《釋名》曰:“確也,實確人之情偽也。”皋陶所造。
牢《釋名》言:“所在堅牢也。”顏師古曰:“系重囚之處也。”《通鑒》注:“牢,閉也,所以囚有罪。”周文王曰:“幽閉牢阱。”
禁《周禮》曰刑禁也。又制人之所也。
監房即禁之異名也。
夏臺又曰均臺。夏桀囚湯使于臺。
羑里又曰動止。商紂囚周文王于羑里,在相州鄴都。羑音酋。
囹圄《釋名》曰:“囹,領也;圄,御也。領錄囚徒禁御也。”周獄名。又曰幽圉。
圜土周成王獄城也。筑其墻,表其圜形,以教民也。又名圜墻。
圜扉即圜土也。所以拘非,故從非。
棘木《易》:“系用徽纆,寘于叢棘。”《周禮》注:“樹棘者,取其赤心而外刺也。”
狴豻豻,胡犬也,為能守,故以獄為豻。《詩》云:“宜岸宜獄。”《家語》曰:“獄牢曰狴。”漢(序)[服虔]曰:“鄉亭之獄曰豻。”
虎穴《漢·尹賞傳》曰地牢酷處謂之“虎穴”。
黃沙晉武帝置獄,名曰黃沙。
獄市漢曹參曰以獄市為寄。
深室《左傳》謂囚室曰深室。
隱室秦始皇隱宮徒七十余萬人于室,又曰隱宮。
請室《漢·賈誼傳》:“造請罪之室。”
居室《漢·灌夫傳》曰:“系居室。”
蠶室漢犯宮刑者,下蠶室,謂取其溫密也。
頌系 《漢書》注:“頌者,密也。”言見寬容但處曹吏舍而不入狴豻也。顏師古曰“不桎梏”,即今之監于吏舍取問者。頌,音容。
獄具
桎梏 木在手曰梏,手械也,所以告天;木在足曰桎,足械也,所以質地。黃帝所置。
拲音拱。《刑統賦[釋]》注:“兩手同一械曰拲。”
杻即梏也,轉手貌也。宋金定制。
鐐即帶鏈鐮刀也,形象鍥而無柄,連鏈于足,以限役囚步也。遼制有鎖無鐐。金章宗始定鐐連镮,重三斤。
鉗釱《漢·陳咸傳》:“私解脫鉗釱。”顏師古曰:“鉗在頸,釱在足,皆以鐵為之。”鉗,其炎切。釱音第 。
械系桎梏也,漢高帝擒韓信,械系歸洛陽。
露車陳制:死罪將決,乘露車,著三械,加拲手。
檻車載囚之車也。 又曰箯輿,以板四周,無所通見。謂極刑也。漢貫高檻車送長安。
枷較也,交木為之。始自后魏。唐宋以來,方定三等斤重也。
桁楊《莊子》注曰:枷夾其頸曰桁楊。
鎖漢之鐵鋃鐺也。金始制其丈尺。
錮身重系也。始于周,宋以盤枷代之也。缿囗囗角項同也。漢趙廣漢置,以投書。宋添鉗鎖,改為獄具。
盜械 漢法,以罪著械者,稱為盜械。
胥靡胥,相也;靡,隨也。又曰靡系。漢以徒囚聯系,使相隨而服役,即今之伴鎖也。
三杖謂笞杖訊也。始于漢文,歷代大小不同,至金始定三等之制也。
棰楚杖曰棰,荊曰楚。
敲樸短杖曰敲,杖擊曰樸。
孟青唐侯思止謂決囚大杖曰“孟青”。
槚楚《初學記》曰:“山槚曰荊,杖曰楚。”謂收罪人之威也。
縲紲又曰累紲。黑索曰縲,拘攣曰紲。顏師古曰:“縲,系也;紲,長繩也。”
徽纏 三股繩曰徽,二股繩曰纏。
區囗囗刀 刑人之刀也。漢虞詡曰:“寧伏區囗囗刀。”
僭指、腿夾宋嶺南用,今仍存。
腦箍、腳夾、麻棍今用拷囚。
加刑
三木頭首手足枷系也。漢曰三木囊頭。
木人鎖伴罪人也。今禁矣。
五毒漢陸續坐獄,身被五毒,謂械、桎、梏、繩、鎖也。
反接漢樊噲受詔反接,謂反縛雙手也。
面縛謂縛手于后,而止見其面也。
系縛賈誼曰用長繩系囚也。
榜笞上音彭。《張耳傳》:“吏榜笞數千。”謂捶擊也。
拷掠漢法,謂榜笞而問也。
跪芒 宋嶺南用,今禁矣。
疻痏上音侈,下音鮪。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而無創瘢者,謂之疻痏。
獄持、宿囚唐酷吏以囚泥耳籠頭,枷研楔(先結切)轂(許角切),摺脅簽爪,懸發薰耳,號曰獄持。節食緩問,晝夜搖撼,使不得眠,名曰宿囚。
羅織唐酷吏網羅無辜,將囚倒懸石縋,以醋灌鼻,鐵圈束首,火甕鐵籠,逼追服罪,此等之名皆曰羅織,謂本罪之外非理凌虐也。
