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泰
陳啟泰,字大來;鑲紅旗貢生。康熙三年,以參議任巡海道。八年,兼副使。為政以搏擊豪暴為己任。嚴保甲法,立團長,責以督率民壯捕盜;犯者,輒杖殺之:一時奸宄斂跡。
甲寅,耿精忠反,偽檄南下,啟泰密謀海澄公黃梧拒守;會梧病亟,泰知事不可支。閱五日,語其妻劉氏及女,皆自縊。妾婢二十余口,先后相繼;尸參錯如亂麻,泰親為排次。既乃從容引僚屬入視,諸相顧失色汗下,莫敢出聲。啟泰慷慨陳義,無異平時。乃朝服望北再拜,系帛以死。事聞,贈資政大夫、工部右侍郎,謚「忠毅」。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六「宦績」三(清監司)。
林廷擢
林廷擢,字符功;長泰人。稟奇姿;善思銳入,洞達幾微,動法古人。年二十,補博士弟子員。時明季文風靡漫,士競以險僻怪誕為高;廷擢愀然曰:『文,魅也;國家大劫至矣』!欲棄科舉業,祖、父不之許。同儕有相訾謷者,謂『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乎』?
丙戌,王師入仙霞關,八閩底定。當是時,祖與父母俱發皤皤然白;廷擢日與諸昆侍膝下,足跡不至市阓者殆四十年。康熙初,耿、鄭煽亂,廷擢率族眾、鳩四鄰結堡牛山,為部署申約,束課耕種;一方賴以稍寧。廷擢既無意功名,或勸以當風云之會,宜亟自表見;咲不答,惟兀兀日以著述為事。輯「易」、「書」、「春秋」、「周禮」四書疏暨「明史綱目地理新解」凡百余卷,思欲闡造化之精、析古今治亂之要、審吾身進退存亡之幾。使其書流傳不至殘缺,有識者為之討論,未知所洗與古人何如也。
仲子日敬,康熙己卯副榜;有孝行。其季曰盥,字子敬;亦湛深經術、才思敏妙,能詩文。康熙辛卯舉于鄉;上公交車不第,恬如也。盥季子曰嘉賓,性深摯,讀書見古人忠孝事,輒涔涔淚下。躬理家政,食指繁,不忍析箸;待寡嫂、孤侄有恩。雖以諸生終,人咸謂能世其家學云。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六(清列傳下)。
劉超鳳
劉超鳳,字符修;商邱人。順治辛丑武進士。官詔安營守備;討搜卒乘,訓練有方。耿精忠叛,超鳳不屈,自刎死。以子官統貴,贈西安副都統,祀鄉賢(采「河南通志」)。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守備)。
蔣鈖
蔣鈖,會稽人。隨父任江西,中順治丁酉科武舉;授騰驤衛千總,升海澄鎮中營守備。會耿、鄭二逆之變,陣亡;贈都司僉書,賜祭葬,蔭一子。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守備)。
楊定國
楊定國,山東人;漳州守備。康熙十四年,「海寇」陷漳,逼降不從;支解之。事聞,詔予贈恤。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守備)。
黃芳度
〔黃〕芳度,字壽巖;忠恪長子。少凝重不戲;狀瓌貌偉,軍民皆目之。
