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志人(5)

  • 漳州府志選錄
  • 沈定均
  • 4985字
  • 2015-12-23 11:26:30

康熙十七年,鄭經遣劉國軒窺海澄;應舉赴援,營于祖山,去縣十里相犄角。水師提督黃芳泰戰敗于灣腰樹,賊益張;應舉勢孤。顧念城棄不可,遂突入共守;賊掘塹環之。逾三月,糧盡。賊知其困,招之,不下;遂乘城,無能抗者。應舉猶引弓下射;知不可為,乃北向再拜,自經于城之西角樓。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提督)。

傅宏基

傅宏基,金華人;漳州城守游擊,分防長泰縣。康熙十七年,「海寇」圍縣城,宏基嬰城固守;援絕城陷,被執。不屈,死之。事聞,詔優恤,蔭一子。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游擊)。

楊捷

楊捷,字符凱。原籍維揚;先世仕遼,因家焉,遂為義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強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疇異之,擢為偏裨。

國初,隨大師入閩;以材勇異等,授山右撫標中軍游擊。山寇起,率師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標中軍副將;搜軍實、嚴斥堠,邊境以寧。調江南督標副將。援剿兩廣,行次銅陵,諸剿金、王彭澤偽官兵,以功晉九江總兵官;恢復江西諸郡,與廣東師會。恢復潮州城,隨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東,皆有御寇定邊懋勛,而于閩漳績尤著。

順治甲午,「海寇」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總兵官,至則所當無勍敵。軍抵漳浦,寇聞風奔竄。當是時,漳屬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毀;捷駐漳浦,庀工興筑,既完且固;民賴以安,屹為海濱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復煽,據廈島為巢,時出偏師蹂躪漳、泉間;復奉命督師入閩。時姚啟圣開府于漳,插羽書請援。捷以為援漳而不先安泉,將有腹背受敵之虞;遂長驅先復惠安縣,解泉圍。乃疾馳至漳,與啟圣議破敵策。是冬,克江東橋、萬松關。己未春,寇據險立巢;捷絕其糧道,俟其困,帥師擊之。賊潰,焚其舟,擒偽將,斬馘無數。庚申二月,賊分據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聯絡,以拒我師。捷出奇計搗之,令首尾牽制,難以兼顧;乃會師攻復海澄,復分三路進剿廈島,擊沈賊艦不可勝計。數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閩逆平,勞瘁不支,溫旨特調提督江南以便調攝。秉鉞吳地前后十五年,尤多異績,授招武將軍。

捷用兵如神,馭下威惠兼濟;而于民間疾若,尤加意撫綏。故所至,將卒用命,黎庶乂安;遠近感慕。漳民為像祠之浦邑、建書院曰「懷德」,以永甘棠之愛云。

曾孫景素,巡海汀漳龍道;今任山東巡撫。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總兵官)。

吳延貴

吳延貴,字子良;奉天人,蔭生。康熙十六年,隨康親王入閩,題授漳州海防同知。十八年,以材能,遷本府知府。時士馬云屯,日需糧草難以數計;延貴首請制府,設立站運以給兵食。每恢復一處,輒安集難民,出己槖捐給。海道陳啟泰殉難,子汝器陷賊中;延貴不惜重貲購歸,人稱其義。詞訟,不受暮金。科、歲兩試,不干學使者以私。以軍功,加一品頂帶。

升本省運使,紳士為立碑于東郊部院祠之左。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知府)。

張雄

張雄,字受夫;南靖人。康熙庚戌進士。負材略,慷慨自命。

三藩之亂,閩省軍興,數載甫定;而「海寇」鄭經復繼擾。總督姚啟圣屯兵漳上,聞雄名,請計事;一見,與語大合,疏請留軍前贊畫。雄以澄邑初陷,賊勢方張,先議撫;賷書渡海,諭以順逆存亡。賊中將卒聞之,多欲降者;我師出不意,奪江東橋。鄭經怒,欲殺雄;卒義而釋之。雄所招降甚多,我師氣百倍。自是,每戰輒捷,戰則必從;破寨十九,復海澄,鄭經遁歸臺灣。少保執雄手曰:『微先生,不及此』!敘功,加正一品;入為工部都水司主事。累升刑部郎中;剔去常規,斷獄多所平反。以父老,乞假歸。

