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廣群芳譜
  • 劉灝
  • 4846字
  • 2015-12-20 16:53:03

|原|黍,汜勝之書云,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也。說文云,黍可為酒,從禾入水為意。六書精蘊云,禾下從汆,象細粒散垂之形。古今注云,禾之黏者為黍。一名秬,爾雅云,秬,黑黍。一名秠,爾雅云,秠,一稃二米。注云,此亦黑黍,但中米異耳。有黃、白、黎三色,米皆黃,比粟微大,北人呼為黃米,屬火,南方之谷,性溫,益氣補中,久食令人多熱,小兒忌食。他如牛黍、燕頷、馬革、驢皮、稻尾、大黑黍、秀成、赤黍,皆黍之異名也。

|增|

|廣志|有濕屯、黃黍、有田黍、塸云、鶯鴿之名。

|齊民要術|今俗有鶯闕一字黍、半夏黍。

|博雅|黍穰謂之囗。

|原|苗穗與稷同,宜肥地,多收,刈后乘濕即打則稃易脫,遲則稃著粒上難脫。

|匯考|

|原|

|詩王風|彼黍離離。

|曹風|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小雅|我黍與與。

|大雅|誕降嘉種,維秬維秠。 恒之秬秠,是獲是畝。

|周頌|豐年多黍多稌。

|增|

|詩小序|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

|禮記曲禮|黍曰薌合。|疏|黍曰薌合者,夫谷秫者曰黍,秫既軟而相合,氣息又香,故曰薌合也。

|原|

|王制|秋薦黍。

|月令|仲夏之月,農乃登黍,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注|必以黍者,黍,火谷,氣之主也。

|增|

|周禮天官|羊宜黍。|疏|羊宜黍者,羊味甘熱,黍味苦溫,甘苦相成,故云羊宜黍。

|左傳|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國語|黍而不黍,不能蕃庶。

|原|

|史記封禪書|管仲說威公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

|增|

|漢書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注|師古曰,子谷猶言谷子,秬即黑黍,中者,不大不小也。言取黑黍谷子大小中者,率為分寸也。

|原|

|宋書符瑞志|黃帝時,南夷乘白鹿來獻秬鬯。

|增|

|隋書隱逸傳|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諠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羣從曰,孔子稱黍五谷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

|唐書王績傳|績有奴婢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雁,蒔藥草自供。

|山海經|廣都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黍膏稷。|注|言味好,滑如膏。 驩頭之國,維宜苣,穋楊是食。|注|苣,黑黍,今字從禾。

|原|

|家語|孔子侍坐于魯哀公,設桃具黍,公曰,以黍雪桃也,孔子對曰,夫黍五谷之長也,祭先王以為上盛,果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于廟,丘聞之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谷之長,雪瓜蓏之下,是侵上忽下也。

|增|

|列子|鄒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吹律而溫氣至,今傳名曰黍谷。

|原|

|韓子|吳起欲攻秦小亭,置一石赤黍于東門外,令,人能徙于西門外者,賜之上田宅,人爭徙之,乃下令曰,明日攻秦,能先登者,與之大夫,賜之上田宅,于是攻之,一朝而拔。

|增|

|韓子|韓昭侯之時,黍種嘗貴尠有,昭侯令人覆廩,廩吏果竊黍種而糶之。

|淮南子|渭水多力而宜黍。

|焦氏易林|中田高黍,以享王母,受福千億,所求大得。 下田種黍,芳華當齒,大雨淋集,紛榮滿壅。

|春秋佐助期|黍神名侜侫,姓蘭郝。

|春秋說題辭|精移火轉生黍,夏出秋改。黍者,縮也。故其立字,木入米為黍酒以扶老。

|東觀漢紀|承宮,字少子,瑯琊人。嘗將妻子入華蓋蒙陰山谷,耕種禾黍,臨熟,人就認之,宮便推與而去,由是發名。

|古今注|和帝元興元年,黑黍穗一禾二實,或三四實,生任城,得粟二斛八斗,以薦宗廟。

|博物志|黑墳宜麥黍。

|紀年書|惠成王八年,雨黍。

|文中子|藝黍登場,歲不過數石,以供祭祀、賓客之酒也。

|談藪|王元景大醉,楊遵彥曰,何大低昂,元景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

|農桑通訣|秬鬯一卣,此言黍之為酒尚矣,今有赤黍,米黃而黏,可蒸食。白黍釀酒,亞于糯秫。又北地遠處,惟黍可生,其莖穗低小,可以釀酒,又可作饌粥,黏滑而甘,凡祭祀以為上盛,貴其色味之美也。

|原|成化元年,天雨黑黍于襄陽。

|集藻|

|賦|

|增|

|晉嵇含孤黍賦|余慎終屋之南榮,有孤黍生焉,因泥之濕,遭土之潤,宿昔芽蘗,滋茂甚速,涂燥根淺,忽然萎隕,深感此黍,不韜種以待時,貪榮棄本,寄身非所,自取凋枯,不亦宜乎。

