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附錄三籀經堂類稿選文(1)
- 臺灣資料清經世文編選錄
- 佚名
- 2700字
- 2015-12-23 16:42:16
海疆防堵疏
江南道監察御史臣陳慶鏞跪奏:為臺灣防堵,亟宜照奮團練,以靖海疆、以洽輿論,仰祈圣鑒事。
竊惟福建臺灣一府,孤懸海外,民情浮動。加以五方雜處,近來重案層見迭出。現在夷船屢次窺探,時出時沒,非鎮壓有人,兼能熟識情形者,不能得力。查臺灣港口,北以雞籠山為門戶,南以打狗山為門戶,商船出入,必由其道,方能前進。但其處水礁極險,惟用平底船乃可駕駛入港。而中又有安平湖,風濤無定,亦臺之險隘也。上年囗〈口英〉夷竄突,屢到打狗山,輒見枝格。其所以不能得利于臺灣者,以用尖底船,并且水路生疏;在處地方官防閑嚴密,未有奸民向導,是以我兵一鼓而獲。此誠地利之險也。又聞其時風急濤驟,彼居逆風;我居順風,以順擊逆,民無力焉。義兵乘風追奮,正當沙瞀昏黑;夷人雖有大船猛炮,所向摧折,于是一概受俘,喪膽畏威。此又天時之助也。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必得人之信,然后得天之助。臣籍隸福建,側聞臺灣鎮總兵達洪阿、臺灣道姚瑩平時實心愛民,其國練鄉勇固結有素,與紳耆士商俱聯為一體;故民皆信之,一時踴躍從公。其弁兵義首,輒呼立應,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三次所獲勝仗,雖由天時地利,而其實全在人和。鹖冠子言:『用兵之道慎,以天勝,以地維,以人成』。人和之成,統由國家二百年養士之庥,深仁厚澤,合仰賴皇上天威洪福夫。是以敵愾同仇,不折一兵、不遺一矢,卒能收功全勝,并獲有夷人無算;上年在浙所搶兵民衣服、器械,皆在其內。凡厥士民,觀者如堵,莫不讓呼稱快。
近聞囗〈口英〉夷在廈門勾結奸民,制造平底船,合共一百四十只;聲言為渡臺之用。臣惟囗〈口英〉夷前在臺灣,數被該鎮道用計逆擊,屢挫其鋒;心之所釘恨者在鎮道,而心之所畏葸者亦在鎮道。此刻斷不敢別生事端,自投湯火。然書稱申畫郊圻,慎固封守;易言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事必有備,方保無患。漢用陳湯而匈奴卒服,唐用郭子儀而回紇乞盟;誠以威望所在,敵人知懼。前事者,后事之師也。應請敕下該鎮道于雞籠山、打狗山及鹿耳門扼要之地,加意防守,毋使奸民、海盜相為勾結,照舊日加團練鄉勇,以資熟手,以副民心。如或堵御不嚴,即治以應得之罪,則海波不揚,而居民安堵矣。
臣為慎重邊防起見,是否有當,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初九日上,旨:『留』。
請禁止夷民干預地方片
臣陳慶鏞片奏:再查南澳一地,為閩、廣漳、潮交界海中浮嶼,四面夷船可通。近聞該夷在處起蓋夷館、夷樓并設教場,在彼日行操演。往來船只,以此為巢穴;時出肆掠居民婦女,擅受民間詞訟。又在廈門鼓浪嶼干預地方民事。上年龍溪縣黃吳村莊因被水災,拾獲漂流杉木竹筏;其后赴夷告訴,該夷即到吳姓焚毀房屋至十三所之多,而黃姓需夷洋銀六百元得免。現在附近各鄉村械斗者,皆需銀囑其幫斗;該夷即為出力,殘毀百姓,糜爛實甚。又聞有商船在臺灣運米內地,共五十多號,行至洋面,被本地賊匪之草鳥船搶去;亦訴于囗〈口英〉夷,代為緝獲財米。似此干預地方,于政體大有關系。應請飭下督撫,嚴切曉諭。如有百姓赴夷告訴者,治以重罪。一面諭令囗〈口英〉夷,毋許干預民事;如不遵約束者,亦令自治其罪。庶民夷相安,不至啟煽誘民心之漸。謹即風聞,據實陳明。理合附片,謹奏。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初九日上。
