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梁啟超談史學: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xiàn)象也(3)

  • 梁啟超講國學
  • 季風
  • 4882字
  • 2016-01-28 15:55:37

梁啟超所說的國人的怯懦,主要是針對尚武精神說的。他發(fā)現(xiàn),當時的甲午乙未年間,日本人都有從戎愛國和慷慨赴死的精神。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把戰(zhàn)死沙場作為一種榮耀。而中國人呢?從唐代杜甫的《兵車行》中就可見一斑:“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爹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蓖ㄟ^對比,就能看出中國人怯懦的一面。

梁啟超所說的國人“不動”的心性,大概是從清朝的潛規(guī)則“多叩頭,少說話”中得出來的,并由官場推及全體國民。不過,他所得出的中國人“不動”的心性的表現(xiàn),恰是這種心性產(chǎn)生的根源:“污吏壓制”、“虐政殘害”。

再次,源于民賊們的政術(shù)。“數(shù)千年民賊,既以國家為彼一姓之私產(chǎn),于是凡百經(jīng)營,凡百措置,皆為保護己之私產(chǎn)而設(shè),此實中國數(shù)千年來政術(shù)之總根源也!”梁啟超將民賊的政術(shù)歸為四種:馴術(shù)、餂術(shù)、役術(shù)和監(jiān)術(shù)。

日本大儒福澤諭吉說:“支那禮教,莫重于禮樂。禮也者,使人柔順屈從者也;樂也者,所以調(diào)和民間勃郁不平之氣,使之恭順于民賊之下者也。”這也可以說是中國數(shù)千年來教育的宗旨。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到后代的八股取士,所用的都是馴術(shù)。它們就如同讓女人纏足一樣,從小就裹上腳布,等到長大后腳就變成了畸形,哪里還能發(fā)揮正常狀態(tài)下的作用呢?

梁啟超用了孟德斯鳩的話來解釋餂術(shù):“蓋有一種矯偽之氣習,深入于臣僚之心,即以爵賞自榮之念是也。彼專制之國,其臣僚皆懷此一念,于是各競于其職,孜孜莫敢怠,以官階之高下,俸祿之多寡,互相夸耀,往往望貴人之一顰一笑,如天帝如鬼神也?!庇蛇@番話可看出,餂術(shù)就是用一種小施舍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奴顏婢膝。

役術(shù)就是讓天下的英才,最終變成無腦、無骨、無血、無氣的死物,然后好受民賊的駕馭驅(qū)使。監(jiān)術(shù),簡單來說就是防民,讓國民沒有言論自由、著述自由、思想自由、信教自由、集會自由和行動自由等。梁啟超認為這些都是導致清政府積弱的重要因素。

最后,源于“近事者”。梁啟超對清朝的歷史進行了剖析,從清初的順、康到乾隆時期,再到咸豐、同治,最后到光緒時期,其指出造成國家積弱的根源就在于人禍。

梁啟超認為:“故必知其病根之伏于何處,又知釀成此病者何人,然后治療之術(shù)可得而講焉?!边z憾的是,他的這種良苦用心,在當時并沒有幾人真正了解。

樹大根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同樣,招致清政府積貧積弱的根源也由來已久。梁啟超所列的各種根源,盡管在今天看來有偏頗之處,但在當時都是很有針對性的。

清朝時的讀書人都忙些什么

1644年3月19日以前,是明朝崇禎十七年,到了同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十日以后,就變成清朝順治元年了。與以前的明朝不同的是,清朝是由滿人建立的,這就導致了當時的讀書人心態(tài)上的巨大變化。

南明王朝的小朝廷盡管看上去時間短暫,但吸引了當時很多有名望的讀書人,如黃石齋、錢忠介、張蒼水、王完璧、瞿文忠、陳文忠、張文烈這樣的學者書生,就出現(xiàn)在朝廷議事當中。他們多半是無官守無言責的人,不過是想替本族保持一分人格,在南明王朝內(nèi)隱忍遷就于一些悍將暴卒,對外又與清朝為敵。對于明朝的滅亡,他們認為是讀書人的大恥辱、大罪責。于是,他們拋棄明心見性的空談,開始專講經(jīng)世致用的實務(wù)。他們不是為做學問而做學問,而是為政治而做學問。其中的許多人,都把自己的大半生葬送在了悲慘困苦的政治活動之中。他們所做的學問,原是為了新政治建設(shè)做準備的,結(jié)果對政治的絕望,才不得不使他們轉(zhuǎn)向?qū)W問本身。其中有許多人因政治活動而死去,剩下的人也不肯與滿洲人合作。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朱舜水便是這時候的代表人物。

滿洲人雖僅用四十天工夫便占領(lǐng)了北京,卻花了四十年的工夫才得有全中國。在這四十年里,對于統(tǒng)治漢人,他們積累了好些經(jīng)驗,覺得用武力征服那些將卒沒多大困難,最難纏的就是一些讀書人——尤其是少數(shù)有學問的學者。因為他們在民眾中有影響,能指導他人。所以,針對這些人,清朝統(tǒng)治者采取了因人因時而變的政策。

