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林序(2)

林幼春(南強、原名資修)(庚辰)大屯郡霧峰莊霧峰

莊嵩(伊若、太岳)(同前)彰化郡鹿港街鹿港

蔡惠如(鐵生)(辛巳)大甲郡清水街清水

林獻堂(灌園)(同前)大屯郡霧峰莊霧峰

陳貫(聯(lián)玉、豁軒)(壬午)苗栗郡苑里莊房里

林載釗(望洋)(甲申)豐原郡潭子莊頭家厝

施家本(肖峰)(丙戌)彰化郡鹿港街鹿港

蔡世賢(子昭、天弧)(戊子)同前

已故社友至是八人(以先后捐館為序):呂厚庵君、魏品三君、鄭濟若君、袁炳修君、蔡啟運君、黃旭東君、林癡仙君、賴悔之君。

中華民國九年(庚申)

一月三十一日(古歷己未十二月十一日),先立春七日,萊園紅梅正開,同人倡開觀梅會。來會者,升三、卿淇、滄玉、少舲、沁園、大智、南強、壺隱、太岳、望洋、豁軒、肖峰、子昭、子材、鶴亭及園主人灌園等十有六人。開會時,灌園推薦霧峰林作敬、南強推薦鹿港丁式周入社,同人贊成。外客有鹿港莊垂勝、牛罵頭林紀璧及南強季弟旭初、子昭介弟子舟、鶴亭冢子伯偉諸氏。擊缽吟因元賞為「空氣枕」,即以為題;次「折梅」、次「火山」,次分詠格詩鐘「寫真」、「馬」。因是日為紀念撮影,時同人多有騎馬梅邊者,故取以分詠也。二月二日早膳后,散會。卿淇早退,不與于撮影。

霧峰林作敬(竹山),一月三十一日加盟為社友。

鹿港丁式周(寶濂、蓮溪),同月同日同前。

樹仔腳林守拙(耀亭),七月十三日同前。

九月二十七日(古歷八月十六日),會于臺中大智之瑾園。社友出席者,升三、卿淇、蓮溪、守拙、枕山、壺隱、少舲、灌園、太岳、豁軒、南強、肖峰、子昭、大智、鶴亭等十有五人。鶴亭報告自一月至八月之收支決算后,即商議辛酉二十周年祝賀及紀念事。既而議決左開四項:

一、辛酉秋季開成立二十周年祝賀會。

一、選刊社員詩集。

一、發(fā)行社員紀念章。

一、立紀念碑于霧峰之萊園。

前記各項費用豫算為若干圓,內(nèi)由基本金所生利子支出若干圓,其余由社員捐補。

至于事務分擔,亦議定如左:

一、搜集故社友遺稿:鶴亭。

一、詩集編輯:主任南強,補助壺隱、太岳、沁園、枕山。

一、印刷詩集:少舲、子昭。

一、辦理紀念章:大智。

一、辦理紀念碑:灌園。

一、紀念碑文撰稿者:南強。

一、紀念碑文書字者:大智。

次開理事秘密會議,就社友推薦之新社友議決承諾;乃撮影以為紀念。次交宿題「華盛頓」之詩,更擬「新雁」、「夢」兩題而作擊缽吟。翌朝,乃散。是會來賓,有臺灣文社理事新竹鄭養(yǎng)齋、嘉義林維朝,鄭作型、南投張玉書及南強季弟旭初、子昭介弟子舟諸氏。

草鞋墩張笏山(玉書),九月囗囗日加盟為社友。

社友現(xiàn)數(shù)二十四人。

中華民國十年(辛酉)

六月十八日(古歷五月十三日),會于臺中大智之瑾園。鶴亭新丁母艱,以收支決算書托望洋攜之報告于席上。是會出席者,社友十有三人,即基六、升三、笏山、少舲、沁園、子材、大智、南強、太岳、灌園、豁軒、望洋、子昭等;來賓為王石鵬、王竹修、王達德、黃爾璇、蔡梓舟諸氏。詩題有「啖荔枝」、「瑾園聽雨」等。先是,各交宿題之「田橫」詠史詩;選取后,乃擊缽。越二十日,散會。

