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名臣列傳(9)

龔囗

按宋書本傳囗遂寧人也少好學益州刺史毛璩辟

為勸學從事璩為譙縱所殺故佐吏并逃亡囗號哭

奔赴殯送以禮縱后設宴延囗不獲已而至樂奏囗

流涕起曰北面事人亡不能死何忍聞舉樂蹈跡逆

亂乎縱大將譙道福引出將斬之道福母即囗姑跣

出救之故得免縱既僭號備禮征又不至乃收囗付

獄脅以兵刃執志彌堅終無回改至于蜀平遂不屈

節其后刺史至輒加辟引歷府參軍州別駕從事吏

太祖元嘉二十四年刺史陸征上表曰臣聞運纏明

夷則艱貞之節顯時屬棟撓則獨立之操彰昔之元

興皇綱弛紊譙縱乘釁肆虐巴庸害殺前益州刺史

毛璩竊據蜀土涪岷士庶迫受職璩故吏龔囗獨

秉身貞白抗志不撓殯送舊君哀敬盡禮全操九載

不染偽朝縱雖殘兇猶重義概遂延以旌命劫以兵

威囗忠誠奮發辭色方壯雖桎梏在身踐危愈信其

節白刃臨頸見死不更其守若王蠋之抗辭燕軍同

周苛之肆詈楚王方之于囗蔑以加焉誠當今之忠

壯振古之遺烈而名未登于王府爵猶齒于卿曹斯

實邊氓遠土所為于邑臣過叨恩私宣風萬里志存

砥竭有懷必聞故率愚囗舉其所知追懼紕妄伏增

愯囗遂不被朝命終于家

顧覬之

按宋書本傳覬之字偉仁吳郡吳人也高祖謙字公

讓晉平原內史陸機姊夫祖崇大司農父黃老司徒

左西掾覬之初為郡主簿謝晦為荊州以為南蠻功

曹仍為晦衛軍參軍晦愛其雅素深相知待王弘辟

為揚州主簿仍為弘衛軍參軍鹽官令衡陽王義季

右軍主簿尚書都官郎護軍司馬時大將軍彭城王

義康秉權殷劉之隙已著覬之不欲與殷景仁久接

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于囗上行腳家人

竊異之而莫曉其意后義康徙廢朝廷多以異同受

禍復為東遷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后

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覬之理繁以約縣用無

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

莫能尚也還為揚州治中從事史廣陵王誕廬陵王

紹北中郎左司馬揚州別駕從事史尚書吏部郎嘗

于太祖坐論江左人物言及顧榮袁淑謂覬之曰卿

南人怯懦豈作賊覬之正色曰卿乃復以忠義笑人

淑有愧色元兇弒立朝士無不移任唯覬之不徙官

世祖即位遷御史中丞孝建元年出為義陽王昶東

中郎長史寧朔將軍行會稽郡事尋為右衛將軍領

本邑中正明年出為湘州刺史善于囗民治甚有績

大明元年征守度支尚書領本州中正二年轉吏部

尚書四年致仕不許時沛郡相縣唐賜往比囗朱起

母彭家飲酒還因得病吐蠱蟲十余枚臨死語妻張

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

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

律傷死人四歲刑妻傷夫五歲刑子不孝父母棄市

并非科例三公郎劉思議賜妻痛往遵言兒識謝及

理考事原心非存忍害宜哀矜覬之議曰法移路

尸猶為不道況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

通小情當以大理為斷謂副為不孝張同不道詔如

覬之議加左軍將軍出為吳郡太守八年復為吏部

尚書加給事中未拜欲以為會稽不果還為吳郡太

守幸臣戴法興權傾人主而覬之未嘗降意左光祿

大夫蔡興宗與覬之善嫌其風節過峻覬之曰辛毗

有云孫劉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及世祖晏駕法興

遂以覬之為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太宗泰始初四

方同反覬之家尋陽尋陽王子房加以位號覬之不

受曰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非復軍旅之

日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守盡家門不敢聞命孔覬

等不能奪時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覬之心跡清全

獨無所與太宗甚嘉之東土既平以為左將軍吳郡

太守加散騎常侍泰始二年復為相州刺史常侍將

軍如故三年卒時年七十六追贈鎮軍將軍常侍刺

史如故謚曰簡子覬之家門雍睦為州鄉所重五子

約緝綽縝緄綽私財甚豐鄉里士庶多負其責覬之

每禁之不能止及后為吳郡誘綽曰我常不許汝出

責定思貧薄亦不可居民間與汝交關有幾許不盡

及我在郡為汝督之將來豈可得凡諸券書皆何在

綽大喜悉出諸文券一大廚與覬之覬之悉焚燒宣

語遠近負三郎責皆不須還凡券書悉燒之矣綽懊

嘆彌日覬之常謂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唯應恭

己守道信天任運而暗者不達妄求僥幸徒虧雅道

無關得喪乃以其意命弟子愿著定命論其辭曰仲

尼云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丘明又稱天之

所支不可壞天之所壞不可支卜商亦曰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孟軻則以不遇魯侯為辭斯則運命奇偶

