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麻疹闡注
  • 張霞谿
  • 3086字
  • 2015-12-23 16:34:57

(附采諸家麻后證治)

麻后龜胸

龜胸者。麻后余毒。留于肺經。陽火熏灼而致也。治宜清肺化痰降火。先用清氣化毒飲。或涼膈散。再加蘇子。枳殼。橘紅。麥冬。羚羊。地骨皮。葶藶子。枇杷葉等藥。以開導其氣。繼用九味平胸丸治之。

清氣化毒飲(見前)涼膈散(見前)九味平胸丸百合 天冬 杏仁 桑皮 石膏大黃 葶藶 木通 枳殼共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清湯送下。

麻后肺痿肺癰

麻后久嗽不止。時吐白沫如米糊者。名肺痿?;鹗⒍鹣病R损B血補氣保肺清火。初用加味二冬湯。后用門冬清肺飲。久嗽痛引胸脅?;蛲履撗蛲氯缑字嗾?。此肺內生毒也。名肺癰。宜瀉熱豁痰。開提升散。解毒排膿。寧肺桔梗湯主之。痿為正虛。癰為外邪。不可誤治。脈訣云。寸數而實。肺癰已成。寸數虛澀肺痿之形。

加味二冬湯天冬 麥冬 熟地 生地桔梗 款冬花 貝母 米仁蔞仁 沙參 紫菀 甘草門冬清肺飲麥冬 天冬 知母 貝母 桔梗粘子 杏仁 冬花 桑皮 地骨皮馬兜鈴 甘草 加晚米百粒寧肺桔梗湯桔梗 貝母 枳殼 杏仁 栝蔞根 生 防風 桑皮 米仁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節 葶藶子 五味子 加姜引初起加防風。去黃 。五味子。咳甚加百合。身熱加柴胡。黃芩。小水不利。加木通。燈心。大便不利。加制軍。煩躁痰血加茅草根。胸痛甚。加人參。白芷。

白芨末 治肺葉爛去。用白芨凈末一兩。分作三服。白湯送下一服止痛。

二服全長三服完后。用豬肺一個。加花椒一兩在內。煮食之。忌鐵器。如痰火咳嗽。每豬肺一個。加白芨二兩。煮食三個。自愈。

皂莢丸 治肺癰百藥無效者。括去皮弦酥炙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麻后疳瘵

麻后夜熱。有汗即退。發枯膚癢。漸成疳瘵。此癥極危。治以柴胡四物湯主之?;蚯骞巧?。

或五疳保童丸。俱可用。氣虛宜加參 。若舊有疳病。當參五疳門治之。

柴胡四物湯(見前) 有火加黃芩。知母。胡連。麥冬。陰虛加鱉甲。地骨皮。

丹皮。有食加山楂。麥芽。有蟲加五谷蟲。蘆薈。川楝子。使君子。

清骨散柴胡 秦艽 知母(各一錢五分) 鱉甲(童便炙三錢)地骨皮(二錢五分) 胡連(一錢) 青蒿子(五分) 炙草(五分)本方可加丹參。丹皮。麥冬。銀花。

五疳保童丸 治五疳神方。

柴胡 青皮 蘆薈 丹皮 白芍鱉甲 檳榔 炙草 香附 枳殼使君子 青蒿子(各五錢) 白術 丹參 當歸茯苓 山楂 神曲(各一兩) 胡連 蕪荑雷丸 鶴虱 五谷蟲(各三錢)共為細末。神曲糊為丸??招拿诇拖?。

麻后發搐

麻后忽然發熱而搐者。血虛生風也。忌天麻。南星。燥血之藥。宜導赤散。加丹參。丹皮。

沙參。麥冬。竹葉之類?;虬采裢?。牛黃鎮驚丸。俱可用。

導赤散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安神丸 治麻后壯熱搐掣。

黃連 當歸 茯神 石菖蒲(各一錢) 全蝎(七只酒洗)共為末。搗豬心血為丸。朱砂為衣。燈心湯下。

牛黃鎮驚丸 治驚神效。

天竺黃(一兩) 膽星(一兩) 雄黃 琥珀 僵蠶(各五錢)全蝎(三十只) 牛黃(一錢五分) 珍珠(一錢五分) 麝香(三分) 冰片(三分)各研細末聽用。再用麻黃。蟬蛻。天花粉。各三錢。防風。麥冬。銀花。甘草。款冬花。

