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 廣弘明集
  • 佚名
  • 3407字
  • 2015-12-20 16:45:41

佛言。餓鬼難脫。而今同得遠于此苦。二自慶也

佛言。畜生難舍。而今同得不樹此因。三自慶也

佛言。生在邊地不知仁義。今在中國修習禮智。四自慶也

佛言。生長壽天不知植福。福盡命終還墮惡道。而今不以世樂自娛回以供養。五自慶也

佛言。人身難得。一失不返。有過盲龜浮木之譬。今得人身。六自慶也

佛言。六根難具。今無缺損。七自慶也

佛言。丈夫男身難得。我已得也

佛言。女人身者須知佛性則是丈夫。我已知也。佛言。邪辯難舍。我今歸正法也

佛言。佛前佛后是為大難。我今相與慷慨立志。既見色像又聞正法。則同鹿野滅惑不殊也

佛言。見佛為難。我今頂禮佛所說像。功用等倫也。佛言。聞法為難。我今備得聞也

佛言。出家為難。我今且隨眾也

佛言。出家專信倍復為難。我今一心無敢二見。敬法愛法以法為師。經中偈言

惟念過去世。供養為輕微蒙報歷遐劫。余福值天師。凈慧斷生死。癡愛銷無遺。佛恩流無窮。是故重自歸

自慶畢故不造新頌

春非我春秋非秋。一經長夜每悠悠。陶形練氣任元造。啟蒙夷阻出重幽。榮公三樂非為曠。箕生五福豈能求。靈姿妙境往難集。微言至道此云修。年逢生幸曾以慶。盈愆貳過儻知憂。畢故斷新別苦海。希賢庶善憑智流

大忍惡對門第二十二

夫道從苦生。不由樂果。德憑功建。非情所集。故經云。忍辱第一道。于諸眾生心無礙。故以其在苦則多礙多惱起不善業。今所以得無礙者。良由在礙而修無礙。故礙而不為礙。既于礙而無所礙。豈非忍力之所致乎。經云。娑婆世界五濁之剎。五痛五燒具諸惡報。是故發大乘者。多來此土。以救苦為資糧。以拔惱為要行。此土一日修善。勝于他方凈國百千萬劫。所以爾者。良由極苦之地心不及善。而能于劇苦之中。卓然發意忍苦受辱。豈不奇哉。所謂火中生蓮華。此實為希有。他方凈土無修福地。所以不及此土。何者。凈國七財豐溢。不假布施攝貧窮也。凈國律儀圓凈。不假持戒攝毀禁也。凈國則無辱無忍。穢土無事非辱。在辱能忍。勝他方也。凈國精進如救頭然。不假翹勤攝懈怠也。凈國之人。入法流水。念念修順無出入觀。不假寂定攝亂意也。凈國智慧明滿。不假辯才巧說攝愚癡也。又凈國之人。非無弘誓。但弘誓之功不及穢土。四攝四等例同無用。凈國樂故。則救苦之心薄。惡土苦故。則進善之心猛。故經云。行于非道通達佛道也。夫欲發廣大心行菩薩行。自非履危涉險備受艱難。蹈熾火歷冰霜。嬰苦切甘楚毒。于萬苦中而能忍受者。則道場可踐。若無此惱忍何從生藉此煩惱起我諸善。所謂塵勞之儔為如來種。當知忍者。有力大人功德之本。所謂忍痛癢忍思想。忍疾病忍饑苦。忍疲勞忍寒暑。忍憂悲忍熱惱。忍惡罵無恥辱。忍撾打無恚礙。忍貪欲無愛著。忍憍慢無背道。忍所難忍。忍所難行。忍所難作。忍所難辦。能行此者。真可謂大忍辱矣

大忍門頌

昆山之下玉抵禽。漢水之陽璧千金。清業神居德非重。潔己愚俗道已深。愛憎喜怒生而習。容華芳旨世所欽。鴻才巨力萬夫敵。誰肯制此方寸心。逸驥狂兕曠不御。繁羈密匣儻能禁。遣情遺事復何想。寂然無待恣幽尋