絣謂以繩綁縛也。
扒謂控首也。
吊謂繩束也。
拷謂掠問也。
聽訟
五聽《禮》云:“民之獄訟,以情求之,其聽有五。”
辭聽 謂觀其出言不直,則煩亂也。
色 謂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赤也。
氣聽謂觀其氣息不直,則惴戰也。
耳聽謂觀其所聆不直,則惑疑也。
目聽謂觀其眸視不直,則眊然不明也。
兩造《禮》云:“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于朝。”注:“百矢為一束。必入矢者,取其直也;不入矢者,則自服不達也。”
兩劑《禮》云:“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然后聽。”注云:“金三十斤為鈞,必入金者,取其剛而不變也。”
三刺《禮》云殺也。以三訊而定罪,若眾言可殺則殺,可宥則宥也。一曰訊群臣,謂先問卿大夫也;二曰訊群吏,謂次問府吏胥徒也;三曰訊萬民,謂然后問萬民也。
五父
親謂生我身之父也。
養謂繼立我之父。遺抱者同。
繼謂父亡母再醮者。
義謂受恩寵結拜之類。
師謂受業之師也。
十 母
親謂親生我身者。
出謂生我之身,為父離異者。
嫁謂親母因父亡改適者。
庶謂母非正室而生我者。
嫡謂我以妾所生,故以父正室曰嫡。
繼 親母已亡,父再娶者。
慈謂妾無子,及妾子之無母,而父命為母者。
養謂出繼他人為子者。
乳謂曾乳哺我身者。
諸謂伯叔母之類通稱。
老幼疾病
襁褓謂一歲二歲小兒衣也。又曰小兒。繃曰襁,藉曰褓。
黃悼三歲曰黃,七歲曰悼,謂憐愛其幼也。
齠齔上音條,下音襯。女子八歲毀齒曰齠,男子七歲毀齒曰齔。
幼笄男子十五曰幼,年尚少也。女子十五曰笄,婦人之簪也。
稱中男子十六歲稱中。
成丁男子十七歲出幼,二十已上成丁,謂可以力役也。
弱冠男子二十歲曰弱冠,謂弱其事也。
壯強男子三十歲曰壯,有室也。四十歲曰強,而仕也。
艾耆五十曰艾,謂容顏蒼色也。六十曰耆,言至老境無從力役也。
老耋下徒結切。七十曰老,蒿也,謂年高而言亂也。八十曰耋,鐵也,謂皮膚變色如鐵黑。
稱耄《曲禮》曰:“八十九十曰耄。”謂惛忘也。
期頤百歲也。期,猶要也;頤,養也。謂不知衣服食味,孝子當致養而已。
疾病終身之恙。藥石難療者謂之疾,偶有所苦曰病。
膏肓心下曰膏,鬲下曰肓。
藥石團散曰藥,針砭曰石。
藥餌攻疾之物曰藥,可以服食曰餌。
診視切脈曰診,察色曰視。
平復體安曰平,還元曰視。
痊可 謂病除也。
殘疾謂一目盲,二耳聾,手無二指,足無三指,手足無大拇指,久漏下,重大癭腫也。
廢疾癡、啞、侏儒、腰脊、折一肢疾者。
篤疾啞疾、癲狂、二肢折,雙目盲之類。
五服(五服者,象天有五星,地有五岳,陰陽有五行,刑法有五等,故喪服有五名也。蓋服者,言死者既喪,生者制服,但貌以表心,服以表貌也。)
三年實二十七個月。蓋得三年之氣一開,天道終也。有二等。
斬缞喪服不言裁割,而言斬者,謂取痛甚之義。
齊缞裳粗緝而剪裁成也。
期年實一十二個月,謂應天道之四時,如物有終始也。有二等。
杖期男子服用竹,婦人服用桐。
不杖期謂服不用杖也。
大功九月功者,治布之功,有精粗也。九月者,應天道一時之氣,如春種秋成也。
小功五月布精者也。為服于輕,不成一時也。
緦麻三月服之輕者曰緦,謂治其布縷如絲,其服容貌可也。
袒免無服之親也。《禮》注云:“謂不服布而裳袒。”謂有幘帽之狀也。
三殤(《說文》曰:未成人而死曰殤。男子已娶,女子已嫁,皆不為殤。)
長殤十九歲至十六歲,其服九月止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