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匯考(3)
- 明倫匯編宮闈典宦寺部
- (清)陳夢雷
- 17115字
- 2015-12-25 15:39:58
明
太祖洪武元年諭宦官不得預政典兵
按大政紀洪武元年四月丙辰上謂侍臣曰吾觀史
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未嘗不
為之惋嘆此輩在人主之側日見親信小心勤勞如
呂強張承業之徒豈得無之但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圣人之深戒其在宮禁止可使之供灑掃給使令傳
命而已豈宜預政典兵漢唐之禍雖曰宦官之罪亦
人主寵愛之使然向使宦官者不得典兵雖欲為亂
其可得乎
洪武二年命吏部定內侍諸司官制
按大政紀洪武二年八月己巳命吏部定內侍諸司
官制諭之曰朕觀周禮所記未及百人后世至逾數
千卒為后患今雖未能復古亦當為防微之計古時
此輩所治止于酒漿酰醢司服守閽數事今朕亦不
過以備使令非別有委任可斟酌其宜勿令過多又
顧謂侍臣曰此輩自古以來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
二見若用以為耳目即耳目蔽矣以為心腹即心腹
病矣馭之之道但常戒囗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
有功則驕恣畏法則檢束自不敢為非也乃定置內
史監奉御六十人尚寶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
佩九人尚禮八人尚樂七人紀事二人執膳四人司
脯四人司香四人涓潔二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
四局設正一人副二人置御馬御用二司設正一人
副二人內府庫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內倉監設令
一人丞二人及置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樂典
乘共六局局設局郎一人丞一人又置門官午門東
華門西華門元武門奉天門左右順門左右紅門皇
宮門坤寧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正一人東宮門官
春和門東宮后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
按春明夢余錄中官之制凡內使小大者烏木牌平
巾者不得衣員領束帶唯請轎長隨并都知監長隨
各獅子等補束角帶及有牙牌官帽便謂之奉御正
六品得服麟補束金廂囗瑁或犀帶自奉御而上左
右監丞五品左右少監從四品太監正四品太監而
上方服斗牛補再升則膝襕飛魚斗牛及蟒衣再升
方賜玉帶冬則光素夏則玲瓏三九月則頂收再升
則內府騎馬凡騎馬者自東西下馬門起至南內西
上南門起至寶鈔司凡遇圣節正旦大婚誕慶各進
馬一匹再升則每歲祿米十二石后加一級皆益十
二石
洪武三年重定內使服飾之制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三年十月上諭宰臣凡內使監
未有職名者當別置衣帽以別監官禮部定擬內使
監官凡遇朝會照依品級具朝服公服行禮其常服
葵花胸背團領衫不拘顏色烏紗帽犀角帶其內使
無品從者常服團領衫無胸背花不拘顏色烏角束
帶烏紗帽垂軟帶年十五以下者惟帶烏紗小頂帽
從之
洪武四年正月定宦官月支廩米閏三月命吏部定
內監等官品秩
按大政紀洪武四年春正月乙巳詔宦官月支廩米
一石閏三月甲子命吏部定內監等官品秩自監令
正五品以下至從七品有差上謂侍臣曰古之宦豎
不過司晨昏供役使而已自漢鄧太后以女主稱制
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自此以來
權傾人主及其為患如城狐社鼠不可以去朕謂此
囗但當服事宮禁豈可假以權勢縱其狂亂吾所以
防之極嚴但犯法者必斥之不令在左右戒履霜堅
冰之意也
按春明夢余錄內官監通掌內史名籍總督各職凡
差遣及缺員具名奏請設令一人正六品丞二人從
六品典簿一人正九品所掌文籍以通書筭小內史
為之神宮監掌太廟祭器及祭祀灑掃設令一人正
七品丞一人從七品奉御一人正八品尚寶監掌御
寶圖書凡用御寶則奏請然后付尚寶司官用之畢
則捧入設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從七品尚衣監掌
御用冠冕衣服靴履設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從七
品奉御四人正八品尚膳監掌御膳設令一人正七
品丞一人從七品司設監掌御用儀仗輦輅輿帳裀
褥張設設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從七品奉御四人
正八品司禮監掌宮庭禮儀凡正旦冬至節等命婦
朝賀等禮則掌其班位儀注及囗察內官人員違犯
禮法者設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從七品直殿監掌
各殿灑掃陳設設令一人正七品丞四人從七品小
內史一十五人宮門承制掌傳奉宣召設奉御五人
正八品宮門守門官掌宮門灑掃時其開闔稽察出
入設門正一人正八品副四人從八品內承運庫掌
供御金銀段匹等物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
從九品司鑰庫掌皇城各門管鑰大使一人正九品
副使四人從九品巾帽局掌造內府冠帽設大使一
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從九品針工局掌造內府衣服
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從九品織染局掌織
染段匹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從九品顏料
局掌燒造銀朱等項顏料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司苑