盤獲臺灣逆首疏
掌浙江道監察御史臣陳慶鏞跪奏:為盤獲奉旨嚴拿之要犯,恭折奏聞事。
竊臣于本月二十五日,據晉江館看館人報稱:有不識姓名鄉人來館棲宿。臣隨即前往查看,見其形跡張皇、語言支吾,恐是匪類;再三盤詰,堅不吐實。適有臣同鄉衛千總陳鶴鳴及侍衛周朝邦到館,仿佛認識是臺灣武生郭光侯。臣因憶及本年四月間恭閱邸抄,奉上諭:臺灣匪徒聚眾謀逆,未獲股首葉周、劉取、余潮、郭光侯(即郭崇高)等,著該鎮道上緊嚴拿等因,欽此。現在葉周、余潮均已就擒,而郭光侯仍未弋獲;正在奉旨嚴拿之際,何以竄逃至京,不勝駭異!臣恐其脫逃,因即矚令陳鶴鳴、周朝邦幫同看守。據該犯口稱,實系臺灣武生郭光侯(即郭崇高),取具親筆供詞一紙。臣以事關戕官拒捕、奉旨嚴拿之犯,一面將該犯交北城坊吏目羅維看管;謹繕折奏聞,請飭交刑部嚴訊辦理。謹將該犯原詞一并封呈御覽,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再,臣正在繕折間,復從郭光侯身上搜出呈稿一紙。據稱擬在臺灣鎮衙門呈遞,后因事破未及遞訴。謹將稿詞原紙封呈御覽。理合附片。謹奏。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上。嗣奉旨:『前因御史陳慶鏞奏,盤獲臺灣武生郭光侯(即郭崇高),系聚眾謀逆案內飭令嚴拿之犯;當交刑部嚴行審訊。茲據該部奏稱:訊據該犯供與洪協及鄭炎等均不認識,亦無伙同謀逆情事。自系恃無實證,意圖狡賴。惟該犯又供臺灣縣知縣閻炘于收糧時欲行幫貼番銀,并有包攬官事之許東燦(即許朝錦)阻撓納糧等情;均非質訊明確,不足以成信獻。前任臺灣縣知縣閻炘,著即解任,交劉韻珂派員并包攬捐納同知許東燦(即許朝錦)、伊弟許東寮并黃應清、察堂及糧總李捷升,一并迅速解交刑部,嚴行審訊,不準遲延。欽此』。
請辦閩省會匪疏
江西道監察御史臣陳慶鏞跪奏:為會匪結黨勾引蔓延,請旨嚴飭地方官迅速查辦,以凈根株、以綏良善事。竊惟福建漳州府屬之龍溪、海澄等縣民人,多往蘇祿、息力、呂宋貿易,每就彼國娶妻生子,長或挈回。其人俗謂之「土生子」,向在外洋斂錢,聚會成風;乃挾其故習,沿及漳州各屬以至廈門,結為小刀會,亦曰天地會。凡入會者需錢六百九十三文,名曰「根基錢」,交完即給八卦印一顆、紅白布各二方為識。內有小印,有口號。其股頭各制小旗一面,誓盟歃血。初不過阪洋之所謂土生子者偶為之,積而漸引漸多,散布妖言,遂敢滿貼狂詞,城鄉皆是。前經署廈門參將陳興隆緝獲,稍為斂跡。乃提解后,地方官竟從輕問罪,略不懲辦。近有廈門人陳罄,素以傀儡唱戲為業,逃藏龍溪縣石美鄉南門黃允家,與同安縣屬白礁鄉王泉倡造謠言惑眾,謂伊有神術,自可通天,能入會者免罪。于是石美、海滄、白礁各鄉販洋者,咸受其煽惑;兼以勾連廣東土匪,訛言日至。遂顯然設斂錢之局,名為「開香」,一開便有數百人從之。而龍溪、海澄、同安各縣知縣,皆明知其事而不敢過問,以故該匪肆機罔忌。且謂入會則上至省城、下至廣東,皆有資糧相助,免至乏食。不數日間,入會者已近數萬人。其賊股則有同安縣屬之白礁鄉王小、長園鄉劉四、山邊鄉李景、李青瀧、龍溪縣屬之南門黃允、田里鄉王靖、海澄縣屬之新埯鄉邱姓、坂尾鄉林姓,皆奉陳罄、王泉為大頭目,千百成群,強派各處殷戶、截搶各處販夫,或入會、或助糧;從者平安無事,不從者災禍立至。其有大姓、強宗、殷戶未易嚇索者,該匪聲言于起事時即先問罪。故始而桀黠者為之,今而謹愿者亦從之;始而無賴者為之,今而殷富者亦從之。結連數百鄉,橫行郡縣,勢莫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