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12字
  • 2015-12-24 16:09:11

須彌頹,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乾坤尚納毛頭里,日月猶潛毫相中。此是西國那提子,示寂不起現神通。妙德啟口問不二,忘言入理顯真宗。【見吳越釋延壽《宗鏡錄》卷二三。】

居士元無病,方丈現有疾。唯憂二乘者,緣事不得出。所以訶穢食,純說波羅蜜。上方一盂飯,氣滿于七日。不假日月光,心王照斯室。文殊問不二,忘言功自畢。過去即如然,現在還同一。若能達此理,無求總成佛。【見前書卷二五。】

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虛。有亦不管,無亦不居【《五燈會元》作「拘」】。不事賢圣,了事凡夫。

心若如,神自虛。不服藥,病自除。病既除,自見蓮華如意珠。無勞事,莫驅驅。智者觀財色,了知如【《語錄》作「是」】幻虛。衣食支身命,相勸學如如。時至移庵去,無物可盈余。【以上二首均見影印日本花園大學圖書館藏高麗覆刻本南唐招慶寺靜筠二僧著《祖堂集》卷十五。】

事上說佛國,此去十萬里。大海渺無邊,動即黑風起。往者雖千萬,達者無一二。忽遇本來人,不在陰陽里。【見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八冊吳越釋延壽撰《萬善同歸集》卷上。】

護身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個中意,鐵船水上浮。【《五燈會元》卷三。】

窮廝煎,餓廝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脫卯。萬頃湘江洗不清,無生曲調何時了。【見《大正新修大藏經》四七冊宋《虛堂和尚語錄》卷十引。】

全唐詩續拾卷二十二

陽城

城,字亢宗,北平人。世為宦族。早年隱于中條山,遠近慕其德行,多從其學。李泌聞其名,薦為著作郎,尋遷諫議大夫。時裴延齡等進用,陸贄等遭誣貶黜,無敢救者。城乃伏閣上書,幾獲罪,時論許為直臣。后改國子司業,復因事出為道州刺史,甚有政聲。順宗立,詔征之,而城已卒。詩一首。【(《全唐詩》無陽城詩,事跡據《舊唐書》卷一九二本傳)】

謁贈何國子監司籍堅

久仰高明抱樸忠,倏傳馬首向城東。錦袍光射三千里,汗史功高百二雄。童稚候門烹雀舌,黎老植杖盼菊松。皇天應欲逸家輔,故遣盤桓醉碧筒。【見光緒三年刊許清源纂《道州志》卷十一。】

何堅

堅,道州人。貞元間進士。為太學生,師韓愈。歸,愈作序送之。在道州從陽城游,世稱其賢。后除國子監司籍。詩二首。【(《全唐詩》無何堅詩。事跡據《昌黎先生集》卷二十《送何堅序》、《道州志》卷九「鄉賢」引《府志》)】

次韻答陽刺史城

素履衡門秉直忠,掛冠金闕回江東。戢羽應知非健翮,守雌或可謂知雄。午夜鳴琴餐玄露,深山弄月友赤松。多感君侯歡導引,臨流遣興醉碧筒。

除授太學國子監司籍之職因賦

九重天子重英豪,御殿傳恩賜綠袍。樂道直欲學商尹,致君恒切佐唐堯。瓊林日照宮花燦,金榜風搖姓字高。幸荷召頒入太學,相期聯步覲天朝。【見同前書卷十一。】

顧況

漁父詞

新婦磯邊月明,女兒浦口潮平,沙頭鷺宿魚驚。【見宋曾慥《樂府雅詞》卷中徐俯詞跋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水光山色漁父家風》引徐師川云引。】

題梨花睡鴨圖

昔年家住太湖西,常過吳興罨畫溪。水閣筠簾春似海,梨花影里睡鳧鹥。【見《吳興藝文志補》卷四四。】

委羽山

昔人乘鶴玉京游,翮遺仙洞何悠悠。我來尋覓空彝猶,煙霞萬壑明清秋。何當騎麟登瀛洲,倏忽能消萬古愁。【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二○《委羽山部》。】

