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脈訣刊誤
  • 戴起宗
  • 4947字
  • 2015-12-22 10:48:34

素問曰。五氣所病脾為吞。又曰剌中脾。十日死。其動如吞。李 范曰。連吞者。所以形容緊數之脈狀。乖于內經。失脈訣意。

實夢歌歡樂。虛爭飲食分。濕多成五泄。腸〔走〕(響)若雷奔。痞氣冬為積。皮黃四體昏。二斤十四兩。三斗五升存。

脾臟歌二

三部俱緩脾家熱??诔粑阜L嘔逆。齒腫斷宣注氣纏。寒熱時時少心力。

脾臟歌三

脾脈實兼浮。消中脾胃虧??诟绅堬嬎6嗍骋嗉√?。(肌一作饑)單滑脾家熱。口臭氣多粗。

澀則非多食。食不作肌膚。微浮傷客熱。來往作微疏。有緊脾家痛。仍兼筋急拘。欲吐不得吐。沖沖未得蘇。若弦肝氣盛。妨食被機謀。大實心中痛。如邪勿帶符。溢關涎退場門。風中見羈孤。

肺臟歌一

肺臟最居先。大腸通道宣。兌為八卦〔地〕(說)。金〔屬〕(次)五行〔牽〕(傳)。皮與毛通應?;陮⑵枪策B。鼻聞香臭辨。壅塞氣相煎。語過多成嗽。瘡浮酒灌穿。豬膏凝者吉??莨敲y存。本積息賁患。

乘春右脅邊。順時浮澀短。反即大洪弦。實夢兵戈競。虛行〔涉〕(夢)〔水〕(野田)。

靈樞曰。厥氣客于大腸。則夢田野。今按脈訣以水田為肺虛之夢。非也。大腸虛。為厥氣所客。

則夢田野。腑虛致臟虛?;蚩蛇B稱。若曰水田。則腎夢也。

三斤三兩重。六葉散分懸。

肺臟歌二

三部俱浮肺藏風。鼻中多水唾稠濃。壯熱惡寒皮膚痛。顙干雙目淚酸疼。

肺臟歌三

肺脈浮兼實。咽門燥又傷。大便難且澀。鼻內乏馨香。實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知咽有燥。

火盛夏宜砭。沉緊相兼滑。仍聞咳嗽聲。微浮兼有散。肺脈本家形。溢出胸中滿。氣泄大腸鳴。弦冷腸中結。芤〔暴痛無成〕(為失血榮)。

暴痛無成。是不痛也。潔古解得之。解作痛者又非。改為失血為當。

沉細仍兼滑。應知是骨蒸。皮毛皆總澀。寒熱兩相承。

腎臟歌一

腎臟對分之。膀胱共合宜。旺冬〔身〕(行)屬水。位北定無欺。兩耳通為竅。〔三焦附在斯〕二(陰竅附斯)。

三焦非腎所附。說見前篇。腎開竅于二陰。與兩耳。皆為腎竅。

味咸歸藿豆。精志自相隨。沉滑當時〔本〕(脈)。浮〔攤〕(緩)厄在脾。色同烏羽吉。形似炭煤危。

冷積多成唾。焦煩水易虧。奔豚臍下積。究竟骨將痿。實夢腰〔難〕(脊)解。

曰難解。是不解也。

虛行溺水湄。一斤余一兩?!裁{下〕(腰脊)對相〔垂〕(根據)。

難經曰。腎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膂。外與臍相對。脅下。肝之部位非腎位。亦不垂。

腎臟歌二

三部俱遲腎藏寒。皮膚燥澀發毛干。忽夢鬼神時入水。覺來情思即無歡。

腎臟歌三

腎散腰間氣。尿多更滑精。(別本作澀滑并者非)軟為膝脛痛。陰汗豈無憑。(別本作其中有聚散聚散且無憑者非)實滑小便澀。淋痛澀 。脈澀精頻漏?;秀眽艋甓?。小腸疝氣逐。夢里涉江河。

實大膀胱熱。小便澀難通。滑弦腰腳痛。沉緊病還同?!矄巍常ㄆ剑﹦驘o病憊。浮緊耳應聾。

左右手分診五臟四時脈歌

左右須候四時脈。四十五〔動為一息〕(日三氣畢)。

難經曰。脈不滿五十動一止。一臟無氣。脈訣生死歌云。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病。正本難經。

