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石室秘箓

  • 癇門
  • (清)陳夢雷
  • 5969字
  • 2015-12-25 11:20:40

【清 陳士鐸】

治法

癲癇之證,多因氣虛有痰,一時如暴風(fēng)疾雨,猝然而倒,口吐白沫,作牛羊馬聲,種種不同,治之不得法,往往有死者。吾今留一方,名祛痰定癲湯,人參、茯神、半夏各三錢,白朮、白芍各五錢,甘草、附子、陳皮、菖蒲各一錢,水煎服。此方參、朮、茯、芍皆健脾平肝之圣藥,陳皮、半夏、甘草不過消痰和中。妙在用附子、菖蒲以起心之迷,引各藥直入心竅之中,心清則痰自散,而癲癇自除矣。既不耗氣,又能開竅,安有死法哉!

更有羊癲之證,忽然臥倒,作羊馬之聲,口中吐痰如涌者,痰迷心竅,因寒而成,感寒則發(fā)也。方用人參、半夏、山藥各三錢,白朮一兩,茯神、薏仁各五錢,肉桂、附子各一錢,水煎服。此方助其正氣以生心血,又加桂、附以祛寒邪,加半夏以消痰,逐去其水,自然氣回而癲止也。一劑全愈,永不再發(fā),幸珍視之毋忽!羊癲證得之小兒之時居多,內(nèi)傷脾胃,外感風(fēng)寒,結(jié)成在胸膈之中,所以一遇風(fēng)寒,便發(fā)舊痰。今純用補正之藥,不盡祛痰,轉(zhuǎn)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風(fēng)痰治之,雖亦奏功,終不能止而不發(fā)也。

治牛馬之癲,雖與羊癲同治,而證實各異。方用人參三兩,白朮五兩,陳皮三錢,生南星、半夏、甘草各一兩,附子一錢為末,蜜為丸。須病發(fā)前服之,永不再發(fā)。蓋健其胃氣自不生痰,況又佐之祛痰斬關(guān)之將乎?若羊癲之人,亦先以此方治之,亦自愈。人病來如作牛馬聲,即牛馬癲也。大約羊癲小兒居多,牛馬癲大人居半也。

千金治癇方 治五癲。

銅青 雄黃 空青另研 東門上雞頭東門上雞頭:原作「東門土雞頭」,據(jù)《千金》卷十四風(fēng)癲改。 水銀 茯苓 豬苓 人參 白芷 石長生 白蘞 白薇各一兩 卷柏 烏扇各半兩 硫黃一兩半

右十五味為末,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于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藥成,丸如麻子,先食服三十丸,日再夜一。

虎睛丸 治濕癲掣瘲,口眼張大,口出白沫,或作聲,或死不知人。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箭羽 露蜂房二分 獨活 遠志 細辛 貫眾 麝香 白蘞一作白薇 升麻 白蘚皮各三兩 牛黃 防風(fēng) 秦艽 防葵 龍齒 黃芩 雄黃 山茱萸 防己 白茯苓 鐵精 鬼臼 干地黃一作干姜 人參 大黃 銀屑各四分 蛇蛻一尺 茯神 石膏 天雄各五分 寒水石六分

右三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方。

又方 凡癲發(fā)之候,其狀多端,口邊白沫,動無常者。

秦艽 人參 防葵 茯神 甘草各二兩 鉛丹一兩 貫眾一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方有防風(fēng)、牡丹,無防葵、茯神。

雄雌丸 治風(fēng)癲失性,顛倒欲死,五癲驚癇。

雄黃 雌黃 真珠各一兩 鉛二兩,熬令成屑 丹砂一分 水銀八分

右六味為末,以蜜搗三萬杵,丸如胡豆,先食服二丸,日二,稍加,以知為度。

又方 治癲癇厥,時發(fā)作。

白蘞四分 蚱蟬十四枚 防葵 代赭 人參 鉛丹 鉤藤 茯神 雷丸 虎骨 生豬齒 遠志 桂心 白僵蠶 防風(fēng)各六兩 莨菪子 升麻 附子 卷柏 牡丹 龍齒 光明砂各一分 牛黃二分 蛇蛻皮 白馬眼睛各一具

