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 南疆繹史
  • 溫睿臨
  • 2635字
  • 2015-12-21 12:21:51

又案會稽張妃之死,或謂出海被劫北去,中途碎磁盤以自剄。質諸楊氏「跋語」:「魯紀年」、「海上見聞紀」,并言被劫,而「魯春秋」、「今魯史」、「江東閏位紀」、「舟山紀略」諸書皆作辭王死,當得實也;今從之。然推元妃之辭「懼為奸人所賣,為張妃之續」一語,則似出海后被劫自剄之說是矣。附注此,以待后考。

桂太妃王氏、太妃馬氏(永明王生母)

桂太妃王氏,湖廣人;為桂恭王繼妃。性慈惠,通知大體。丙戌秋九月,粵中督臣丁魁楚、撫臣瞿式耜等議立君,共推永明王為神宗嫡孫統系之正,將擁之監國。太妃召王入宮,嚴詞誨之;且曰:「當此天下大亂,兒非治世才。何苦以一朝虛號,致涂炭生民;南中、閩中可鑒也」!已又明告諸大臣曰:「諸臣何患無君,愿更擇其可」!及即位,追尊皇考桂恭王為端皇帝,遂尊太妃為皇太后;封其弟國璽為武靖伯。辛卯夏四月戊午,薨于田州,葬南寧;謚曰「孝正、莊翼、康圣皇太后」。

馬太妃,永明王生母也(家世不詳所自)。肇慶即位,尊為皇太妃。兄之子馬九功,封鎮遠伯。積十六年中,備極流離奔播之厄。后為緬人執送之滇,吳三桂遣將吏押發赴燕;行次黃茆驛,與王妃推軨相望,彼此禁不得語而各以手示,乃同時扼吭以死。

桂元妃王氏

永明王妃王氏,吳人。父略,嘗為粵中郡守;國變去官,遂家于粵。妃素閑靜;入宮后,上侍兩宮能盡敬禮,總持內政。丙戌冬十有一月,冊立為后;父略封長洲伯。

明年丁亥,王稱永歷元年;駐武岡,改名奉天府。秋七月,我大清兵破寶慶,直趨奉天城下。錦衣指揮文安伯馬吉翔奉太妃及妃、諸宮眷斬關夜遯,由水道馳入蠻境。會天淫雨,泥涂軒冕,至竟日不得具一餐。宮女、內豎皆踉蹌泥淖中,饑餓無人色;而妃則夷然也。

戊子春,駐南寧。閏三月,王子慈烜生,妃出;大赦。

初,桂林之役,妃嘗發內儲銀餉軍;不足,則資以簪珥之屬。留守大學士瞿式耜妻邵,亦出金珠為助;時謂中宮之賢,有以召之。及入安隆,土銼蘆簾,幾不蔽風雨;浣衣麤飼,供給且不時:倍歷有生之厄。

已而賊臣孫可望日益無禮于王,王不能堪,與大學士吳貞毓、內臣張福祿、全為國等定策,密使奉敕進李定國為晉王,令之將兵入衛;所謂「密敕之獄」也。而馬吉翔與司禮太監龐天壽比奸,諂事可望;發其事,指貞毓而下豫議者十八人為欺君誤國、盜寶矯詔,以福祿、為國及主事張鐫為首罪。凌遲時,張、全二人愬于太妃求救,天壽等乃直入宮門,擒二人于坤寧宮外。太妃與妃稍問之,壽怒目厲聲訶之止。獄既具,吉翔、天壽益思所以媚可望,以為事涉內宮,王妃必知情,宜廢之以截后禍,令其黨主事蕭尹具疏密陳古來后妃不道諸廢立事。妃乃泣愬王前曰:「不虞漢家末世之風,見于今日也」!王乃留中寢之。

洎入緬,輒以病自哀。既而咒水禍作,與諸宮眷叢處一室。每聞諸家眷屬之自盡者,泣謂嬪侍曰:「吾非不能為此,顧以太妃在,恐重傷王心也」!尋為緬人所獻,中涂與馬太妃同扼吭死。

案有明三百年,列辟鮮專房之溺、后宮無預政之嫌。若萬貴妃、劉夫人、鄭貴妃、李選侍之流,雖寵冠當時,實權無私授;法至嚴矣。爾后南疆稱號,流離瑣尾中,而宮府肅然;及際危亡,皆能以節自顯。溫氏闕諸,烏足以昭信史;特裒此為「摭遺」卷首。

緬中咒水之禍,同時從難諸王眷屬暨文武諸臣之妻女倉猝畢命者,并得數十人。略附姓氏如左:

