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癡仙(俊堂)、林南強(幼春)、燕霧大莊賴悔之(紹堯)三子始結詩社,名之曰「櫟」。嗣而同聲相應者,有苑里蔡啟運(振豐)、房里陳滄玉(瑚)、三角仔呂厚庵(敦禮)、鹿港陳槐庭(懷澄)、牛罵頭陳基六(錫金)諸子。春秋佳日,會集一堂;擊缽分箋,互相酬倡。
癸卯、甲辰、乙已(光緒二十九至三十一年)三年間,集會若干回?鶴亭未入社,不能詳識。
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三月四日(古歷二月初十日),蔡啟運、呂厚庵、賴悔之、陳滄玉、林癡仙、陳槐庭、林南強及霧峰林壺隱(仲衡)、校栗林傅鶴亭(錫祺)等九人集于臺中林君季商之瑞軒,撮影以為紀念。后以來會者為創立者,定櫟社規則十七條。主旨在以風雅道義相切磋,兼以實用有益之學相勉勵;且期交換智識,親密交情。置理事二人,以癡仙、滄玉充之。又置「社友題名錄」,以記社友住所、姓名、年齡等。是會亙三晝夜,所作擊缽吟,題有「題杜工部集」、「曉霜」、「邊草」、「浣女」、「種花」、「觀魚」、「桃花扇題詞」、「春晴」、「三字獄」、「旗亭畫壁」等。
鹿港莊伊若(嵩),三月二十九日加盟為社友。
東勢角葉篤軒(仁昌),同月同日同前。
大甲莊云從(龍),四月一日同前。
快官張子材(棟梁),四月十五日同前。
房里陳聯玉(貫),四月三十日同前。
苑里鄭濟若(聰楫),同月同日同前。
牛罵頭王卿淇(學潛),六月囗囗日同前。
九月十三日(古歷八月初六日),會于聚興莊林君癡仙之別墅無悶草堂。社友十六人中,至者厚庵、槐庭、壺隱、南強、聯玉、濟若、篤軒、鶴亭及主人癡仙等九人。客有林君載釗。詩題為「鄭所南畫蘭」、「秋扇」、「睡燕」、「鄉夢」、「詩榜」、「觀棋」、「雨聲」、「花影」、「病酒」等。亙三日間,盡歡而散。
是冬,課題有「息夫人」、「女優」、「法蘭西犯臺」、「撲犬」、「捕鼠」等。
葫蘆墩黃旭東(炎盛),十一月二十三日加盟為社友。
鹿港鄭少舲(玉田),十二月囗囗日同前。
牛罵頭蔡惠如,同月囗囗日同前。
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頭家厝林望洋(載釗),一月二十四日加盟為社友。
春,有課題「鐵砧山吊古」、「夕陽」、「微雨」、「遣妾」等。
三月二十二日(古歷二月初九日),假霧峰林君獻堂之萊園開春季雅集。詩題有「五桂樓」(在園中)、「漢高斬蛇」、「曹孟德橫槊賦詩」、「詩妓」等。社友至者,啟運、厚庵、悔之、癡仙、滄玉、壺隱、少舲、旭東、望洋、云從、鶴亭等十有一人。林獻堂君以主人作客而與會。鶴亭新丁父艱,不作詩;亦不加入撮影而先退。
大里杙魏品三(文光),四月三日加盟為盟友。
大里杙林文華,同月同日同前。
下南坑張升三(麗俊),七月八日同前。
葫蘆墩袁槐蔭(炳修),同且同日同前。
牛罵頭陳基六(錫金),九月七日同前。
十月十六日(古歷九月二十日),社友啟運、基六、厚庵、癡仙、滄玉、少舲、槐庭、伊若、惠如、南強、濟若、鶴亭及主人悔之等十三人,又有斗六吟友林君濱石、黃君丕承、黃君服五、林君拱辰等,統計十有七人。槐庭撮影;中有小兒依其膝下者,悔之之尊人斐卿先生也。詩題為「徐錫麟刺恩銘」(時大陸適有此事)、「柑園」、「竹影」等。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認為社友。