右二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亦可為丸。良驗。

龍腦安神丸 【《集驗方》】  治男婦小兒五積癲癇,無問遠年近日,發(fā)作無時,但服此藥,無不痊愈。

龍腦研 麝香研 牛黃各三錢,研 犀角屑 茯神去木 人參 麥門冬 朱砂水飛,各二兩 甘草炙 地骨皮 桑皮炒,各一兩 馬牙硝二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金箔三十五片為衣。如有風(fēng)癇病歲久,冬月用溫水化下,夏月用冷水化下,不拘時候。如病二三年,日進三服。小兒一丸,分作二服。

龍齒丹 治因驚,神志恍惚,久而成癇,時發(fā)時止。

龍腦研 白僵蠶炒 白花蛇肉酒浸 朱砂飛 鐵粉研 石菖蒲 遠志 木香 橘紅去白 麻黃去節(jié) 天麻 天南星姜制 人參各半兩 紫蘇子一兩 龍腦研,半錢 全蝎三錢半,炒 麝香一錢,另研

右為細末,次入研藥和勻,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五丸,每一丸,空心薄荷湯下。

三圣散

瓜蒂炒微黃 防風(fēng)各三兩 藜蘆一兩或三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虀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虀汁,次入水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先一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渣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

楊氏五癇丸 治癲癇潮發(fā),不問新久。

白附子半兩,炮 半夏湯洗 皂角捶碎,用水二升,揉汁去渣,與白礬一處熬干為度,細研,各二兩 天南星姜制 白礬生 烏蛇酒浸,各一兩 全蝎炒,二錢 蜈蚣半條 白僵蠶炒,一兩半 麝香三字,研 朱砂飛,二錢半 雄黃飛,一錢半

右為細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九,溫生姜湯送下,食后服。

犀角丸 【《河間六書》】  治風(fēng)癲癇發(fā)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仆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 赤石脂三兩 (石卜)硝二兩 僵蠶 薄荷葉各一兩

右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如覺痰多即減數(shù)。忌油膩炙煿。

參朱丸 治風(fēng)癇,大有神效。

人參 蛤粉 朱砂各等分

右為細末,獖豬心血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金銀煎湯下,食遠服。

琥珀壽星丸 治癇。

天南星一斤,掘坑深二尺,用炭火五斤,于坑內(nèi)燒熱紅,取出炭掃凈,用好酒一斤澆之,將南星趁熱下坑內(nèi),用盆急蓋訖,泥壅合,經(jīng)一宿取出,再焙干為末 琥珀四兩,另研 朱砂一兩,飛,留一半為衣

右和勻,豬心血三個,生姜汁打面糊,攪令稠粘,將心血和入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空心送下,日三服。《局方》用南星一斤,朱砂二兩,琥珀一兩,無豬心血。

升陽湯 治陽蹺癇。足太陽下行,宜升陽氣。

麻黃不去節(jié) 防風(fēng)根各八錢 羌活一兩半 炙甘草五錢

每服三錢,水五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宿食消盡腹中空服之,后避風(fēng)寒一二時辰,乃效。

妙功丸 治諸癇無不愈者。

丁香 木香 沉香 雄黃研 青皮去白 黃芩 胡黃連各半兩 乳香研 麝香研 熊膽各二錢半 白丁香三百粒 輕粉四錢半 黃連 黑牽牛炒 荊三棱煨 甘草炙 莪朮 陳皮去白 雷丸 鶴虱各一兩 大黃一兩半 赤小豆三百粒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油

右為細末,蕎面一兩半作糊和勻,每兩作十丸,朱砂水飛一兩為衣,陰干。每服一丸,用溫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溫水化開,空心服之。小兒加減服。十年病一服即愈。若未愈,三五日再服。重者不過三服。

風(fēng)引湯 除熱癲癇。

大黃 干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 牡蠣煅,各二兩 凝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石膏 紫石英 白石脂各六兩