緣境無礙門第二十三

經云。在俗則謂之為縛。在道則謂之為解。解即無礙所致。縛即資待所招。今若欲有待于無待則有待更煩。無待于無待。則有待自遣。有待既遣則無礙之門可入。若志在于資養。便睹縛纏更重。但眾生凡類觸向多阻。不資于物則自濟無方。資于物者累之重也。生累纏繞解脫何由。今既深知其累。累實為苦。何以知之

今欲陸行。非車輿人馬不動。一累礙也。今欲水游。非舟航不移。二累礙也

今欲養身。非衣裘屋宅則無所憑托。三累礙也

今欲養命。非粳糧黍粟五味柔軟則無所資待。四累礙也

今欲修集一慧。仿像無向。五累礙也

今欲求見一佛及一凈土發奇特心。冥漠不見。六累礙也

今欲徹視十方。障礙滿目。七累礙也

今欲求佛圣智以除障惑。近是眾生心行而我不睹。八累礙也

今欲披文尋義。雖課心力。近在淺言不達意旨。九累礙也

今欲誦習經典。受已忘漏。十累礙也

凡此累礙。其事無量。圣人所以無礙。自在者。由何而致。實由遠諸塵勞自策為本。是所資待莫不勤役。自辦不假于他。而他為我用。所謂讓而得者。則其理通。求而獲者。則其理滯。菩薩不求自利。但欲利益眾生。是以其利在己而得無礙。眾生常利我忘彼。所以恒縛而無解。圣是可求而得。非是永隔無津。今若欲學圣舍凡者。當遵圣人所習。雖其途無量。然津濟要趣惟一解脫耳。故經云。若自無縛欲解彼縛。斯有是處。今欲學菩薩道。必須棄凡夫縛。凡夫縛者惟愿得五欲縱意自在。實大縛也。菩薩行人棄之不顧

經云。不得畜養奴婢畜生。當自翹勤出離生死。若假于他。他還縛我。無解脫期。今云無奴不立無婢不辦。此乃氣力強梁之時。一旦臥床百事同棄。自救不暇何憂及人。宜自勉勵則解脫之門易可登耳

無礙門頌

恍象忽物終不名。龍舉鸞集竟誰辨。絕智亡身孰為礙。韜名戢曜故能顯。匪日匪月灼以懸。安飛安翔虛而踐。壁石無間恣出沒。水火有性任舒卷。敷教應俗騖泉流。現跡依方迅風轉。大哉超世莫與群。希轅慕舜宜自勉

一志努力門第二十四

從初辨德極于無礙。善惡二途凡圣苦樂。明了審諦。斯言備矣。惟應努力勤而行之。經云。感傷世間貪意長流沒于愛欲之海。吾獨欲反其源。故自勉而特出。是以世世勤苦。不以為勞。經云。我與阿難。空王佛所共發菩提心。我常勤精進。所以速成正覺。又云。得正法智已。以無疲厭心為眾生說。斯可謂努力矣。夫眾生流轉三有觸苦相纏。所以情識闇弱慮淺多迷。每一修善怯退皇擾。念念之間百變乖舛。自非勸之以努力獎之以剛干。則勇銳驍果之心不發。經云。眾生與無明怨賊斗戰。亦不異世間勍敵。相御世間則須金鉦壯其氣。鼓鐘擊其忿。郁怫增其怒。決烈成其力。不資此發勇不假此振威。何能摧鳴條之戰。拉牧野之師乎。今與煩惱共戰。當集無漏之智。命無畏之師。控道品之眾。御六度之侶。建道場之幡。擊甘露之鼓。著弘誓鎧胄。被忍辱袍甲。握智慧弓刀。執堅固箭楯。精進督怠惰。翹勤課不及。發行登歡喜。稅駕頓法云。種智斷其勇。方便運其略。于是無明老死之賊。協附四魔之軍。影響波旬。困倚天女。憑帶鬼神。億千萬眾。擔山吐火雷電四繞。欲以闇惑之旅。退金剛之師。由乎菩薩忍調無想積德久善魔怨稽伏。一念努力豁然大明。非法王壞正法王勝。此并經中之盛事。若不努力何由辨也。如人營家晨起夜寐劬勞督課。便自室內盈實饑寒不切。但能努力無所不濟。出世妙行事不殊俗。若小努力微復加意。三明六通不足為難。更運方便重課心形。信順之忍漸染自至。豈得空舍一生虛過。三涂切己力無所施。方復生悔何嗟及矣。所以努力一門貫通后者。位心極行惟此而已。愿幽明圣鑒照覽窮途。故敢發言托文現意