生數離合有自來矣馬遷劉向揚雄班固之徒著書

立言咸以為首世之論者多有不同嘗試申之曰夫

生之資氣清濁異原命之稟數盈虛乖致是以心貌

詭貿性運舛殊故有邪正昏明之差修夭榮枯之序

皆理定于萬古之前事征于千代之外沖神寂鑒一

以貫之至乃卜相末技巫史賤術猶能豫題興亡逆

表成敗禍福指期識照不能徙吉兇素著威衛不能

防若夏氓宅生于帝宮豈蠲殘傷之祟漢臣衍貨于

天府寧免喂斃之魂且又善惡之理雖詳而禍福之

驗常昧逆順之體誠分而吉兇之效常隱智絡天地

猶罹沈牖之災明照日月必嬰深匡之難增信積德

離患于長饑席義枕仁僥禍于促算何則理運茍其

必至圣明其猶病諸況乃蕞跡流惑之徒投心顓蒙

之域而欲役慮以揣利害策情以窮通其為重傷

豈不惑甚是以通人君子閑泰其神沖緩其度不矯

俗以延聲不依世以期榮審乎無假自求多福榮辱

修夭夫何為哉問曰夫書稱惠迪貽吉易載履信逢

佑前哲余議亦以將迎有會淪塞無兆宣攝有方夭

閼無命善游銷魂于深梁工騎燼生于曠野明珠招

駭于暗至蟠木取悅于先容是以罕樂以陽施長世

景惠以陰德遐紀彭實以繕衛延命盈忌以荒湎促

齡陳張稱臺鼎之崇嚴辛衍宰司之盛若乃游惡蹈

兇處逆踐禍宣昭史策易以研正至如神仙所序天

竺所書事雖難征理未易詰留滯傾光思聞通裁對

曰子可謂扶繩而辨循刻而議若乃宣攝有方豈非

吉運所屬將迎有會實亦兇數自挻若夫陽施陰德

長世遐年揆厥所原孰往非命研復來旨讎校往說

起予惟商未識所異資生稟運參差萬殊逆順吉兇

理數不一原夫食椒非養生之術咀劍豈衛性之經

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時或嬰患深澗乖

僥寵之津空谷絕探榮之轍運之所集物稊其枯而

俯仰竿牘終然離沮爾乃蹺跖橫行曾原窘步湯周

延世詡邑絕緒吉兇征應糾纏若茲畢萬保軀密賤

盞領梁野之言豈不或妄谷南魯北甘此促生彭翁

竇叟將以何術晉平趙敬淫放已該漢主魏相奚獨

傷夭同異若斯是非孰正至如雷濱凝分挫志遠圖

棘津陰拱振功高世樊生沖矯鐫旌善之文華子高

抗銘懲非之策皆士衡所云同川而異歸者也殊涂

均致實繁有征即理易推在言可略昔兩都全盛六

合殷昌霧集貴寵之閭云動權豪之術鈞貿貽談豈

唯陳張而已觀夫二子才未越眾而此以藉榮揮價

彼獨擯景淪聲通否之運斷可知矣嚴辛不安時任

命而委罪亮直亦地脈之徒歟若神仙所序顯明修

習齊強燕平厥驗未著李覃董芬其效安在喬松之

侶云飛天居夷列之徒風行水息良由理數懸挺實

乃鍾茲景命天竺遺文星華方策因造前定果報指

期貧豪莫差修夭無爽有允瑣辭無愆鄙說統而言

之孰往非命冥期前定各從所歸善惡無所矯其趨

愚智焉能殊其理若乃得議其工失蚩其拙操之則

栗舍之則悲斯固染情于近累豈不貽誚于通識問

曰清論光心英辯溢目求諸鄙懷良有未盡若動止

皆運險易自天理定前期靡非暗至玉門犁丘睿識

弗免豈非圣愚齊致仁虐同功昏明之用將何施而

可對曰夫圣人懷虛以涵育凝明以洞照惟虛也故

無往而不通惟明也故無來而不燭涸海流金弗染

溫涼之岨嚴兵猛兕無累爪刃之災忘生而生愈全

遺神而神彌暢若玉門犁丘蓋同跡于人故同人有

患然而均心于天亦均天無害大賢則體備形器慮

盡藏假靜默以居否深拱以違礥皆數在清全故鍾

茲妙識是以稟仲尼之道不在奔車之上資伯夷之

運不處覆舟之下若乃越難趨險逡巡弗獲履危踐

機僶俯從事愚之所司圣亦何為及中下之流馳心

妄動是非舛斡倚伏移貿故北宮意逆而功順東門

心晦而跡明宣應遺筮而逢吉張松協數而遘禍且

智防有紀患累無方爾乃猘狗逐而華子奔腐鼠遺