|文賦散句|

|原|

|漢張協七命|大梁之黍,瓊山之禾,唐稷播其根,農帝嘗其華。

|增|

|劉穎魯都賦|禾黍油油,秔族垂芒,殘穗滿握,一穎盈箱。

|魏王粲登樓賦|華實蔽野,禾黍盈疇。

|四言古詩|

|原|

|晉束皙華黍|黮黮重云,習習和風,黍華陵巔,麥秀丘中,靡田不播,九谷斯豐。 奕奕玄霄,蒙蒙甘溜,黍發稠華,亦挺其秀,靡田不植,九谷斯茂。 無高不播,無下不植,芒芒其稼,參參其穡,稸我王委,充我民食,玉燭陽明,顯猷翼翼。

|詩散句|

|增|

|唐李白|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杜甫|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

|原|

|耿湋|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宋蘇軾|今年秋應熟,過從飽雞黍。

|金趙元|還思釀新黍,甕面挹秋江。

|唐曹鄴|黑黍春來釀酒飲,青禾刈了驅牛載。

|增|

|韋應物|禾黍積東菑。

|宋邵雍|黃黍秋正熟。

|陸游|種黍蹋曲蘗。

|唐白居易|陶令有田唯種黍。

|韋莊|主人饋餉炊紅黍。

|宋王安石|連山沒云皆種黍。

|陸游|黍酒新成壓小槽。

|別錄|

|增|

|齊民要術|凡黍、穄田,新開荒為上,大豆底為次,谷底為下。地必欲熟。再轉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種后,再勞為良。一畝,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種者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五月上旬為下時。夏種黍、穄,與稙谷同時,非夏者,大率以椹赤為候。諺曰,椹離離,種黍時。燥濕候黃場種訖不曳撻。常記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凍樹日種之,萬不失一。凍樹者,凝霜封著木條也。假令月三日凍樹,還以月三日種黍,他皆仿此。十月凍樹宜早黍,十一月凍樹宜中黍,十二月凍樹宜晚黍。若從十月至正月皆凍樹者,早晚黍悉宜也。苗生壟平,即宜杷勞,鋤三遍乃止,鋒而不耩。苗晚耩,即多折也。刈穄欲早,刈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皆即濕踐之,穄踐訖即蒸而裛之。不蒸者難舂,米碎,蒸則易舂,米堅,香氣經夏不歇。黍宜曬之令燥。濕聚則郁。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難舂。 雜陰陽書曰,黍生于榆,六十日秀,秀后四十日成。黍生于巳,壯于酉,長于戌,老于亥,死于丑,惡于丙、午,忌于丑、寅、卯。穄忌于未、寅。孝經援神契云,黑墳宜黍、麥。尚書考靈曜云,夏,火星昬中,可以種黍、菽。 汜勝之書曰,種黍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時有雨,疆土可種黍。一畝,三升。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黍心初生畏露,令人對持長索,概去其露,日出乃止。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欲疎于禾,按疎黍雖科,而米黃,又多減及空,令穊,雖不科而米白,且均熟不減,更勝疎者。汜氏云,欲疎于禾,其義未聞。 崔氏曰,四月蠶入簇,時雨降,可種黍、禾,夏至先后各二日,可種黍。蟲食李者黍貴也。

|原|

|制用|三月三日,取黍麫和菜作,能避時氣,黍米性黏,可釀酒,可作餳,可蒸煮為糕糜,五月五日俗以菰葉裹成糭,名角黍,祭三閭大夫,遺制也。 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蟲。 穰及根煑汁解苦瓠毒,浴去浮腫。 醉臥黍穰,令人生厲,落眉發。

|原|稷,一名穄,六書故云,稷、穄同聲,實一字也,本草云,稷從畟,畟,進力治稼也,種稷者必畟,畟進力也。南人承北音,呼稷為穄,謂可供祭也。一名粢,爾雅云,粢,稷。疏云,粢者稷也。關西謂之囗囗,音靡,見唐本草。冀北謂之?,音牽,去聲。廣雅云,?,穄也。苗似蘆,莖高三、四尺,有毛,結子成枝而疎散,外有薄殼,粒如粟而光滑,色紅黃,米似粟米而稍大,色黃鮮,麥后先諸米熟,炊飯疎爽香美,故以供祭,食之益氣安中,宜脾利胃,涼血解暑,壓丹石毒,屬土,脾之谷也,脾病宜食,多食發冷病。

|增|

|本草|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稉與糯也,其色有赤、白、黃、黑數種,黑者禾稍高,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為稷矣,北邊地寒,種之有補,河西出者,顆粒尤硬。

|廣志|穄有赤、白、黑、青、黃鶯鴿,凡五種。破減稷、逼麥稷,此二者以四月熟。

|齊民要術|按今俗有驢皮穄。

|博雅|稷穰謂之囗。

|匯考|

|原|

|詩王風|彼稷之苗。

|小雅|我稷翼翼。

|增|

|禮記曲禮|稷曰明粢。|疏|稷曰明粢者,稷,粟也。明,白也。言此祭祀明白粢也。

|月令|孟秋之月,農乃登谷。|注|谷謂稷也。

|周禮天官|豕宜稷。|疏|豕宜稷者,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甘苦相成,故曰豕宜稷。

