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2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82字
  • 2015-12-24 16:09:11

一砵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此首又見《石倉歷代詩選》卷一一一。】

臨滅偈【題擬】

彌勒真彌勒,分【《布袋和尚傳》作「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布袋和尚傳》作「世」、《雞肋編》卷中作「識世」】人,時人終【《雞肋編》作「總」、《五燈會元》作「自」、《布袋和尚傳》作「俱」】不識。【以上諸首均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五燈會元》卷二、《卍續藏》本《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元人曇噩作)。】

是非憎愛世偏多,子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腸須【《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皮常」】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明州岳林寺志》作「放開笑口暗消磨」,《布袋和尚傳》「笑口」作「泆日」,似誤】。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能使此心無絓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展【《布袋和尚傳》作「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吾有三寶堂,里空【《明州岳林寺志》作「有」】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智慧【《布袋和尚傳》作「者」】解安排,千中【《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古」】無一匠。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布袋和尚傳》作「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布袋和尚傳》作「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以上四首均見《五燈會元》卷二、《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清戴明琮撰)卷三。】

手【從《明州岳林寺志》改】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成稻,退步【《明州岳林寺志》作「后」】原來是向前。

由貪淪墮世波中,拾卻貪嗔禮大雄。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照汝心宗。

奔南走北欲何為?百歲光陰頃刻衰。自性靈知須急悟,莫教平地陷風雷。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王。

圓覺靈明超太虛,目前萬物不差殊。十方法界都包盡,惟有真如也太迂。

汝心即正【《明州岳林寺志》作「圣」】智,何須問次第。圣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飛。

關非內外絕中央,禪思宏深體大方。究理窮玄消息盡,更有何法許參詳?

肩挑日【從《明州岳林寺志》改】月橫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遇圣遇凡俱坐斷,寂光勝地可安居。

無生無死佛家風,不墮古今莫定蹤。觸處圓明常湛寂,龍華雞足兩無從。

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爾我不知宗,須彌足底越。汝水若還清,汝身被水溺。汝柴若還燥,汝身被火燎。燎溺病同途,大夢原未覺。汝能鞭起懸,空靈覺心反。覆看渠非深,奧神光獨耀。性真常現成,公案方知道。便能穩坐毗盧,頂上吹清調。【以上十一首,均見《卍續藏經》本《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附元釋廣如撰《布袋和尚后序》。除「圓覺靈明超太虛」、「關非內外絕中央」、「汝水若還清」三首外的八首,又見于《明州岳林寺志》卷三。】

白屋安貧終暫計,夕陽歸路豈知還?蓮花佛國深深處,出世芳蹤不可攀。【《奉化縣補義志》卷三。】

蔣宗簡

蔣宗簡,桐城縣人。梁時明州評事,罷官居于奉川。時與布袋和尚游,世呼為摩訶居士。布袋卒后,居東湖跘跨山。詩一首。【(《全唐詩》無蔣宗簡詩)】

頌布袋和尚

兜率宮中阿逸多,不離天界降娑婆。相逢為我安心訣,萬劫千生一剎那。【《明州岳林寺志》卷三。】

薛正明

薛正明,永嘉人。天佑二年進士,官文房院使。后梁主征之,不就。隱居于南雁白云山白云洞。詩一首。【(《全唐詩》無薛正明詩)】

游南雁蕩

遐僻山深自晦明,峨峨千態畫難成。半空高掛龍湫瀑,萬仞宏開金石城。日射嵐光輕鎖黛,泉飛竹徑細鳴箏。隱山無路停驂問,拂拂清風兩腋生。【見周喟《南雁蕩山志》卷七引鄭思恭《崇禎南雁山志》。】

