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 東坡易傳
  • 蘇軾
  • 2682字
  • 2015-12-23 15:17:49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至于是,則“亢”而不可復(fù)返也,故曰“弗遇過之”,言君雖不逢其惡,而臣自僭也?!半x”,遭也;君失其政而臣得之,其所從來遠(yuǎn)矣。而憂患集于我,非我失政而遭其兇者,天禍也。故曰:“飛鳥離之,兇;是謂災(zāi)眚?!?

既 濟(jì) 卦 (第六十三)

坎上

離下

“既濟(jì)”,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彖》曰:“既濟(jì),亨小”者,亨也。

凡陰陽各安其所,則靜而不用。將發(fā)其用,必有以蘊之者。水在火上,火欲炎而不達(dá),此火之所以致其怒也。陰皆乘陽,陽欲進(jìn)而不遂,此陽之所以奮其力也?;鹬缕渑m險必達(dá);陽奮其力,雖難必遂:此所以為“既濟(jì)”也。故曰:“既濟(jì),亨小者,亨也。”言小者皆在上而亨,大者皆在下而否也。

“利貞”,剛?cè)嵴划?dāng)也。

“坎”上而“離”下,剛?cè)嵴?;陰皆居陰,陽皆居陽,位?dāng)也?!皠?cè)嵴划?dāng)”,則小者不可復(fù)進(jìn),以貞為利也。

“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柔皆乘剛,非正也;以“濟(jì)”則可,“既濟(jì)”,則當(dāng)變而反其正,以此終焉。止而不變,則亂矣。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jì)”;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濟(jì)”者,難平而安樂之世也,憂患常生于此。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

“濟(jì)”者,皆自內(nèi)適外,故“既濟(jì)”、“未濟(jì)”皆以初為尾,以上為首。“曳”者,欲行而未進(jìn)之象也。初九方行于險,未畢濟(jì)者也,故“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安樂之世,人不思亂,而小人開之。開之有端,必始于爭;爭則動,動則無所不至。君子居之以至靜,受之以廣大,雖有好亂樂禍之人欲開其端,而人莫之予,蓋未嘗不旋踵而敗也。“既濟(jì)”爻爻皆有應(yīng),六二、六四居二陽之間,在可疑之地,寇之所謀;而六二居中,九五之配也,或者欲間之,故竊其“茀”?!捌叀闭撸瑡D之蔽也;婦喪其茀,其夫必怒而求之,求未必得,而婦先見疑。近其婦者,先見詰,怨怒并生,而憂患之至不可以勝防矣。故凡竊吾茀者,利在于吾之逐之也,吾恬而不逐,上下晏然,非盜者各安其位,而盜者敗矣。故曰:“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未濟(jì)”,方其未出于難也。上下一心,譬如胡越同舟而遇風(fēng),雖厲民以犯難可也。及其“既濟(jì)”,已出于難,則上之用其民也,易以致怨;而下之為其上用也,易以致疑。故“未濟(jì)”之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而“既濟(jì)”之九三,以是為“憊”也?!拔礉?jì)”之主在六五,而九四為之臣,有震主之威者也,其威不用之于主,而用之于“伐鬼方”,雖三年之久,未見其克,不克也而猶賞之以大國者,以難未平也。若出于難,則臣必用其威于主,而主亦疑其臣矣?!凹葷?jì)”之九三,以九五為主,臣主皆強(qiáng),故曰“高宗伐鬼方”,以見三之為五用也。雖以高宗之賢,三年而后克之者,“既濟(jì)”之世,民安于無事而不可用也。“未濟(jì)”之賞以大國也,豈嘗問其君子小人哉?有功斯國之矣;而“既濟(jì)”則“小人勿用”,蓋已疑其臣矣。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繻”,當(dāng)作“濡”?!耙卵M”,所以備舟隙也。四居二陽之間而不相得,故備且戒如是也。卦以“濟(jì)”為事,故取于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保髞硪病?