局掌種蒔蔬果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司牧局掌牧養
孳牲設大使一人正九品皆于內官內選用外承運
庫掌收金銀段匹等物甲字庫掌收銅錢布匹顏料
乙字庫掌收衣服衾帳紙札等物丙字庫掌收綢絲
綿紗線丁字庫掌收銅鐵錫香茶蠟諸物戊字庫掌
收氈衫胡椒并支軍器廣源庫掌收貯寶鈔廣惠庫
掌收支寶鈔每庫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從
九品皆于流官內選用隸戶部皮作局掌硝皮熟皮
張成造靴鞋鞍轡兵仗局掌造各項軍器寶源局掌
鼓鑄銅器每局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從九
品皆于流官內選用隸工部
按酌中志內府十二監曰司禮曰御用曰內官曰御
馬曰司設曰尚寶曰神宮曰尚膳曰尚衣曰印綬曰
直殿曰都知四司曰惜薪曰寶鈔曰鐘鼓曰混堂又
八局曰兵仗曰巾帽曰針工曰織染曰酒醋面曰司
苑曰浣衣曰銀作已上總謂之曰二十四衙門也此
外有內府供用庫內承運庫司鑰庫等處亦臚列于
后以備考焉
司禮監
掌印太監一員秉筆隨堂太監八九員或四五員設
有象牙小牌一面長寸余每日申時交接輪流該正
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
遵照閣中票來字樣用朱筆楷書批之間有偏傍偶
誤者亦不妨略為改正最有寵者一人以秉筆兼掌
東廠掌印秩尊視元輔東廠權重視總憲兼次輔其
次秉筆隨堂如眾輔焉皆穿貼里先斗牛次升坐蟒
先內府騎馬次升橙杌祿米每升一級則歲加米十
二石各家私臣曰掌家職掌一家之事曰管家辦理
食物出納銀兩曰上房執掌箱柜鎖鑰曰掌班領班
鈐束兩班答應官人日司房打發批文書謄寫應奏
文書其下則管帽管衣靴茶廚房打聽官看莊宅各
瑣屑事務也其余大小衙門遇有應題奏事情皆關
白司禮掌印秉筆隨堂而始行凡御前親近大內臣
曰干清宮管事曰打卯牌子其秩亦榮貴猶外之勛
爵戚臣也然皆得掌各衙門之印視其寵眷厚薄而
欽傳之不拘資次
司禮監提督一員秩在監官之上于本衙門居住職
掌古書籍名畫冊葉手卷筆硯墨綾紗絹布紙札各
有庫貯之選監工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鎖鑰所屬掌
司四員或六七員佐理之并內書堂亦屬之又經廠
掌司四員或六七員在經廠居住只管一應經書印
板及印成書籍佛藏道藏番藏皆佐理之自提督之
下則監官典簿十余員提督皇史宬并新房候轉提
督俱輪流該正在廊下家宿專理皇城一應禮儀刑
名鈐束長隨當差聽事各役關防門禁至逆賢擅政
時令與文書房輪挨遇雙月十六日前往教囗比試
武職應襲其次六科廊掌司六員或八員分東西兩
房管精微科內外章疏及內官腳色履歷職名月報
逃亡事故數目其次人數十員或八員管二十四衙
門山陵等處內官職級姓名撰寫每日傳行圣旨稽
查門禁鈐束當差聽事題奏應行禮儀應頒賞賜其
次六科廊謄黃寫字一員其次管賞寫字則按節令
挨次題囗禮儀文書及賞例或百余員或數十員分
兩班四撥各撥若干人其班按十二支輪之曰頭頂
整一日過夜曰守早從卯至申曰守晚從申至次日
天明曰末頂整一日過夜方得下班歇息四日也凡
遇圣駕朝講游幸穿麟補紅或青執藤條
攔擋者皆掌司人數寫字也凡轉經廠司禮監掌司
者則每撥內另有一種衙門寫字共十余員挨補而
已自提督至寫字俱穿凡出入皇城各門俱門
軍接與擋道自內書堂奉旨撥派者曰正途其次或
乞恩奏保改升者亞焉
文書房官八員或十員雖穿其實祖宗初設原
是遴選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有學行才識者委用
職掌通政使司每日封進本章并會極門京官所上
封本及在內各衙門本天下各藩府本府有大小濃
淡之不同文書房各以名銜前后分管之其在外之
閣票在內之答票一應旨意圣諭御札俱由文書房
落底簿發行所以如今凡掌司升轉文書房者概削
去司禮監銜都借列內官監銜其呈稟文書具見經
手次第
禮儀房
提督太監一員掌印或秉筆攝之掌司數員寫字管
事數員本房長隨數員掌管一應選婚吉禮每年春
夏秋冬四仲月選乳婦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給食
料在你子府居住凡宮中有喜鋪月子房則生男生
女各一二口在文華殿外西北臨河之小房住及報
生皇子則用生女你口皇女則用生男你口彌月剪
發百日命名及請發留發入囊冊立冊封選妃打扒
角選駙馬一應禮儀皆經理之
中書房
掌房官一員散官十余員系司禮監監工年老資深
者挨轉專管文華殿中書所寫書籍對聯扇柄等件
承旨發寫完日奏進御前凡宮中糊飾如不放外匠
便只是監工并學手藝牌子糊飾挨轉此處并御前
作至貧老無倚則發外經廠看守以待斃焉凡司禮
監掌印秉筆隨堂故后各有牌位送外廠供安各有
影像送西直闕外大佛寺供安看廠監工守寺僧人
侍香火不絕也
御前作
掌作官一員散官十余員亦是監工年老資深者挨
轉專管營造龍囗龍卓箱柜之類合用漆布桐油銀
朱等物料奏準于甲丁等庫關支已上二處亦掌印
或秉筆提督之
內官監
掌印太監一員其下有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人
數寫字監工分三班每班掌司第一人曰掌案所管
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撘材作土作東行西行油漆
作婚禮作火藥作并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里冰窨
金海等處凡國家營建之事董其役凡御前所用銅
錫木鐵之器日取給焉外廠甚多各有提督掌廠等
官真定府設有抽印木植管理太監一員則內官監
之外差也四年一換只有本監公文無囗書關防凡
外方修建分封藩王府第亦是管理外差領囗書關
防前去工竣即回凡大行帝后陵寢妃嬪皇子女薨
逝修造墳塋及完婚修理府第皆其職掌
御用監
掌印太監一員里外監把總二員猶總理焉有典簿
掌司寫字監工凡御前所用圍屏擺設器具皆取辦
焉有佛作等作凡御前安設硬木囗棹柜閣及象牙
花梨白紫檀烏木鸂鶒木雙陸棋子骨牌梳櫳螺甸
盤匣扇柄等件皆造辦之仁智殿有掌殿監工一員
掌管武英殿中書承旨所寫書籍畫扇奏進御前亦
猶中書房之于文華殿中書也
司設監