鉤藤鉤。各五錢。共煎濃汁。去渣。加蜜再煎。百沸成膏。和前藥末。搗勻為丸。朱砂水飛三錢。金箔三十張為衣。

麻后急慢驚風

急驚者。內熱痰壅。腹脹便閉。脈數有力。法當驅風豁痰清火為主。宜用荊芥。防風。薄荷。前胡。桔梗。杏仁。粘子。僵蠶。蝎梢。黃芩。知母。梔子。木通之類。慢驚者。脾胃損傷。中氣不足,其脈沉遲無力。宜用醒脾飲加減。或六君子湯。

加全蝎。姜蚤之類。牛黃鎮驚丸亦可用。虛寒甚者。附子理中湯。

醒脾飲 治慢脾神效。

人參 白術(炒) 茯苓 廣皮 半夏 木香 天麻 膽星 藿香加姜棗陳米六君子湯人參 焦術 茯苓 廣皮 炙草 法夏附子理中湯(見前)

麻后眼病

麻后眼如紅腫赤脹是風火上攻。宜用防風。荊芥。桔梗。黃芩。桑皮。地骨皮。生地。丹皮。甘菊。梔子。連翹。甘草。蟬蛻。決明等藥。如有星障。加木賊。蒺藜。杏仁。羚羊。青葙子。蔓荊子。谷精草。密蒙花之類。紅腫突出者。用川連。石膏。大黃以瀉之。目生翳障者。宜用清熱退翳湯?;蛄缪蚪巧??;蛲ㄉ裆ⅰC苊缮?。加減治之。如雙目畏明。由水虧也。宜用六味地黃丸。加甘菊。當歸。石決明之類。若小兒兼面青骨瘦者。宜服健脾肥兒丸。如眼皮外翻。以瀉黃散加 草。服之即愈。

清熱退翳湯梔子 胡連 木賊 赤芍 生地羚羊 膽草 柴胡 蟬蛻 甘草甘菊 蒺藜(生) 燈心羚羊角散羚羊 黃芩 草決明 車前子升麻 防風 黃 大黃通神散白菊花 綠豆皮 谷精草(各一兩去根梗)加蒙花甘草亦名菊花散。共為末。每服一二錢。

密蒙散蒙花 青箱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一錢)共為末。羊肝一片。破開。摻藥在內合好。濕紙裹煨熱食之。

瀉黃散石膏(煨五錢) 梔子仁(生一兩) 生甘草(三兩)防風(二兩酒微和炒) 枳殼(三錢炒) 草(四兩酒蒸曬)共研細末。壯人每服三錢。弱人一錢。小兒七八分。白滾湯下。

肥兒丸人參(二錢五分) 焦術(五錢) 茯苓(三錢) 黃連(二錢五分)胡連(五錢) 使君子肉(四錢) 神曲麥芽 楂肉(各三錢五分) 炙草(一錢五分) 蘆薈(二錢五分煨)共為末。黃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粒。米湯下。

麻后脫肛

麻后脫肛。有實有虛。一由大腸積熱。下攻脫肛。腫硬疼痛?;驎r下血?;蚣S細小。唇赤齒燥。其腹堅實。其脈洪數有力。宜甘桔升麻湯。加枳殼。蔞仁。黃芩。山楂。白芍。滑石。

元參。丹皮。黑荊芥之類。一由氣血兩虛。不能內守。遂致脫肛。面青唇淡。指梢或冷。精神倦怠。其脈沉細無力。宜補中益氣湯。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蛩木狱S 升麻?;蛩奈锛狱S 升麻?;蜓獰崮c風。加黃柏。荊芥。槐花。斟酌用之。虛甚者。十全大補。加升提藥。

