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5章 兵政十四海防上(4)

覆奏洋務事宜疏

沈葆楨

奏為遵  旨詳議海防事宜。仰祈  圣鑒事。竊臣于本年十月十七日承軍機大臣密寄。九月二十七日。奉  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海防急宜切籌一折。所陳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各條。著詳細籌議切實辦法。此外別有要計。一并奏陳。不得以空言塞責等因欽此。仰見我  皇上宵旴焦勞。昭然若揭。伏讀再四。感激涕零。臣呫嗶迂儒。洋務非所諳習。年來待罪船政。不過因人成事。絕未窺見要領。然不敢不以采訪來所及。參以管見蠡測。為我  皇上敬陳之。原奏稱擬外患較辦發捻為更難。兵亦較辦發捻宜更精。誠確論也。夫兵何以精。練斯精耳。以西洋鎗之猛烈。賁育無所用其力。養潘無所施其巧。及觀其練兵也。鎗隊則步伐止齊之節。縱橫徐疾之序。隊則旋轉進退前卻修整之法。測量炸彈遠近遲速之方。龂龂講求。若忘其利器之可恃也者。不以一人之力為力。而以千萬人之力為力。不以一人之巧為巧。而以千萬人之巧為巧也。然而練義勇之兵易。練經制之兵難。發捻事起。各省無不舍兵而募勇。明知兵之無用也。而大難甫平。轉撤制勝之勇。而復用無用之兵。臣竊以為過矣。數年來封疆大吏。思矯兵之積弱。優之餉糈。使與勇等。束之營壘。使與勇偕。而海上軍興。復紛紛募勇。未聞以兵為可恃者。文法繁而積獘深故也。撫議一定。餉不支。將又議汰勇留兵。用其所不養。養其所不用。明知之而故違之。自強其何術乎。若以西法練兵。不得不先以西法練將。將所不知。而兵欺之。將所不屑。而兵效之。今之名將。皆剿發捻立功者也。習故蹈常。則無從精進。而中年以外。百戰之余。使舍其所長。折節于習學。非其所愿。亦非其所長。然不能盡曉其文。不可不深明其義。應請每省選知兵大將能耐勞苦者一二人。練勇二萬。少則萬人。分為兩軍。一駐省會。一駐沖要。屯札大營。勿零星散布。專練洋鎗洋。一時臨敵奉調。即可遄征。選西洋通法者為之教習。我之大將待以賓友。朝夕與之講明。切究其中要法。數年而后。陸營庶幾可恃矣。水師則以熟狎風濤者為本。鎗按日操演。尚可月冀而成。若夫水師與陸師異。外海水師與內江水師異。近日外海水師與向日之外海水師又異。綠營原額。不乏精壯。然城市熟而風濤疏。即曾制勝之洋鎗隊。陸路用之。猶患不足。豈能撥入水師。且遷地不良。若病眩暈。雖至精之計。無所用之。沿海漁戶實繁有徒。招募非難。練習亦易。所獨難者。管駕官耳。且淺言之。商船舵工各口之引水。其天資異。于西洋輪船中歷練多年者。能充駕馭。然僅百中之一二耳。深言之。則必通曉華洋文理。明于算學兵法者。乃勝其任。非剽竊所能為功。上海出洋局十五年限滿及閩廠學生。再令出洋學習二三年。必有堪膺斯選者。至迎剿截擊尾追諸法。合數船操演。則其法備寓于中。應請將現有之兵輪船。延英國水師官一人教練。以二人副之。除奉差馳出外。余當按日合操。數年之后。水師亦庶幾可恃矣。經費不足。宜將水陸冗兵之無用者。酌量裁汰。固不當立意紛更。亦不當意存遷就。總之化無用為有用。是在督撫之因地制宜耳。