耿逆叛踞福州,芳度嗣事。未數月,鄭氏乘亂踞泉州。二賊方連勢為犄角;芳度密募精銳,陽與賊款,陰走人詣闕上變,請濟師;圣祖出奏夸示朝臣,命襲爵,趣興援師。居久之,形稍外泄,賊遣人覘之;回告其帥曰:『必急圖,無易為少年』!逾年,賊傾師圍城;芳度使從弟芳泰突圍出迎援,而自擐甲登陴,與諸將分御四門。置火藥環其室,誓家人曰:『脫有不虞,迅自焚』!由是,士氣百倍。賊輦巨輦攻城,訇聲震雉圯而附于隍五十余丈。芳度下火藥盡燒緣上城者,立柵轝土,須臾而城完。瞻察夷傷,撫循之;三軍之士益奮。又置重賞,出輕師躪賊;賊皆扶創奔命,如是者,六閱月。聞援師從汀州間道且至,賊將遁去;叛將吳淑貳于賊。十月六日平明,霧作;淑潛開東門延賊。芳度方登芝山,聞變即馳歸;欲縱火焚其孥不及,追者至,急趣諸軍巷戰。失利,自投開元寺井中死——不及援兵間二日耳。賊入,遂辜芳度尸,一門無少長咸死。事聞于朝,追封芳度為王,謚「忠勇」;芳世襲爵。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明列傳上)。
黃芳世
〔黃〕芳世,字周士;忠恪猶子也。少魁奇。先以覲,授一等侍衛。天子出獵、游燕,必加恩賚。
迨耿、鄭相結為禍亂,漳城岌岌;朝命特授芳世福建中路總兵官,同大兵由粵入援。會溽暑,北兵不習水土,難以徑進;芳世雖悉力奮勇前驅,未至二百里,城已陷。不得已,退屯惠州。無何,粵東又叛,芳世憤恨,拔所佩劍欲自刎;從弟芳泰在側,泣告曰:『吾兄宜歸命京師,圖后舉;徒死何為者』!乃間走入都,得召見,陳城破芳度殉難始末;上為垂涕,命襲公爵兼提督福建水師軍務。時康親王已平復閩土,獨鄭氏黨羽尚充斥海濱。芳世至,即誓師攻破天成寨;復屯祖山,以計設伏,戮其右帥,威聲大振。有山寇裹白頭曰蔡寅者,嘯聚亦數萬人;芳世帥師殲之天寶山。方提師誓滅「海寇」,竟以積勞卒于軍;贈少保,謚「忠襄」。芳泰襲爵。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黃芳泰
〔黃〕芳泰,字和士;亦忠恪猶子。質性醇厚;少治舉子業,稱文武才。漳城被困,芳泰以芳度命突圍迎援,得免于難。至粵東,承授右路總兵官。同芳世入援無及,退屯惠州,又值粵變;芳泰常自恨不得同兄提一旅以雪國愾、報家仇而掃閩海之氛于底定也。居無何,芳世薨;襲公爵。兩朝京師,天子令大臣郊迎;賜宴,命坐。芳泰生平謙謹,不以富貴加鄉人;每出入,必屏騶從:鄉人愛且敬焉。未幾,薨;贈太子太保,謚「襄愨」。應纘襲爵。
附陳謙、戴璘、張濟、黃芳名、黃翼、黃香、蔡隆、朱武、吳友、陳驥
前志論曰:漳城既陷,一時將士殉難:長泰戴璘、海澄陳謙。謙,梧婿也;為前進士國琠子。少補弟子員。性豪邁,梧于諸婿中最愛之。城將困,傾貲佐軍,將數百人守東門;伺賊方晏,輒開門擊之。城陷,被執。鏻為吏部璣子;好走馬擊劍,嘗結納勇士。甲寅之變,白芳度行收兵,得死士數百人;故其部曲最強。城陷,亦被執。張濟者,梧侄婿也。幼讀書。為平和馬塘人;家巨族,眾可七、八千人。「海寇」將至,或勸之遁曰:『事迫矣!燕巢于幕;逃之入家山,庶可免乎』!濟曰:『受黃氏恩多矣。臨難去之,不可』!乃俱將兵登陴擊賊。城陷,被執。黃芳名,梧胞侄也。幼補弟子員。性恬淡,無貴倨氣。乙卯,芳度使掌北門之管;亦被執。黃翼、黃香,梧族也。翼性孝。同梧納土歸誠,官水師右路總兵;因誤失職。芳度令守西門,被執;九子暨全家殉難。香,掌火攻,屢破賊。城陷,被執。