重惲

重惲,初謁雪峰,次依石霜,后住婺州云幽寺。詩一首。【(《全唐詩》無重惲詩)】

云幽一只箭,虛空無背面。射去遍十方,要且無人見。【《五燈會元》卷六。】

錢朗

朗字內光,洪州南昌人。五經登科,文宗朝為南安都副使,以光祿卿歸隱廬山。昭宗時,錢镠迎居錢塘,師事之,云時已一百五十歲,后二十年尸解。詩一首。【(《全唐詩》無錢朗詩,傳據《續仙傳》卷中)】

遺詩

有個仙人騎白鶴,曾隨王母到瀛洲。于今鶴去仙人遠,天際白云空自浮。【《攜李詩系》卷三○。】

重機

重機,臺州人。嗣師備。回浙中,錢镠欽重之,后住杭州天龍寺。詩一首。【(《全唐詩》無重機詩)】

盲聾瘖啞是仙陀,滿眼時人不柰何。祇向目前須體妙,身心萬象與森羅。【《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五燈會元》卷八。】

師靜

師靜,嗣師備,住天臺國清寺。詩一首。【(《全唐詩》無師靜詩)】

問諸學流偈

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諸過惡應無咎。云何所作業不忘,而藉佛慈興接誘。【《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五燈會元》卷八。】

小靜

小靜,天臺國清寺上座僧。詩一首。【(《全唐詩》無小靜詩)】

答師靜

幻人興幻幻輪圍,幻業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無為。【同前。】

義昭

義昭,嗣羅山,住婺州金柱寺。詩一首。【(《全唐詩》無義昭詩)】

虎頭生角人難措,石火電光須密布。假饒烈士也應難,懵底那能解差【《五燈會元》作「回」】互。【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五燈會元》卷八。】

師鼐

師鼐,嗣雪峰,在越州越山。錢镠甚加欽重。賜號鑒真大師。詩三首。【(《全唐詩》無師鼐詩)】

于清風樓齋坐久舉目忽睹日光豁然頓曉而有偈

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方信普通年遠事,不從蔥嶺帶將來。

臨終示偈

眼光隨色盡,耳識逐聲消。還源無別旨,今日與明朝。【均見《五燈會元》卷七。】

三種病人頌

盲聾喑啞格調高,是何境界自擔荷。昔日曾向玄沙道,笑殺張三李四歌。【見《祖堂集》卷十一。】

錢镠

浮石寺

滟滟霞光映碧流,潭灣深處有龍湫。危樓百尺臨江渚,石在波心千古浮。【見同治十一年刊區作霖纂《余干縣志》卷十八。】

題羅昭諫新建小樓二絕

結構叨憑柱石材,敢期幢蓋此徘徊。陽春曲調高難和,盡日焚香倚隗臺。

玳簪珠履愧菲材,時憑欄干首重回。只待淮妖剪除后,別傾卮酒賀行臺。【清嘉慶刊本《誠應武肅王集》卷四。】

道怤

道怤,姓陳,溫州人。丱年出家,后入閩謁雪峰。暨歸越,住越州鏡清院,世稱鏡清和尚。錢镠欽慕焉,命居天龍寺。錢元瓘延住杭州龍冊寺。天福二年卒,年七十四。詩九首。【(《全唐詩》無道怤詩,傳據《祖堂集》卷十、《宋高僧傳》卷十三、《景德傳燈錄》卷十八)】