蘇州刺史

贈顧況詩

辟強東晉日,竹樹有名園。年代更多主,池塘復裔孫。【見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卷下。】

順宗皇帝李誦

李誦,德宗長子。上元二年生。建中元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八月傳位于皇太子。元和元年卒,年四十六。廟號順宗。詩二首。【(《全唐詩》無李誦詩)】

問如滿禪師

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

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景德傳燈錄》卷六。】

如滿

如滿,嗣馬祖道一。初住五臺山金閣寺,后住洛陽佛光寺。詩二首。【(《全唐詩》無如滿詩)】

答順宗皇帝問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同前。】

朱千乘

山莊早春連雨即事

崇朝竟日雨(風衰)(風衰)【疑】,萬物萌牙春【疑】水災。白屋世情輕席戶,青山老大厭莓苔。常時楊柳煙中綻,今歲花枝雪未開。節往始知陽氣晚,和風不借后亭梅。

早春霽后山莊即事

插槿未成籬,啼鶯早已知。日長春霽后,風暖柳煙宜。席戶門斜掩,漁舟釣直垂。久將松竹比,寧懼歲寒移。上藥幽前圃,繁花壓小枝。素琴延翫月,清渭酌臨池。守道安貧【疑】老,專經數欲奇。若為裁二鬢,羞向鏡中窺。【日本藏唐抄本《新撰類林抄》卷四。】

送日本國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貢方物而歸海東詩并序

滄溟無垠,極不可究。海外僧侶,朝宗我唐,即日本三藏空海上人也。解梵書,工八體,繕俱舍,精三乘。去秋而來,今春而往。反掌云水,扶桑夢中。他方異人,故國羅漢,蓋乎凡圣不可以測識,亦不可知智。勾踐相遇,對江問程,那堪此情。離思增遠,愿珍重珍重!元和元年春姑沾洗之月聊序。當時,少留詩云。

古貌宛休公,談真說苦空。應傳六祖后,遠化島夷中。去歲朝秦闕,今春赴海東。威儀易舊體,文字冠儒宗。留學幽微旨,云關護法崇。凌波無際礙,振錫路何窮。水宿鳴金磬,云行侍玉童。承恩見明主,偏沐僧家風。【收入《弘法大師正傳》,見《弘法大師全集》第七卷。】

朱少端

朱少端,元和初越州鄉貢進士。詩一首。【(《全唐詩》無朱少端詩)】

送空海上人朝謁后歸日本

禪客祖州來,中華謁帝回。騰空猶振錫,過海來浮杯。佛法逢人授,天書到國開。歸程數萬里,歸國信悠哉。【同前。】

曇靖

曇靖,元和初沙門。詩一首。【(《全唐詩》無曇靖詩)】

奉送日本國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獻后卻還

異國桑門客,乘杯望斗星。來朝漢天子,歸譯竺干經。萬里洪濤白,三春孤島青。到宮方奏對,圖像列王庭。【同前。】

鴻漸

鴻漸,元和初沙門。詩一首。【(《全唐詩》無鴻漸詩)】

奉送日本國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獻后卻還

禪居一海間,鄉路祖州東。到國宣周禮,朝天得僧風。山冥魚梵遠,日正蜃樓空。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同前。】

鄭壬

鄭壬,字申甫,元和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鄭壬詩)】

奉送日本國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獻后卻還

承化來中國,朝天是外臣。異才誰作侶,孤嶼自為鄰。鴈塔歸殊域,鯨波涉巨津。他年續僧史,更載一賢人。【同前。】

胡伯崇

贈釋空海歌

說四句,演毗尼,凡夫聽者盡歸依。天假吾師多伎術,就中草圣最狂逸,不可得,難再見。【見日僧真濟《遍照發揮性靈集序》,見《日本古典文學大系》七一冊空海《性靈集》卷首。】