社友現數二十五人。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呂君厚庵、魏君品三,同于十月(古歷九月)病故。
清宣統元年(己酉)
臺南連雅堂(橫)加盟為社友。
四月三日(古歷閏二月十三日),會于瑞軒。先期,出宿題曰「春日游臺中公園」。屆期來會者,社友啟運、卿淇、悔之、癡仙、槐庭、伊若、少舲、旭東、望洋、滄玉、子材、壺隱、篤軒、雅堂、文華并鶴亭,計十有六人;適得全數三分之二。客則佐藤臺中廳長,鷹取、山田兩廳屬、廖通譯及臺南謝石秋、陳筱竹、蔡蘭亭、霧峰林燕卿、林階堂、臺中江介石諸氏。是為本社成立以來未曾有之盛會。簿暮,先至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撮影;次開擊缽吟會,題為「櫟社雅集」、「閏二月十三日瑞軒即景」、「楝花」、「卷煙草」等。
是夏,課題有「夏日田家雜興」、「端午」、「消夏詞」、「青城哀」、「聽松」、「釆蓮」、「老馬嘆」、「新月」、「殘雪」、「避債臺歌」、「借酒」、「乞菊」、「棄婦詞」、「書癡」、「錢癖」、「水仙花」、「詩囊」、「酒旗」等;六期,期各三題,冬殘乃止。
社友現數二十四人。
清宣統二年(庚戌)
鄭君濟若,一月二十五日(己酉臘月望日)病故。
霧峰林灌園(獻堂),加盟為社友。
三角仔呂蘊白(管星),同前。
是春,課題有「題半面美人圖」、「嬉春雜詠」等。
四月二十三日(古歷三月十四日),社友啟運、基六、雅堂、蘊白、灌園、伊若、炳修、卿淇、子材、少舲、滄玉、槐庭、望洋、悔之、升三、癡仙、壺隱、旭東、南強、鶴亭等二十人與客臺北洪以南、王毓卿、寓臺北林湘沅、李漢如、謝汝銓、安江五溪、新竹王石鵬、鄭毓臣、寓臺中張瘦芳、永鳥蘇南、葫蘆墩謝頌臣、霧峰林燕卿、林波臣、陳子卿、林竹山、林衍圃、陳登慶、彰化吳德功、社口謝世觀、鹿港陳質芬、鄭鴻猷、丁式周、嘉義蘇孝德、鄭作型、徐杰夫、臺南趙云石、陳瘦云、蔡蘭亭、謝石秋、連應榴、陳筱竹諸氏等三十一人,會于瑞軒。先交宿題「過林剛愍公祠」、「臺中竹枝詞」等詩卷,次至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撮影(南強抱病、汝銓后至,不撮)。開會后,作「櫟社康戌春會即事」詩。繼有澄州(鴻猷)、逸雅(以南)、五溪書「詩家揮毫」并題故社友呂君厚庵遺像。此會更盛于去年焉。客散后,議決基本財產所關規則十條。作決議書,定基本財產保管方法五條。是時社友有先退者,在場十一人;計醵出金若干。
袁君炳修,五月三十日(古歷四月二十二日)病故。
社友現數二十四人。
清宣統三年(辛亥)
臺中林大智(子瑾),加盟為社友。
粵東名土梁任公(啟超)、湯覺頓(叡)、梁女士令嫻等游臺,我社開會歡迎之。四月二日(古歷三月初四日),會于瑞軒。社友二十人、來賓十二人:社友為啟運、灌園、南強、伊若、槐庭、旭東、悔之、卿淇、聯玉、大智、子材、蘊白、少舲、滄玉、癡仙、望洋、雅堂、篤軒、升三、鶴亭等;客則主賓任公父女及覺頓外,有鹿港莊士哲、洪月樵、陳質芬、施家本、新竹鄭毓臣、霧峰林烈堂、林階堂、林波臣、寓臺中大陸人何作舟等氏也。紀念寫真場,仍在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詩題為「追懷劉壯肅」、「洗硯」、「新荷」、「鈔詩」等。蔡君啟運,四月二十二日(古歷三月二十四日)病故。