十月十五日(古歷九月十五日),社友基六、蓮溪、升三、卿淇、作敬、笏山、少舲、沁園、子材、壺隱、大智、南強、太岳、灌園、子昭、鶴亭等十有六人集于霧峰南強府第。夜作詩畸,以「金長」二字為鳳頂格。翌日過午,開總會。本社創(chuàng)立二十周年紀念大會因種種準備,不能照豫定進行,不得已而展緩;鶴亭報告計劃之經(jīng)過及展緩理由。次頒社員紀念章;章為圓形,金制品,徑七分、厚半分,面鐫「櫟」字、背鐫「櫟社二十周年社員紀念章」等字。次報告收支決算。次提議理事增加二名,滿場贊成;因就社規(guī)第五條中「六」字改為「八」字。商議之余,決由鶴亭指名。鶴亭重違眾議,請以壺隱、太岳二君充之,滿場贊成;總會告畢。少憩后,再作「石人」燕頷格之詩畸。

又以「捕蛇」、「眠床」為題,各作七絕詩。十七日,散會。

施君肖峰,十二月六日病故。

社友現(xiàn)數(shù)二十三人。

中華民國十一年(壬戌)

「二十周年紀念題名碑」已著手鐫字、「社友詩選」亦將次蕆事。大會之事應行準備,七月八日(古歷閏五月十四日),社友升三、卿淇、大智、枕山、南強、豁軒、太岳、子昭、灌園等九人集于霧峰萊園之考盤軒,鶴亭、望洋以事遲一夕而至,計十有一人;客惟臺中王竹修君而已。第一夜,作嵌字詩畸,拈「東福」兩字冠首為鳳頂格。次日,詩題為「考盤軒小集」、「古碑」等。又作詩畸燕頷格「玉枝」兩字、鳶肩格「魚女」兩字。是日,總會由鶴亭報告本期間之收支決算。次議決大會費用豫算若干圓,比庚申年豫算增加若干圓,立碑、梓行詩集、制紀念章諸費在內(nèi);會期及集金期亦各議定。十日午前,散會。

十月八日(古歷八月十八日)午后四時,在霧峰萊園本社題名碑前舉行櫟社二十年題名碑落成典禮。碑為南強撰記、大智題字(碑記);碑面中行八大隸書為鹿港王席聘氏所作,社員姓氏則太岳所作也。當日出席者,社友有南強、壺隱、灌園、蓮溪、太岳、作敬、升三、基六、卿淇、沁園、少舲、子昭、豁軒、望洋、守拙、子材、雅堂、大智、鶴亭等十有九人;枕山病,鐵生、笏山遠游,蘊白有事,不到者四人而已。來賓則有臺北瀛社魏潤庵、張純甫、顏云年、林述三、桃園桃社鄭永南、黃守謙、周石輝、呂傳琪、黃樹林、游榮春、嘉義羅山吟社陳家駒、鄭作型、林植卿、楊爾材、林玉書、蘇孝德、玉峰吟社王殿沅、賴蕙川、林緝熙、余蘭溪、臺南南社趙云石及其它新竹鄭香圃、臺中王石鵬、王竹修、陳茂堤、陳英方、彰化洪以倫、吳上花、鹿港蔡梓舟、鄭貽林、霧峰林瑞騰、林資彬、林梅堂、何如楨、陳子卿等三十五氏。合賓主計五十有四人,可謂空前盛會矣。舉式次第:(一)社員入場;(二)來賓就席;(三)南強開會辭;(四)鶴亭朗讀式辭;(五)來賓鄭作型氏朗讀祝辭并代讀林維朝氏祝辭,顏云年、鄭永南兩氏先后為祝辭演說,雅堂朗讀來賓祝詩等;(六)南強閉會辭;(七)撮影;(八)退場。由是少憩于考盤軒。六時,推魏潤庵、趙云石、陳家駒、王石鵬四氏為詞宗,各擬一題;鶴亭拈之,首題為「濁酒」、次題為「月餅」,人限二首以內(nèi)。于是移會場于林君瑞騰之大花廳;八時納卷,然后開宴。徹宴后,詞宗評詩;此間開音樂會以助清興。詩榜揭曉,已過夜半十二時矣。翌朝,賓主漸散。現(xiàn)在社友,鐫于題名碑面者二十有三人。