蔡隆,海澄人。以軍功,升副將;守南門。朱武,泉人;為隨標游擊。吳友,平和人。因亂募兵,同芳度守御;賊薄城,為炮擊死。隆與武俱被執。陳驥,平和人。原任水師左營游擊,因誤失識。性好殺,所至多殘虐。然驍勇善戰,守西門。城陷,被執。諸人俱不屈死。事聞朝廷,各贈蔭有差。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張瓊
張瓊,平和之新安里人也。被服儒者,中裕猷略。當「海寇」圍漳時,為忠勇王黃芳度守南門。時出偏師搏戰,甚力。已而城破被執,罵不絕聲。或勸少忍,瞋目視曰:『吾豈以貪生易吾初志哉』!遂死之。賜葬金三百兩,蔭子衛千總。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戴璣
戴璣,字利衡;長泰明中丞時宗之元孫也。少力學;弱冠,領鄉薦。登順治己丑進士,官戶曹;調吏部,出為湖廣上江道。當是時,滇、黔梗化,軍書繹騷,奸宄多乘間竊發。璣按部,遍履山川,得其厄塞要害,乃自岳州至嘉魚立七汛,造哨船,募兵巡邏;復設三汛于洞庭湖。自是,三湘七澤間萑苻無警,晏如也。調陜西西寧道,以憂歸。服闋,補廣西右江道,駐柳州。先是,土酋韋兆熊構逆久亂,璣始至,招撫之;而大酋唐應元復起,親擒斬巨魁梁邦杰以徇,諸蠻懾服。會裁缺,歸里。
康熙乙卯,「海寇」圍漳城,璣子璘為海澄公黃芳度守東門,賊執璣至城下招璘降,璣大呼『兒努力死守』!賊怒,牽之去。城破,璘死;璣嘆曰:『兒能盡節,吾無憾矣』!丁巳,我師復漳郡,賊敗走;璣得脫。戊午,賊又陷長泰,再被執;渠帥曰:『倔強老猶在乎』!幽之鷺島。逾年,誦「正氣歌」以自壯。賊本無意殺璣;璣不食,嘔血數升而死。
初,璣父囗〈火定〉家居,遇歲祲,嘗發粟平糶。及璣仕,迎養。又為食囗淮陰,賑饑民。岳陽火,親行灰燼中,遍詢災黎,給一廛囗囗。故璣之貴也,咸曰天道有知。及罹橫禍,妻子遭虜掠,鄉里大為戚戚,若兇害之身受者焉。孫灋,以別駕謁選;至京,丐睢陽湯文正斌為之傳(文正,璣同年友也)。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涂氏(諸氏、楊氏)
太安人涂氏,長泰贈通判戴鉦妻、鎮海御史仲吉長女、柳州道璣之冢婦也。安人年十七,為戴氏婦。用敬順厥翁姑,以孝聞。越四載,舉二子而鉦夭。當是時,海氛震蕩,家禍頻仍;安人雖以嫠婦幸免擄掠,而風雨飄搖,凜乎有破巢毀卵之憂。因朝夕祝天,冀或完聚。厥后姑生還,安人屢戚戚焉,以翁老捐軀海外為痛也。如是者又十年,長子灋官通判,始得以恩封太安人;年八十二而終。方灋之判廣東也,請迎養;安人侍老姑,不忍往。姑趣之,乃就道。既至,告灋曰:『祖母近耄矣,我奈何貪祿養而輕違膝下!且諸母兩人,同年少苦節至于今;囗我為寬矣,顧獨以老人奉事委之乎』!不數月,亟命駕歸焉。
安人姒,曰諸氏、楊氏。
諸氏,戴鉀妻、江南無錫進士保宥女。姿性莊淑!少學「禮」于囗光世,言動舉止皆循循有法度。工于書,更嫻吟詠。翁璣摧淮關,聞其賢,為子鉀擇配焉。鉀年少能文,氏對案相莊,昧旦雞鳴以文字為交警,稱雙美。甫六載,鉀死;氏變食終身,稱「未亡人」者六十一年。每獨處無聊,援筆哀吟,以紓悲愁湮郁之情。其詞曰:『喪父、喪夫兼喪子,思姑、思母更思鄉』!讀者想其境,深為嗚咽矣;矧曰身受!