努力門頌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州亦可為。精誠必至霜塵下。意氣所感金石離。有子刺掌修名立。王生擢發美譽垂。自來勤心少騫墜。何不努力出憂危。勝幡法鼓縈且擊。智師道眾紛以馳。有常無我儼既列。無明有縛孰能窺

禮舍利寶塔門第二十五

大圣詮化隨機感益。譬若一音說法各得其解。是故應以現生蒙利者。所以降神母胎誕圣王宮

應以出家蒙利者。所以舍金輪位剃除須發。應以相好蒙利者。所以現成正覺坐菩提樹

應以實相蒙利者。所以三轉法輪十二部經

應以滅度蒙利者。所以雙樹潛輝現于涅盤。良由眾生障業煩多。是故圣化隨應不一。然則現于涅盤者。復是增發悲戀之心。以悲慕故善心濃到。凡禮拜像塔皆宜感發悲心澘然思慕。慘切其情追想正法。我不餐仰泣想。如來不親音旨。如入祖禰之廟睹靈。若在欷歔無顏。如來殷勤令我等具諸苦行。而我違背自墮惡道。在于像末未蒙解脫。以苦報故憶如來恩。是以今各歸心于此像塔。嗚咽涕零慚顏哽慟。至心奉為至尊皇后皇太子七廟圣靈。今日信施龍神八部。廣及一切劇苦眾生。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剎土中所有如來形像靈廟

敬禮釋迦如來一切現在靈骨舍利。敬禮如來現在頂骨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髏蓋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眼精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一切紺發紅爪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一切指骨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一切牙齒舍利

敬禮如來現在衣缽水瓶錫杖眾具。敬禮過去四佛生地并行坐遺跡

敬禮如來得道樹寶塔

敬禮如來轉法輪處寶塔

敬禮如來般涅盤。處寶塔

敬禮如來滅后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敬禮阿育王所造無量諸佛像

敬禮天上人間海中龍宮一切像塔

敬禮此國諸州諸瑞圣像

敬禮此國諸寺諸山無量靈像

敬禮天上人間海中無量形像

愿一切眾生不在佛前佛后。常見佛生。常見佛出家常見佛得道。常見佛涅盤。能建立是無量像塔。盡于來際佛事不絕

禮舍利像塔門頌

越人鑄金誠有思。魏后莊木亦云悲。中賢小節猶可戀。去圣彌遠情彌滋。只樹蕭條多宿楚。王宮寂漠斯遺基。設像居室若有望。開儀駐景曖如之。連卿共日獨先后。道悠命舛將無時。傾懷結想惻以慕。垂靈寫照拂塵疑

敬重正法門第二十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峨边| 开江县| 盈江县| 新沂市| 西畴县| 台北县| 平湖市| 武城县| 禹城市| 依兰县| 龙游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大足县| 黄龙县| 萨迦县| 江口县| 崇阳县| 旌德县| 通榆县| 静宁县| 嘉鱼县| 庄河市| 绵阳市| 特克斯县| 丹棱县| 怀宁县| 观塘区| 通榆县| 玉山县| 太原市| 禹城市| 宜阳县| 乃东县| 南溪县| 弥渡县| 湟中县| 临泽县| 五家渠市| 张家口市| 山阴县|