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95字
  • 2015-12-24 16:09:11

布施生生富,慳貪世世貧。若人苦慳惜,卻卻受辛懃。

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若人不儜惡,必得上三車。

尋常懃念善,晝夜受書經。心里無蛆儜,何愁佛不成。

六時長禮懺,日暮廣燒香。十齋莫使闕,有力煞三場。

持戒須含忍,長齋不得嗔。莫隨風火性,參羞誤煞人。

逢師須禮拜,過道向前行。莫生多別相,見過不知南。

聞鐘身須側,臥轉莫前眠。萬一無常去,免至獄門邊。

師僧來乞食,必莫惜家嘗。布施無邊福,來生不少糧。

家貧從力貸,不得懶乖傭。但知懃作福,衣食自然豐。

惡事(上物下心)須棄,善事莫相違。知意求妙法,必得見如來。【按以上為原卷王梵志詩第一卷。】

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

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誰能奈我何?

我見那漢死,肚里熱如火。不是惜那漢,恐畏還到我。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疋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共受虛假身,共稟太虛氣。死去雖更生,回來盡不記。以此好尋思,萬事淡無味。慰俗不如心,時時一倒醉。

草屋足風塵,床無破氈臥。客來且喚入,地鋪稿薦坐。家里元無炭,柳麻且吹火。白酒瓦砵藏,鐺子兩腳破。鹿脯三四條,石鹽五六課。看客只寧馨,從你痛笑我。【案以上六首錄自鄭振鐸本拾遺。為王梵志詩原卷第三卷。惜不全。】

欺誑得錢君莫羨,得了卻是輸他便。來生報答甚分明,只是換頭不識面。

多置莊田廣修宅,四鄰買盡猶嫌窄。雕墻竣宇無歇時,幾日能為宅中客?

造作莊田猶未已,堂上哭聲身已死。哭人盡是分錢人,口哭元來心里喜。

眾生頭兀兀,常住無明窟。心里為欺謾,口中佯念佛。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勸君休殺命,背面披生嗔。吃他他吃汝,循環作主人。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家有梵志詩,生死免入獄。不論有益事,且得耳根熟。

白紙書屏風,客來即與讀。空飯手捻鹽,亦勝設酒肉。【案以上八首并載費袞《梁溪漫志》卷十。今從知不足齋本錄出之。】

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以上二首黃庭堅引梵志詩。】

道情詩

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瓊森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饑。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此首唐釋皎然《詩式》卷一《跌宕格二品駭俗》中引之,鄭輯本未收。】

幸門【題擬】

幸門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好處卻穿破。【此首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鄭輯本亦未收。】

全唐詩補逸卷之三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虢州弘農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以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元年賜死。補詩五首。

早春泛鏡湖

漾舟喜湖廣,湖廣趣非一。愉目野載蕪,清心山更出。孤煙晝藏火,薄暮朝開日。但愛春光遲,不覺舟行疾。歸雁空間盡,流鶯花際失。遠情自此多,景霽風物和。蘆人收晚釣,棹女弄春歌。野外寒事少,湖間芳意多。雜花同爛熳,暄柳日逶迤。為客頓逢此,于思柰若何?【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二二六七「六模」「湖」字「鏡湖」條。(二函二十冊)】

題謝處士山齋

那有唐年客,青山獨閉門。云泉一少事,琴史皆忘喧。在浚人猶縶,遷喬友未言。不知幽谷草,何意老王孫?【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二五三九「七皆」「齋」字「山齋」條。(三函三十冊)】

過中書元舍人山齋

元侯松子賓,寓此掖垣職。移疾多暇豫,孤齋恣閑息。修徑接大野,重巒跨南北。具物芬榮時,登攀各可極。林間百鳥變,郊外千花織。秦嶺似云橫,周原如黛飾。洛中昔游衍,常聞故園憶。清言盡場圃,嘉話數耘植。夢想恒載馳,松篁若舊識。酒情忽無限,琴意忻有得。更閱青溪詩,逾勵丹霞食。貴者日已遠,幸君惠容色。朅來休潁陽,任予孤且直。【同前見《大典》卷二五三九。】