社友現數二十四人。
中華民國元年(壬子)
四月二十一日之夜,社友十數人集于林家專祠。選舉賴君悔之為社長。
本社創立至是十年,折柬廣招南北各地吟友以開十年紀念大會。六月十五日(古歷五月初一日),假霧峰萊園為會場。社友至者,悔之、基六、癡仙、滄玉、聯玉、云從、伊若、望洋、惠如、蘊白、南強、壺隱、篤軒、槐庭、灌園、升三、子材、鶴亭等十有八人;客則寓臺北魏潤庵、桃園黃守謙、鄭永南、新竹戴還浦、林榮初、鄭幼佩、苑里蔡汝修、由中央陳紹年、魏國楨、黃溥造、鹿港施梅樵、施家本、陳子敏、蔡子昭、臺中柳田陵村等十有五氏。嘉義以南,阻雨不得來。開會后,大雨傾盆,連綿數日;溪水暴長,溪橋為斷。主客勾留數日,乃散。詩題有「新蟬」、「暴雨」、「夏木」、「晚山煙雨」、「斷橋」等。是會也。改正社則十七條為十八條,定置社長一名、理事六名。前此推選之賴君悔之,至是正式就社長任。
社友現數無增減,仍為二十四人。
中華民國二年(癸丑)
灌園、旭東將游大陸,同人以三月十九日(古歷二月二十二日),會于詹厝園癡仙之無悶草堂為祖餞之雅集。來會者主人外,有悔之、升三、伊若、少舲、聯玉、槐庭、南強、云從、鶴亭等,合主賓計十有二人。會時作「眼鏡」、「塵」、「移樹發」、「眉」、「泥」等詩。有寫真以作紀念;中有童子,槐庭長公子培煦也。
是年有課題「落花」、「古鏡」、「秦始皇」、「枯樹」、「虎」等數期。
十月十九日(古歷九月二十日),會于鹿港槐庭之聚星樓。社友槐庭之外,悔之、升三、癡仙、壺隱、南強、少舲、伊若、鶴亭等,寥寥九人而已。假辜氏大和棧后庭,為紀念撮影。詩題有「過土城故址」、「聚星樓觀海」、「老鶴」等。
黃君旭東,十一月十四日(古歷十月十六日)客死東京。
社友現數二十三人。
中華民國三年(甲寅)
東都名士籾山衣洲(逸也)工漢詩,向曾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筆政;去臺數年矣。者番來游,四月二十七日(古歷四月初三日)集社友悔之、癡仙、南強、滄玉、聯玉、槐庭、少舲、伊若、惠如、卿淇、蘊白、子材、灌園、鶴亭等十有四人于臺中新莊仔蔡君蓮舫別邸,開會歡迎之。正賓外,有枝臺中廳長、佐佐木庶務課長兩陪賓。詩有「贈衣洲」、「送春」諸作。
社友現數仍二十三人。
中華民國四年(乙卯)
本社創立首倡者林君癡仙,十月七日(古歷八月二十九日)捐館;我社失一巨擘矣。
社友現數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五年(丙辰)
十月七日(古歷九月十一日),為故社友林癡仙君之周年忌日。社長悔之集諸社員十余人,以下午四鐘為開追悼會于臺中寺。和尚讀經,社長讀追悼辭;竹社友林榮初亦代表竹社讀追悼辭。既而與會者拈香,遺族代表南強致謝;于是閉會退散。
十月二十八日(古歷十月初二日),招外客二林洪以倫、臺中黃子清、陳得學、學甲陳若時諸氏,集社友悔之、滄玉、少舲、槐庭、雅堂、望洋、南強、子材、大智、伊若、鶴亭并會場主人灌園計十二人,會于萊園,作「早梅」、「噴水池」、「破屋」、「賣餅」、「紙鳶」、「酒債」、「汽車」等詩。
