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2章 兵政一兵制上(1)

議汰兵疏

曾國藩

奏為簡練軍實。以裕國用事。臣竊維天下之大患。有二端。一曰國用不足。一曰兵伍不精。兵伍之情狀。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為常。黔蜀冗兵以勾結盜賊為業。其它吸食鴉片。聚開賭場。各省皆然。大抵無事則游手恣雎。有事則雇無賴之人代充。見賊則望風奔潰。賊去則殺民以邀功。章奏屢陳。  諭旨屢飭。不能稍變錮習。至于財用之不足。內外臣工。人人憂慮自庚子以至甲辰。五年之間。一耗于夷務。再耗于庫案。三耗于河。固已不勝其浩繁矣。乙巳以后。秦豫兩年之旱。東南六省之水。計每歲歉收恒在千萬以外。又發帑數百萬以賑救之。天下財產。安得不絀。   宣宗成皇帝。每與臣下言及開捐一事。未嘗不咨嗟太息。憾宦途之濫雜。悔取財之非計也。臣嘗即 國家歲入之數。與歲出之數而通籌之。一歲本可余二三百萬。然水旱偏災。堯湯不免。以去年之豐稔。而江浙以大風而災。廣西以兵事而緩。計額內之歉收。已不下百余萬。設更有額外之浮出。其將何以待之。今雖捐例暫停。而不別籌一久遠之策。恐將來仍不免于開捐。以天下之大。而無三年之蓄。汲汲乎惟朝夕之圖。而貽  君父之憂。此亦為臣子者所深恥也。當此之時。欲于歲入常額之外。別求生財之道。則搜括一分。民受一分之害。誠不可以妄議矣。至于歲出之數。兵餉為一大宗。臣嘗考  本朝綠營之兵制。竊見乾隆四十七年增兵之案。實為兵餉贏絀一大轉關。請即為我  皇上陳之。自康熙以來。武官即有空名坐糧。雍正八年。因定為例。提督空名糧八十分。總兵六十分。副將而下以次而減。下至千總五分。把總四分。各有名糧。又修制軍械。有所謂公費銀者。紅白各事。有所謂賞銀者。亦皆取給于名糧。故自雍正至乾隆四十五年以前。綠營兵數雖名為六十四萬。而其實缺額常六七萬。至四十六年。增兵之議起。武職坐糧。另行添設養廉。公費賞。另行開銷正項。向之所謂空名者。悉令挑補實額。一舉而添兵六萬有奇。于是費銀每年二百余萬。此臣所謂餉項贏絀一大轉關者也。是時海內殷實。兵革不作。普免天下錢糧。已經四次。而戶部尚余銀七千八百萬。   高宗規模閎遠。不惜散財以增兵力。其時大學士阿桂即上疏陳論。以為 國家經費。驟加不覺其多。歲支則難為繼。此項新添兵餉。歲近三百萬。統計二十余年即須用七千萬。請毋庸概增。旋以廷臣議駁。卒從增設。至嘉慶十九年。   仁宗帑藏之大絀。思阿桂之遠慮。慨增兵之仍無實效。   特詔裁汰。于是各省次第裁兵一萬四千有奇。   宣宗即位。又   詔抽裁冗兵。于是又裁二千有奇。乾隆之增兵。一舉而加六萬五千。嘉慶道光之減兵。兩次僅一萬六千。 國家經費。耗之如彼其多且易也。節之如此其少且難也。臣今冒昧之見。欲請汰兵五萬。仍復乾隆四十六年以前之舊。驟而裁之。或恐生變。惟缺出而不募補則可。徐徐行之而萬無一失。醫者之治瘡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