右十二味,杵粗末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華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溫服一升。深師云:大人風(fēng)強少水,驚癇瘈瘲,日數(shù)十發(fā),醫(yī)所不治,除熱方效,宜風(fēng)引也。

又方 治癇疾。

川芎二兩 蜈蚣黃腳赤腳各一條 防風(fēng) 豬牙皂角 郁金 明礬各一兩

右六味為細末,蒸餅丸如梧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一月除根。

神應(yīng)丹 治諸癇。

好辰砂不以多少

右細研,豬心血調(diào)勻,以蒸餅裹劑蒸熟,就熱取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下,食后、臨臥。

珠子辰砂丹 治風(fēng)癇久不愈。

山藥 人參 遠志 防風(fēng) 紫石英 茯神 虎骨 虎睛 龍齒 五味子 石菖蒲 丹參 細辛各二錢半 真珠末四分 辰砂二錢研

右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以前朱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煎金銀湯送下,日進三服。忌魚肉濕面動風(fēng)之物。

五生丸 治風(fēng)癇。

川烏生 附子生炙去皮臍 南星生 半夏生 干姜生,各半兩

右為細末,酢煮大豆汁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時。一方有大豆,無干姜。

勝金丸 治風(fēng)癇,有驚駭,不時旋暈潮搐,口吐痰沫,忽然仆地,不省人事。

天南星姜制 皂角去皮弦子 川烏生 細辛 桔梗 威靈仙 何首烏 白礬枯 白僵蠶炒 烏蛇酒浸,各一兩 荊芥穗 川芎各二兩

右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溫酒送下,日二服。

虎睛丸 治癇疾潮搐,精神恍惚,煩亂不寧,口干喜水,或時譫語。

虎睛一對 犀角屑 遠志去心 梔子仁 大黃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食后服。

控涎丸 治諸癇久不愈,頑涎聚散無時,變生諸證。

川烏生用 半夏湯洗 白僵蠶炒銼碎,生姜汁浸一宿,各半兩 全蝎七枚,炒 鐵粉三錢,研 甘遂二錢半,面裹煨

右為細末,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如菉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湯送下。忌食甘草。

抵住丸 【《永類方》】  治風(fēng)邪癇疾。

皂莢去弦子燒存性 蒼耳根莖葉曬干,各四兩 密陀僧一兩

右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

又方 【《乾坤秘韞》】  治大人小兒癇疾。

初生胞衣一具,長流水洗凈,以水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焙干為末 羌活 天麻 防風(fēng)各半兩 僵蠶 白附子各一兩 南星二兩 川烏一個 全蝎二十一個

右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好酒下。

醫(yī)癇無雙丸 【《身經(jīng)通考》,下同】  治五癇。

南星 半夏二味俱用白礬、皂角、生姜煎湯浸一日夜透,切片,湯渣共陰干,去礬、皂、姜不用 歸身 生地 軟石膏各一兩 天麻七錢 白僵蠶 荊芥穗 獨活 烏犀角 白茯苓 遠志 麥冬 棗仁炒 辰砂 人參 白朮 陳皮 黃連各五錢 白附子煨 甘草各三錢 牛黃 珍珠 川芎 黃芩各量用

右為末,好酒打稀糊為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最能祛風(fēng)化痰降火,養(yǎng)血理脾,寧心定志。輕者半料效,重者一料效。

又方 治大人小兒忽然昏暈倒地,五癇之證。

朱砂水飛,用豬心一個剖開,入砂末五錢,濕紙包裹,慢火炙熟,取凈砂 巴豆五錢,用石灰一碗炒紅,入仁在內(nèi),灰冷取仁,將灰又炒,又以仁入內(nèi),取出用草紙捶去油灰不用 南星沸湯浸三次,姜制,二兩 全蝎去頭足尾炙 龍膽草各二錢

右為末,共前砂面糊丸如桐子大,每空心姜湯下十五丸。

鴟頭丸 治風(fēng)癇不問長幼,發(fā)作漸頻,嘔涎沫。

飛鴟頭一枚,燒灰 虢丹五錢,研 皂角五挺,酥炙

右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蛇黃丸 治五癇因積風(fēng)熱風(fēng)痰攻心所致。