在多爾袞攝政時代,由于滿洲人倉促進關(guān),許多事還要靠漢人為他們做。所以,他們一面招納降臣,另一面用明朝傳來的愚民工具——八股科舉,來籠絡(luò)熱衷于功名富貴的讀書人。多爾袞死去后,順治皇帝親政。到順治七年時,除了兩廣、云南和福建尚有問題外,其余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已在清朝的統(tǒng)治之下。這時,對于下等的讀書人,他們開始板起面孔,找準機會給他們苦頭吃。如順治十四年以后,連年所起的科場案,把成千上萬的讀書人嚇得人人打噤。那時,清廷最恨的是江浙人。因為這地方文人匯集,可以說是輿論的發(fā)源地,到處宣揚反滿洲的精神。順治十八年,清廷借“江南奏銷案”名目,大大示威,被牽累者達一萬三千余人,縉紳之家無一幸免。另外,對于真正的知識階層,他們還興起文字獄,對其大加摧殘。最著名的如康熙二年湖州莊氏史案,這次事件讓許多名士如潘力田、吳赤瀉等七十多人同時遇難。只是,這種做法所起的作用是負面的,其更加增強了漢人的反抗情緒。因此,康熙皇帝親政后,一改高壓手段為懷柔手段??滴跏觊_始薦舉山林隱逸;康熙十七年,薦舉博學鴻儒。但這兩項措施都沒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其所收買的都不過是二三等的人物。直到康熙十八年,開設(shè)《明史館》才使這一目的達成,因為許多學者對故國文獻十分愛戀。

所以說滿人入關(guān)后對讀書人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直接影響和改變著當時讀書人的心態(tài)。從順治元年到康熙二十年約三四十年間,完全是前明遺老在支配學界,他們所做的都是希望能為前朝干一番“經(jīng)世致用”的事業(yè)。但康熙二十年以后,遺老大師,凋謝略盡。后起之秀,多半在新朝長大,對于新朝的仇恨自然減輕。另一方面社會日趨安寧,安心求學的風氣漸長。所以,這個時候的學術(shù)界,日趨條理。當時讀書人致力于鉆研各種學問,于是出現(xiàn)了:經(jīng)學派,其直接開創(chuàng)了后來的乾嘉學派;歷算書派,他們可算作科學先鋒;程朱學派,屬于王陽明學術(shù)與漢學間的折衷過渡;再就是實踐學派,屬于王陽明學術(shù)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的結(jié)果。

在康熙皇帝親政時期,對于學問,有宏納眾流的氣象??滴醭膶W者,對于各種問題,能夠相對自由地研究。但是到了雍正時期,學者的思想自由又被剝奪了。到了乾隆時期,更是變本加厲。他大興文字獄,發(fā)布禁書令,從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七年間,一共燒書二十四次,燒毀的書達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部。直到乾隆五十三年,他還嚴諭禁書。

凡當主權(quán)者喜歡干涉人民思想自由的時代,學者的聰明才智只能全部用去注釋古典。所以,這個時期的讀書人,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經(jīng)書的箋釋、史料的搜補鑒別、辨?zhèn)螘?、輯軼書、校勘、文字訓詁、音韻、算學、地理、金石、方志的編纂、類書的編纂和叢書的???。

乾、嘉年間的考證學,在學術(shù)界獨領(lǐng)風騷,引領(lǐng)了社會上的治學風氣。不過在嘉慶時期,雖然學界絕大部分學者仍然專注于考證工作,但“絕對不問政治”的態(tài)度已稍有改變。如經(jīng)學家王懷祖抗疏劾和珅,史學家洪亮吉應(yīng)詔直言等。同治年間,國運日漸頹敗,學術(shù)上也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壞。因為當時的文化中心在江、皖、浙,偏偏這三地受害最深。公私藏書,蕩然無存,未刻的著述稿本,散亡的更是不少。許多耆宿學者,遭難凋落。在這以后,宋學開始復興;西學開始被講求;排滿思想開始被引動。

到了光緒時期,學界的思想被根本動搖起來。二百多年麻木過去的民族意識開始蘇醒過來。有些人開始大膽地抨擊君主專制,投身于推翻幾千年舊政體的猛烈運動之中。那時候,新思想界的急先鋒就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還有介于其間的學者如章太炎和嚴復等。

從梁啟超總結(jié)出的清代讀書人之所為,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讀書人總是為政治所左右,中國的學術(shù)脫離不了政治,而且時時都會受政治的干擾——有時簡直就是傷害。

梁啟超的政治思想不僅體現(xiàn)在摯熱的愛國情懷上,還體現(xiàn)在對政治文明的探索上。他對清代讀書人和他們的事業(yè)史的研究,實質(zhì)上就是希望能對現(xiàn)實有借鑒和啟發(fā)的意義。得益于此,對旁人來說,他的成果可說是一條察古知今的捷徑了。

為什么說趙武靈王是天下第一雄主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但是,對于他所建的功業(yè),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梁啟超在看了趙武靈王的事跡后,不由地發(fā)出驚嘆:“自黃帝以后,數(shù)中國第一雄主,其武靈王哉!其武靈王哉!”那么,趙武靈王究竟立下什么樣的功業(yè),讓梁啟超發(fā)出如此的驚嘆呢?