時兵燹后賦役繁苛,民至鬻妻子以償,或逃之四方;雄建議從田問賦、革現當散班(舊例:供億夫征里班鞭當。軍興,值年者破蕩家產;請散歸各班)及歸宗合戶(同姓合為一戶,小者或三、兩姓為一戶;革去里長代輒)等事。數十年民間積困,一旦獲蘇。修明倫堂、置義冢,邦人頌德。年八十五,卒。

子福衍、福永、福。福衍,有傳。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蔣龍光

蔣龍光,宜興人。順治乙未進士。康熙十九年,任巡海僉事。值「海寇」沸騰,龍光設法捍御;聯絡井里,令各自守衛。官兵駐集,米價驟昂;乃請之總制姚啟圣,檄江西運米協濟,兵民交賴之。啟圣戡定金門、廈門十七島,龍光躬自撫綏難民,使復故業。復請弛海禁,使窮民采捕為生。時時駕駛樓船于定海間操練水師,為規取臺灣之計。

尋遷浙江參議,兵民請留,不可;勒石于福南臺,以志遺愛。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監司)。

黃性震

黃性震,字起元;漳浦人。倜儻不凡;遭四方伏莽,困屯無用遇。時鄭氏三世竊踞海上,勢甚蟠結。閩督姚啟圣入漳州,與群有司籌平定之策;性震聞而慨然曰:『是男兒立功之秋也』!仗劍謁軍門,陳十便。啟圣奇之,與語大悅。數進見,談機密。乃立修來館,縱反間計;卒披散其心腹羽翼以迅掃海島,而紓朝廷四十年宵旰之憂。敘軍功,授霸昌道。

性震荷殊遇,彌自奮,益張其職;五年而擢升湖南布政使。長沙郡河挾湘江直下,勢洶涌;商艘難倚泊,以為患。性震曰:『水勢合則急,分則緩』。于上流別開一河,以紓其暴;商人至今利賴焉。武昌夏逄龍作亂,猝陷四郡。報至,廷臣深以為慮;上曰:『有黃性震在,無虞也』!未幾,賊果平。會有疾,乞休。

己卯,朝議筑永定河而難其人;上知性震才,即于家起之,命董大役。河流湍急,堤易潰難合;性震覓閩南善水者數百人,裸身泅水中筑樁,藉以覆土。復建旗施炮,為工匠耳目,靈其呼應;躬屹立河干課督之。不四月而工竣,上嘉其績,升太常寺卿。卒,年六十五。

初,告歸林下,漳浦一邑壇廟、城池、堤堰,罔弗修也;文士科舉、計偕之資,罔弗任也。于其族尤加意,立大小宗、建義塾,窮嫠孤子皆有餼:洵可謂好行其德者矣。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黃升

黃升,字澤源;海澄人。少孤,養于姨母家,因冒姓吳氏。

比長,從軍;以千總隨征,克陳州十九寨及金門、銅山諸島,身被重創。又隨將軍施瑯攻克澎湖,乘勝入鹿耳門,破臺灣,戰功最。累遷至浙江提帥;廉介率屬,軍政嚴明。以武臣兼旬宣,干略能惠民恤商、救荒御災;圣祖仁皇帝有「天下第一好提帥」之目。

康熙六十年,臺灣變初定,需重臣以鎮海疆;遂移節泉州。泉為枌榆近地,清直以服軍民、安靜以優將弁;世宗憲皇帝親灑宸翰賜之,迭膺異數。以年老,乞休再三;許原品致仕,給俸。卒,年七十二。自歷仕褒贈三代,皆歸于吳以報德;遺疏則請復黃姓,不忘所生。武臣能以禮為權衡,尤可尚也。謚「忠恪」。

孫溥之、溱之,俱以門蔭任治中。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羅士鉁

羅士鉁,漳浦人。康熙十八年,應康親王募,以剿「海寇」功,授左都督;洊升水師提標中軍副將。從提督施瑯平臺,署為前部。大戰劉國軒于澎湖,破之;遂平澎、臺三十六島,前后殺賊一萬三千余名。敘功,給騎都尉世職三世。擢湖南鎮筸鎮總兵;未赴,卒。