一向隨他走,又成我不是。設爾不與摩,傷著他牽匱。欲得省要會,二途俱莫綴。

答僧問好晴好雨頌【題擬】

好晴好雨奇行持,若隨語會落今時。談玄只要塵中妙,得妙還同不惜伊。

象骨山頌

密密誰知要,明明許也無。森蘿含本性,山岳盡如如。

答僧問十二時中如何行李頌【題擬】

當此支荷得,勝于歷卻【疑應作「劫」】功。多途終不到,一路妙圓通。

省超偈【題擬】

省超之時不守住,更須騰身后前機。太虛不(上旦下寸)金烏運,霄漢寧妨玉兔飛。

僧乞示入藂林徑直之路答以此頌【題擬】

我適抑不已,汝須不當急。機豎尚虧投,影沒大難及。

談體頌

體含眾像像分明,離體含形形轉精。清明妙凈誰能弁,釋迦掩室竭羅城。

嘆景禪吟

嘆汝景禪去何速,雖不同道當眼明。個今永卻不曾虧,地水火風還故國。好也好,也大奇,忙忙宇宙幾人知,瑩凈寧閑追路絕,青山綠嶂白云馳。歌好歌,笑好笑,誰肯便作此中調。難提既與君(奏)機,其肯無不諧其要。格志異,氣骨高,森蘿咸會一靈毫。雖然示作皆同電,出岫藏峰徒思勞。希奇地,劍吹毛,脫罩騰籠任性游。此界他界如水月,幾般應跡妙逍遙。

悟玄頌

有路省人心,學玄者好尋。旋機現體骨,何用更沉吟。莫嫌淺不食,猶勝意思深。魚若有龍骨,大小盡堪任。【以上九首均見《祖堂集》卷十。】

令參

令參,湖州人。嗣靈峰,在明州,世稱翠巖和尚。錢王請居龍冊寺,賜紫,尊為永明大師。詩三首。【(《全唐詩》無令參詩,傳據《祖堂集》卷十、《景德傳燈錄》卷十八)】

示后學偈

入門須有語,不語病(打去丁改西)蘆。應須滿口道,莫教帶有無。

明照和尚和后再作【題擬】

入門如電拂,后土合知無。回頭卻問我,終是病(打去丁改西)蘆。

勸學偈

苦哉甚苦哉,波里覓干灰。勸君收取手,正與摩時(仃去丁改來)。【以上三首均見《祖堂集》卷十。】

神祿

神祿,福州人。嗣瑞巖師彥禪師。住溫州瑞峰院。詩一首。【(《全唐詩》無神祿詩)】

蕭然獨處意沉吟,誰信無弦發妙音。終日法堂惟靜坐,更無人問本來心。【見《五燈會元》卷八、《全閩詩話》卷十二引《閩書》。】

錢元(秫去禾改王)

元(秫去禾改王),镠子。累官土客馬步都指揮使、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封扶南侯。錢元瓘立,出判溫州。天福二年,為人告謀反而見殺。詩一首。【(《全唐詩》無錢元(秫去禾改王)詩,茲據《十國春秋》卷八三本傳、卷七九《文穆王世家》擬傳)】

游鴈蕩

東風驛路馬蹄香,曉起行春到夕陽。三月鶯啼花柳寺,幾家人住水云鄉。名山不用問樵字,清世何須憂廟廊。且脫綸巾【從《南雁蕩山志》改】隨洞客,紫簫吹月夜天涼。【見民國十四年符璋等纂《平陽縣志》卷九五。題下原注:「舊志。」】

皮光業

索茗題巨觥【題擬】

未見甘心氏,先嘗苦口師。【見《說郛》卷六一《清異錄》。】

靈照

靈照,高麗人。游閩越,嗣靈峰。初住浙江齊云山,世稱齊云和尚。后移住越州鏡清院。錢弘佐造龍華寺,命照住持。天福十二年閏七月卒,年七十八。詩一首。【(《全唐詩》無靈照詩,茲據《祖堂集》卷十一、《宋高僧傳》卷十三、《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擬傳)】

和麗天和尚頌

遍周沙界圣伽藍,觸處文殊共話談。若有門上覓消息,誰能敢道翠山嵒。【均見《祖堂集》卷十一。】

麗天和尚

麗天和尚,靈照同時人。詩一首。【(《全唐詩》無麗天和尚詩)】

無著對文殊話頌

清涼感現圣伽藍,親對文殊接話談。言下不通好消息,回頭祇見翠山嵒。【同前。】

措多

措多,詳附按。

入古寺作【題擬】

此寺何年造,問僧僧不知。系馬枯松下,拂塵讀古碑。【《祖堂集》卷十一。】

錢弘儇

錢弘儇字智仁,文穆王第二子。本名弘偁,能書有文而自晦。后周時為靜海軍節度使判軍州事,政尚寬惠,民悅慕之。久之改彰武軍節度使知福州事,溫人皆行啼巷哭,亦有攜家以從者,謂之隨使百姓。詩一首。【(《全唐詩》無錢宏儇詩)】