原奏稱各國鎗。日出日精。明知效彼之長已居于后。然使并無此器。更何所恃。因而思購最精之品。與自行鑄造之方。夫鎗非購之難。而知之難。用之尤難。新舊既判。優劣懸殊。貿然購之。雖得以賤價。要棄物耳。非能測量力之遠近。彈子開花之遲速。莫能演試。何能較其優劣。演后膛鎗一出費銀數分。演螺絲大一出費銀數十兩。磨擦有費。修理有費。得斯器者。往往什襲藏之。日久銹生。一用不可再用。其惜之也。不啻棄之。前膛鎗一出。后膛鎗可以四出。故臨陣必用后膛鎗。法之薩司博。俄之白爾單。布之莫司爾。皆后膛鎗也。而以美之里明東為最。近則英之抵尼享厘駕乎其上。今聞布之新出者又勝之矣。各國洋鎗外。均有小隊。而以美之隔林為最。其大先尚銅。繼為鐵。今則非鋼不珍。前后膛互相短長。而皆以螺絲為貴。前膛者。下藥裝子之人須身出外。所以避敵人之。然開放鮮炸裂之虞。前膛者以英國為最。聞有新制口徑四十二寸。重八十噸。開花彈千二百磅者。其演放則用電線。火然而人要避之。否則聲震耳裂。此恐非中國所宜。后膛各國皆有之。而布國練鋼之法。非他國所能。其彈子以開花為貴。然攻鐵甲船。則非實心之鋼彈不入也。竊以為洋鎗宜隨時訪其最精者購之。大以十余噸者為宜。既購之后。須逐日付操。則兵練而器亦練。磨擦洋油砂布棉紗之費。修理工匠之費。必不容省。其不至減費以肥私囊者。是在將之得人。鑄造得津滬兩局。已有端緒。應稍加廣。自當日起有功。臣竊以為操術宜專。專而后精。精而后可以益求其精。應請 飭總理衙門。將沿海各局通盤打算。孰宜子藥。孰宜鎗。孰宜銅鐵。孰宜船只。各端其任。以此所有。易彼所無。誠以洋人每造一器。必開無數廠所。若愛博不專。則廠先不能容。工焉得不茍。以此局之贏。濟彼局之絀。如十人之食。炊以一。明似費巨。中省實多。若一人一。費必倍矣。今年臣在臺灣。李鴻章以津局所成洋藥。金陵所成洋火龍。陸續見濟。若由閩廠購器。自制費當如何。臣購洋鎗獨取理明東者。亦以滬局亦在學制。子藥可以挹注。修理不患無人故也。至鑄造鎗。似宜仿出洋局之例。選巧匠童。赴布國學習。取法于上。冀得淵源。取徑似迂。收效為速。原奏稱創立外海水師。應如何添選兵船及鐵甲船。并自行制造擴充之處。均宜切實備籌。查中國海江年來盜氛欠靖。倭番構。通遞文報。裝運援兵。未曾棘手。此則有船之利之明征也。然淮軍分裝三次。累月而后完。合操僅永六船。便無船以供差遣。此又船少之病之明征也。第購船原屬萬不得已之急需。自通商以來。從未見外國。肯以全美之船。售諸中國者欲求其精。非制造不可。官廠所造。未必其精。然后有基。則進階有漸。外國苦煤炭之費。因為新式省煤輪機。苦船灣木之難。因為新式鐵。應請購新式臥機一幅。仿之以制兵船。新式立機一幅。仿之以制商船。鐵船全幅。仿之以濟灣木之匱。勿惜目前之費。冀收后日之功。惟駕駛乏才。則船多亦不足恃。臣曩者向赫德借凌凡官兵教各船合操。據稱老輩管駕官。多由商船出身。熟駛駕而不精兵法。其自學習出身者。駕駛兵法皆有根柢。加以閱歷。便成全才。則出洋學習一端。不容緩也。