今日之劣弁羸兵。亦當量為簡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自古開國之初。恒兵少而國強。其后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北宋中葉。兵常百二十五萬。南渡以后。養兵百六十萬。而軍益不競。明代養兵百三十萬。末年又加練兵十八萬。而孱弱日甚。我 朝神武開國。本不藉綠營之力。康熙以后。綠營屢立戰功。然如三藩準部之大勛。回疆金川之殊烈。皆在四十六年以前。至四十七年增兵以后。如川楚之師。英夷之役。兵力反遠遜于前。則兵貴精而不貴多。尤為明效大驗也。八旗勁旅。古無敵。然其額數常不過二十五萬。以強半翊衛京師。以少半駐防天下。而山海要隘。往往布滿。 國初至今未嘗增加。今即汰綠營五萬。尚存漢兵五十余萬。視八旗且將兩倍。權衡乎本末。較量乎古今。誠不知其不可也。近者廣西軍興。紛紛征調外兵。該省額兵二萬三千。土兵一萬四千。聞竟無一人足用者。粵省如此。他省可知。言念及此。可勝長慮。臣聞各省之兵稍有名者。如湖南之鎮筸。江南之壽春。浙江之處州。天下不過數鎮。裁汰之法。或精強之鎮不動。而多裁劣營。或邊要之區不動。而多裁腹地。或營制太破。歸而并之。或汛防太散。撤而聚之。是在兵部之精審。督撫之體察。未可鹵莽以從事耳。誠使行臣之說。缺出不補。不過六年。五萬可以裁畢。以一馬二步計之。每年可省餉銀一百二十萬。十年以外。于經費大有裨益。此項銀兩不輕動用。督撫歲終奏解。戶部另行封存。專備救荒之。永塞開捐之路。養兵為民也。備荒亦為民也。塞捐以清仕途。尤愛民之大者也。一分一毫。

天子無所私利于其間。豈非三代公心。賢于后世搜括之術萬萬者哉。若夫訓練之道。則全視乎  皇上精神之所屬。臣考 本朝以來。大閱之典。舉行凡二十余次。或于南苑。或于西廠。或于蘆溝橋。玉泉山。  天弧親御。外藩從觀。軍容一肅。藩部破膽。自嘉慶十七年至今。不舉大閱者四十年矣。凡兵以勞而強。以逸而弱。承平日久。京營之兵。既不經戰陳之事。又不見搜狩之典。筋力日懈。勢所必然。伏求  皇上于三年之后。行大閱之禮。明降  諭旨。早示定期。練習三年。京營必大有起色。外省營伍。勢難遽。求  皇上先注意數處。物色將才。分布天下要害之地。但使七十一鎮之中。有十余鎮可為腹心。五十余萬之中。有十余萬可為長城。則緩急之際。隱然可恃。

天子之精神一振。山澤之猛士云興。在我  皇上加意而已。昔宋臣龐籍。汰慶歷兵八萬人。遂以大蘇邊儲。明臣戚繼光。練金華兵三千人。遂以蕩平倭寇。臣書生愚見。以為今日論兵。正宜法此二事。謹抄錄乾隆增兵。嘉慶道光減兵三案進呈。伏乞  飭下九卿科道詳議。斯道甚大。臣鮮閱歷。不勝悚惶待命之至。

整頓營務議

龍汝霖

某謹案體察晉省防務情形一疏。奉 朱批即實力整頓毋得稍涉懈欽此。伏思整頓營務之法。首曰練兵。而其要領一曰選將。其機括一曰除弊而已。近來各省營伍。積習日深。牢不可破。即如營員之補署。不考技藝賢否。以奔走應對為能。而鉆刺夤緣亦間有之。及挑補兵丁。除虛冒廩糧。稽延建曠外。又復以老弱與吸食洋煙者充數。而各署之伴當。以及雜色夫役。占侵不少。復不入伍同操。加以經制月餉。本屬無多。而無名之攤派。一一取給焉。兵丁所得益微。不得不兼營別業以餬其口。于是視訓練為虛文。即按期應操。不過飾為美觀之具。甚且因平素駕馭無方。兵丁挾制其千把。千把挾制其參游。瞻顧因循。茍且由此而生。廢弛因此而甚。雖經大吏隨時整頓。而相習成風。幾有積重難返之勢。近年迭奉部咨。蒙 奏準防剿之事。武員各歸文員調遣。緝挐搶重案。不準營弁捏報。協獲挑補兵丁。亦由營員報明地方官揀選等因。原于調遣稽核之中。寓整飭戎行之意。即從前頒行中樞政考各書所以搜軍實者。條例亦纖悉具備。今欲除積習而挽頹風。亦惟就舊制而申明之。由部議而推廣之。事總期其可行。弊亦去其太甚。但能行以實力。營務當為改色。請撮舉其節目。曰慎補署。課材。嚴密考。是為擇將之法。除雜派。籌犒賞。禁洋煙。是為兵之法。和文武。聯兵勇。合操防。是曰化散為整之法。革名糧。核虛冒。稽建曠。是曰化貪為廉之法。勤緝捕。戢縱恣。斥干預。是曰化暴為良之法。挑精銳。習技藝。繕器械。是曰轉弱為強之法。然自古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兵。是又在將領得其才。操縱得其術耳。抑更有請者。時窮固不妨補苴法制以救時。而法敝又當損益時宜而變法。竊查山西額設兵丁二萬二千八百五名。咸豐三年裁兵案內。兩鎮共裁去兵二千一百六十六名。于省城添募精兵一千名。實存兵二萬一千九百三十九名。除撫標及兩鎮標額設標兵外。分為四十余營。再分為各州縣之城守塘汛。以為協守城池監獄。及查挐盜賊。護送糧餉。遞解人犯。傳送營中公文之用。立法之初。原以承平無事。一則散強悍之徒。使無尾大不掉之患。一則塞空虛之地。使無照顧不及之虞。其用意至深且遠。無如日久弊生事。事皆同虛設。轉為缺額影射。老弱充數地步。及一旦征調。往往于各墩汛零星抽撥。兵與兵不相知。兵與將不相識。陣武散漫。心志猜離。在朝廷養兵。原欲收梟悍之輩。以人之生。及其用兵。不啻驅烏合之眾。而致人之死。以故經制之兵無益。不得已而用召募。召募之費太煩。不得已而行團練。庫帑日匱。賊勢日張。未必不由如此。