蛇黃小者,二十枚,以姜汁拌,入火煅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研令極細

右用狗膽一枚取汁,和粟米飯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吐涎乃效。長幼皆可服。

惺神散 治驚癇潮作,仆地不省,口吐涎沫。

雄鴟鸮一枚,用磁罐盛,以黃泥固濟,灰火煅令紅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溫酒調(diào)服,熟水亦得,不拘時候。

乳朱丹 治癲癇。

乳香別研 朱砂細研水飛

右用乳香镕化,拌和朱砂為劑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側(cè)柏葉浸酒磨化,蕩溫服,不拘時候。

防風(fēng)通圣散 治癇病。

防風(fēng)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麻黃去根不去節(jié) 連翹 芒硝各半兩 石膏 黃芩 甘草 桔梗各二兩 滑石三錢 荊芥 白朮 山梔子各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痰涎加半夏五錢,生姜制過。

安神丸 【東垣,下同】

黃連一錢五分,酒洗 朱砂一錢,水飛 酒生地 酒歸身 炙甘草各五分

右除朱砂水飛外,四味搗為末和勻,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食后津咽下。

烏龍丸 【《寶鑒》,下同】  治五風(fēng)癇病。

川烏頭 草烏頭 天仙子 五靈脂各二兩 黑豆一升

右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溫湯下。如中風(fēng),加附子半兩。

神應(yīng)丹 治諸風(fēng)心癇病。

狐肝一具 烏鴉一只 鴟梟一個 生白礬 生犀角各一兩 野貍一個,去腸肚皮毛,入新罐內(nèi)黃泥固濟,炭火煨令焦黃

右為末,酒打糊丸如皂角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無時。

墜痰丸 治風(fēng)癇。

天南星九蒸九曬

右為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參湯下。菖蒲麥門冬湯亦得。

沉香天麻湯 治陽癇陰癇。

沉香 川烏炮去皮 益智各二錢 甘草炙 姜屑 當歸各一錢半 獨活四錢 羌活五錢 天麻 黑附子炮去皮 半夏炮 防風(fēng)各三錢

右十二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溫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寒處坐臥。

錢氏五色丸 【《正傳》】  治諸癇。

朱砂半兩,另研 水銀二錢 雄黃熬 珍珠各一兩,另研末 鉛三兩,用水同熬

右和勻,再研極細,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別煎金銀薄荷湯送下。

礬丹丸 治五癲百癇,無問陰陽冷熱。

虢丹 晉礬各一兩

用磚鑿一窠,可容二兩許,先安丹在下,次安礬在上,以炭五斤,熾令炭盡,取出細研,以不經(jīng)水豬心血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湯下。

朱砂滾涎丸 【《儒門事親》】  治五癇等證。

朱砂 白礬生用 赤石脂 硝石各等分

右為細末,研蒜膏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荊芥湯下。

碧霞丹 【《局方》】  治痰涎壅塞,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癲癇狂妄等證。

石綠半兩,研九度,水飛 附子尖 烏頭尖 蝎梢各二十個

右為末,入石綠令勻,面糊為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更以溫酒半合飲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以他藥治之。如口噤者,搟開灌之。

加減壽星湯吳都堂傳 治癇證。

膽南星四兩 半夏二兩 防風(fēng) 天麻 皂莢 香附 青皮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茯神 白朮 麥冬各一兩 荊芥 細辛各七錢