余鼎

余鼎,元和中下邳人。居越州上虞縣寶泉鄉。詩一首。【(《全唐詩》無余鼎詩)】

奉贈葉囗郎新湖詩

賞眺新湖趣,澄漪寫物華。采蘋經綠溆,垂釣倚枯槎。水動魚驚鳥,風搖蝶囗花。宛然登興處,寧羨武陵家。【光緒《上虞縣志》卷三七《金石》。】

汪仲陽

汪仲陽,元和中人。詩一首。【(《全唐詩》無汪仲陽詩)】

奉贈葉囗郎新湖詩

平湖近辟千囗囗,物色如今滿面新。風擺野花香撲撲,水澄絲柳影鱗鱗。高低菡萏分紅(上蕊下木),出沒鵁鶄間白蘋。回首更看南北岸,不知何處不宜人。【同前。以上二首,均為陶敏先生錄示。】

薛巽

薛巽,河東人。元和初為河北行營糧料使于皋謨判官;六年五月,坐于贓事貶連州,量移朗州員外司馬。詩一首。【(據《柳河東集》卷十三《朗州員外司戶薛君妻崔氏墓志銘》、卷二三《送薛判官量移序》、《舊唐書》卷一六三《崔元略傳》)】

善卷祠

子長愛奇故不收,況乃著論非許由。先生蹤跡重埋沒,引舜作證應點頭。天下大器尚不欲,萬古虛名豈愿留?江北漫空山不靜,說著高風簪可投。【同治《武陵縣志》卷四八。本詩為陶敏先生錄示,小傳亦從陶說。】

盧殷

金燈

疏莖秋擁翠,幽艷夕添紅。有月長燈在,無煙燼火同。香濃初受露,勢庳不知風。應笑金臺上,先隨曉漏終。【見令狐楚《御覽詩》。】

段弘古

弘古,澧州人。性濩落剛峭,年五十而未仕。以法家言干御史大夫何士干,待以上座。復以兵畫干襄陽節度使于(由頁)。呂溫守道州,嘗預游。溫卒,復南見劉禹錫、柳宗元,二人稱其賢。元和九年,欲南依竇,死逆旅中。補詩二首。【(《全唐詩》卷四七二收弘古詩一首,惟小傳甚略。今據柳宗元《河東先生外集補遺》所收《處士段弘古墓志》重錄其事跡)】

秋懷

野闊平收潦水香,園林恰似鄭公鄉。懶云未許寒風卷,落葉從他零露傷。夜靜猿聲添客淚,朝聞雁字引詩狂。生涯不共秋光老,濁酒丹經一釣航。【見同治十三年刊《直隸澧州志》卷二五。】

孤竹

亭亭骨屹短墻顛,搖曳空明漾素妍。帶雨微添寒鶴淚,凌霜不受野云憐。老松立地同高節,芳草何心吊謫仙。抱此孤根滋九畹,青山一道送流泉。【見道光刊本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二。】

王承鄴

承鄴,元和九年為越州監軍。詩一首。【(《全唐詩》無王承鄴詩,事跡詳本書卷十七陳諫詩序)】

登石傘峰

作鎮得良牧,撫戎慚匪仁。每觀龔黃化,煦物如陽春。政簡似多暇,游從邀眾賓。鳴騶鏡水畔,舍棹耶溪津。偶茲逢勝境,頓覺離囂塵。丞相筑室在,季方結廬新。登臨經絕頂,矚眺怡心神。金章照玉傘,龍節陵松鱗。笙歌入中流,聲角聞城闉。更吟瓊瑤篇,愿言書諸紳。【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四。】

齊推

推,高陽人。德宗相齊抗之弟。工正書,元和五年書李德裕《唐圯上圖贊》,七年作《靈飛散傳信錄》,九年預石傘峰之游。詩一首。【(《全唐詩》無齊推詩,傳據《全唐文》卷七一六、《金石錄》卷六、《舊唐書》卷一三六及陳諫序)】