欲獲鐵甲船之利。當先知鐵甲船之難。其制始于美法。各國踵而行之。而英最精。然新制試洋。全船覆沒者再。一則務求鐵甲之厚。忘其上重下輕。出洋而不能挽也。一則務求水面避。忘其船不勝而沈也。臣前擬拓廠試造。費既繁重。成復需時。且上等匠師。未必肯遠涉吾地。因復有赴西洋定制。兼資生童學習之議。費雖多而效較捷。而取大取小。中無定見。躊再四。罔所折衷。其為因地制宜之說者。謂造船為修船計。吃水只宜丈七八尺。使可進福州口。雖建石塢廣廠增添機器。所費亦屬不貲。然海口關鎖重。去洋面尚有數十余里。猝遇外警。得臺數座。精勇數千守之。廠中仍可制造修理。以應急需。且駕駛有信任之華人。不致掣肘。但行駛快捷如常亦僅能避敵。而從無勝敵者。英國入華之鐵甲船損壞。香港船塢亦不能容。轉向東洋修理。夫東洋目前尚無大船。何以有此大塢。其意可知。宜仿者更不止此。既未雨而綢繆焉。仍存因陋就簡之見。如侮予何果爾。則必定制最大之鐵甲船。又必擇沿海最深之地。為最大之船塢。最大之船廠。所有一切機器。洋師匠徒。咸備重兵。設險以護之。誠煌煌巨觀也。而僅此一端。已非千余萬金不辦。且極深之水。內江無之。必在外海。我之全力所萃。敵人亦必以全力攻之。外警一來。本廠仍停止。而待濟于他廠。華人驟得大船。無敢承領駕駛者。雇募洋匠。臨警必萬分周章。臣雖生長海濱。向未出洋。自任船政。始知福州海口。奉  命赴臺。始見臺灣海口。其何處宜此船塢。無從懸揣。而又深慮積費之難。工之難。所以日夜傍徨寢食俱廢者。半月有余。而無能臆斷也。謹將候選知州張思桂所議。及洋將日意格所陳。達總理衙門。以便采擇。原奏稱非有大宗巨。不能開辦。非有不竭餉源。不能持久。以四成洋稅存無多。更求開源節流之計。查四成洋稅。各國歲入若干。何處借撥若干。戶部現存若干。非臣所預知。惟念天下洋務綱領。在總理衙門。天下財賦綱領。在戶部。必總理衙門周知戶部實存之。而后洋務可通盤籌劃。必戶部周知各關實存之。而后隨時可應總理衙門之急需。計四成洋稅。各關必無敢侵挪者。或者指撥六成浮于所入之。因而暫挪四成以待后日彌補。第必將六成不敷指撥之處。立即切實奏咨。而后戶部得以權衡調濟。若秘而不宣。則六成既不敷撥。安得彌補之期。各關以為出。戶部尚以為存。日撥日深。始和盤托出。貽誤必多。論開源者。曰借洋。夫今日所借之數。即后日所償之數。非源也。且厚息輸于外洋。非甚然眉。誰甘挖肉。曰大開捐。民力竭矣。減成徒濫名器。未必踴躍輸將。即以抑勒。所得亦復無多。且可一不可再。曰增洋稅。無論外人以利為命。勢必不行即竭澤而漁。亦非招徠之術。現在洋稅尚無獘竇。尤不當使借口。以啟偷漏之端。曰清田賦。夫發捻之亂。相尋十數年。而元氣尚能漸復者。則以 國家雖急。從來不肯加賦。農民稍得以自存故也。按戶搜索。民不聊生。州縣抑勒之難堪。略加糧額以應之。所得幾何。貽累匪淺。曰收鹽利。鹽歸官辦。如得劉晏之才。未嘗不可驟見起色。