右銼,每劑一兩,姜水煎服。

清神丹秘方 治證同前。

石菖蒲去毛,二兩 辰砂六錢,研細水飛,一半為衣

右為末,豬心血打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送下。服前育魂丹,除根。

壯膽星朱丹 治驚癇。

朱砂一兩,水飛 膽南星 石菖蒲各二兩 牛黃研,五錢 麝香研,五分 豬心七具,用血

右為細末,竹瀝、豬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丑寶丸 治一切怔忡癇證。

牛黃 蒙石煅 天麻姜制 蟬蛻去足,各五錢 琥珀 雄黃各一錢 牛膽南星 黃芩酒炒 石菖蒲各一兩 沉香 犀角屑,各一錢五分 大黃二兩,酒蒸 僵蠶七錢,姜汁炒

右為末,竹瀝、豬心二具,用血和丸如菉豆大,辰砂一錢為衣,每服六七十丸,臨臥薄荷湯下。

追風(fēng)祛痰丸 【《回春》,下同】  治諸風(fēng)癇暗風(fēng)。世之患此病者甚多,余用此藥,效者甚廣,幸試之。

防風(fēng) 天麻 僵蠶洗去絲炒 白附子面包煨 牙皂各一兩 全蝎去毒微炒 木香 白礬枯,各五錢 南星三兩,一半白礬水、一半皂角水各浸一宿 半夏湯泡七次,研為細末,稱六兩,分作二分,一分用皂角浸漿作曲,一分用生姜汁作曲

右為細末,姜汁打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七八十丸,食遠、臨臥,用淡姜湯送下或薄荷湯下。病人氣血虛者,加人參、當歸,胃虛加白朮,有火加姜汁、炒黃連各一兩。

清心滾痰丸 治癲癇驚狂一切怪證神效。

大黃酒蒸 黃芩各四兩 沉香二錢半 犀角 青礞石硝煅 皂角 麝香 朱砂各五錢

右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祛風(fēng)至寶丹 治癲癇。

防風(fēng) 薄荷 荊芥穗 羌活 獨活 連翹 黃芩去朽 黃蘗 黃連 梔子 全蝎 天麻 細辛 枳實 桔梗 大黃 芒硝 生地黃 石膏 甘草各一兩 鹽梅五十個,去核 干葛 赤芍 細茶各一兩半 麻黃三錢,臨證酌用

右藥俱用溫水洗,火焙干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丸,無時,細嚼,并臥時茶酒任下。如血虛加芎、歸各一兩,氣虛加人參、白朮各一兩。

遂心丹 【《濟生方》】  治風(fēng)痰迷心癲癇,及婦人心風(fēng)血邪。

甘遂二錢

右為末,以豬心取三管血和藥入豬心內(nèi),縛定紙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錢,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將心煎湯調(diào)下,大便下惡物為效,不下再服。

大補元煎 【《景岳全書》,下同】  治大驚猝恐,有傷心膽,而致失神昏亂癡呆者。

人參一二錢至一二兩 山藥炒 杜仲各二錢 熟地二三錢至二三兩 山萸肉一錢,畏酸吞酸者去之 當歸泄瀉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七福飲 治前證。

人參 熟地并隨宜 當歸二三錢 棗仁二錢 白朮炒,一錢半 遠志制,三五分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六安煎 治癲癇痰盛者。

半夏二三錢 茯苓二錢 陳皮一錢半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芥子五七分,年老氣弱不用

水一鍾,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

清膈煎 治癲癇兼有火者。

陳皮錢半 貝母二三錢 海石 木通各二錢 膽星一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排氣飲 治氣滯成癲癇者。

陳皮 藿香 枳殼各一錢五分 香附 澤瀉 烏藥各二錢 厚樸一錢 木香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大和中飲 治食滯癲狂。

陳皮一二錢 山楂 麥芽各二錢 枳實一錢 厚樸 澤瀉各錢半 砂仁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元江| 瑞安市| 北宁市| 寻甸| 荃湾区| 苏州市| 株洲县| 南川市| 永登县| 儋州市| 岳阳县| 云和县| 莎车县| 陆良县| 监利县| 丹寨县| 监利县| 枝江市| 游戏| 定陶县| 临西县| 班戈县| 安丘市| 永年县| 汨罗市| 马边| 盘锦市| 吉首市| 油尖旺区| 舒兰市| 甘孜| 烟台市| 东源县| 翼城县| 呼伦贝尔市| 美姑县| 健康| 富蕴县| 鸡东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