吉王(闕名)同妃某氏及二貴人,當禍作時,相向哭。旋聞緬人復以兵三千圍王所,逼桂太妃、王妃、諸宮眷等二十五人入一小房,聚泣逾雨炊許(?)。諸酋搜括財物,每三、五人執一人,無分貴賤。多觸刃死,自縊者亦不可勝數。既而有通事者引護守緬酋飛馬至,呼曰:「勿傷皇帝與國公」(而沐國公已先過河死)。俄,復移王及諸宮眷出居天波之屋,大小內外共棲一樓三日夜,幾斷水食;吉王妃與二貴人遂自經。

松滋王妃某氏,聞王罹禍,襝衽載拜,投繯死。

從官王啟隆妻吳、妾周,連袂并縊。內監見而解之;吳曰:「汝與吾夫善,當速吾死,何救為」!卒死之。吳承爵妻先勒其子女死,乃自盡。齊環妻,抱子自沉于淵。馬吉翔第四女將投繯,哭曰:「不知吾父為何等事,雖死,人猶罵之也」!亦死之。

「摭遺」曰:永明王寄跡安隆,名擁虛位,實類幽囚。六年十一月,有杖殺坤寧宮常在郭良璞一事(常在女官名,其階出近侍上)。安隆行宮庳隘,奄寺宮人分班宿衛,余盡寓居于外。良璞,故奄夏國祥之對食也;年十九,囗〈艸閔〉囗〈麗上女下〉捷敏,雅擅三絕,能擊劍、走馬。在安隆時,巴東王妃某氏與之善。有張應科者,孫可望私人也;一日窺見良璞,心好之。乃移居近巴東王第,晨夕致殷勤甚,締于王。王亦昵就應科,王妃亦出見,呼之曰「嫂」,又甚致尊禮。因得通于良璞。久之事覺,王命杖良璞死,并殺內監李安國,賜巴東王與妃悉自裁。王畏可望,特下璽書一通,與言應科事;可望第令杖應科于朝門之外。當是時,播越之慘已如此,而宮令之肅猶如彼;則有明一代禁中帷簿修、衽席辨,始之終之罔或佚蕩,又誰得致疑于燕歸龍帳之春、犬吠羊車之影也哉!

又案爾時永明復有宮嬪某氏者,初由安隆入緬,追送不及,遂入白文選營中;端謹持禮,文選亦甚致敬誠也。冀將得所間而送歸王所,久之不獲。比文選出降,將挾以北走;嬪氏聞之,急自散髻,以發結喉而死。

「摭遺」補曰:案士英奔浙時,道有所沮;輒大言曰:「誰敢危太后駕」!此即老奸欺世逃生之計,而早為廣德州牧趙景和一語道破;故必執殺景和而后行。及之杭州,守臣以總兵府為太后行宮,許百官士民往朝之。見則侍一女官、一士英。儀度褊陋,出詞且不類宮中語;諸臣有以南中事請者,則左顧無以應,士英多代之答。后潞藩雖迎入第中,亦未嘗識其真贗也。或者謂是南都老宮人,受士英所指而然;實則太后先于我軍進守皇城時,毀容易服溷入諸宮人中被驅以北。及渡淮,乃乘間墮水死;監守者方知為太后。此說則近似矣。二者交錯,訛傳之如此。太后鄒氏,本京師人,為福恭王次妃;甲申秋七月,南都遙上尊號曰「恪貞、仁壽皇太后」。其弟存義,官千戶;南都封大興伯。

故妃童氏,本周府宮人,為福王再繼之妃。洛陽破,氏與鄒太妃逃至尉氏縣,將依其族人童尚宣不得,遂展轉逆旅間。未幾,福王亦至,就邸中相依;久之,生一子。及王南下,氏與太妃乃散失不相顧。已而南中遣官赍詔恭迎太后而不及童氏,氏沿泣于涂,自為狀投河南巡撫越其杰所。其杰與巡按御史陳潛夫議,奏報童妃故在;王置勿召。乙酉三月十三日,氏以其杰議送至都,王益不悅,命付錦衣衛監候。尋命馮可京鞫之,氏就階下細書入宮奉御年月及相離情事甚詳晰。可京奏聞,王抵之地,叱為妖婦;可京遂辭勿與審。已改命屈尚忠竟其獄;以嚴刑拷掠,血肉狼籍矣。氏乃宛轉呼號,閱兩日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九寨沟县| 吴忠市| 石台县| 子长县| 武宣县| 什邡市| 革吉县| 乌什县| 林西县| 郸城县| 新兴县| 宁明县| 万州区| 金昌市| 江源县| 金湖县| 通州市| 阿拉善盟| 育儿| 玉门市| 布尔津县| 新绛县| 青州市| 马边| 奉节县| 密山市| 门源| 五指山市| 盘山县| 江孜县| 邳州市| 布尔津县| 娄底市| 阿克苏市| 安阳市| 屯门区| 长沙市| 临清市| 延安市|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