掌印太監一員有總理僉書等官如內官監而所職
掌者鹵簿儀仗圍幕褥墊各宮冬夏簾涼席帳幔雨
袱子雨頂子大傘之類事最煩苦遠不逮御用內官
監有贏余肥潤也如遇御前打點庫藏臺箱則此三
衙門之人皆任重不敢憚勞
御馬監
掌印太監一員有監督提督四衙營勇士小囗有監
官有典簿掌司寫字拿馬等官有象房掌房等官子
母象共九只缺則奏于外象房改補金鞍作長隨房
等處有各灘監工本監象房之東有里草攔草場皇
城之外有天師庵草場舊都府草場
神宮監
掌印太監一員司禮監監官或文書房無力者升之
有僉書掌司十余員在端門之左九廟在焉四孟之
朔圣駕親享之正旦節及別朔或遇日食則改卜于
初五前后行其余節令祀事唯謹即外太廟也
尚膳監
掌印太監一員光祿寺西門提督太監一員西華門
內里監總理一員管理僉書掌司數十員寫字監工
及外牛房羊房等廠監工共百余員而囗供養官撥
子長隨各數十員光祿寺涼樓醬房逢七等項各有
監工坐家名色職掌造辦每日早午晚奉先殿供養
膳品干清宮等宮一號殿仁壽宮等宮眷月分廚料
各有差等凡在御前掌印秉筆管事牌子暖殿近侍
及外之內閣文華武英殿中書畫士棹兒銀兩咸光
祿寺職掌用典簿關防緘封每月酒飯一棹折銀十
兩有奇半棹者五兩有奇到每月晦照欽賞數目坐
名頒給之光祿寺志可考也
尚寶監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等官可數十員職掌御用寶璽
囗符將軍印信其人所知者尚寶司凡所領寶璽曰
皇帝奉天之寶郊天齋醮用之曰尊親之寶上尊號
用之曰親親之寶有大小二顆與藩府用之曰誥命
之寶囗命之寶廣運之寶則用之最多也曰御前之
寶則宮中庫藏箱鎖用之曰御藥謹封則御藥房用
之凡囗命遠去者仍用一黃紙封套上下悉用一寶
封識之其文曰丹符出驗四方凡寶皆內尚寶女官
掌之遇用寶則尚寶司以揭帖赴尚寶監尚寶監請
旨然后赴內司領取歲用寶三萬余顆歲用寶色銀
六十余兩工部虞衡司辦進別項供億不盡載也其
余寶璽尚多不恒用
印綬監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掌司數十員職掌古今通集庫
并鐵券誥囗貼黃印信圖畫勘合符驗信符諸事及
南京解到文武誥軸凡追奪誥命交納本監會同該
科給事中中書舍人于勘合底簿內附寫為事緣由
類于本監后小門之西傍河墻焚化
直殿監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等官數十員職掌皇極中極建
極武英文華殿庭樓閣廊廡灑掃之役最勞苦冷局
無大廳公署也
尚衣監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數十員掌造御
用冠冕袍服履舄靴囗之事兵仗局之南舊監庫之
北即本監裁縫匠役成造御服之袍房也又名曰西
直房凡造上用袍服之里合用杭細等絹例具尺寸
數目于掌東廠太監處取辦之
都知監
掌印太監一員不甚顯貴余者皆本監寫字長隨各
有青紅執事衣服凡圣駕出朝謁廟等項在前警蹕
清御者即此監之官也手執骨身穿鸚哥等補子
戴平巾或官帽亦有穿圓領者其人極寒苦難
以升轉下下衙門也
惜薪司
掌印太監一員總理數十員僉書掌道掌司寫字監
工數十員各外廠又數十員專管宮中所用柴炭及
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柴炭每月初四十四二
十四日開元武等門放夫匠打掃凈車及囗運堆積
糞壤每歲春暖開長庚門率夫役淘浚宮中溝渠正
旦節安彩妝凡遇冬寒宮中各銅缸木桶該內官監
添水奏安鐵篘其中每日添炭勿令火缺以防水凍
備天災候春融則止皆惜薪司事也凡隆德等殿修
建齋醮焚化之際用楊木長柴宮中膳房用馬口柴
內宮關領則片柴也外有北廠南廠西廠新西新南
等處各有掌廠僉書監工貯收柴炭以聽關支
鐘鼓司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數十員司房學蓺官二百余員
掌管出朝鐘鼓凡圣駕朝圣母回及萬壽圣節冬至
年節升殿回皆在前作樂迎導宮中升座承應凡每
年九月登高圣駕幸萬歲山端午囗龍舟插柳歲暮
宮中驅儺及日月食救護打鼓皆本司職掌西內秋
收之時有打稻之戲駕幸旋磨臺無逸殿等處鐘鼓
司扮農夫飯婦及田畯官吏征租交納詞訟等事內
官監等衙門伺候合用器具亦祖宗使知稼穡艱難
之美意也
寶鈔司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十余員掌司監工數十員
每年工部商人辦納稻草石灰木柴若干萬斤又香
油四十五斤以為膏車軸之用抄造草紙囗不足二
尺闊不足三尺各用廉抄成一張即以獨輪小車運
赴平地曬干類總入庫每歲進宮中備宮人使用至
于圣駕所用草紙則系內官監紙房抄造淡黃色綿
囗細厚進交管凈近侍收非此司造也
混堂司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監工數員職司沐浴堂子惜薪
司月給柴薪內官監撥有夫役
銀作局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數員寫字監工數十員專
管造金銀鐸針枝個桃杖金銀錢金銀豆葉等豆者
圓珠重一錢或三五分不等豆葉則方片其重亦如
豆不拘以備欽賞之用又造花銀每錠十兩不等止
可八成許又祖宗舊制有票兒銀者重十兩五兩三
兩二兩一兩至一錢之方塊也其成色止有六七成
上有分兩印字
浣衣局
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等數十員唯此署不在皇城內
在德勝門迤西俗所稱漿家房者是也凡宮人年老
及有罪退廢者發此局居住內官監例有供給米鹽
兵仗局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十余員軍器庫提督一員
掌關防掌司一員掌司寫字監工數十員職掌成造
刀槍劍鞭斧盔甲弓矢各樣大小神器又火藥局
一處屬之宮中元宵上鰲山頂上之燈例點放神器
三位則監工事也凡每年七夕宮中乞巧小針并御
前鐵鎖鑰錘鉗針剪之類及日月食救護鑼鼓響器
宮中做法事鐘鼓鐃鈸法器皆囗之是以亦稱為小
御用監也
巾帽局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數十員職掌內
官長隨內使小火者平巾官帽每年入夏據見在員
數具題移文工部至冬初即于節慎庫領銀十余萬
兩鑿散內官內使人等靴料凡有羨余繳進御前凡