嵩南山九里舊鵲村作

弊廬接箕潁,北望嵩山隅。茲嶺雄且秀,彩翠橫天衢。家世事靈岳,嵒棲安敢渝。從俗因跡化,歸靜知心愚。上違先人訓,下憐菲薄軀。自問何功業,謬與賢俊俱。執羈翊龍羽,秉筆游鴻都。尸祿負諸己,日使田園蕪。常恐白云意,溘盡黃埃涂。妙年負恩德,欲去何踟躕?明主本尚道,黃屋均蓬壺。飲惠可冥分,歸事燒金爐。【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三五八○「九真」「村」字「舊鵲村」條。(五函五十冊)】

敬和吏部韋郎中庭前朱槿之作

日給當輪滿,星郎伏奏旋。猶紆起草思,更有落花篇。氣與香衣雜,光侵畫壁然。徒聞賦君子,無以和神仙。【此詩見《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第六冊《草木蟲魚類》卷五。】

王(面力)

王(面力),勃之長兄。補詩一首。

山名

麗景斜中嶠,晴華泛晚春。琴聲抽楚雪,歌曲下梁塵。傾蓋雕炎遠,班荊密契新。方承綺囗暮,煙上洛橋囗。【見影印本《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七。】

崔融

崔融字安成,齊州全節人。為文以華婉典麗稱,神龍二年卒,年五十四。補詩二首。【(按唐有兩崔融。《全唐詩》卷六十八之崔融,武后時人也。卷八百八十七《補遺》六之崔融,則唐末干寧時吳郡人。今茲所補,蓋即武后時崔融之作。)】

太平興龍寺【題擬】

昨度匡山下,春鶯曉弄稀。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國有文皇召,人慚謫傳歸。回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南溪雨風立風立,東峴日輝輝。瀑溜天童捧,香爐法眾圍。煙云隨道路,鶯鶴遠驂騑。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一茲觀佛影,暫欲罷朝衣。【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寶名

囗城煙雨霽,囗苑物華滋。池連金水白,人契玉山時。珠浦荷如蓋,銅街樹似帷。琴歌待明月,丹石有深期。【此詩見影印本《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七。】

韋元旦

韋元旦字烜,京兆萬年人。垂拱中為美原縣尉,官終中書舍人。補詩一首。

五言夏日游神泉詩并序

美原縣東北隅神泉者,雖無樹石森深之致,而有(谷害)險清泠之異。韋子蓋嘗倦簿領,洗塵冥,爰命丞太原王公、主簿平陽賈公、尉南陽張公,釋事以游焉。喟然而嘆曰:「陵谷之變雖窮,造化之功何檢。有窮則適變,無檢則忘功。所以物效其奇,事冥其契。」嗟虖!恨不得列之玉檻,漱以瓊漿,勝負無私,流俗所忿。徒觀其卬潔,其味美。起自文明首秋,時則垂拱元夏,隤祥應運,非醴泉歟?不然,何明祈雜沓,降福(月兮)蠁,而幽通之若此也。澗形如規,四望若掃,平地可深百許尺,東西延袤七八十尺。下積淵泉,泓渟鏡澈,莫測其底,南流出界。雖云漢昭回,而滲漉無竭,則所謂「上善利物,谷神不死」,豈(札去木改蟲)龍窟宅、靈僊福佑、懷清佇俊、抱逸尋幽者乎?躋顥氣而瑩襟情,疏玄流而屏喧濁。忘歸淡定,盍賦詩云。

聞有濠梁地,駕言并四美。契冥邀異跡,勝會不延晷。澗響若琴中,泉華疑鏡里。形隨員月正,制逐規虹起。澡流瑩丹心,跂石涼玉趾。近焉將安適?行當潤蒙泛。【此詩見《金石萃編》卷六十一。】

賈言淑

賈言淑,平陽人。武后垂拱間為美原縣主簿。詩一首【(《全唐詩》無賈言淑詩)。】

五言夏日游神泉詩

詞人擁高節,狎異尋幽賞。谷害險洞深澗,皦鏡疑無象。形隨澡魄員,氣逐非煙上。徙谷縈新溜,分溪疏舊壤。冥功兆囗囗,效奇靈既往。共漱囗囗清,超然囗囗想。【見《金石萃編》卷六十一。】