而虞氏滅匣囗逸而林木殘櫝珠亡而池水竭凡厥

條流曲難詳備搖形役思其效安征豈若澡雪靈府

洗練神宅據道為心依德為慮使跡窮則義斯暢身

泰則理兼通豈不美哉何必遺此而取彼問曰夫建

極開化樹聲貽則典防之興由來尚矣必乃幽符懸

兆冥數指期善惡前征是非素定名教之道不亦幾

乎息哉對曰天生蒸民樹之物則教義所稟豈非冥

數何則形氣之具必有待而存顓蒙之倫豈無因而

立必假纖紈以安生藉粱豢以延祀資信禮以繕性

秉廉義以劾情圣人聰明深懿履道測化通體天地

同情日月仰觀俯察撫運裁風于是乎昭日星之紀

正霜雨之度張云霞之明衍風露之渥浮舟翼滯騰

駕振幽又乃甄理三才辨綜五德弘鋪七體之端宣

昭八經之緒是以時雍在運群方自通抱德煬和全

真保性故信食相資代為唇齒富教相假遞成輔車

今弛棄纖紈損絕粱豢必云僥生委命豈不已曉其

迷至乎湮斥廉義屏黜信禮責以祈存推數遂乃未

辨其惑連類若斯乖妄滋甚然則教義之道生運所

資寵辱榮枯常由此作斯固命中之一物非所以為

難也問曰循復前旨既以理命縣兆生數冥期研覆

后文又云依仗名教帥循訓范若藉數任天則放情

蕩思拘訓馴范則防慮檢喪函矢殊用矛戈異適雙

美之談豈能兩遂對曰夫性運乖舛心貌詭殊請布

末懷略言其要若乃吉命所鍾縱情蹈道訓性而順

因心則靈兇數所挻率由踐逆聞言不信長惡無悛

此愚智不移聲訓所遺者也其有見善如不及從諫

如順流是則命待教全運須化立譬以良醫之室病

者所存至如澄神清魂平心實氣無妄之疴勿藥有

喜所謂縱情蹈道無假隱括若膏肓之疾長桑不治

體府之病陽慶弗理此則率由踐逆自絕調御至乃

趙儲之命宜永須扁鵲而后全齊后之數必延待文

摯而后濟亦猶運鍾循獎彝范所興善惡無主唯運

所集而異膏粱方丈沈疾弗顧瑤碧盈尺阽危弗存

夫靜躁之容造次必于是曲直之性顛沛不可移是

以夷惠均圣而異方遵齊通而殊事雖復鉗桎羿

奡思服巢許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蹺跖之慮不然之

事斷可知也必幽符鉆仰冥數修習雖存陵惰其可

得乎故運屬波流勢無防慮命僥山立理無放情用

殊函矢雙美奚躓談異矛戈兩濟何傷問曰夫君臣

恩深師資義固所以沾榮涂施提飾荷聲故刳心流

腸捐生以亢節火妻灰子薶名以償義若幽期天兆

則明剔可遺冥數自賓則感效宜絕豈其然乎對曰

論之所明原本以為理難之所疑即末以為用蓋陰

閉之巧不傳萌漸之調長絕故知妄言賞理古人所

難吾所謂命固以綿絡古今彌貫終始爰及君臣父

子師友夫妻皆天數冥合神運元至逮乎暌愛離會

既命之所甄昏爽順戾亦運之所漸爾乃松柳異質

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何異忠孝之

質資行夙昭至于刻志酬生題誠復施殉節投命馴

義忘己亦由石雖可毀堅不可銷丹雖可磨赤不可

滅因斯而言君臣師資既幽期自賓心力感效亦冥

數天兆夫獨何怪哉

北魏

于簡

按魏書節義傳簡字什門代人也太宗時為謁者使

喻馮跋及至和龍住外舍不入使人謂跋曰大魏皇

帝有詔須馮主出受然后敢入跋使人牽逼令入見

跋不拜跋令人按其項什門曰馮主拜受詔吾自以

賓主致敬何須苦相迫也與跋往復聲氣厲然初不

撓屈既而跋止什門什門于群眾之中回身背跋被

囗后襠以辱之既見拘留隨身衣裳敗壞略盡蟣虱

被體跋遺以衣服什門拒而不受和龍人皆嘆曰雖

古烈士無以過也歷二十四年后馮文通上表稱臣

乃送什門歸拜治書侍御史世祖下詔曰什門奉使

和龍值狂豎肆虐勇志壯厲不為屈節雖昔蘇武何