弟士鋐,亦以功授右都督。子鳴洪,襲職;襲授浙江溫州中營游擊,卒于任。曾孫光照。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藍理

藍理,號義山。少桀驁自大。虎頭燕頷,巨目豐頤。力舉八百觔;足追奔馬,曳其尾倒行。刀盾槍炮,靡不精絕。

癸亥歲,鄭氏父子竊踞澎、臺;靖海將軍施瑯,名宿老將,善用兵,命往剿滅。瑯聞理英勇,奏請隨師;遂領先鋒。屢以上功,薦授至福建陸路提督。見桑梓父老,歔欷太息,道微時顛沛事,慨然有廣屋庇寒之意。堪輿家言漳郡人文郁塞者,后山仙巖壓學宮地脈,又東南千里港水門直瀉;遂毀仙殿,大興工役筑千里港。又以江東橋被賊斷后,民殊病涉;遂倡修江東,繁費巨萬,偕文武損充,以郡人之罰鍰繼之。又,狹小市廛,恢其制度;筑浦頭、石碼、泉州、新橋、安海、沙溪、涂嶺行鋪千百間,大開街衢,便民貿易:可謂桑梓有功矣。其它事跡自有家傳,此不備述也。

——選自「漳州府志」卷四十九「紀遺」中(人物)。

鄭亦鄒

鄭亦鄒,字居仲;海澄人。父之惠,舉順治丁酉經魁,知山東任邱將知縣;致仕歸,以齒德重于時。所居鄉曲直就平,無庭訟者;嘗論除里長、甲戶之弊:至今民德之。

亦鄒幼而穎敏,為父所鐘愛。十歲,能詩文。十三,補弟子員。旋食餼,試輒高等。顧不屑屑帖括業,博覽群書,務求實得;子史百家,皆丹鉛數過。聞寧都魏叔子善古文,為海內耆儒;赍糧往謁之。遂浮江、淮,歷豫、晉,下楚、粵歸;而鍵戶著述,搜輯舊聞,欲勒成一家言,以不朽自命。當是時,亦鄒向為諸生,名已滿大江南北。比膺鄉舉、第丙戌進士,執興薦其才,授內閣撰文中書;與何屺詹(焯)、汪武曹(份)、吳荊山(士玉)、方望溪(苞)在都門,論交甚契。望溪嘗許其所著書兼蔚宗、承祚之長;荊山亦稱居仲詩才、史學肩唐踵漢,又言閩中同年推二鄭——謂亦鄒及侯官鄭魚門(任鑰)也。

亦鄒雅志著述,澹于仕進;未幾,乞假歸里。結廬白云洞之麓,倡南屏文社以友教;四方學者自遠至。適張清恪伯行撫閩,聞其名,聘為書院學正,深敬重之。少豪邁,負才氣;與友朋辯論,喜求勝。及其長書院也,薦耆儒詹兼山于清恪;見蔡文勤世遠,折行輩為友。致書戴麥村(盻),謂「君有高弟莊亨陽、吳開業,吾門有陳先登、郭成郭及從子溥,皆后來英彥;宜倍加護惜」。其雅懷汪度,好善如不及也又如此。

康熙間,張清恪薦入纂修館;未赴而卒。所著白麓藏書十數種,皆散佚;惟存「樂府」一卷、詩文鈔若干卷。從子溥。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毛殿揚

毛殿揚,號石亭;博羅人。康熙甲戌進士。四十年,知詔安縣。先是,治詔者多姑息,豪強恣橫、盜賊公行無忌。殿揚首嚴其法,四境肅然。設紙皂,訟者令原告自拘投審;至則立判省釋,胥吏不得為奸,民便之。雖深山窮谷,無后期者。善催科,令花戶自輸,填注名下,各不相累。先期完者賞免杖單,小故準抵銷:宿逋一時俱清。有部使者至,吏白當盛供帳唯謹;殿揚曰:『吾聞部使者甚賢;徒騷動民,無為也。除館舍,戒仆夫以待足矣』。詔民視他縣一無所擾。賦性狷介,人不敢干以私。其革陋規、儆圖賴、禁停棺、修橋梁道路,皆善政之可紀者也。