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

櫟社者,吾叔癡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其有樂從吾游者,志吾幟』!同時,賴丈紹堯及予聞其言而贊之。既而,傅君鶴亭、陳君滄玉、陳君槐庭、呂君厚庵、蔡君啟運、從兄仲衡聞其風而贊之,始定社章、立題名錄,為春秋佳日之會。

自是和者寖眾,丙午(清光緒三十二年)莊君太岳、張君子材、陳君豁軒、鄭君濟若、王君學潛、黃君旭東、鄭君汝南、蔡君惠如、丁未(三十三年)林君望洋、魏君品三、張君升三、袁君炳修、陳君基六、己酉(清宣統(tǒng)元年)連君雅堂、庚戌(二年)從叔灌園、呂君蘊白、辛亥(三年)林君少英入社。是歲三月,集全島詞人大會于瑞軒。再會于萊園,時梁任公、湯明水兩先生亡命海外,適然戾止;觴詠之歡,有逾永和。然而耆舊風流,抑亦盛極不可復繼矣!逾月,蔡君啟運徂謝;乙卯、丁巳(中華民國四~六年)之間,癡叔、賴丈亦相繼下世。當一線未絕之秋,奪我老成;此非特吾社之憂,蓋亦吾土斯文所同戚也!己未(八年)蔡君子昭、施君嘯峰、林君竹山、丁君式周、庚申(九年)林君耀亭、張君笏山入社;辛酉(十年)仲秋,復開大會于萊園。溯自壬寅結社,至是二十年矣。經(jīng)營肇造于癡仙、規(guī)模大具于鶴亭,提攜羽翼,則又灌園之力為多。計前后大會者三次、小集者數(shù)十次;登社友錄者若干人、存者若干人,其中道退社者不列焉。

世變以來,山澤臞儒計無復之,遂相率而游乎酒人、逃于蓮社;有一倡者,眾輒和之。迄于今,島之中社之有聞者以十數(shù)。嗚呼!是亦風雅之林,民俗盛衰之所系也;可不慎歟!

中華民國十年(辛酉)秋(孔子降生二千四百七十二年),林資修撰。

陳君滄玉,十一月十九日捐館;社中又失一巨擘。

社友現(xiàn)數(shù)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十二年(癸亥)

二月二十五日(古歷正月初十日)午,開春會于霧峰宮保第之大花廳。社友至者十有六人,即蓮溪、升三、豁軒、沁園、灌園、太岳、少舲、大智、子材、子昭、望洋、作敬、笏山、南強、壺隱、鶴亭等也。先交宿題「癸亥正月初十日重集題名碑下感作」之詩,次由鶴亭報告本期間收支決算及立碑、大會收支決算。因時間所限,不作擊缽之吟。擬題「春夜茗談」,期以元夕寄交灌園匯鈔,分送南強、鸛亭為分甲乙。午后五鐘,一同參列霧峰之茶話會。翌朝,乃散。

社友現(xiàn)數(shù)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

三月二十二日(古歷二月十八日),午后四句鐘,舉二十周年紀念銀瓶贈呈式于霧峰灌園府第之應接室。社友至者,有基六、升三、蓮溪、作敬、沁園、鐵生、蘊白、豁軒、壺隱、南強、灌園、望洋、子昭、太岳、少舲、笏山、鸛亭等十有七人。席定,由沁園代表社友贈銀瓶于鶴亭,而鄭重敘禮;鶴亭感愧交集,拜受后,謹述極感激之謝辭。式畢,以「櫟社第一集」梓成,磋商分配事;卒決定社員每人配付五冊,又對已故社友之遺族及全臺各詩社、各圖書館各贈與一冊;余暫存鶴亭處。此外,尚有一、二議事并報告收支決算。既乃各出贈鶴亭之詩詞,又擬「瓶花」、「聽蛙」二題作擊缽吟。翌日,子材亦至。上午九鐘,同至萊園為贈瓶紀念撮影。下午四鐘,散會。