今此乃曰四十五動為一息。及六部脈歌。皆以四十五動為準。乖于內經。謬于名數。今于后六歌。

皆當改作五十動為是。且一息者一呼一吸也。四十五動。非止一息也。若以息為止息。則脈經所謂五十動不止者。五臟六腑皆受氣。即無病。五十動一止五歲死。五動一止五日死。四十五動。除去五動。

而不及五十。不知何意。今詳此句。想因四時脈而言?;虮居趦冉洝6料闹粮魉氖迦?。為陰陽上下之期。一時六氣九十日。三氣得四十五日。今改為四十五日。以合內經。李 范脈髓。作四十五動圖說。

亦巧而未敢信。通真子潔古諸解穿鑿。皆非。蓋脈之流行。如環無端。無一息之停。未嘗以五十動一止為限。

但止即為病。根據數而止。期以歲死。不根據數而止。則為結促代三病脈矣。

指下〔弦〕(浮)急洪〔緊〕(數)時。便是有風兼熱極。忽然匿匿慢沉細。冷疾纏身〔無他事〕(兼患氣)。

賊脈頻來問五行。屋漏雀啄終不治。

左手寸口心脈歌

左手頭指〔火〕(木之子)?!菜氖鍎印常ㄎ迨畡用})無他事。

左手者。病患之手。頭指者。醫者按脈。初下第一部之指。下準此。心火為木之子。

三十一動忽然沉。頓飯忽來還復此。春中候得夏須憂。夏若得之秋絕體。秋脈如斯又準前。

冬若候之春必死。

脈沉頓飯之久然后來。乃絕止之脈。見于三十一動之間。三十動一止。應在三年死。今云在三月一時之后。是以月為年也。此下六歌之非皆然。當以在后生死候歌為正。

左手關部肝脈歌

左手中指木相連。脈候還須〔來一息〕(足五十)。二十六動沉卻來。〔肝臟有風兼熱極〕(克在二年為死日)。

曰沉卻來。即是止脈。不可為風熱之診。此歌蓋傳誤。大抵止脈。皆不吉之兆。諸家穿鑿以求符合。

皆非。今直據診生死候歌斷之。二十動一止。二歲死。下仿此。不再論。

三十九動澀匿匿。木臟及筋終絕塞。一十九動便沉沉。肝絕未曾人救得。

左手尺部腎脈歌

左手腎脈指第三?!菜氖鍎印常ㄎ迨畡幼悖o疾咎。指下急急動〔弦〕(數)時。便是熱風之脈候。

忽然來往慢慢極。腎臟敗時須且救。此病多從冷變來。療之開破千金口。二十五動沉卻來。腎絕醫人無好手。努力黃泉在眼前。縱在也應終不久。

右手寸口肺脈歌

右手頭指肺相連。〔四十五動〕(五十動足)無憂慮。極急明知是中風。更看二十余七度。忽然指下來往慢。肺冷莫言無大故。一朝肺絕脈沉沉。染病臥床思此語。十二動而又不來??人酝贊饧骐y補。