游南雁蕩

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來看似故知。好鳥隔林歌侑酒,飛花繞筆索題詩。云霞眼底原無物,丘壑胸中似有奇。蘿月松風清似水,何妨游衍詠歸遲。【見周喟《南雁蕩山志》卷七引陳玭《嘉靖南雁山志》、鄭思恭《崇禎南雁山志》。此詩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吳黨

黨,后周時吳興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吳黨詩)】

始遷青溪望吳興故里

平生愿嗣叔庠微,誰識飄零事已非。霅水遠從云外隔,澄江獨向月中歸。煙橫野渡行舟穩,露下衡門步屐稀。潮夕不通音問杳,故鄉冷落釣魚磯。【見光緒十年刊李詩纂《淳安縣志》卷十五,原署:「周吳黨。」】

德謙

德謙,嗣德山。住婺州明招山。詩三首。【(《全唐詩》無德謙詩)】

明招一拍和人希,此是真宗上妙機。石火瞥然何處去,朝生鳳子合應知。

驀刀叢里逞全威,汝等應當【《五燈會元》作「諸人」】善護持。火里鐵牛生犢子,臨歧誰解(奏)吾機。【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五燈會元》卷八。】

和翠巖和尚示后學偈

入門通后土,正眼密呈珠。當機如電拂,方免病(打去丁改西)蘆。【《祖堂集》卷十,原署明照和尚,「照」應作「招」。】

德韶

德韶,姓陳,處州龍泉人。嗣清涼文益。吳越忠懿王延請住天臺山,為國師。開寶五年卒,年八十二。詩一首。【(《全唐詩》無德韶詩)】

暫下高峰已顯揚,般若圓【《五燈會元》作「圜」】通遍十方。人天浩浩無差別,法界縱橫處處彰。【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五燈會元》卷十。】

永安

永安,姓翁,溫州永嘉人。嗣天臺德韶。住杭州報恩光教寺。開寶七年卒,年六十四。詩一首。【(《全唐詩》無永安詩)】

汝問西來意,且過遮【《五燈會元》作「這」】邊立。昨夜三更時,雨打虛空濕。電影豁【《五燈會元》作「忽」】然明,不似蚰蜒急。【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六、《五燈會元》卷十。】

契從

契從,嗣德謙,居處州報恩院。詩一首。【(《全唐詩》無契從詩)】

烈士鋒前少人陪,云雷擊鼓劍輪開。誰是大雄師子種,滿身鋒刃但出來。【《景德傳燈錄》卷二四、《五燈會元》卷八。】

瑜禪師

瑜禪師,嗣德謙,住婺州普照院。詩一首。【(《全唐詩》無瑜禪師詩)】

決在臨鋒處,天然師子機。嚬呻出三界,非祖莫能知。【同前。】

保初

保初,嗣德謙,住婺州雙溪寺。詩一首。【(《全唐詩》無保初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通化市| 绥宁县| 天台县| 房山区| 高唐县| 宜兰县| 衡阳市| 罗甸县| 墨玉县| 新余市| 新邵县| 通城县| 昌宁县| 永仁县| 喜德县| 荔波县| 咸丰县| 霞浦县| 岱山县| 金山区| 鄂温| 镇沅| 长治县| 汽车| 方城县| 益阳市| 临城县| 宝兴县| 雷州市| 长兴县| 道真| 喀什市| 临湘市| 克拉玛依市| 乌鲁木齐县| 剑川县| 太湖县| 多伦县| 资阳市|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