登石傘峰

能以郡中暇,不遺塵外蹤。嘯儔得鴛鷺,探策入云松。緣徑歷空際,望崖來劍峰。況當會天人,復此陳歌鐘。賤子固多癖,偶茲安一峰。步林欣有適,筑室幸可容。寧期樵牧處,忽與軒蓋逢。仰荷高興屬,俯慚危磴重。攀幽破巖靄,踐滑觸苔封。秋景山光動,寒叢菊艷濃。賞心愜觴酌,逸韻陶襟胸。仍叨勒名字,永紀今所從。【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四。】

路黃中

黃中,京兆三原人。父怤,貞元中為涪州刺史。元和間黃中尚未仕。詩一首。【(《全唐詩》無路黃中詩,傳據《元和姓纂》卷八及岑仲勉《四校記》)】

登石傘峰

總戎詣幽勝,天使相追隨。躋山玉笥號,到峰石傘奇。接武白云表,放情玄月時。恬曠薄沆瀣,峻極超崦嵫。平視羲和轡,俯觀朝夕池。巖中復何揖,坐位多所宜。郁烈桂香眇,寅緣霞彩披。孤光逗綺翼,獨秀分瓊枝。靈氣達心久,華容招目移。遂忘日云暮,登降不知疲。眷言丘壑士,養節松竹滋。感激旌蓋顧,干以獻貞詞。【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四。】

范傳正

正月十五夜翫月詩

風凄城上樓。

月滿庾公樓。

夕照下西樓。【均見《嘉泰吳興志》卷十三「明月樓」條。】

武元衡

云居寺

玉峰山下云居寺,六百年來選佛場。滿地白云關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見光緒元年刊支恒春纂《松陽縣志》卷十一。】

劉伯翁

伯翁,元和間為金州員外司馬。詩一首。【(《全唐詩》無劉伯翁詩)】

奉酬竇三中丞見贈

多幸嘗陪侍玉墀,俄驚負譴阻天涯。今日相逢問榮悴,更嗟年輩颯然衰。【見《竇氏聯珠集竇》附。】

靈澈

云門寺【《禪》作「歸云門」】

湖邊歸鶴【《禪》作「雁」】唳寥泬,僧房半倚秦峰缺。云生幽石何逍遙,泉去疏林幾嗚咽。天寒猛虎叫巖月【《禪》作「雪」】,松下無人空有雪【《禪》作「月」】。千年像教人不聞,燒【《禪》作「焚」】香獨為鬼神說。【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七,以《古今禪藻集》卷三相校。】

謫汀州

青蠅為吊客,黃耳【《紀事》作「黃犬」】寄家書。【見《劉賓客文集》卷十九《澈上人文集紀》、《唐詩紀事》卷七二。】

林蘊

林蘊,字復夢,泉州莆田人。披子。貞元四年明經及第。韋皋辟為西川推官。改唐昌尉。又任滄景掌書記。遷禮部員外郎。元和十年左右出為邵州刺史。因事流儋州而卒。詩一首。【(《全唐詩》無林蘊詩,傳據《新唐書》卷二百本傳、《登科記考》卷十二)】

過秦松嶺

散發長林下,松風入太清。空山容暮色,落葉起秋聲。世險江天窄,云深草木平。從茲歸故土,勿作失群鳴。【《閩詩錄甲集》卷一。】

答顏太守

物力孤窮甚,無由蔽草廬。抱痾明盛世,丐食兵荒余。馬革藏身拙,鴟夷報主疏。勉哉吾二子,太歲易消除。【見《王氏刊唐人集》收《林邵州遺集》,注云:「見鄭王臣《莆風清籟集》。」】

馬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新安县| 台东市| 当雄县| 望城县| 海城市| 息烽县| 元朗区| 靖安县| 石楼县| 亳州市| 巍山| 乡宁县| 永靖县| 青川县| 泸水县| 盖州市| 彭水| 沙雅县| 竹山县| 孟州市| 定边县| 洛川县| 连城县| 台南县| 大同市| 东海县| 新昌县| 遵义县| 梧州市| 深泽县| 西华县| 珲春市| 巨野县| 临城县| 石狮市| 莱阳市| 江阴市| 新宾| 富民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