尹元凱

尹元凱字戫,河間人。初為磁州司倉,坐事免,乃棲遲山林,不求仕進垂三十年。與張說、盧藏用善。征拜右補闕。開元十五年卒于并州司馬任。詩一首。【(《全唐詩》無尹元凱詩。尹元凱,《舊唐書文苑傳》有傳附《閻朝隱傳》,《新唐書》入《文藝傳》)】

五言同韋子斿神泉詩并序

美原北澗有神泉生焉,裕明子、明臺子尋故人韋烜,因斿之。烏戲!泉潭虛融,派流徑復,信造化之極、神明之俊也。裕明子乃盥焉,明臺子乃漱焉,相視而笑曰:「異哉!豈太平殊感而循化有助耶?則韋子蓋文章之雄也。昔持雅興,諒無言而不酬云。

桐(土反)疏抱甕,昆丘落縣米。豈如中輔邑,迸泉毓為醴。氣融靈兆作,潤洽沖務啟。月潭信玲瓏,霞溜幾清泚?湝湝上善用,的的煩慮洗。君子懷淡交,相從澗之底。【見《金石萃編》卷六十一。】

溫翁念

溫翁念字敬祖,太原祁人,溫彥博孫。武后垂拱間為左司郎中,后官至太仆少卿。詩一首。【(《全唐詩》無溫翁念詩)】

五言同韋子斿神泉詩

聞君泉壑幽,俯裂頻陽趾。及我性情狎,遙輕武陵涘。欿窞明月制,沮(囗挐)涼風起。朋來想辟雝,日去疑蒙汜。列坐殊滿腹,揚清非洗耳。髣(髟弗)參石斿,淡焉適真理。【見《金石萃編》卷六十一。】

李鵬

李鵬字至遠,趙州高邑人,李素立之孫。垂拱間為天官員外郎,遷天官侍郎,知選事,為內史李昭德所銜,因事出為壁州刺史,卒,年四十八。詩一首。【(《全唐詩》無李鵬詩。兩《唐書》有《李至遠傳》)】

五言同韋子斿神泉詩

昔日鳴弦地,今聞生澗水。靈潛敝政余,潤發雕文始。滴滴流珠散,渟渟明月止。善利懷若人,淡交挹君子。鏡澈無纖翳,天清滌煩滓。虛忝神僊臺,何由弄風晷?【見《金石萃編》卷六十一。】