并記:「櫟社第一集」,計梓三百冊。所梓者:無悶、悔之、南強、啟運、厚庵、鶴亭、枕山、沁園、壺隱、太岳、子材、豁軒、濟若、卿淇、旭東、少舲、鐵生、望洋、升三、炳修、基六、雅堂、灌園、蘊白、大智、子昭、肖峰、蓮溪、作敬、守拙、笏山、云從等三十二人之詩,都六百十七首。云從雖認為退社,其原因在患精神病,大堪同情;且其詩頗多可取,故為錄入。品三則入社未幾而卒,未嘗與會,無詩可錄;故闕之。

十二月六日(古歷十一月十日)午后,開秋會于灌園府第應接室。是日殘雨未晴,出席者少,僅有少舲、灌園、沁園、子材、笏山、子昭、南強、太岳、鶴亭等九人而已;蓮溪翌朝乃至。鶴亭報告本期間收支決算,次議一、二社務。夜作擊缽吟,題為「演說」五律(「寒」韻);翌午,題為「罷官」七律(「先」、「侵」韻)。時適行政、財政大整理,官界施行大淘汰,初回罷官者是日發(fā)表;故以為題。八日晨,散會。

社友現(xiàn)數(shù)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十四年(乙丑)

四月二十五日(古歷四月初三日)下午,社友蓮溪、作敬、守拙、卿淇、灌園、少舲、沁園、太岳、子材、笏山、子昭、升三、望洋、豁軒、鶴亭等十有五人,會于霧峰灌園府第。此會,初因灌園為臺灣議會設置第六回請愿上京歸來,鶴亭倡議為之洗塵;繼因鶴亭將有山左之游,沁園更提議并開餞筵。即于翌(二十六)日午刻為之。先是,初日開會,鶴亭報告本期間收支決算。次因南強、鐵生二社友曩為抵觸治安警察法成為國事犯而系獄,當于五月杪或六月初出獄,社友應集而慰安之;期日于六月五日至十日之間隨宜酌定。此事議決,乃作擊缽吟「詩人」、「獄」,分詠格;「迅雷」七絕(「文」韻)。下午,在灌園府第前庭照像,以作紀念。次日晚間,受社友林君資彬宴待。二十七日上午,散會。

六月六日(古歷閏四月十六日)下午,社友十有三人集于灌園之霧峰府第,為南強、鐵生開慰安會;二君已于五月十五日出獄也。

十一月十四日(古歷十月初四日),仍在灌園府第開秋會。社友出席者,灌園、南強、升三、子材、子昭、少舲、壺隱等七人而已;客有何君如楨及鶴亭冢子伯偉(鶴亭漫游燕都未返)。詩題為「野菊」(「寒」韻)、「禁煙」(「先」韻)、「秋暑」(「陽韻」),計三題。翌日,散會。

社友現(xiàn)數(shù)仍二十二人。

中華民國十五年(丙寅)

六月十五日(古歷五月初六日),因鶴亭自客歲六月十日首途歷游青島、北京、天津等處,本月八日歸來;社友爰卜本日小集,兼開洗塵會。會場,仍假灌園府第。是日,社友至者,有灌園、南強、作敬、少舲、沁園、豁軒、基六、鐵生、蓮溪、太岳、升三、蘊白、笏山、子材、守拙、子昭、鶴亭等十有七人;客有臺南之謝星樓、臺中之王石鵬、吳子瑜等三君。詩題為「洗塵宴」七律(「真」韻)、「歸船」七絕(「微」韻)。翌日午刻,林君階堂招宴;酒后,在其右?guī)⊥榧o念照像。嗣而灌園推薦王石鵬、吳子瑜二君入社,諸社友均贊成。

臺中王箴盤(石鵬、了庵),七月十八月加盟為社友。

臺中吳少侯(子瑜、小魯),同月同日同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宁津县| 鹤壁市| 平舆县| 泽普县| 化州市| 民县| 剑河县| 阿拉善左旗| 仁寿县| 新邵县| 昌吉市| 拉孜县| 辉南县| 来宾市| 公安县| 丁青县| 长乐市| 抚远县| 涞水县| 察隅县| 瓮安县| 光泽县| 昌乐县| 南和县| 屏东县| 吉水县| 南陵县| 香格里拉县| 洮南市| 清远市| 临朐县| 衡东县| 连江县| 芦山县| 开阳县| 区。| 塘沽区| 乌苏市| 西平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