“東”、“西”者,彼、我之辭也。祭未有水殺牛者,而云“殺?!?,不如禴祭,何也?曰:禴祭,時祭也。國之常事而殺牛者,非時;特殺而祭,以求福者也。小人以為禴祭常事,不足以致福,故以非時殺牛而求之,而不知時祭之福,不求而大來也。人之情,在難則厭事;而無難之世,常不能安有其福。故圣人以為“既濟(jì)”之主,在于守常安法而已,求功名于法度之外,則《易》之所謂殺牛也。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既濟(jì)”之上六,畢濟(jì)之時也。而以陰居之,未免于危也。

未 濟(jì) 卦 (第六十四)

離上

坎下

“未濟(jì)”:亨;小狐汔濟(jì),濡其尾;無攸利。

《彖》曰:“未濟(jì),亨”,柔得中也。

謂六五也。

“小狐汔濟(jì)”,未出中也?!板ζ湮?,無攸利”,不續(xù)終也。

“未濟(jì)”陽皆乘陰,上下之分定,未可以有為也。“汔”,涸也?!翱病痹凇半x”上,則水溢而火怒于下,必進(jìn)之象也;是以雖溢而可以“濟(jì)”。“坎”在“離”下,則水涸而火安于上,不進(jìn)之象也,是以雖涸而不可以“濟(jì)”。君子見其遠(yuǎn)者、大者,小人見其小者、近者,初六、六三,小人也;見水之涸,以為可濟(jì)也,是謂“小狐汔濟(jì)”。而九二君子也,以為不可“曳其輪”而不進(jìn),則“小狐”安能獨濟(jì)哉!是謂“未出中也”。二陰輕進(jìn),而九二不予,是以六三“征兇”。初六“濡其尾”,雖九二亦病矣,故“無攸利”。見易而輕犯之,遇難而退,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故曰“不續(xù)終也”。

雖不當(dāng)位,剛?cè)釕?yīng)也。

《易》二、三、四、五皆失位,惟“未濟(jì)”與“歸妹”也。故皆“無攸利”,而“歸妹”又“征兇”者,剛?cè)岵粦?yīng)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jì)”;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上下方安其位,而不樂于進(jìn)取,則君子慎靜其身,而辨物居方,以待其會。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水火相射,極乃致用。故“濟(jì)”必待其極,“汔濟(jì)”,非其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外若不行,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jì),征兇,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jì)征兇”,位不當(dāng)也。

“未濟(jì)”非不濟(jì)也,有所待之辭也。蓋將畜其全力,一用之于大難。大難既平,而小者隨之矣,故曰:“利涉大川”。六三見水之涸,幸其易濟(jì)而驟用之,后有大川,則其用廢矣,故曰“征兇”。見涸而濟(jì)者,初與三均也;初“吝”而已,三至于“兇”,位不當(dāng)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有震主之威,茍不用于“鬼方”,則無所行其志矣,震主者悔也。貞于主而用于敵,所以“悔亡”也。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光出于形之表,而不以力用。君子之廣大者也,下有九二,其應(yīng)也;旁有九四、上九,其鄰也。險難未平,三者皆剛,莫能相用,將求用于我之不暇,非謀我者也。故六五信是三者,則三者為之盡力,而我無為,此“貞吉,無悔,君子之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jié)也。

“節(jié)”,事之會也?!笆恰?,是時也。至于是而不濟(jì),終不濟(jì)也。故“未濟(jì)”之可以濟(jì)者惟是也。險難未平,六五信我,將以用我也;我則飲酒而已,何也?將安以待其會也,故“無咎”。上九之謂首,“濡其首”者,可濟(jì)之時也;若不赴其節(jié),飲酒于可濟(jì)之時,則信我者失是時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靖西县| 民和| 镇平县| 班玛县| 和林格尔县| 池州市| 伊通| 白水县| 梅州市| 黑水县| 尚志市| 长宁县| 民和| 岢岚县| 千阳县| 崇仁县| 辽阳县| 通城县| 温宿县| 百色市| 临邑县| 陇川县| 陈巴尔虎旗| 北流市| 玉溪市| 衡山县| 竹山县| 宜兴市| 凤山市| 广安市| 攀枝花市| 高清| 保亭| 布尔津县| 大同市| 兴安盟| 清苑县| 奎屯市| 肇东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