新升秉筆即送朝衣冠笏帶鞋一分凡選中駙馬冠
靴中使閽者帽插柳跑馬勇士圓帽藩王之國旗尉
靴帽若干分皆本局造送奏于工部支領工價
針工局
掌印太監一員余與巾帽局同職掌內官長隨內使
小火者冬夏衣每年遞散一次遇辰年戌年各散鋪
蓋一次凡宮中做法事揚旛棹圍等件皆隸焉凡內
官曾賜蟒衣退出宮及病故者各具本交還本局收
也
內織染局
掌印太監一員總理僉書掌司寫字監工數十員掌
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段匹絹帛之類有外廠在朝
陽門外澣濯袍服之所又有藍青廠在都城之西亦
本局之外署也
酒醋面局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等官與別局相若也職掌內官
人食用酒醋面糖諸物浙江等處歲供糯米小麥黃
豆及谷草稻皮白面有差以備御前宮眷及各衙門
內官之用與御酒房不相統轄
司苑局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等官同前職掌宮中諸處蔬果
及種蓺之事歲用黑豆谷草山東等處歲供之御前
所用瓜菜茶料俱此局與林衡等署上林苑海子同
備辦之已上總謂之曰二十四衙門惟浣衣局在皇
城之外也
內府供用庫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寫字監工共百余員
專司皇城內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食米每員
每月四斗
司鑰庫
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寫字監工可數十員凡寶
源局等處鑄出制錢該部進交本庫備御前取討賞
賜之用
內承運庫
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太監十余員掌司寫字監
工數十員其署在東下馬門其職掌庫藏在宮內者
曰內東裕庫曰寶藏庫皆謂之里庫其會極門寶善
門迤東一帶及南城磁器等庫者則俱謂之外庫也
凡金銀紗羅絲閃色織金錦羊絨玉帶玉塊象牙瑪
瑙寶石珍珠珊瑚之類總隸之又浙江等處每歲夏
秋麥米共折銀一百一萬有奇即國初所謂折糧銀
今所謂金花銀是也候解到京于每季仲月由長安
右門入經進本庫交收此印及直殿監印鐘鼓司靈
臺印皆本衙門第一員僉書挨掌不系貴近大內臣
掌也凡內官升玉帶即于本庫領取及褫降病故其
名下官人仍具本交還
靈臺
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數員看時刻近侍三十余
員學習數十員凡遇收選官人則撥三四十名年幼
者讀步天歌陰陽雜法天官星歷等書習寫算觀星
氣輪流上臺以候測變異呈囗掌印具呈司禮監掌
印據實奏聞
御酒房
提督太監一員僉書數員專造竹葉清等各樣酒并
糟瓜干茄豆豉等物
牲口房
提督太監一員僉書數員收養異獸珍禽有虎城羊
房
彈子房
掌房一員僉書數員端備彈弓所用泥彈大小輕重
有等第以黃布作袋盛之
刻漏房
官十數員不隸靈臺端管每日時刻晝則文華殿內
每一時至即令直殿監官入宮換牌每夜攢點后至
天明則隆宗門外報刻水之第一聲而答應長隨接
報第二聲如某時初一至初四某時正一至正四之
類為接班起早之候也
更鼓房
凡有罪內官謫司其事挨年久者一員予牌帽總之
平巾烏木牌者數人佐之余者日二牌曰定水牌子
其余則凈軍每夜五名輪流上元武門樓打更每夜
自起更三點起至五更三點止按數目用藤條擊鼓
用檀木榔頭擊點點者銅鑄之大云板也例只一更
一人上樓不許攜燈晴夜尚可唯風雨晦冥苦不可
言如有差誤即責處之
甜食房
掌房內官一員協同內官數十員經手習學造辦絲
窩虎眼等糖栽松餅減煠等樣一切甜食于內官監
取討戧金盒裝盛進安御前兼備欽賜閣臣等項
作
即洗
帛廠二
掌作內官一員協同內官數十員經手習學織造各
色兜羅絨各色五毒等花素勒甲板及內官長
隨小火者牌繐唯兜羅絨織法傳自西域外無敢
私織者甜食房并此廠皆屬御用監轄最寒苦可憫
甲字庫
職掌銀朱烏梅靛花黃丹綠礬紫草明礬光粉黑鉛
水膠槐花藍靛五倍子闊白三梭布綿布苧布紅花
水銀硼砂藤黃茜草姜黃密陀僧磠砂白芨梔子百
藥煎之類皆浙江等省歲供納之以備御用等監奏
準討取
乙字庫
職掌奏本紙樂榜紙中夾等紙各省解到胖襖以備
各奏準領取
丙字庫
每歲浙江辦納本色絲綿合羅絲串五絲荒絲以備
各項奏討而山東河南順天等府歲納綿花絨則內
官之冬衣軍士之布花皆取備于此
丁字庫
每歲浙江等處辦納生漆桐油紅黃熟銅白囗囗
黃蠟錫牛筋黃牛皮麂皮鐵線魚膠白圓藤生鐵熟
建鐵等件以備御用監內官監等處奏準支給
戊字庫
職掌河南等處解到盔甲弓箭刀及廢鐵以備奏準
支給
承運庫
職掌浙江四川湖廣等省黃白生絹以便奏討欽賞
外國并內官冬衣樂舞生凈衣等項取用
廣盈庫
職掌黃紅等色平羅熟絹元青等色杭紗及青細綿
布以備奏討
廣惠庫
職掌彩織帕梳籠抿刷錢貫鈔錠之類以便取討
廣積庫
職掌盆凈焰硝熟硫黃聽盔甲廠等處成造火藥凡
京營春秋操演咸取給于此
贓罰庫
職掌沒官衣服等件或作價抵俸給官巳上總謂之
曰十庫有掌庫一員貼庫數員僉書數十員不等然
十庫自戊之后不全用十干者己者巳也止也是以
不得不改用別名也
南海子
總督太監一員關防一顆提督太監四員管理僉書
掌司監工數十員分東西南北四圍每面方四十里
總二十四鋪各有看守墻鋪牌子凈軍若干人東安
門外有菜廠一處是其在京之外署也職掌壽鹿獐
兔菜蔬西瓜果子凡收選內官于禮部大堂同欽差
司禮監監官選中時由部之后門到此廠過一宿次
日早晨點入東華門赴內官監細選無違囗方給烏
木牌候收畢請旨定日差司禮監印或秉筆于萬歲
山前撥散
林衡署 蕃毓署 嘉蔬署 良牧署
提督太監一員各有掌印官一員僉書數員或一二
十員職掌進宮川芎雜果雜菜囗黃鵝黃鴨卵小囗
等項
盔甲廠
即鞍
轡局
建署于都城內之東南隅掌廠太監一員貼廠僉書
數十員轄匠頭九十名小匠若干名專管營造鐵盔
甲銃炮弓矢火藥之類
御藥房
提督太監正副二員分兩班余曰近侍二三十員未
進宮未穿紅者曰學醫官人三四十員職掌上用藥
餌與太醫院相表里凡選一次官人進內必撥年少
者三四十人或五六十人選醫官教習讀藥性賦醫
要集覽及素問脈訣等書
御茶房
秩視御藥房分兩班有牌子四員常行近侍三四十
員職司茶酒瓜果凡圣駕出朝經筵講筵御用茶及
宮中三時進膳圣駕七箸中宮七箸系其職掌尚膳