以加之賜羊千口帛千匹進為上大夫策告廟頒

示天下咸使聞也

汲固

按魏書節義傳固東郡梁城人也為兗州從事刺史

李式坐事被收吏民皆送至河上時式子憲生始滿

月式大言于眾曰程嬰杵臼何如人也固曰今古豈

殊遂便潛還不復回顧徑來入城于式婦閨抱憲歸

藏之及捕者收憲屬有一婢產男母以婢兒授之事

尋泄固乃攜憲逃遁遇赦始歸憲即為固長育至十

余歲恒呼固夫婦為郎婆后高佑為兗州刺史嘉固

節義以為主簿

李冏

按魏書李順傳順子冏字道度少為中散逃避得免

太和中拜下大夫南部給事出為龍驤將軍南豫州

刺史還拜冠軍將軍尋除光祿大夫守度支尚書二

十一年高祖幸長安冏以咸陽山河險固秦漢舊都

古稱陸海勸高祖去洛陽而都之后高祖引見笑而

謂之曰卿一昨有啟欲朕都此昔婁敬一說漢祖即

日西駕尚書今以西京說朕仍使朕不廢東轅當是

獻可理殊所以今古相反耳冏對曰昔漢祖起于布

衣欲藉崄以自固婁敬之言合于本旨今陛下百世

重光德洽四海事同隆周均其職貢是以愚臣獻說

不能上動高祖大悅其年冏卒賜錢二十萬布百匹

朝服一具衣一襲冏性鯁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彈

駁公卿無所回避百寮皆憚之高祖常加優禮故車

駕巡幸恒兼尚書右仆射雖才學不及諸兄然公強

當世堪濟過之子佑字長禧篤穆友于見稱于世歷

位給事中尚書祠部郎相州撫軍府長史司空從事

中郎博陵太守所在亦以清干著稱

薛提

按魏書本傳提太原人也皇始中補太學生拜侍御

史累遷散騎常侍太子太保賜爵歷陽侯加晉兵將

軍出為鎮東大將軍冀州刺史進爵太原公所在有

聲績征為侍中治都曹事世祖崩秘不發喪尚書左

仆射蘭延侍中和匹等議以為皇孫幼沖宜立長君

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曰皇孫有世嫡之重民望所

系春秋雖少令問聞于天下成王孝昭所以隆周漢

廢所宜立而更求君必不可延等猶豫未決中常侍

宗愛知其謀矯皇后令征提等入遂殺之

賈彝

按魏書賈彝傳彝字彥倫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

敷魏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因家焉父為苻堅

巨鹿太守坐訕謗系獄彝年十歲詣長安訟父獲申

遠近嘆之僉曰此子英俊賈誼之后莫之與京弱冠

為慕容垂驃騎大將軍遼西王農記室參軍太祖先

聞其名嘗遣使者求彝于垂垂彌增器敬更加寵秩

遷驃騎長史帶昌黎太守垂遣其太子寶來寇大敗

于參合陂執彝及其從兄代郡太守潤等太祖即位

拜尚書左丞參預國政加給事中于鄴置行臺與尚

書和跋鎮鄴招攜初附久乃召還天賜末彝請詣溫

湯療病為叛胡所拘執送于姚興積數年遁歸又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林州市| 库伦旗| 新沂市| 凤山县| 永安市| 徐水县| 永昌县| 兰考县| 长武县| 鸡东县| 自治县| 图们市| 长垣县| 元阳县| 泰兴市| 华安县| 阳城县| 抚远县| 呈贡县| 望都县| 文化| 彭阳县| 诸城市| 上饶县| 军事| 镇原县| 台州市| 长葛市| 溆浦县| 东兰县| 民县| 芦山县| 潼关县| 安溪县| 武夷山市| 台中市| 林口县| 广平县| 大庆市|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