光溫古

光溫古,武后長安年間衛州共城縣百門陂父老。詩二句。【(《全唐詩》無光溫古詩)】

錦色陳川后,絲雨降桐鄉。

趙不為

趙不為,武后、中宗時人。詩四句。【(《全唐詩》無趙不為詩)】

調弦敷廣惠,濟物被深仁。

又句

晴暉疑兆夢,甘液類隨車。

王堅

王堅,武后時人。詩二句。【(《全唐詩》無王堅詩)】

良宰多憂憫,虔誠謁庶神。

王鉉

王鉉,武后時人。詩二句。【(《全唐詩》無王鉉詩)】

雨似隨車至,云疑逐蓋飛。

成公簡

成公簡,武后時人,武圣縣尉。詩二句。【(《全唐詩》無成公簡詩)】

隨軒感仁惠,應日【(原作囗)】灑甘滋。

李大寶

李大寶,武后時人,成均進士。詩二句。【(《全唐詩》無李大寶詩)】

陽耀求便灑,陰霖請復晴。

馬友鹿

馬友鹿,武后時博城縣令。【(復出一首)】

早春陪敕使麻先生[慈力]祭岳

【久視二年。見《山左金石志》卷十二,亦見《金石萃編》卷五十三。此詩《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七補遺卷載之,作者馬令,注曰「失名」。今按《山左金石志》署作者曰「行博城縣令馬友鹿」,則其名固未失也。詩同,不重出,校其異文如下:第三句「鞭撻造神鬼」,「造」,《全唐詩》作「走」。五句「忽下元洲使」,「元洲」,《全唐詩》作「袁州」。六句「來赴紫洞前」,「赴」,《全唐詩》作「游」。八句「白鶴怪時還」,「怪」,《全唐詩》闕;「還」,作「年」。十一句「巖風半山水」,「巖」,《全唐詩》闕。十二句「墟氣總云」,「墟」,《全唐詩》闕。十三句「(札去木改蟲)抱囗中日」,《全唐詩》作「光抱升中日」。十六句「宇臨綠蘿邊」,《全唐詩》作「室在綠潭邊」。十七句「侵幕灰初暖」,《全唐詩》作「緹幕灰初(廠彳)」。二十三句「山對小天下」,《全唐詩》「對」作「疑」。二十四句「圣是會神仙」,「圣」,《全唐詩》作「人」。又按石刻本天作●、地作(山水土)、年作(千萬萬)、日作○乙、初作(百八)、圣作(王),皆武后所造新字。】

全唐詩補逸卷之四

張鷟

張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補詩一卷,計五十八首。【(按張鷟《游仙窟》詩共七十余首,日本河世寧《全唐詩逸》曾選取十九首。今自《古佚小說叢刊》本《游仙窟》中將河世寧氏所未收者,悉數錄出,而以彭澤汪辟疆先生《唐人小說》所載《游仙窟》詩校之)】。

贈崔十娘

自隱多姿則,欺他獨自眠。故故將纖手,時時弄小弦。耳聞猶氣絕,眼見若為憐。從渠痛不肯,人更別求天。

詩一首

斂笑偷殘靨,含羞露半唇。一眉猶叵耐,雙眼定傷人。

又一首

夢中疑是實,覺后忽非真。誠知腸欲斷,窮鬼故調人。

又一首

未必由詩得,將詩故表憐。聞渠擲入火,定是欲相燃。

又一首

心虛不可測,眼細強關情。回身已入抱,不見有嬌聲。

詠局

眼似星初轉,眉如月欲消。先須捺后腳,然后勒前腰。

詩一首

忽然心里愛,不覺眼中憐。未關雙眼曲,直是寸心偏。

又一首

舊來心使眼,心思眼剩【《唐人小說》本作即。】傳。由心使眼見,眼亦共心憐。

詠刀子

自憐膠漆重,相思意不窮。不惜尖頭物,終日在皮中。

詩一首

向來知道徑,生平不忍欺。但令守行跡,何用數圍碁。

又一首

千金此處有,一笑待渠為。不望全露齒,請為暫嚬眉。

詠破銅熨斗

若冷頭面在,生平不熨空。即今雖冷惡,人自覓殘銅。

舞詞

從來巡遶四邊,忽逢兩個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頰中旱地生蓮。千看千處嫵媚,萬看萬處(女便)妍。今宵若其不得,剩命過與黃泉。

詠筆硯

摧毛任便點,愛色轉須磨。所以研難竟,良由水太多。

詠雙燕子

雙燕子,聯聯翩翩幾萬回。【《唐人小說》本作聯翩幾萬回。】強知人是客,方便惱他來。

詠酒杓子

尾動惟須急,頭低則不平。渠今合把爵,深淺任君情。

詠李

問李樹,如何意不同?應來主手里,翻入客懷中。

答十娘射雉

心緒恰相當,誰能護短長。一床無兩好,半丑亦何妨。

答十娘詠弓

縮干全不到,抬頭則大過。若令臍下入,百放故籌多。

詩一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阜宁县| 吴堡县| 宝兴县| 乌苏市| 屏东市| 科技| 固原市| 伽师县| 宝坻区| 宜兰市| 塔城市| 重庆市| 云浮市| 高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巢湖市| 东至县| 隆德县| 彝良县| 资中县| 苏尼特右旗| 福海县| 临泉县| 玉溪市| 汾阳市| 石首市| 江口县| 阿巴嘎旗| 九龙县| 手游| 九江市| 阿勒泰市| 长葛市| 清丰县| 冷水江市| 宁陕县| 南投县| 贵溪市| 宜黄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