監撥長隨以供汲水囗扛
洪武五年定宦官禁令又置內正司專糾內官不法
者
按大政紀六月丙子定宦官禁令
按春明夢余錄內官禁令凡內使于宮城內相罵詈
先發而理屈者杖五十后發而理直者不坐其不服
本官鈐束而抵罵者杖六十內使罵奉御者杖六十
罵門官并監官者杖七十內使等于宮城囗毆先囗
而理屈者杖七十毆傷者加一等后應理直而無傷
者笞五十其不服本官鈐束而毆之者杖八十毆傷
加等毆奉御者杖八十毆門官監官杖一百傷者加
一等其內使有心懷惡逆出不道之言者凌遲處死
有知情而蔽之者同罪知其事而不首者斬首者賞
銀三百兩
按續文獻通考是年令禮部議考糾劾內官之法置
內正司司正司副各一人正從七品專糾內官失儀
不法者尋改為典禮司又改典禮為糾察司
洪武六年更倉監為內府倉置監令監丞改內府庫
為承運庫設大使俱屬宦者又置各王府承奉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六年六月己酉更倉監為內府
倉以內倉監令為大使監丞為副使內府庫為承運
庫仍設大使副使皆以內官為之乙卯以內官金麗
淵為秦府承奉李清為承奉副劉壽吳祥劉旺潘亨
為晉燕楚靖江府承奉副
洪武八年置寶鈔庫設大使副使以內官為之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八年二月壬申以內府鈔庫為
寶鈔庫秩正七品設大使副使各一人以內官為之
洪武十年以內官監與政即日斥還詔諭群臣
按大政紀洪武十年五月庚子上因內官監言及政
事即日斥遣還鄉命終身不齒且諭群臣曰自古賢
明之君凡有謀而斷之于己未聞近習嬖幸之人得
與謀者況閽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
際聲音笑貌日接乎耳目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結
君心而便嬖逢迎其常態也茍一為所惑而不之省
將必假威福竊權勢以干預政事及其久也遂至于
不可抑由是而階亂者多矣朕常以是為監戒故立
法寺人不過傳奉灑掃不許干預政事今此宦者雖
侍服日久不可姑息決然去之所以懲將來也群臣
頓首稱謝
洪武十七年重戒囗內官毋預外事諸司毋與內監
文移往來
按大政紀洪武十七年七月丁酉戒囗內官毋預外
事凡諸司毋與內監文移往來上謂侍臣曰為政必
先謹內外之防絕黨比之私庶得朝廷清明紀綱振
肅前代人君不鑒于此宦寺與外臣交通覘視動靜
夤緣為奸假竊威權以亂國家其為害非細故也間
有奮發欲去之者勢不得行反受其禍延及善類漢
唐之事深可嘆也夫仁者治于未亂智者見于未形
朕為此禁所以戒未然耳
洪武年定親王府內官之制
按明會典洪武間定親王府內官十員承奉司承奉
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典寶所典寶正正六品副從六
品典膳所典膳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典服所典服正
正六品副從六品各門官門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內
使十名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各一名司樂司弓矢各
二名
惠宗建文三年十二月丙寅詔禁內臣出使侵陵吏
民
按大政紀云云
成祖永樂元年九月始以內臣奉使外國十月諭宦
寺不許畜養囗牲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元年九月遣內官李興等囗
勞暹羅國王昭祿群膺哆啰諦剌并賜王文綺帛及
銅錢麝香諸物與其貢使偕行
按大政紀永樂元年十月丙午諭六科給事中自今
宦寺復有于皇城內畜養囗牲者必罪不宥上又諭
曰宦寺服食所需皆朝廷給之豈得復有私營近有
于皇城內畜養囗牲糜費食米今四方蝗旱之后民
尚艱食朕日夜為憂此囗坐享膏粱不識生民艱難
而暴殄天物不恤論其一日養牲之費當饑民一家
之食朕已禁戢之矣爾等識之
永樂 年始以內臣鎮守各邊
按明會典鎮守內臣自永樂初出鎮遼東開原及山
西等處自后各邊以次添設而鎮守之下又有分守
守備監槍諸內臣
永樂三年始以內官封王及將兵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三年七月內使王琮同給事中
畢進封故真臘國王長子參烈昭平牙為王是年三
月命太監鄭和等率兵二萬七千人行賞賜西洋古
里滿剌諸國
永樂五年置上林苑監左右丞以內臣及文職兼為
之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五年三月辛巳復改上林署為
上林苑監秩正五品有左右副丞典簿之屬凡設十
署秩正七品俱以內臣及文職相兼為之
永樂二十二年定自宮者罪
按明會典永樂二十二年令凡自宮者以不孝論軍
犯罪及本管頭總小旗民犯罪及有司里老
仁宗洪熙元年正月始以內官守備南京三月諭刑
部禁止自宮并加人宮刑者
按續文獻通考洪熙元年正月丁未命內官監太監
鄭和領下番軍備南京在內與太監王景弘朱卜花
唐觀保協同管事遇外有事同襄城伯李隆駙馬都
尉沐昕計議而行
按大政紀洪熙元年三月丁亥諭刑部尚書金純等
自今嚴切禁止自宮并加人宮刑者必不貸諭曰自
宮以求用者惟圖一時富貴而絕其祖父母不顧古
人求忠臣于孝子彼于父母尚不顧豈有誠心事君
朕決意不用此等人然其不孝之罪須懲治
宣宗宣德元年命內官內使傳旨諸司皆須覆奏
按大政紀宣德元年七月命六科給事中凡內官內
使傳旨諸司皆須覆奏時中官奉旨傳之六科輒令
徑行諸司上聞之即下法司治因諭給事中曰爾官
近侍職在記注凡朕一言一令或令內使傳出者爾
當備錄覆奏再得旨而后可行庶幾關防欺蔽不然
必有詐偽者爾等自今恪謹乃職不許依阿隨附
宣德二年定自宮者罪詔諭禮部
按明會典宣德二年令凡自凈身者軍還原伍民還
原籍不許投入王府及官員勢要之家隱藏躲避差
役若再犯者本犯及隱藏之家俱處死該管總小旗
里老鄰人知而不舉一體治罪
按大政紀宣德二年七月諭禮部尚書胡禁止自
宮違者發充軍上曰昔皇考在位禁止自宮之人謂
其毀傷父母遺體最是不孝凡有此等皆發充軍朕
遵承先志亦嘗援例發遣比者小人復犯孔子曰示
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卿宜出榜遍諭天下使之遵守
