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2章 工政二十二各省水利三

  • 皇朝經世文續編
  • 饒玉成
  • 1074字
  • 2015-12-20 19:21:34

開浚南湖議

劉汝璆

余杭南湖。受天目來源。匯于一湖。漲則泄之。浙西可無水旱之虞。宋時南渡。益治水田。立國偏隅。藉以給用。而前此楊龜山先生尤著治績。至今有祠于湖濱。自明以來。時經鼎革。豪強兼并。國戚邵氏等。占湖為田。右柱地界移于鱔魚塘。范忠貞撫浙。浙民言之。公議開浚。奸民大窘。黠者為蜚語以誑當路。事遂寢。道光三十年。浙西大水。大吏始籌小利。余杭廩生李祿來刊呈南湖圖說。上之方伯。汪公言開湖之法。先開小河一道。俾小舟可行。又開橫河一道。界作十字。挑出之土。即可燒磚。則杭磚瓦自多。其價必廉。人家易作磚墻。御火為易。此以工代賑之法。而亦浙西數百年民生利害之所關也。方伯覽其策善。親往相度。方議興工。旋以疾去。即占湖之家。不利于己。多方阻撓。后東南兵興。遂無有議及之者。李君于辛酉冬殉節。南湖圖說刊本亦遭劫火。去年水發塘壞。汝璆守杭州。親往履戡。關系一堤需費亦在十萬兩。實無可籌。焦心棘手。有一堤風雨萬家憂之句。蔣薌泉中丞聞而感嘆。適有守城湘勇六千人。汝璆商請移駐修葺勇有例餉。不勞民力而堤可成。中丞然之。乃自率師躬往督修。歷兩月之久堤成。而下流不能為害。亦可蔭注田畝。即仁和錢唐患區可永保無虞。民困蘇矣。堤雖成。而湖中之壅塞過半。再加挑浚。蓄水多即可灌溉田畝。應需之費無幾。即就靠厘項下籌撥。竊念東南財賦雖經核減。尚重于他省。不獨民命攸關。亦國計所系。雖經費支絀。而工程似不可緩。古人舉非常之事。皆從極艱難困乏中獨力任之。豈非今日之急務耶。

浚湖州溇港議

劉汝璆

浙西三郡水源。來自天目。而嘉湖為尾閭。經婁河而東入于海。地連江蘇松江蘇松二郡。余杭為上流。嘉湖為咽喉。東至蘇松入海。今余杭壩既已修筑。是上流略治而去路不駛。下游易致水災。故浙西籌疏浚下流。必須合江蘇并舉湖州七十二溇港為泄水之渠。道光三年大水。當事亦以為憂。于是疏浚婁河。其經費從漕糧出。每米一石。派錢七文。名曰婁河公費。當時林文忠官江蘇。官吏皆得。人民不擾。而事以集。至道光三十年。水災更甚。論者以下流壅塞為言。當事正欲疏導。適粵賊陷金陵。浙中時時告警。遂不復言。今則大寇削平。溇港開復之急。更有甚于曩時。惟需費至五十萬兩之多。固宜權其緩急。以濟要工。夫民窮財盡之后。斷不可橫征苛斂。再勞民力。又不可因庫支絀。稍涉遷延。傳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昔明歸太仆論東南水利。謂無事之時。每言費絀。不為民計。及至倭寇猝發。歲縻數百千萬。亦能支持。果如思患預防。則得此一舉。而水旱無憂。在 國家省賑貸之費。民間蒙樂利之休。歲入甚多。富庶可期。是知為 國宣力。尤宜籌其大者遠者。毋狃于目前之煩費。貽大患于后日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甘谷县| 福建省| 略阳县| 南城县| 建德市| 江阴市| 宁夏| 山西省| 中西区| 年辖:市辖区| 雅安市| 临夏市| 慈利县| 长治县| 兴宁市| 武邑县| 乐山市| 新民市| 乌鲁木齐县| 黎平县| 扎赉特旗| 南木林县| 延边| 大田县| 山东| 临高县| 吴桥县| 临高县| 明溪县| 那坡县| 荣昌县| 察隅县| 威宁| 农安县| 日照市| 石首市| 汶川县| 中卫市| 铁岭市|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