調臺之諸羅,以勞卒;詔人至今思之。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知縣)。

歐陽凱

歐陽凱,漳浦人;臺灣鎮總兵官。朱一貴倡亂,嘯聚于南路岡山;凱遣周應龍剿之,逗留不進,遂大猖獗。凱親率將弁駐春牛埔,迎戰兩日,賊黨數萬云集;凱奮身血戰,躍馬沖突。鎮兵忽內亂,百總楊泰先通賊為內應,刺凱墜馬;群賊交刃,遂遇害。贈太子少保,賜祭葬。

子敏,以蔭補官,至廣東碣石鎮總兵。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許云

許云,字復旦,海澄人;臺灣水師副將。朱一貴亂,南路陷于寇,云率兵五百赴援鎮帥歐陽凱,于春牛埔迎賊;云揮巨刃,躍馬當先。子方度與仆吳國珍擁盾格殺,大敗之。次日,賊眾數萬俱集,凱被殺;云沖突血戰,刃數百人。黎明至日中,矢窮炮盡,身被數十創;墮馬持短兵接戰,猶手刃數十賊,勢孤無援。左手被斬,乃厲聲曰:『生不能殺盡逆奴,死必為厲鬼以殲汝』!賊怒,剮其尸。事聞,贈恤有加。

當戰時,云自度必死,命方度將印敕突圍乞師,并針壞并安平鹿耳門諸巨炮,無遺賊用;后從征剿,以軍功補臺灣游擊。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游崇功

游崇功,字仲嘉;漳浦人。幼喪母,事父以孝聞。歷官長樂及海壇,俱以擒捕洋盜著聲;五轉而至臺灣水師游擊。

朱一貴之亂,崇功方巡哨北洋;聞報,急引還,赴安平。比至,賊已大猖獗;疾登岸赴敵。其婿蔡章琦請安置眷屬;厲聲曰:『今日遑知有家哉』!躍馬麾眾去。戰于春牛埔,歐陽凱及許云咸戰死;崇功揮霍無懼色,突圍沖擊,手刃百十人,所乘馬被創,亦遇害。章琦自沈于海。先,崇功官北路守備,嘗為民疏通水道,有德于諸羅;故于其死也,民咸痛惜之。事聞,贈秩、蔭子以旌其忠。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李茂吉

李茂吉,本姓江,漳浦人;臺灣安平鎮把總也。朱一貴之亂,群盜逼郊坰,請于主帥許云曰:『茂吉愿以五百人為前驅剪滅之』!云曰:『壯哉』!令從征。戰于萬壽亭,茂吉直入賊陣,左沖右突,所向輒披靡。次日,賊大集,復戰于春牛埔,歐陽凱殪焉,許云與游崇功俱戰死,士卒亂;茂吉力屈,遂被擒。賊渠載穆曰:『壯士!若降,當為將軍』。茂吉瞑目厲聲曰:『逆奴!我朝廷命官,豈肯從汝作賊耶』!舉足踢翻其案;奮力一呼,縲索斷,直前欲奪刀殺賊。賊怒,群砍之;頭腦破裂,尚罵不絕口。其娣丈名侯鵬者尋其尸,弗得遇。同執之弁蔡爵曰:『醢之矣』!乃招魂而歸。明年,奉旨蔭一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清苑县| 三江| 永济市| 长治市| 喀什市| 丽江市| 赤壁市| 农安县| 民丰县| 基隆市| 上林县| 英吉沙县| 南部县| 虎林市| 兰州市| 工布江达县| 巴林左旗| 桃江县| 宿松县| 临湘市| 应用必备| 巴楚县| 淅川县| 娄烦县| 唐山市| 勐海县| 舒兰市| 隆回县| 昭苏县| 孟州市| 夏邑县| 靖州| 凤阳县| 祁阳县| 景泰县| 黑河市| 天祝| 花莲市| 弥勒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