〔發直如麻只片時〕(毛折皮枯喘不休。)扁鵲也應難救護。

發直如麻。小腸絕也。改作毛折皮枯。以合難經手太陰脈絕之證。仲景云。若汗發潤。喘不休者。

肺先絕。

右手關上脾脈歌

右手第二指連脾?!菜氖鍎印常ㄎ迨畡幼悖o諸疑。急動名為脾熱極。食不能消定若斯。欲知病患多為冷。指下尋之慢極遲。吐逆不定經旬日。胃氣沖心得幾時。

右手尺部〔命門〕(腎)脈歌

右手〔命〕(腎)脈三指下。五十動足不須怕。一十九動默然沉。有死無生命絕也。指下急急動如弦。腎臟有風猶且治。七動沉沉更不來。努力今朝應是死。

七表

〔一〕浮者陽也。指下〔尋〕(按)之不足。舉之有余。〔再再尋之如太過〕(脈在肉上行)曰浮。

主咳嗽氣促。冷汗自出。背膊勞倦。夜臥不安。

脈訣曰。如太過曰浮。既曰舉之有余矣。如何而太過。曰太過。則浮洪浮緊浮弦之脈。如何診之。

脈經并無如太過之文。又尋與按不同。按者重手于肌肉筋骨部也。尋則或上或下?;蜃蠡蛴?。隨脈部以尋之。浮脈按之不足。非尋之不足也。

按之不足舉之余。再再尋之指下浮。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得生精用補虛。

寸浮中風頭熱痛。關浮腹脹胃虛空。尺部見之風入肺。大腸干澀故難通。

〔二〕芤者陽也?!仓赶聦ぶ畠深^即有中間全無〕(舉之。浮大而軟。按之。兩邊實。中間虛。)曰芤?!仓髁転r氣入小腸〕(主失血。)芤、草名。其葉類蔥。中心虛空。故以指按芤草葉。喻失血之脈。芤之名不見于內經。又曰安臥脈盛。謂之脫血。至仲景傷寒論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

此名為革。亦未嘗以芤為定名。但附見于革。至王叔和始立芤脈。脈經曰。芤脈。其象兩邊似有。

中間全無。今脈訣乃曰。兩頭則有。中間全無。則誤矣。夫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口下不至關為陽絕。

若兩頭似有。中間全無。則是陰陽絕脈也。安得為芤脈乎。經曰。營行脈中。是血在脈中行。脈以血為形。血盛則脈盛。血虛則脈虛。故芤脈中空者。血之脫也。芤脈。先舉指時浮大而軟。因按而中空。

今脈訣首言指下尋之。非也。仲景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其人本虛。若浮而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虛。是皆于按上以見芤脈。尋者在浮舉沉按之間耳。下仿此。

指下尋之中且虛。邪風透入小腸居?;紩r〔淋瀝〕(尿血)兼疼痛。大作湯丸必自除。

諸家論芤皆為失血之診。今曰邪風入小腸而淋瀝。非其證也。蓋是尿血之證矣。

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尺部見之虛在腎。小便遺瀝血凝膿。

〔三〕滑者陽也?!仓赶聦ぶP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珠相似。應指圓滑。又曰漉漉如欲脫。)曰滑。主肢體困弊。腳手酸痛。小便赤澀。

脈經曰。輕手得之為浮滑。重手得之為沉滑。其象往來流利。應指圓滑。若珠之隱指。今脈訣曰。

按之即伏。不進不退。則是有浮滑而無沉滑也。經曰。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是沉中亦有滑也。故王裳言脈訣論表不及里也。且脈有獨見于一部者。有通三部見者。今曰三關如珠動。非也。按之即伏。

不進不退。則是脈不往來而定。豈所謂滑乎。今取脈經所載。而去其浮中而有力之語。蓋此語只言浮滑。

亦一偏之言。夫血多則脈滑。滑之本體也。若氣血和順。其動不澀不急不緩。和滑之脈。為不病。

婦人為妊子。今若曰滑為陽為病熱為實。則此滑字。當帶數及小實言之。大抵此脈訣言脈之形狀。

往往未當。今據經改正之。而脈下所主之證。多與本脈不類。改之則不勝改。姑置之可也。

滑脈如珠動曰陽。腰中生氣透前腸。脛酸只為生寒熱。大瀉三焦必得康。

滑脈寸居多嘔逆。關滑胃〔寒〕(熱)不下食。尺部見之〔臍似冰〕(熱下焦。)〔飲水下焦聲瀝瀝〕(月信不通尿血澀。)前脾臟歌云。單滑脾家熱。今云胃寒不下食。何也。脈經曰。關滑。胃中有熱。又云中實逆滑為熱實。故不欲食。食即吐逆??擅鳛闊?。池氏謬言肝木克脾土。致寒弦為肝脈?;M肝脈乎。

脈經曰。尺滑下利少氣。脈賦解義云。男子尺滑。主膀胱冷氣。小腹急脹。便漩利數。又云尺滑。

主胞絡極冷。月經不調。直以滑脈為陰。主冷。不當。不若脈經所謂尺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

男子尿血為得。今脈訣云。臍似冰。則滑為陰證。又曰飲水。則滑為陽熱。又曰瀝瀝作聲。則滑為停水之證。既言冷又言熱。不知何謂。今正之。

〔四〕實者陽也。〔指下尋之不絕舉之有余〕(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曰實。主伏陽在內。脾虛不食。