社友現數仍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六年(丁巳)
社長賴君悔之,九月三十日(古歷中秋日)捐館;我社巨擘又弱一個。
櫟社成立十五周年、萊園詩會成立亦適十周年,以此合開紀念會。即以十一月二十九日(古歷十月十五日),集社友基六、升三、聯玉、望洋、南強、灌園、伊若、槐庭、少舲、鶴亭等十人及萊園詩會吟友若干人會于萊園。有「哭故社長悔之先生」、「十月十五夜櫟社萊園兩會席上同作」、「新寒」、「借菊」等作。社長新喪,此會頗覺寡歡。
社長補缺選舉,竟以鶴亭中選;辭不獲命,有玷櫟社多矣。
社友現數二十一人。
中華民國七年(戊午)
基六、惠如與其鄉友創一吟社曰「鰲西詩社」,擬開大會;即由惠如倡開櫟、鰲聯合會。九月二十日(古歷八月十六日),會于鰲峰惠如之伯仲樓。櫟社友十有一人,即基六、卿淇、滄玉、少舲、聯玉、望洋、南強、伊若、槐庭、鶴亭及主人惠如等,鰲西社友有鄭邦吉、蔡詒祥、蔡念新、李玉斯、楊肇嘉、周步墀、楊煥章、楊丕若諸君外數氏;客則新竹鄭養齋、鄭虛一、林榮初、張息六、張鏡村、曾寬裕及臺中陳若時、黃爾竹諸氏:計約三十人,亦盛會也。詩題有「盆松」、「電燈」、「步月」、「紅葉」等。
是會決議四項,作決議錄。席上惠如深慨漢文將絕于本島,倡議設法維持(按臺灣文社之設立,即胚胎于此會也)。
社友現數仍二十一人。
中華民國八年(己未)
六月十四日(古歷五月十七日),會于臺中大智之瑾園。先是,臺灣文社成立,基六、滄玉、灌園、南強、惠如、槐庭、少舲、聯玉、伊若、大智、望洋、鶴亭等十二人以創立者而為理事;本日即櫟社總會兼文社理事會也。來會者,基六、滄玉、槐庭、少舲、卿淇、灌園、南強、壺隱、子材、鶴亭等,合主人大智十有一人;客則鹿港施家本、蔡子昭、蔡子舟、牛罵頭鄭邦吉等氏。作詩鐘七唱,即「詩社」、「水花」、「不知」、「煙樹」、「秋雨」、「古桐」、「寵風」等。次日,乃為紀念撮影。
改社則十八條為二十六條,作會議錄。實行選任南強、槐庭、灌園、少舲、滄玉、大智等六名為櫟社理事,頒會則及會議錄于諸社友。社則改正,依出席社友之議決,以篤軒(久缺席)、云從(精神病)無履行社則之望,以其醵出之基本金交還之而認為退社。又以故社友蔡啟運、賴悔之、林癡仙、黃旭東諸君醵出金全數各交還其遺族,從改正社則也。
鹿港施肖峰(家本),十月加盟為社友。
鹿港蔡子昭(世賢),同月同前。
社則改正之結果,本(己未)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現在,得據社則認為社員者為左開二十人(林文華君不醵出基本金,早失社員資格)(住所從新地名):
陳基六(蟄村)(丁卯)大甲郡清水街清水
張麗俊(升三)(戊辰)豐原郡豐原街南坑莊
王學潛(卿淇)(同前)大甲郡清水街三塊厝
傅錫祺(鶴亭、復澄)(壬申)豐原郡潭子莊潭子
陳瑚(滄玉、枕山)(乙亥)苗栗郡苑里莊房里
鄭玉田(汝南、少舲、嘯陵、天淘)(丙子)彰化郡鹿港街鹿港
張棟梁(子材、汰公)(丁丑)臺中市
陳懷澄(槐庭、心水、沁園)(同前)彰化郡鹿港街鹿港
林仲衡(壺隱)(同前)大屯郡大里莊內新
連橫(雅堂)(戊寅)臺南市
林子瑾(大智、少英)(同前)臺中市
呂管星(蘊白)(同前)豐原郡神岡莊三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