趙武靈王(前340年至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yīng)叫他趙雍,不叫嬴雍),是戰(zhàn)國中后期趙國的君主,死后謚號武靈。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軍事力量不強,常受中原大國欺侮。一些游牧民族也不時對其進行騷擾。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他推行“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zhàn)方法,使得國家逐漸強盛起來。隨后,趙國滅掉中山國,打敗林胡、匈奴二族,占領(lǐng)今內(nèi)蒙古南部黃河兩岸的區(qū)域,建立云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筑長城以抵御胡人。

趙雍的父親趙肅侯趙語在位期間,頗有稱霸的雄心,其戎馬一生,與魏、楚、秦、燕、齊等國連年征戰(zhàn)。在群雄逐鹿的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中,他連續(xù)發(fā)動合縱攻勢,打擊魏國,使魏國的百年霸業(yè)受到嚴重削弱,為趙國向中原發(fā)展掃除了最強大的一個對手。他在位后期,趙國儼然已成了虎狼之群中的一員,引起了齊、秦等大國的不安。他們視趙國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前326年,也就是趙肅侯二十四年,趙語去世。那時趙雍才十五歲。得知趙肅侯去世的消息后,魏、楚、秦、燕、齊各國分別派萬人的精銳部隊來參加會葬。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就是以會葬的名義,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主年幼之機,俟機侵占趙國。

誰都清楚,趙肅侯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lián)軍滅掉。在趙肅侯的托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趙武靈王決定采取針鋒相對、魚死網(wǎng)破的強硬應(yīng)對措施,擺開決戰(zhàn)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吊唁使者。

首先,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于戒嚴狀態(tài),其中的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準備隨時戰(zhàn)斗。其次,聯(lián)合韓國和宋國這兩個位于秦、魏、楚、齊之間的國家,使趙、韓、宋三國形成品字型結(jié)構(gòu),將秦、魏、楚、齊四個國家置于兩面受敵或者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之下。然后,他又安排重賂越王無疆,讓他出兵攻打楚國,先把楚國的精力轉(zhuǎn)移到對付越國身上去。接著又重賂樓煩王,讓他們?nèi)ス粞鄧椭猩絿?。燕國是五國中勢力比較弱的一個,對于樓煩的強力攻擊,燕易王比較緊張,他十分擔心趙國與樓煩夾擊燕國。中山國雖然不是一個強國,但由于其領(lǐng)土深入趙國的疆域內(nèi),并且經(jīng)常受齊國的指使從背后攻擊趙國,所以,對趙國的威脅比外部的強敵更大。中山國在樓煩的攻擊下,也就沒心思打趙國的主意了。在擺脫了燕、楚兩個強敵后,魏、秦、齊集團對趙、韓、宋集團就沒有什么優(yōu)勢了。

做好這些安排后,趙武靈王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五國使者攜帶吊唁物品入境,由趙國派大臣將他們直接送往邯鄲。魏、秦、齊見趙國,戒備森嚴,而且趙、韓、宋已結(jié)成聯(lián)盟,于是不得不打消了各種圖謀的念頭。五國使者入趙后,見趙國應(yīng)對戰(zhàn)爭的措施準備充分,就更不敢妄為了,在葬禮后,便都匆匆離去。就這樣,魏惠王發(fā)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失敗了。年少的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jīng)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當然,梁啟超所稱贊的趙武靈王的貢獻并不在這方面,而是在他掃除外部入侵方面。首先,趙武靈王徹底滅掉了中山國。

中山,是春秋時期鮮虞、赤狄人所建的最大的一個部落。他們所建的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只有東北角一小塊與燕國接壤。所以,中山國將趙國的領(lǐng)土弄得四分五裂,成為趙國名副其實的心腹大患,嚴重威脅著趙國的領(lǐng)土完整和安全。趙肅侯在位期間,對付中山國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后,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國的進攻。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率軍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自春秋末期立國,曾經(jīng)威震一方,經(jīng)過350余年時間,至此徹底宣告滅亡。

其次,趙武靈王徹底蕩平了狄人。狄人自春秋上半葉起,滅了邢國、衛(wèi)國、溫國,并討伐周朝,攻打齊國、晉國、魯國,使中國300年間不得安寧。往上推,自黃帝時期的獯鬻、周朝時的嚴狁、犬戎和狄人都是同一族,在中國為患長達三千年。最終,趙武靈王“犁其庭而掃其穴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荔波县| 永新县| 永善县| 湘潭县| 罗江县| 治县。| 新乡市| 平原县| 宜川县| 全州县| 九台市| 天柱县| 朝阳市| 峨眉山市| 肇州县| 广汉市| 道真| 怀化市| 都匀市| 平乐县| 江西省| 新巴尔虎左旗| 佛教| 博客| 讷河市| 论坛| 云安县| 芒康县| 宜章县| 宜兰县| 阜城县| 海南省| 江陵县| 元谋县| 周至县| 吴桥县| 克东县| 页游| 武义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