竊以為無事之日。兵制合不如分。有事之秋。兵制又分不如合。擬請仿明于忠肅立十大團營之制。于通省營汛中。抽調精壯者一萬三千人。以為選鋒。一千名為一營。立為十三團營。統以副參大將。分布四邊要隘。劃境而守。南則蒲州茅津澤州各置一營。相聯之地。歸其控制。東則潞安盂壽靈邱新平各置一營。北則得勝路殺虎口水泉營。西則保德磧口吉州各置一營。以附近之營兵并之。不愿遠駐者。聽于防所另募。平時聯絡一氣。每年冬間與左右鄰營會哨一次。其操練之法。用實藝不用虛套。按日由總統官校閱。習熟勤慎者記名分別犒賞拔補。而嚴重缺額役使之禁。大閱之年。親巡各營。試其優劣。待以不次之賞。必行之罰。期年以后。可以成勁旅。倘一旦有警。如賊來中路。以本路之團營出戰。命近左之團營為策應。近右之營為犄角以佐之。而南北鎮帥。更率銳師以為后援。賊來他路亦如之。逗留爭。因而失事者。繩以法。俟各省肅清之后。仍歸舊制。如此則每營兵弁。朝夕相依。平日易于稽查。臨陣互相捍其利一。千人同練。窳惰有所激勸。陣伍亦能整齊。其利二。安心營所。即同土著。水土漸服。疾病不生。其利三。駐守既久。路徑明習。無顧此失彼之虞。其利四。賊去則守。賊來則戰。無調撤奔馳之苦。其利五。門戶既固。腹地晏然。不至一方有警。全局為之震動。其利六。沖途州縣。少供帳車馬之費。官民之困以蘇。國帑亦可節省。于大局尤有裨益。其利七。特思建立新營。事事創始。非得廉明素著。有膽有之將。不足以資統練而收實效。故昭義軍得李抱真而雄山東。明之四。得周遇吉黃得功而亦稱健卒。故謂練兵其要領尤在于選將也。且查常例。馬兵月給餉銀二兩。戰兵一兩五錢。守兵一兩。近又遵章扣去二成。縱本營無一苛派。已屬不敷贍養。責饑寒之卒伍。欲令常川操練。戰守兼資。雖日繩以軍法。勢亦有所不行。故再四籌思。練兵必須選鋒。選鋒必須加餉。非奏請將每年籌防經費。仍舊由外截留。厚其給。即以防兵之費。作練兵之費。勢必仍舊粉飾鋪張。徒有紛更改制之名。絕無起弊扶衰之效。以言乎戰則不足。以言乎守亦不能。轉不如循照舊章。補苴罅漏。尚可相安無事也。謹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西盟| 通辽市| 桐乡市| 阳原县| 宁蒗| 贵德县| 四平市| 丰宁| 佛山市| 兴和县| 荣成市| 万安县| 新沂市| 台南县| 贞丰县| 汶上县| 札达县| 进贤县| 新竹县| 广安市| 桓台县| 青州市| 阿勒泰市| 汉川市| 色达县| 紫阳县| 本溪| 阿瓦提县| 巴里| 金坛市| 晋城| 宁强县| 寿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野县| 萨嘎县| 本溪市| 台山市| 襄汾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