然而接軸連檣。完厘課而享其奇贏者。吾之商也。肩挑背負。逃厘課而竊其微利者。吾之民也。得才如劉晏。不過巧取商民之利。而歸之官。萬一不如劉晏。則獘有不可勝言者。勿擾獄巿。古人深意存焉。似不如仍舊貫之為愈也。欲言開源。或者其煤鐵乎。福建古田等處。產鐵甚旺。洋人用之。皆以為鐵質勝于西洋。第地不產煤。以松木镕之。近山松盡。鐵礦亦廢。且不通水路。運致殊艱。煤價每僅千余文。而運費加倍。雖稍加價值。亦不能源源而來。臺灣產煤。聞兼產鐵。然不諳以煤镕鐵之法。故向來無試采者。臣會商總理衙門。令赫德延一看山洋人來臺。果能苗旺質佳。再行約議試辦。近聞李鴻章已于磁州舉行。將來或可仿照辦理。煤炭充牣。則財不耗于西洋。而作苦小民。兼得資以食力。臺地樟腦石油。雖其利不及煤炭。亦地不愛之一端也。硫黃例禁綦嚴。第禁之而不免漏。不若收之以廣儲軍用。然此皆取效于數年之后。目前經始尚苦于費末易籌。至節流亦節其無用而已矣。臣以為折沖資行陣。則武科宜裁。南糧歸海運。則漕標宜裁。事權貴一。責成貴專。專則與總督同城之巡撫宜裁。減一分虛縻。即可增一分實用。我  皇上躬行節儉。費惜露臺。凡在臣工。孰不當仰體斯意哉。原奏稱以上各事。一不得人。均歸虛費。請簡派知兵重望。實心辦事。熟諳洋情之大員為之統兵。各大臣公議會推奏。請  欽定。臣賦性昧。何足以言知人。第就見聞所及。兼此數長者。無踰李鴻章左宗棠者矣。李坐鎮畿輔。中外洋務。本賴其主持。左宗棠一時能否舍陜甘而蒞海疆。非臣所敢妄奏末議。臣竊窺兵部侍郎彭玉麟忠肝義膽。出流輩。必能為國家肩大事。雖居官任職。非其所愿。而御捍患。當所不辭。或疑海疆統帥。時與洋人交接。若性情激烈。恐嫌隙易生。抑知天下惟忠義之人。最能堅忍。即遠人亦未嘗不考其素行而生愛敬之心。至于后進人才。既關培養。尤資歷練。而后取多用宏。其源不竭。近日人才之弊有二。一則誤于空談。謂公憤可以卻敵。言及外事。則斥為漢奸。及身居局中。又茫然不知所措。一則狃于習見。謂我曾以此法破發捻。戰以氣勝。宜勿懾于彼族欺人之言。迨臨事而悟其弗如。則已晚矣。近懲二者之弊。又取柔和熟一路。但通洋語。略識洋文。能調停交涉事件者。便為出類拔萃之才。抑知片長末技。以備顧問。以供驅策。未嘗不可。實學非所知也。行陣部伍。中國以為角力之士也。而西洋無不知書之武臣。規矩準繩。中國以為食力之民也。而西洋無不知書之匠首。我以為粗。彼以為精。則彼得其精我得其粗。固其所也。臣前者持請設算學一科。誠以外國權輿萬事之方。胥根乎算學。而中國鼓勵人才之用。莫捷于制藝科。今同文館之設有年矣。其中當有學業勤敏。心術明粹者。可否仿照滿之筆帖式。漢之小京官。撥入總理衙門。使習外事。徐察其所成就而進退之。其尤異者。升之于司官。與正途出身等。夫教之于同文館。所以培養之也。試之于總理衙門。所以歷練之也。非培養則才無自始。非歷練則才無自伸。其出洋有成效而歸者。更當優予拔擢。名之所在。眾所爭趨。日推日廣。而才不可勝用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西县| 沽源县| 元阳县| 健康| 临沂市| 湘潭市| 华宁县| 石林| 武义县| 胶州市| 廊坊市| 贞丰县| 涡阳县| 潞西市| 台州市| 蓬溪县| 原阳县| 手机| 斗六市| 靖远县| 华安县| 布拖县| 宕昌县| 紫云| 汉阴县| 射阳县| 德州市| 廊坊市| 沙坪坝区| 颍上县| 铜鼓县| 兰溪市| 项城市| 库尔勒市| 四会市| 东海县| 余江县| 惠安县| 合阳县| 石首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