肢體勞倦。柳氏曰。實者氣結不通。欠疏快意。上部實。則氣壅。下部實。則氣脹。中部實。中脘不快。

素問曰。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此表里虛實之診也。今脈實而曰脾虛。未敢信。

實脈〔尋之舉〕(浮沉皆)有余。伏陽蒸內致脾虛。食少只緣生胃壅。溫和湯藥乃痊除。

舉有余。止言浮實。故改之。

實脈關前胸熱甚。當關切痛中焦恁。尺部〔如繩應指來〕(當為下痢疼。)腹脹小便〔都〕(淋)不〔禁〕(忍)。

如繩。非實脈之比。乃緊脈也。故改之。脈經曰。尺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又云小便難。少腹牢痛。蓋氣來實強者。太過之脈。與淋瀝相應。若云小便不禁。則膀胱不固。水泉不止。為下焦劇寒之證矣。脈經用當歸湯加大黃。蓋因熱而用也。小便不禁。必傳寫之誤。后云小便難者是也。潔古于此。一用姜附。一用承氣。為兩可之辭。將以為寒乎。以為熱乎。

愚按潔古藥注脈訣及難經。皆他人托之潔古。必非此翁之書。

〔五〕弦者陽也。〔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余狀若箏弦時時帶數〕(端直以長。如弦隱指。)曰弦。

主勞風乏力。盜汗多出。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指下左右皆無。從前中后直過。挺然于指下。曰弦。此血氣收斂不舒之候。脈訣以弦為陽。傷寒論以弦為陰。脈賦解義亦云弦滑雖屬七表。皆主于陰。活人書云。若弦而洪數者為陽。弦疾而沉且微細者為陰。主拘急。以愚觀之。經曰陰中之陽肝也。當為半陰半陽之脈。脈訣曰。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余。則是有浮弦而無沉弦也。經曰。脈沉而弦者。主懸飲內痛。是沉中亦有弦。又曰時時帶數。則是弦數二脈相兼。非單弦脈也。素問曰。氣來 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曰弦。今不取輕虛以滑??钟邢覕迪疫t兼他脈之診。故止以弦本狀。端直以長為弦。然有弦而細。有弦而粗??丛诤尾?。弦而 其病輕。

弦而硬其病重。大率弦脈急強。血氣不和之所生也。又有偏弦雙弦之診。

〔弦脈為陽〕(端直以長)狀若弦。四肢更被氣相煎。三度〔解〕(溫)勞風始退。常須固濟下丹田。

弦浮數大四者皆勞也。大者易治。脈氣未衰。可斂而正也。弦者難治。血氣已耗而難補。雙弦則賊邪侵脾。尤為難治。加數則殆矣。內經曰。勞者溫之。不可用解。

〔寸部脈緊一條弦胸中急痛狀繩牽關中有弦寒在胃下焦停水滿丹田〕(寸弦頭痛胸中痛。左關癖痛攣拘。右關有飲寒留胃。尺弦腹痛腰腳拘。)既歌弦脈。又言脈緊。非也。此歌脈證未是未盡。今改作。脈經曰。寸弦。心下 。微頭痛。

心下有水氣。一云。胸中拘急。關弦胃寒。心下厥逆。一云心下拘急。此胃氣虛故爾。尺弦。小便痛。

小腹及腳中拘急。一云臍下拘急。

〔六〕緊者陽也?!仓赶聦ぶP通度按之有余舉指甚數狀如洪弦〕(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既如轉索。又如切繩。)曰緊。主風氣。伏陽上沖?;癁榭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伊宁市| 松溪县| 正宁县| 五指山市| 博湖县| 肃宁县| 南投市| 乡宁县| 海盐县| 铁岭市| 九江市| 晋宁县| 新蔡县| 开阳县| 明光市| 阳朔县| 肥城市| 西峡县| 沭阳县| 千阳县| 望谟县| 施甸县| 修水县| 澳门| 呼和浩特市| 庆云县| 枣阳市| 莱阳市| 武冈市| 青田县| 绥棱县| 泸西县| 遵化市| 武义县| 江都市| 山西省| 闻喜县| 柞水县| 昌宁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