英宗正統四年始以太監督軍
按續文獻通考正統四年遣太監吳誠吉詳監督諸
軍討麓川宣慰司任發敗績
正統九年令孀居郡縣主君撥老成內使看守門戶
按明會典正統九年令各王府如有孀居郡縣主君
親王量撥老成內使看守門戶
正統十二年定再擅凈身并私收者罪
按明會典正統十二年令凡自首在官閹者送南海
子種菜其隱瞞不首及再擅凈身并私收使用者事
發全家發遼東充軍
景帝景泰三年始以內官坐營
按續文獻通考景泰三年總督少保尚書于謙總兵
武清侯石亨等議選精兵十五萬分為十營太監阮
讓都督楊俊提督四營太監陳瑄盧永都督郭震馮
宗各提督三營俱聽謙亨及太監劉永誠曹吉祥節
制
英宗天順二年定凈身罪
按明會典天順二年令凈身者拿問邊遠充軍
天順八年又以內官分坐十二營
按續文獻通考天順八年命太監周中于奮武營右
少監王亨耀武營太監唐順練武營右少監林貴奉
顯武營太監張溫敢勇營右少監趙永果勇營奉御
鄭達效勇營右少監米童鼓勇營左副使高廉立威
營奉御王璇伸威營右副使張璘揚威營奉御張紳
振威營監神槍仍聽太監劉永誠節制
憲宗成化六年詔各王府及兩京公侯駙馬伯家凡
有凈身人即送京毋隱
按大政紀成化六年二月晉府悼昭王嫡長子奇湒
奏乞存留先王時私自凈身二人在府任使旨下王
擅留凈身人教授不行諫阻本當逮問姑宥之所司
即以其人送京因詔各王府及兩京公侯駙馬伯家
凡有凈身人即送京毋隱違者罪之
成化十三年正月初置西廠命司禮監太監汪直提
督官校刺事五月以大學士商輅等言罷西廠六月
復西廠仍舊刺事
按大政紀成化十三年正月初置西廠命司禮監太
監汪直提督官校刺事自去年九月李子龍伏誅上
銳意欲知外事以直年小便黠乃命選錦衣官校百
余人另置廠于靈濟宮前號西廠以別東廠也縱之
出入分命各校廣刺督責大政小事方言俚諺悉采
以聞五月大學士商輅等疏權豎汪直十罪時直橫
恣大肆羅織屢起大獄內外恐懼輅草疏直十罪倡
內閣萬安劉珝劉吉上言近日伺察太繁法令太急
刑網太密人心洶洶各懷疑畏承平之世豈容有此
蓋緣陛下委聽斷于汪直一人而汪直轉寄耳目于
群小群小之中如韋瑛者自言親承密旨得專與奪
同惡相濟如王英者肆無忌憚傷害良善陛下若謂
防微杜漸不得不然則前數年間何以怗然無事往
者曹欽之反皆由逯杲生事有以激之可為明鑒伏
愿收回伺察之人誅逐奸邪之輩不然此風日長國
之安危未可知矣上怒曰用一內臣焉得系天下安
危命司禮監懷恩覃昌黃高至閣謂輅等曰朝廷用
汪直緝訪奸弊爾等遽如此說是誰先主意輅正色
曰朝臣無大小有罪皆請旨收問渠敢擅抄執三品
以上京官大同宣府北門鎖鑰一日不可缺人守者
渠一日械系數人南京祖宗根本重地留守大臣渠
敢擅自收捕諸近侍渠敢擅自換易此人不黜國家
安乎危乎此輅等同心一意為朝廷除害無有后先
恩曰不然圣意疑此奏未必四人同下筆必有先之
者安曰汪直挾勢害人人人要說誰獨為先珝曰珝
等奉侍皇上于青宮迄今巳二十年幸而朝廷清明
四方無事今忽汪直為害遠近不安何忍坐視吉曰
汪直之罪縱使吉等不言必有言之者今既奏入貶
黜謫罰皆所不避于是恩降辭色徐曰朝廷命恩等
問具奏之由今皆執論如此當具實回話倘上召問
幸勿變前言輅等曰變者天殛之恩等去輅舉手加
額曰三公肯為朝廷任事如此輅復何憂已而懷恩
傳旨曰卿等所言良是汪直壞事朕實不知今便革
去西廠散遣官校卿等各安心辦事輅等皆頓首謝
詔罷西廠召太監懷恩數汪直罪而責之退還本監
謫韋瑛戍宣府邊衛差操散諸旗校六月御史王億
奏復西廠言汪直所行不獨可為今日法且可為萬
世法下所司行之命權豎汪直復坐西廠仍舊刺事
成化九年又定私自凈身罪
按明會典成化九年令私自凈身希求進用者本身
處死全家發煙瘴地面充軍
成化十五年定凈身人潛住及再來京師者罪
按明會典成化十五年令凈身人巡城御史錦衣衛
官督同五城兵馬逐回原籍若該城內外容留潛住
者并火甲鄰佑人等一體究治本身枷號一個月滿
日決杖一百押回如再來京師家下父兄人等俱治
罪
成化二十年治違例為人凈身者罪
按大政紀成化二十年五月山東黃縣民李安逃居
京師大興縣陳留村村民田政等四人各有子年十
歲皆倩安閹以求進其欲自求進者安輒為閹之事
覺刑部論安等皆當置之法因據近例自閹者本身
處死全家充軍以其獄上請詔違例為人凈身李安
情實殘忍重杖一百發遼東鐵嶺衛充軍田政等四
人減死發遵化廠炒鐵三年其子俱發本縣嚴督戶
長收管
成化二十二年令各王府私收太監發回原籍不許
容隱
按明會典成化二十二年令各王府非奉朝廷明文
擅私收太監者發回原籍收管不許投托容隱
孝宗弘治元年定凈身點閘不在者罪又吏部尚書
王恕疏諫內官濫升
按明會典弘治元年令錦衣衛拘審凈身人送順天
府遞回原籍官司五日一點閘不在者即杖并戶頭
追回見官不許容縱
按大政紀弘治元年正月吏部尚書王恕言陛下初
登寶位迸逐剌麻番僧法王佛子國師革罷傳奉冗
員追回濫賞莊田蟒衣等項中外誦之今未久而升
一起內官人數頗多將見前數事不數年復如舊矣
可不慎歟不報
弘治四年禮部尚書耿裕上疏禁自宮從之
按大政紀弘治四年三月畿內多自宮以求進者紛
然行路禮部尚書上疏請治其罪一時雖不能盡絕
然自是禁例甚嚴無敢再犯者
弘治五年申私自凈身者罪又吏部尚書王恕力止
內監乞恩
按明會典弘治五年令私自凈身者本身并下手之
人處斬全家發邊遠充軍兩鄰及歇家不舉者同罪
有司里老容隱者一體治罪
按大政紀弘治五年四月太監李廣以城垣工完乞
恩量加內官監官匠尚禮等俸級吏部尚書王恕力
論不可止之
弘治九年奏準給賜各王府內官內使
按明會典弘治九年奏準各王府缺少內官內使司
禮監擇其老成讀書者具奏照缺給賜以后有缺奏
除其郡王府每府給與內使二名專管宮闈事務及
關防門禁
弘治十三年奏準先年凈身人私自來京者罪
按明會典弘治十三年奏準先年凈身人曾經發遣
若不候朝廷收取官司明文起送私自來京圖謀進
用者問發邊衛充軍
弘治十八年五月武宗即位定設守門內官及各處
鎮守內臣
按明會典凡守門內官弘治十八年題準磚城四門
照舊其余各門只以四名為則不許增添
按大政紀弘治十八年十月上初即位舊東宮內使
馬永成谷大用劉瑾張永魏彬羅祥丘聚張興日夕
近侍與上同臥起宴游謀議時稱為八黨內劉瑾通
文墨熟世故而性剛狼尤甚惡文臣專權屢于上前
言弘治間朝權俱為司禮監及內閣所掌金銀盡入
其手朝廷不過虛名而已上信之新差者盡數收回
于是內官欲出分守者隨地方大小借貸銀兩進貢
方得差出到任肆意誅求無忌甚至取于官庫莫敢
不從者
武宗正德元年令再有私自凈身者照例問罪以太
監管神機各營又以劉瑾掌司禮監事
按明會典正德元年令直隸順天等府山東河南等
布政司地方再有私自凈身者照例本身并下手之