楊氏,戴囗〈金共〉妻、邑進士夢枝女。十九,歸于戴。逾年,翁遭海氛之變,被虜者十三人;囗〈金共〉與焉。氏偕夫生母余奔赴臺灣,以女紅易甘脆,出入賊壘,職納槖饘焉。璣殉難歿,賊歸所虜。囗〈金共〉旋殞于澎湖,氏年甫二十,痛不欲生。姑憐之,命夫兄以子為嗣;鞠育撫教,逾于所生。事兩姑,咸得其節。卒,年七十二。
噫!娣姒堅貞,實由天性;抑亦相觀而善乎?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五「烈女」二。
賴升
賴升,字晉侯;嫻韜略。隨黃梧納土于朝,遂為海澄公左右翼。后以攻復閩安、廈門諸島功,授參將。練士選鋒,剿殺偽將李正、偽將軍吳田等。敘功,加等。協守海澄,「海寇」圍城,固守五閱月;糧盡城陷,抗節而死。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林紹祖
〔林〕紹祖,字衣德;士章元孫。父友筠,早卒;母孀守。「海寇」圍漳城,城中人至相食。紹祖為門兵執,置桶中,磨刀切切;適鄉人見之,奪以出。比圍解,母子扶攜依外祖家。數年,遍覽經史子集,以氣自雄。間往山澤采薯芋,遇虎;叱之,虎逸。
康熙丁丑成進士;謁選,得長沙醴陵令。邑有重案,株連不能定;紹祖到任,微服徒步二百余里訪得實,爰書以成。明經何氏兄弟互控,請托千金,卻不受;以至情感悟之。醴河多灘,有孫商者舟失勢水,死。親檢,遺貨計八千余金,馳其家人領取;用人參數觔為謝,卻不受。案盜謬攀枉,動以至誠,即愧服。上官廉其能,調寶慶新寧,為楚、粵邊邑,猺苗雜處,素號難治;蒞任月余,猺苗向化如在醴陵時。內擢吏部考功司主事甫五日,除副郎。母太宜人郵書曰:『兒深荷主恩,宜圖報稱;勿遽作歸計』!紹祖奉書而泣。不數日,推升臺垣,而母訃至;遂匍匐歸。
家居累載;一日,召其孫凝秀、凝崇,諭曰:『吾今年八十有四,全受全歸,順事也。為我告列祖,吾將逝矣』。凝秀如命以復,遂點頭閉眼,端坐而終。
子澐,孝友性成。凝崇,雍正元年登鄉薦,出宰高明令;能其職。
——選自「漳州府志」率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鄭宗煥
鄭宗煥,龍溪武生。以戰功,官游擊。從大帥守城,籌劃多中。賊恨之,搜獲其母與兄至城下,令諭降;母大呼曰:『愿吾兒勉為忠臣,吾死無憾矣』!宗煥臨陣,對母與兄涕泣,指天誓不二。賊怒,立臠其兄而囚其母。城陷,被執;賊愛其勇,欲生之。宗煥不屈,噴血罵賊;賊械送臺灣,赴海死。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上)。
陳天達
陳天達,字可行;漳浦人。康熙庚戌進士。少孤,寠甚。歲授徒自給,為弟妹婚嫁費。登第時,年五十九矣;猶兄弟同居。
甲寅之變,攜家入山,與弟子講說經義。「海寇」張甚,脅之仕;不應,幾得禍。會有為之解者,乃免。丁巳,海疆恢復——總督姚公啟圣,同年友也;將疏薦于朝。天達以老病固辭,乃止。
日與親友子弟講學課文;年九十,猶手不釋卷。與人交,推誠相與,一無所飾。至非禮相干,勃然不可犯;親知顯貴,不輕問饋。非公事,未嘗一至郡縣:其高伉如此。卒,年九十有二;祀「鄉賢」
——選自「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五(清列傳下)
段應舉
段應舉,直隸人。以戰功,授溫州守將;退「海寇」有功,歷升福建陸路提督,駐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