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琉球國志略
  • 周煌
  • 1290字
  • 2015-12-22 15:08:21

一、琉球國于元延佑間曾分為三,遂以中山自別于山南、山北。前明洪武初,三王并封。至永樂中,尚巴志復合為一,宜改稱矣;而相沿不察,且私謂中山能并山南、北,有矜艷之意,故仍其舊。大抵中山世號忠順,本不敢若倭人僭立元和、寬永等名號,而但以琉球為國名、中山為王號而已。國朝康熙元年,頒賜王印,印文止「琉球國王之印」六字,不稱「中山」。今上以清篆告成,另鑄新印頒給,印文仍前。而先后使臣汪楫、徐葆光所錄尚以「中山」冠其書名,何耶?臣愚以為詔書不沒其「中山」舊號者,詔必宣示、令眾共聞,故俯從其王與國人之意;而印則視內地諸道關防,祇應以「琉球」括之。今臣所續纂,務從其實;恪遵印文,惟稱「琉球國志略」云。

一、前代詔敕,凡前錄所收者,隨事存錄。至國朝歷賜御書、詔敕、諭祭諸文,并恭錄卷首,以昭圣代典謨。

一、圖書,自昔并稱。圖繪之設,本以摹狀形勢,令彈丸黑子可按圖而得耳。今所繪只擇其有關天文、地理及中華系教者,衍為數則。若島夷日用瑣屑——如「舊錄」器玩之屬,概從略焉。

一、使之有「錄」,自明陳侃始;侃直曰「使錄」,郭汝霖、蕭崇業皆曰「使錄」,俱止一篇。謝杰「使事補遺」始分八款,曰原委、使禮、冊封、用人、啟行、敬神、國俗、御倭;外集有「日東交市記」,又「瑣言」二條——曰事權、曰恤役。至夏子陽「使錄」,則海圖之外,亦列八款:曰題奏、使事、禮儀、造舟、用人、敬神、質異、使務。國朝張學禮,則「紀略」、「雜錄」,各自成卷;汪楫則「疏抄」外,「中山沿革志」為二卷,「雜錄」五卷——曰使事、疆域、俗尚、物產、神異。至徐葆光「中山傳信錄」,較為賅備;然條類繁多、不相統系,稽考難于檢閱。今臣所纂,擬薈萃前使諸錄,互相考證,訂其訛舛;并參前史、旁及百家紀載有關琉球事實者,兼收匯輯;質以親所見聞,爰成「琉球國志略」一書,似較前錄稍詳。而云「略」者,以得自嚴程匆遽之余,實不敢自信無誤,且冀竊比于古使臣「每懷靡及」之意焉。卷首于凡例、書目、圖繪外,首列御書、詔敕、諭祭文;次則星野、國統、封貢、輿地、山川、府署、祠廟、勝跡、爵秩、賦役、典禮、兵刑、人物、物產、藝文、志余,為目十有六——而各目中有須條析者,別列小目附之,分為十六卷。

一、琉球之有新志,猶是「使錄」之舊例爾。但「錄」系使臣一人之事,而「志」則關一國故實所存。方今中外一統,琉球被化尤深且久,似宜從中國諸道郡縣之例,故以志體擬錄,庶益堅其向化悃忱。抑或可宣付史局采臣所纂,俾附職方;則出自圣明鑒裁,非臣所敢擅請也。

采用書目欽定「明史」「大清會典」「淵鑒類函」「大清一統志」「福建通志」「太學錄」「隋書」「南史」「唐書」「宋史」「元史」「明實錄」「明一統志」「明會典」明陳侃嘉靖甲午「使錄」高澄「甲午操舟記」郭汝霖嘉靖辛酉「使錄」蕭崇業萬歷己卯「使錄」謝杰己卯「使錄撮要補遺」、「日東交市記」夏子陽萬歷丙午「使錄」胡靖崇禎癸酉「記錄」國朝張學禮「使琉球紀」、「中山紀略」汪楫「冊封疏抄」、「中山沿革志」、「使琉球雜錄」、「海東吟稿」林麟焻「竹枝詞」海寶「使琉球詩」徐葆光「中山傳信錄」、「使琉球詩」「中山世纘圖」「中山世鑒」「中山詩杰集」「指南廣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宁化县| 茌平县| 日喀则市| 化隆| 乐陵市| 衡山县| 始兴县| 申扎县| 酒泉市| 湘西| 邻水| 淮安市| 张家港市| 盱眙县| 饶阳县| 曲靖市| 庐江县| 阳信县| 临武县| 泰宁县| 麦盖提县| 米脂县| 南和县| 姜堰市| 宁阳县| 阳山县| 新绛县| 十堰市| 贵德县| 会东县| 淄博市| 独山县| 霍州市| 通海县| 潞西市| 保定市| 沙河市| 健康| 太谷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