人處死全家發邊遠充軍其先巳凈身者立籍點閘
不使私自逃至京師擾害官府
按續文獻通考正德元年春正月太監陳寬傳旨神
機營中軍二司內官監太監劉瑾管五千營御用監
太監張永管神機營并顯武營神機營右掖御馬監
徐智調中軍頭司管奮武營而以司設監太監馬永
誠代智御馬監太監王潤代瑾五月以御馬監太監
魏彬管神機營中軍頭司并奮武營
按大政紀正德元年正月工部尚書曾鑒奏奉詔書
裁革軍容鞍轡二局添設管事內官上不從令司禮
監查正統天順事例來看南科給事中汪循疏言曾
鑒題革內官蓋奉行詔書也陛下不蒙裁減反令查
正統天順事例夫內官掌宮禁服御之需未嘗干預
朝廷之政其載皇明祖訓昭昭可查也陛下舍此不
查而查正統天順年例則誤矣自夫添設中官寵信
太過致有王振售奸吉祥不軌圣蹕蒙塵幾危社稷
此可以為鑒而不可以為法也五月內旨收南海子
凈身人一千二百入內十月命太監劉瑾掌司禮監
事兼提督團營丘聚提督東廠上即位之初內臣馬
永成及劉瑾等八人以青宮舊恩日導上弓馬鷹犬
歌舞角抵為樂舊內臣段敏黃偉端慎斥不用戶部
尚書韓文每朝退對屬言輒泣下郎中李夢旸曰公
為國大臣義同休戚徒泣何益文曰奈何夢旸曰公
誠及此時率諸大臣殊死爭閣老以諸大臣爭持之
更易為力或可濟也文毅然改容曰是也汝為我草
疏即事弗濟吾年足死矣夢旸具疏草文讀而刪之
曰是不可文文恐上不省不可多多恐覽弗竟疏具
遂合九卿諸大臣上曰人主以辨奸為明人臣以犯
顏為忠臣等伏睹近來朝政日非視朝漸晚仰窺圣
容日漸清囗皆太監馬永成谷大用張永羅祥魏彬
劉瑾丘聚等置造巧偽淫蕩上心或擊球走馬或放
鷹逐犬或俳優劇錯陳于前或導萬乘之尊與外
人交易狎昵媟無復禮體日游不足夜以繼之勞
耗精神虧損至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氣靡寧雷異星
變桃李秋花考厥候占咸非吉兆切緣此等細人惟
知蠱惑君上以行私而不知皇天眷命祖宗大業皆
在陛下一身今大婚雖畢儲嗣未建萬一游宴損神
起居失節雖將此輩虀粉葅醢何補于事乞將馬永
成等拿送法司明正典刑以潛銷禍亂之萌先是科
道交章請除群奸上命司禮監至內閣傳諭已悟當
痛加修改所劾太監馬永成等姑示涵容劉健李東
陽謝遷上言此數人者蠱惑誘引罪大惡極得罪祖
宗非皇上所得而赦再疏乞誅永成上不允于是健
等以去就決之各上疏求退初閣議持言官章不下
諸閹業已窘相對涕泣會諸大臣疏又入于是上遣
司禮監八人齊詣閣議一日而遣者三健等卒持不
下內司禮監太監王岳者亦東宮舊臣惡儕輩所為
獨是閣議明日召韓文等諸大臣至左順門太監李
榮手諸大臣疏傳上諭曰諸先生言良是無非愛君
憂國之心但各奴儕事上久不忍即置之法幸少寬
之待上自處耳眾皆錯愕莫對惟韓文述群小導非
之罪榮曰疏備矣上非不知今第欲寬之耳是日諸
閹益窘業自求安置南京而閣議猶持不從時王岳
與司禮太監范亨徐智亦助文等密奏于上言外朝
多官論劾不可不從上不得巳允之待明發詔捕劉
瑾等下獄瑾等趨至上前環跪伏哭以首觸地訴岳
等交通外臣欲害奴輩上為之動瑾因進曰狗馬鷹
犬何損于萬幾今左班官敢嘩而無忌者司禮監無
人也有則惟上所欲而人不敢言矣上怒立命瑾等
分據要地各遣官校巡察
正德二年定違例私自凈身人罪又以太監分鎮邊
關隘口增提督團營
按明會典正德二年令違例私自凈身人著錦衣衛
五城兵馬著落各該地方盡數逐去如有潛躲在京
者拿住殺了
按續文獻通考正德二年太監李榮傳旨邊關隘口
等處切近京師舊設守備內官仍舊添補薊州黃崖
口等營以都知監左少監屈讓臺頭營以都知監右
少監王鑒永平太平寨青山營以司設監左少監萬
釗遵化灤陽等關以印綬監右少監劉睿劉家口營
以都知監右少監丞高永薊州囗魚口等處以印綬
監右少監李準峨眉山等營以御馬監左少監馮旺
黃花鎮以都知監左監丞張鼎天城兼管神銃以御
馬監左監丞張仁淮安衛等處以都知監右少監孟
山各守備萬全左衛等處以都知監右少監畢安分
守蓋自是諸邊無余地矣又增提督團營太監苗達
張永軍伴各百人坐營坐司太監黎安等各三十五
人又增五軍神機三千等營太監馬永成魏彬劉瑾
谷大用軍伴各百人坐司內官劉佶等各三十人
正德三年不許各王府私收內使又以太監坐營復
西廠改惜薪司設內辦事廠俱以太監領之
按明會典正德三年令各王府內使不系欽撥者不
準乞恩保升
按續文獻通考正德三年太監李榮傳旨御馬監官
勇士旗軍系禁兵重務其令太監谷大用提督太監
楊春坐勇士營李堂坐四衛軍營是年復立西廠尋
改惜薪司以外薪廠為之以太監谷大用領焉其年
添設內辦事廠于榮府舊倉地以司禮太監劉瑾領
之兼察兩廠及內諸司事
正德四年議準承奉內使不許額外濫保
按明會典正德四年議準王府承奉等官并郡王內
使俱有定額不許額外濫保及擅立內典膳職名希
圖保升違者罪坐營求之人
正德五年四月以太監張永總督軍務統兵討置鐇
八月劉瑾坐不軌伏誅以二難平加恩張永等世襲
又以太監魏彬掌司禮監事
按大政紀正德五年四月命涇陽伯神英充總兵官
以太監張永總督軍務統率京營兵三萬討置鐇八
月太監張永回京獻俘劉瑾謀不軌伏誅籍其家大
學士李東陽奏旬月之間二難交作悉底平定皆太
監張永等之功封張永兄張富為泰安伯弟張容為
安定伯魏彬弟魏英為鎮安伯馬永成弟馬山為平
涼伯谷大用弟谷大囗為永清伯封義子朱德為永
壽伯給誥券世襲命太監魏彬掌司禮監事時劉瑾
雖誅而政權仍在內彬既掌司禮監決大政而馬永
成等又奏有旨朝廷大事須彬等同議瑾誅雖有旨
云凡瑾所行亂政事件各衙門逐一查革改正又云
若干人眾都不查究于是逆瑾流毒尚在而彬永成
等濁亂朝綱賞罰乖宜山東河南北直隸江西四川
諸處盜賊肆起而天下不勝煩擾矣
正德九年令私自凈身者照見行事例問罪
按明會典正德九年令今后再有私自凈身者除小
幼無知者本身免死充軍其余俱照見行事例本身
并主使下手之人處斬全家發邊遠充軍里老鄰佑
及本管官不行舉察者各從重治罪
正德十二年定內臣賜葬等第
按明會典凡內臣病故乞葬正德十二年奏準務查
本官歷年深淺有無勤勞應該造墳或蓋享堂碑亭
者定與等第照例奏請不許一概妄行比乞
正德十六年詔嚴私凈身人罪
按明會典正德十六年詔私自凈身人在京潛住希
圖收用著緝事衙門巡城御史訪拿究問今后敢有
私自凈身者本身并下手之人處斬全家發煙瘴地
面充軍兩鄰及歇家不舉察者治罪
世宗嘉靖元年六月禁閹人弟侄授錦衣官從彭澤
奏也著令勿得陳乞以撓國事
按大政紀云云
嘉靖八年奏準凈身男子分別老壯供役又以張璁
言盡革鎮守內臣
按明會典嘉靖八年奏準凡海子食糧凈身男子分
別老壯造冊禮部備查各處王府并將軍中尉數目
將年壯者斟酌多寡派去各府供役不堪選用者給