|隋書天文志|稷五星,稷,農正也。取乎百谷之長,以為號也。

|穆天子傳|天子西征,至于赤烏之人獻穄麥百載。 天子北征,入于曹奴之人獻穄米百車。 天子西征,至于囗囗韓氏,爰有樂野溫和,穄麥之所草。 天子東南翔行,馳驅千里,至于巨搜之人 ?奴獻秋麥千車,膜稷三十車。

|原|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

|增|

|風俗通|米之神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于西南,水勝火為金相也。

|孝經說|稷者五谷之長,五谷眾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尚書考靈曜|春,鳥星昏中,以種稷,秋,虛星昬中,以收斂。

|白虎通|稷者,得陰陽中和之氣,而用尤多,故為長也。

|獨斷|稷神,蓋厲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植百谷,帝顓頊之世,舉以為田正,天下賴其功,周棄亦播植百谷,以稷五谷之長也,因以稷名其神也。

|齊民要術|谷者總名,非止為粟也,然今人專以稷為谷,俗名之耳。

|爾雅翼|稷者,五谷之長,以其中央之谷。月令,中央土,食稷與牛,五行土為尊,故五谷稷為長。

|兼明書|或問曰,稷既百谷之神,不言谷而云稷者何也,答曰,稷屬土,而為諸谷之長,故月令謂之首種。首種者,種最在前也。諸谷不可徧舉,故舉其長而為言之,以等之也。若直以谷言,則為人所褻慢也。

|別錄|

|增|

|兩鈔摘腴|毛詩傳注,先集維霰,曰霰稷雪也,或謂之米雪,謂其粒若稷米然。

|本草衍義|穄米其香可愛,故取以供祭祀,然發故疾,只堪作飯,不黏,其味淡。

|原|稷,三月種,耘四遍,七月熟,四、五月亦可種,但收少,遲耳。刈稷欲早,八、九月熟便刈,少遲遇風即落。 忌與瓠子、附子同食。

蜀黍

|原|蜀黍,一名蜀秫,種自蜀來,故以蜀為名。農政全書云,其黏者近秫,故借名為秫。一名蘆穄、一名蘆粟、一名高粱,形類黍稷而高大如蘆荻,故有諸名。一名木稷、一名荻粱,廣雅云,荻粱,木稷也。種宜卑下地,春月早種,得子多,秋收。莖麤,高丈余,狀似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紅黑色。米性堅實,黃赤色。熟時先刈其穗,秸成束攢而立之,方得干米,有二種,黏者可和糯秫釀酒作餌,不黏者可作糕煮粥。可濟饑,亦可養畜。莖可織箔、編席、夾籬、供爨,梢可作筅帚,殼浸水色紅,可以紅酒,有利于民者最博,性溫、澀,溫中,澀腸胃,止泄瀉。

|匯考|

|增|

|博物志|三年種蜀黍,其后七年多虵。

|別錄|

|增|

|農政全書|玄扈先生曰,蜀秫在北方,地不宜麥禾者,乃種此,尤宜下地,立秋后五日,雖水潦至一丈深,不能壞之,立秋前水至即壞,故北土筑堤二、三尺,以御暴水。

附錄 玉蜀黍原作御麥,附麥后,按御麥乃別名,實蜀黍類也,今移入此。

|原|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一名戎菽、一名御麥,以其曾經進御,故名御麥。出西番,舊名番麥,按農政全書又作玉米,玄扈先生曰,玉米或稱玉麥或稱玉蜀秫,從他方得種,其曰米、麥、秫皆借名也。干葉類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椶魚形,苞上出須,如紅絨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粒如芡實,大而瑩白,花開于頂,實結于節。

|原|粟,古作?,象穗在禾上之形,說文云,粟之為言續也,續于谷也。粱屬也,蓋粱之細者,本草云,穗大而毛長粒粗者為粱,穗小而毛短粒細者為粟。北方直名之曰谷,脫殼則謂之小米。

|增|

|本草|粟,一名秈粟,古以粟為黍、稷、粱、秫之總稱,而今之粟,在古但呼為粱,后人乃專以粱之細者名粟,大抵黏者為秫,不黏者為粟,故呼此為秈粟,以別秫而配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莆田市| 赤壁市| 祁阳县| 大城县| 芦溪县| 普兰县| 手游| 江源县| 集贤县| 含山县| 施秉县| 贞丰县| 巫溪县| 连州市| 黄平县| 鹤壁市| 蒙城县| 肥西县| 宽城| 息烽县| 桂东县| 定州市| 神木县| 合江县| 辽宁省| 孟州市| 沿河| 九龙县| 盘锦市| 北海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宁都县| 邯郸县| 新津县| 陇川县| 宁蒗| 苍山县| 沙雅县| 闵行区|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