甘桔升麻湯元明粉(三錢) 杏仁 當歸(各二錢五分)桔梗(一錢) 甘草(五分) 升麻(七分)或加蔞仁。

補中益氣湯人參 黃 白術 當歸 柴胡升麻 炙草 廣皮 加姜棗四君子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炙草四物湯(見前)二靈散龍骨( 五錢) 木賊(燒存性二錢五分)共為細末。敷肛自斂。干燥者清油調涂。

洗法五 子(八個) 川椒(二十粒) 蔥五根 泔水煎洗。

麻疹達權

萬密齋曰。凡出 自起至收。但看右手寸關脈。洪大有力。雖有別癥。亦不為害。此即陽癥得陽脈之義。張景岳云。若細軟無力。則陽癥得陰脈矣。脈癥不相合。當知變通。速救元神。宜用溫補托法。參酌用之。若執麻 為陽毒。而概用清涼。則死必不免矣。馮楚瞻曰。病之實者邪氣實。非真實也。病一退而正氣必虛。乃真虛也。今醫徒守古人疹多實熱之論。以有形有余之藥。攻無形多變之虛。不知陽毒之有余。實由陰血之不足。舍其實在之虛。攻其無形之毒。勢必愈熱煩躁。而增泄瀉喘促。甚至不起者多矣。

全真益氣人參(一錢) 白術(三錢炒) 附子(三錢澹) 五味(八分研) 熟地(八錢) 麥冬(三錢) 牛膝(二錢)馮氏立此方。治麻 見點之后。壯熱昏沉。喘嗽煩躁??诳什皇?。泄瀉吐蛔。或頭面先沒。額熱身烙足冷等癥。無一不效。

更有向患陰虛久嗽。寸強尺弱。麻疹隱伏。但脈宜于地黃湯。而不宜于疏表者。馮氏竟照脈立方。用六味地黃湯。

康熙乙亥年間。斑疹大發。甚危。諸醫或用表托。或用清解。俱莫能療。有身體俱見。而面上隱隱退縮。有身面俱見。面赤壯熱。喘嗽煩躁。不食泄瀉者。要知皆陽外越而陰內竭。中氣弱而肺氣傷。其火之有余。乃由水之不足。昧者概云麻 余毒。不知實系氣血大傷也。其脈寸強尺弱。或細數無力者。并以全真益氣湯去人參。一二劑而愈。

薛氏發熱作渴。用人參麥冬湯。倦怠發搐。用和肝補脾湯。喻嘉言以人參敗毒散治斑癥。吳鶴皋以參 桂附治斑。皆法之變也。醫不達權。安足語此。惟脈洪大有力。人強氣壯者。

方用正治。

張景岳曰。十喘九虛。若本非火癥。又非外邪?;蛞源鬄a大汗而致者。必皆氣脫之候。宜補其元氣。使以氣促作氣喘。則大誤也。蓋喘者。邪阻清道也。

促者。真氣不足也。故曰促者斷之機。切勿以 家之促悉認為實火。而不知虛火之為害也。

徐東皋曰。 家有胃氣原弱。因瀉痢而發者。發或未透。隨現隨隱。因之邪氣漸入于胃。泄瀉不已出而復沒。加之喘促。則必危矣。急宜先補脾胃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朝阳区| 本溪| 息烽县| 富川| 喀喇| 屏边| 榆中县| 夏河县| 酒泉市| 益阳市| 德兴市| 钟祥市| 临安市| 遂昌县| 康定县| 青岛市| 东阳市| 大邑县| 舞阳县| 泰顺县| 长顺县| 千阳县| 伊川县| 桃江县| 平阴县| 山东| 达尔| 裕民县| 柯坪县| 汝州市| 沛县| 临高县| 宁武县| 庄浪县| 翼城县| 云浮市| 正定县| 东阿县| 临高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