與印信文票發回原籍官司收恤免其本身差役
按大政紀嘉靖八年十二月張璁既得君因念天下
鎮守閹人剝虐小民禍入骨髓人心所共憤者乃建
議裁革帝從之于是百年之患為之頓除遠邇鼓舞
若更生云
嘉靖十四年以科臣言盡革各倉內臣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十四年正月科臣管懷理言各
倉內臣初蒙厘革中外稱便自李宣用而諸倉漸復
孚敬奏革鎮守弊本盡拔偶未及此而王奉李慎謀
督京倉竊柄殘民乞革之戶部梁材覆言我朝酌古
定制監局供事于內府部布治于外體統截然宣德
正統始用內臣止一二人耳正德中濫收多閹民不
堪命京通等倉督收有部臣巡視有臺臣綱舉目張
萬世無弊內臣誠為冗官及臨淮徐德諸內臣盡宜
革回從之
嘉靖十七年令裁革鎮守內臣
按明會典嘉靖十七年令鎮守內臣原不系太祖定
制次第裁革十八年盡數取回于是邊政肅清軍民
稱便
穆宗隆慶元年令軍門內官不許科索官軍財物二
月加恩各內臣予蔭世襲
按明會典隆慶元年議準守門內官止許專司啟閉
關防鎮鑰但有仍前違例點閘暗開騙局科索官軍
財物者許官軍親訴科道即時參究若各該官軍啟
閉非時或地方失事各門官止許具本題知不許挾
私妄參
按續文獻通考隆慶元年二月上加恩內臣歲加司
禮監太監黃錦祿米二十四石蔭弟侄一人錦衣衛
指揮僉事王本馮保各弟侄一人錦衣衛正千戶胡
明喬朗曹憲各弟侄一人錦衣衛百戶從龍太監梁
鈿李芳歲加祿米三十六石蔭弟侄一人錦衣衛指
揮同知張仲舉翟廷玉陳鈿陶金呂用崔玉高相楊
義張恩各蔭弟侄一人錦衣衛正千戶宋朝用張潤
楊添爵馮明夏云嚴用李佑各蔭弟侄一人錦衣衛
副千戶張廷周保王榮李忠李鑾趙朝郭陽李惠趙
忠陳忠李祿各蔭弟侄一人錦衣衛百戶于銳劉用
各蔭弟侄一人錦衣衛所鎮撫俱世襲
隆慶二年復以太監督織造于蘇杭
按續文獻通考隆慶二年正月命太監李佑督織造
于蘇杭部臣言初奉明詔取回督造內臣中外傳頌
圣德詔墨未干制使復出殊駭觀聽乞罷佑勿遣第
令所司如式以進上曰有成命矣趣予佑囗科臣復
奏乞如部議不聽
神宗萬歷十年題準承奉等官俱照次序遷轉又議
準奏討內使
按明會典萬歷十年題準王府承奉等官額設一正
一副俱照次序遷轉承奉正副員缺該典寶正副挨
補典寶正副員缺該典膳正副挨補典膳正副員缺
該典服正副挨補典服正副員缺該門官挨補門官
員缺該內使升補不容一概濫請其各處無名內使
私自凈身人等有托故擅入王府因而撥置害人貽
累宗室者撫按官嚴加禁治若各王府收用私自凈
身之人及有違例保升者聽禮部查參并將長史等
官究治又議準親王內使如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司
樂司弓矢之屬總數不過十名若果原額缺人具實
奏討司禮監擇其老成讀書者量撥四名世子及郡
王原未經撥給者各量撥二名其將軍中尉不許違
例濫請至于內使冠帶限以到府年分親王內使須
歷十年之上郡王內使須歷十二年之上方許具奏
請給年淺者不得朦朧奏討其凈身男子平巾查系
禮部分撥者方與題請若各王府私收者不準
萬歷十一年奏準小民私割者嚴加禁約四五子以
上報官閹割者聽候收補之日選用
按明會典萬歷十一年奏準小民犯禁私割致傷和
氣者都察院行五城御史及通行各省直撫按衙門
嚴加禁約自今五年以后民間有四五子以上愿以
一子報官閹割者聽有司造冊送部候收補之日選
用如有私割者照例重治鄰佑不舉者一并治罪不
宥
萬歷二十九年司禮監傳旨大頒內臣賞賜又分遣
內官各處礦稅
按續文獻通考萬歷二十九年八月司禮監傳奉圣
旨干清宮司禮監太監田義孫隆陳矩成敬管事沈
金崔文升劉進孫成周臣張祥牌子馬進田詔劉進
忠楊科各升二級歲加祿米十二石趙朝歲賞祿米
十二石御藥房提督內官監太監王永賞銀五兩纻
絲一表里近侍御馬監太監孫順歲加祿米十二石
暖閣內答應御馬監太監董杲閔梅李進谷朝何朝
邵進內官監太監侯金尚衣監左監丞李吉祥各賞
銀五兩纻絲一表里御馬監太監劉統尚膳監太監
劉震趙升內官監太監鹿成御馬監太監黃榮司設
監太監趙楷俱著內府騎馬御馬監太監王勛蘇朝
俱賞玉帶小轎牌子尚膳監太監王臣御用監太監
武祥都賞玉帶近侍尚膳監太監任進殷著本監僉
押尚膳監太監張友于忠張全左尤魏受趙忠尚衣
監太監王升陳忠費德黃春芳內官監太監陳憲楊
順溫成王坤張恩司設監太監趙相張玉王惠御馬
監太監陳進徐志諸明各賞銀五兩纻絲一表里內
官監左少監盧潤升太監奉御蔣升升御用監右監
丞管柜子尚膳監太監王奉李守寧都賞蟒衣人數
司房內官監太監韋仁賞銀五兩纻絲一表里尚衣
監左監丞任時御用監左監丞殷良弼俱升右少監
尚膳監右監丞白吉祥升左監丞奉御李宗仁升御
用監右監丞小火者楊進朝賞牙牌帶管司房御馬
監太監袁福賞銀五兩纻絲一表里御用監太監黃
佩賞飛魚尚衣監左少監羅俊升太監尚膳監左監
丞劉進忠周尚德劉忠李進朝俱升左少監又司禮
監傳奉圣旨各處礦稅天津等處督征廣安店租御
用監右少監馬堂升左少監廣東抽稅兼管珠池內
官監太監李鳳賞蟒衣福建開礦兼抽稅御馬監右
少監高采升左少監云南開礦兼抽稅尚膳監太監
楊榮賞斗牛遼東等處開礦征收稅課馬市方物尚
膳監右少監高淮升左少監管理通灣廣和店租帶
管蘆溝橋抽稅名馬御馬監太監張煜賞斗牛江西
湖口征收船稅御馬監左監丞李道升右少監總理
兩淮鹽法御用監太監魯保賞斗牛儀真等處抽稅
御馬監左少監暨祿升太監浙江抽稅兼開礦劉成
升少監四川礦稅御馬監太監丘乘云賞銀五兩纻
絲一表里陜西抽稅名馬御馬監右少監梁永升左
少監山西太原府等處抽稅兼采木尚衣監右監丞
孫朝升左監丞廣西等處水路通御并土產貨物稅
課及開采礦稅御馬監右少監沈永壽升左少監南
京征收房租帶管池州等處開采南京守備司禮監
太監邢隆劉朝用各歲加祿米十二石外有王虎張
忠賞銀五兩纻絲一表里胡濱季敬每升右少監俱
在近侍例內又司禮監副蘇松織造太監孫隆進到
秋運龍袍漆器織造的好奉旨歲加祿米十二石又
傳奉上旨司禮監太監孫隆著在內坐凳
熹宗天啟七年正月給內臣關防
按明通紀天啟七年正月以徐文輔總督太倉銀庫
節慎庫崔文升總督漕運疏通河道查核京通等倉
李明提督漕運疏通河道
宦者
四星圖
圖考
按星經宦官四星在帝座西南侍帝之傍入尾十二
度
按晉書天文志西北四星曰勢勢腐刑人也
按隋書天文志宦者四星在帝座西南侍主刑余之
人也星微則吉明則兇非其常宦者有憂
按宋史天文志勢四星在太陽守西北一曰在璣星
北勢腐刑人也主助宣王命內常侍官也以不明為
吉明則閹人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